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测量放线工实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9:49:23
文档

测量放线工实习

淮海工学院实习报告书题目:测量放线工实习学院:东港学院专业:测绘工程班级:D测绘131姓名:徐辉学号:20131330342015年6月实习报告评阅书学生姓名:徐辉学号:2013133034班级:D测绘131实践教学名称:测量放线工实习实习时间:2015年6月19日------2015年7月3日指导教师评语:报告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目录1实习概述(4)1.1实习名称(4)1.2实习目的(4)1.3实习内容(4)1.4实习组织(4)1.5实习时间地点(4)2实习内容(5)2.1水平角观
推荐度:
导读淮海工学院实习报告书题目:测量放线工实习学院:东港学院专业:测绘工程班级:D测绘131姓名:徐辉学号:20131330342015年6月实习报告评阅书学生姓名:徐辉学号:2013133034班级:D测绘131实践教学名称:测量放线工实习实习时间:2015年6月19日------2015年7月3日指导教师评语:报告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目录1实习概述(4)1.1实习名称(4)1.2实习目的(4)1.3实习内容(4)1.4实习组织(4)1.5实习时间地点(4)2实习内容(5)2.1水平角观
淮海工学院实习报告书

题目:测量放线工实习

学院:东港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D测绘131

姓名:徐辉

学号:2013133034

2015年6月实习报告评阅书

学生姓名:徐辉学号:2013133034班级:D测绘131实践教学名称:测量放线工实习

实习时间:2015年6月19日------2015年7月3日指导教师评语:

报告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目录

1实习概述 (4)

1.1实习名称 (4)

1.2实习目的 (4)

1.3实习内容 (4)

1.4实习组织 (4)

1.5实习时间地点 (4)

2实习内容 (5)

2.1水平角观测 (5)

2.2四等水准测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坡度线的测设 (6)

2.4轴线控制桩的测设 (7)

2.5建筑物点位的测设 (9)

2.6平整场地土方量的测量与计算 (10)

3实习总结与体会

附实习日记及数据记录表 (12)1实习概述

测量放样的质量,关系到工程施工的精度、速度和效益,关系到企业的信誉、生存与发展,必须十分重视。所以我们开始了两周的测量放线工实习。同时测量放线工实习也是对学生进行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1.1实习名称

测量放线工实习

1.2实习目的

测量放线工是对学生进行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两周的室外实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J6经纬仪和S3水准仪的操作和应用;熟悉全站仪的基本功能;掌握工程测量常用的测量方法和技术,进一步巩固加深工程测量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组织工程测量工作的能力。

1.3实习任务

1、熟练掌握水准仪的使用及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2、熟练掌握经纬仪使用和水平角观测方法

3、熟悉全站仪功能,掌握极坐标法建筑物点位测设

4、坡度线的测设

5、轴线控制桩的测设

6、建筑物点位的测设

7、平整场地土方量的测量与计算

1.4实习组织

第2小组

组长:徐辉

组员:孙超、丁倩、韩海洋、邵印明

指导老师:崔旭升

1.5实习时间与单位地点

实习时间:2015.6.19-2015.7.3

实习地点: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实习基地

测区概况:在实习过程中,东港学院主要以晴朗的天气为主,天气较为炎热,致使工作时间受限,也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实习内容

2.1水平角观测(测回法)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用DJ6级经纬仪进行测回法水平角观测的操作、记录和计算方法。

二、计划与设备

(l)实验小组由5人组成,可分为2个小小组,轮流操作仪器和作读数记录.

(2)实验设备为DJ6级光学经纬仪1台,记录板1块,测针2支

三、方法与步骤

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每个水平角观测两测回

四、注意事项

(1)经纬仪对中时,应使三脚架架头大致水平,否则会导致仪器整平的困难。安置经纬仪时,与地面点的对中误差应小于2mm。

(2)瞄准目标时,应尽量瞄准目标底部,以减少由于目标倾斜引起水平角观测的误差。

(3)用分微尺进行度盘读数时,可估读至几0′.l,估读必须准确。

(4)观测过程中若发现平盘水准管气泡偏移超过2格时,应重新整平仪器,并重测该测回。

(5)每人至少进行一测回的水平角观测,并以该测回的观测和计算成果上交。(附表一)

2.2四等水准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l)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二、计划与设备

(1)实验小组由5人组成,轮流分工为:1人操作仪器,l人记录,1人内业处理,2人立水准尺。

(2)实验设备为DS3水准仪,双面水准尺2支,尺垫2只,记录板一块。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1)双面尺法四等水难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

(2)回路上,每两个控制点之间为一测段,每个测段中设置偶数个测站,站与站间距离应适中。

(3)各项限差: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黑红面读数差黑红面高差之

差高差闭合差i 角误差≤80m ≤5.0m ≤10.0m ≤3.0mm ≤5.0mm ≤±mm L 20≤20〃

(4)本组作业方法:本小组共有成员5人,在施测水准测量的时候,人员分配情况是:跑尺员(前,后尺各两人),观测员,记录员,检查员,由五人按天依次进行轮换。

具体作业方法如下:在选取了合适的水准路线和固定点之后(水准路线见附图),开始进行第一测站的观测,将水准尺立于固定点上做为后视,水准仪放置在水准路线附近合适位置,然后在施测路径前进方向上取仪器与后尺大致相等距离放置尺垫,在尺垫上树立前尺。随后观测员对水准仪进行整平,并按“后后前前”的顺序对后尺前尺进行读数。在一测站完毕后,通知后尺移站,此时前一站的前视点变为后一站的后视点,按照与前一站相同的工作程序完成该站的测量,直到完成该测段为止。

四、注意事项

(1)四等水准测量比工程水准测量有更严格的技术规定,要求达到更高的精度,其关键在于:前后视距要相等(在限差以内);从后视转为前视(或相反)望远镜不能重新调焦;水准尺应完全竖直,最好用附有圆水准器的水准尺.

(2)每站观测结束,应立即进行计算和进行规定的检核,若有超限,则应重测该站。全线路观测完毕,线路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以内,方可收测,结束实验。

(3)实验结束后应上交经过各项检核计算后的“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附表二)

2.3坡度线的测设

一、已知设计坡度线的放样

公路路线纵面线型是由一系列直线坡段组合而成的,在相邻坡段交接点(变坡点)设置竖曲线。施工过程中,在同一坡段上的中桩,除可分别按其设计高程放样外,也可根据该坡段的纵坡度进行放样。根据某一坡段的纵坡度同时测定该坡段上各点位置的工作,称为已知坡度线放样。

图1

如图所示,已知坡度线AB 的放样步骤如下:

①按“一般的高程放样”所述方法分别在A 、B 两点测设出高程为HA 、HB 的位置。

②将水准仪架在A 点,使水准仪的一个脚螺旋位于AB 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与AB 方向垂直,量出望远镜中心至A 点(高程为HA )的铅垂距离即仪器高i 。

③在B 点(高程为HB )竖立水准尺,用望远镜瞄准B 点的水准尺,并转动在AB 方向上的脚螺旋,使十字丝的横丝对准水准尺上读数为i 处,这时仪器的视线即平行于设计坡度线。④在A 、B 之间的1、2、3……点立尺,上下移动水准尺使十字丝的横丝对准水准尺上读数为i 处,此时尺底的位置即在设计坡度线上。当设计坡度较大时,除上述第一步工作必须用水准仪外,其余工作可改用经纬仪进行测设。

二、具体操作

(1)测设数据计算

A 、

B 为坡度线的两端点,其水平距离为D=100m ,设A 点的高程为HA=7m ,要沿AB 方向测设一条坡度为iAB=1‰的坡度线。仪器高i=1.32m

D i H H AB A B +==7.1m,在B 点处将设计高程HB 测设于B 桩顶上,此时,AB 直线即构成坡度为iAB 的坡度线。

(2)放样方法

1、将水准仪安置在A 点上,使基座上的一个脚螺旋在AB 方向线上,其余两个脚螺旋的连线与AB 方向垂直。量取仪器高度i=1.32m ,用望远镜瞄准B 点的水准尺,转动在AB 方向上的脚螺旋或微倾螺旋,使十字丝中丝对准B 点水准尺上等于仪器高i 的读数,此时,仪器的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2、在AB 方向线上测设中间点,分别在1、2、3…处打下木桩,使各木桩上水准尺的读数均为仪器高1320,这样各桩顶的连线就是欲测设的坡度线。

三、注意事项

在已知坡度线放样中,也可用木条代替水准尺。量取仪器高i 后,选择一根长度适当的木条,由木条底部向上量仪器高i 并在相应位置划红线;把划有红线的木条立在B 点(高程为HB ),调节仪器使十字丝横丝瞄准红线;把划有红线的木条依次立在放样位置1、2、3…,上下移动木条,直到望远镜十字丝横丝与木条上的红线重合为止,这时木条底部即在设计坡度线上。用木条代替水准尺放样不仅轻便,而且可减少放样出错的机会。

2.4轴线控制桩的测设

一、恢复轴线位置的方法

有设置龙门板和轴线控制桩两种形式。

轴线控制桩设置在基槽外,基础轴线的延长线上,作为开槽后,各施工阶段恢复轴线的依据。轴线控制桩离基础外边线的距离根据施工场地的条件而定。如果附近有已建的建筑物,也可将轴线投设在建筑物的墙上。为了保证控制桩的精度,施工中往往将控制桩与定位桩一起测设,有时先控制桩,再测设定位桩。

图2

图3

2、设置龙门板

龙门板法适用于一般小型的民用建筑物,为了方便施工,在建筑物四角与隔墙两端基槽开挖边线以外约1.5—2m处钉设龙门桩。桩要钉得竖直、牢固,桩的外侧面与基槽平行。根据建筑场地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在龙门校上测设建筑物±0.000标高线。根据±0.000标高线把龙门板钉在龙门桩上,使龙门板的顶面在一个水平面上,且与±0.000标高线一致。

具体步骤

图4

①在进行龙门板实验时,先在场地,然后用皮尺量取一个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并分别在四个角打桩,然后开始架仪器。

②选取一个已知点A,高程为5米,然后在A点上架一个水准尺,用水准仪瞄准并读取上面的数,是1516,并转动水准仪,对准要测的那个木桩,通过水准尺在木桩上的上下移动,并通过水准仪瞄到尺上的读数为1516时,停止,并在木桩上刻下记号,这个就是需要投影到龙门板上的点。

③用同样的方法在每个木桩上找到需投影的点。然后用经纬仪瞄准放射点,并通过上下调动望远镜将带有记号的点投影到龙门板上,并用同样的方法将所有的点投影到木桩后面的龙门板上。

2.5建筑物点位的测设

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根据一个水平角和一段水平距离,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步骤:

1.计算测设数据

(1)如下图所示,计算AB 、AP 边的坐标方位角。

图五

点位测设方法

(1)在A 点安置经纬仪,瞄准B 点,按逆时针方向测设β角,定出AP 方向。

(2)沿AP 方向自A 点测设水平距离DAP ,定出P 点,作出标志。

(3)用同样的方法测设Q 、R 、S 点。全部测设完毕后,检查建筑物四角是否等于90˚,各边长是否等于设计长度,其误差均应在限差以内。

(4)同样,在测设距离和角度时,可根据精度要求分别采用一般方法或精密方法。计算过程:

AB

AB

AB x y ∆∆=arctan αAP AP

AP x y ∆∆=arctan

α(2)计算AP 与AB 之间的夹角。

AP

AB ααβ-=(3)计算A 、P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2

222)()(AP AP A P A P AP y x y y x x D ∆+∆=-+-=

具体方法:

已知直线MN 的坐标方位角"'︒=150594MN α,点M 的坐标为m y m x M M 71.86,22.14==,若要测设点A (33.00,74.00),试计算仪器安置在M 点用极坐标法测设A 点所需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图6

解:已知"'︒=150594MN α,M(14.22,86.71),A(33.00,74.00)

"'︒=︒+'︒=︒+--=∆∆=3854325360220534-36022

.1400.3371.8600.74arctan arctan AM AM MA x y α"

'︒="'︒-"'︒=-=23492311505943854325MN MA ααβ68.2271.1278.18y 2222=-+=∆+∆=)(AM AM AM x D m

2.6平整场地土方量的测量与计算

1.将场地平整为水平地面

(1)绘制方格网

在地形图上拟平整场地内绘制方格网,一般方格的边长为10m 。

(2)求各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

(3)计算设计高程

分别求出各方格四个顶点的平均值,即各方格的平均高程;将各方格的平均高程求和并除以方格数n ,即得到设计高程H 。

(4)确定方格顶点的填、挖高度

各方格顶点地面高程H ′与设计高程之差,为该点的填、挖高度,即H H h -'= h 为“+”表示挖深,为“-”表示填高。并将h 值标注于相应方格顶点左上角。

(5)确定填挖边界线

根据设计高程H ,在地形图上用内插法绘出等高线。该线就是填、挖边界线。

(6)计算填、挖土石方量

一种是整个方格全填或全挖方,一种既有挖方,又有填方的方格。

实地操作

如图所示,将所有测设高程按要求标在方格网上

图7平均高程计算:

m

16.5)17.517.514.512.5(41H m

11.5)15.514.517.516.5(4111.5)15.514.503.513.5(4108.5)15.514.503.501.5(41

=+++==+++==+++==+++=m m m m m m m m H m

m m m m H m

m m m m H ⅣⅢⅡⅠ设计高程:m

m m m m H 12.5)16.515.511.508.5(41

=+++=方格顶点的填、挖高度:H

H h i i -'=05

.0;05.0;04.002

.0;03.002.001

.0;09.0;11.0987654321+=+=+=+=+=+=+=-=-=h h h h h h h h h

计算填、挖土石方量

填Ⅳ挖Ⅲ挖Ⅱ挖Ⅱ填挖填计算得V V m m V m m V m m V V m V V ≈=⨯+++==⨯+++==⨯+++=-=⨯-++==⨯+++=-=⨯--+=3232323232I 32I m 75.3100)m 05.005.0m 03.0m 02.0(4

1m 5.3100)m 05.004.0m 03.0m 02.0(41m 5.1100)002.0m 03.0m 01.0(41m 25.2m 100m)09.0000(41m 25.1100)00m 03.0m 02.0(41m 5m 100m)09.0m 11.000(413实习总结与体会

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

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1.实地测量前需要进行勘测:

在进行水准测量之前,作为组长,我都组织大家对闭合水准路线和测区进行了勘察,做了预先的准备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小组成员对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充分的准备,直接提高了作业的精度和效率。特别以水准测量为例,在施测前的下午,全组成员沿着老师所规定的水准路线进行了实地观测,分析了施测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的路段,选取了作为测段终点的固定点,并对每个测段中的测站数进行了估计,回去后我们在对测区环境的具体分析之后设计了测量路线和中途设站图,在测量的开展后节省了很多时间。

2.测量员所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习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测量员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相隔距离较远,如果测量员不通知,跑尺员很难自行判断读数是否完毕,所以读数完成后,测量员应该立即通知跑尺员,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跑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跑尺员不必要的处于紧张状态;对中整平的过程中,应尽量使得脚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

这样就可以减少脚螺旋过度的扭动,从而减少了下一站对中整平的时间;在测站放置脚架时,脚架的两条架应该沿水准路线或闭合路线的前进方向,这样在读数过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测量员碰触脚架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根据我们小组读的数据反映,误差“较大”的点的值大部分是在读数较犹豫的时候获得的,因此,测量员读数的过程中应该看准数据后立即读数,如老师所说的,要做到“稳,准,狠”。

3.跑尺人员要注意的问题:

在跑尺工程中,每次跑尺时的前后距都要根据上一次的数据累计差进行及时的调整,使其不可以超限;在地面坡度较高的时候,应适当的多设转站点,避免因为多次调整或重新设站造成的时间浪费,可以提高效率。

4.有关数字的的技巧:

在具体操作前,很多时候都觉得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中的数据计算都是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经过老师的指导,大家逐渐掌握了一些有关数字方面的技巧:在水准测量的时候,对于前后视距累计差这一项限差,记录员在每一站读数完毕后应该立即计算得出,这样在下一站的时候就可以有意对其进行调节;

在团队合作方面,我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1).团队中要对人员做合理的安排:

例如,在水准测量的过程中,水准仪上读数的速度远远快于本组记录和计算的速度,我们可以先让跑尺员不要移动尺垫,对下一站的前后视距差进行步测;在架设仪器是,记录员可以辅助观察员快速架设仪器。这些的做法使得我们小组的作业效率有了相当的提高。(2).团队精神: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由于困难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成员的情绪,从而影响测量工作的进行,在这里,就需要团队精神发挥作用,大家共同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战胜困难;由于完成水准测量规定的时间有限,工作量有非常的大,再加上天气较热,每天早上六点左右就开始工作,下午又要到七点办才能收工,但终于我们还是完成了规定的测量任务。

从专业素质的角度来看,我也获益非浅,使我更加意识到了测绘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

即使在我们的实习这样精度要求不太严格的测量工作中,许多限差的单位都是以毫米,秒等小单位来进行度量的,这是测绘工作具有高精密性的直观的反映;对于测绘工作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的直观认识,我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测绘工作者应该也必须使自己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因此,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尽量作到仔细,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认识到了在工程中,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就可能影响全局,这也培养了我们做事严谨的作风,而这也是专业素质的基础。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意义远大,我收获颇丰。

徐辉于东港学院

2015.07.03姓名:徐辉学号:2013133034内容:测量放线工实习

实习日记

(一)

2015年6月19日星期三天气:多云

今天上午我们D测绘131班的所有同学在老师的要求与指导下,去六楼领取测量仪器。拿到仪器后,崔老师给我们作实习动员,讲解实习过程中要注意的相关事项,着重强调一定要注意安全。紧接着,老师带着我们全体队员进行了测区的划分。为了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实习任务,我们大家决定下午休息半天,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开始实习。、

(二)

2015年6月20日星期四天气:晴

今天天气还算不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很早就起床了,准备好测量仪器。吃过早饭后,我就动员我的队友们开始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由于之前刚刚做了测量学实习,四等水准测量这个项目还是相对简单的,短短一个小时,我们就测了五个闭合环并且数据精度符合四等水准测量的规范。首开旗胜,这主要得益于队友的努力和老师的指导。

(三)

2015年6月21日星期五天气:多云

昨天的四等水准测量相当地成功,是整个实习的一个好的开始,今天我们便开始了水平角观测,按照预定计划,我们每个人在六个测站观察六个角度,前五个水平角用J6经纬仪进行测回法观测一测回,第六个角先用经纬仪观测,再用南方全站仪观测,然后进行比较,我们一致认为全站仪的精度更高更科学。水平角观测对于我们测绘专业的学生来说还是最简单的,是每个从事测绘专业必备的基础技能。

(四)

2015年6月22日星期六天气:小雨今天一大早起来感觉有点闷,天阴沉沉的,下着小雨,不适合外业,于是我就组织队友聚在一起分享实习成果,探讨实习方法,总结实习经验。通过前阶段的实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工作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多人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工作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五)

2015年6月23日星期日天气:多云

雨过天晴,空气清新,昨日的一场雨洗去了尘世间的铅华,也给我们的实习带来了清晰的视野,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四等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的实习。今天我们就开始了坡度线的测设,由于刚下过雨,实习场地比较泥泞,对我们的实习带来一点麻烦,不过土地松软也利于我们打桩。实习前我们作了充分的准备,崔老师也对我们进行了辅导,所以实习进度很快,短短一个小时我们就完成了坡度线的测设。

(六)

2015年6月24日星期一天气:多云

测量放线工实习项目已经成功地进行了一半,今天我们开始轴线控制桩的测设,我们首先进行了龙门桩的测设,接着进行龙门板的测设,两者同为轴线控制起作用,所以操作步骤大同小异,效果也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打桩的数量比较多,所以花在桩上的时间比较多,但是实习还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实习很成功。

(七)

2015年6月25日星期二天气:大雨

由于今天下雨,不能外出作业,只能把昨天的数据进行内业处理。将所有的数据集中起来再次检核避免出现任何错误。检核无误后,我们三个小组聚在一起总结经验,谈谈实习体会——“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并分配了下阶段的测量实习任务。

(八)

2015年7月1日星期一天气:多云

由于港城进入了梅雨季,三天两头下雨,这对我们的实习进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今天不下雨,我们得抓紧实习了。今天我们进行建筑物的点位的测设,在熟悉完极坐标法后,我们五个人各自以自己是生日为已知方位角并测设了一个点位,由于今天的空气实在湿气太重,在观测最后一个点位的时候,天空就飘起了雨滴,不过我们还是坚持完成了今天的实习任务。

(九)

2015年7月2日星期二天气:晴

今天我们进行平整场地土方量的测量与计算,这个实习需要九个桩,打一个田字格,所以就比较费时了,我们三个男生早早地就去打桩了。平整场地是我们计划实习的最后一个项目,虽然排在最后,我们也绝不放松。实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们既然选择了付出,就必须要有成效。毫无悬念,本次实习将会一如既往的成功。

(十)

2015年7月3日星期三天气:多云

此时,实习也接近了尾声,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差不多了,再把测量成果整理一下,把仪器还了,就可以真正的说结束了。这次实习不仅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更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

附表一

水平角观测(测回法)记录

日期

2015.06.19

仪器

J6经纬仪、南方全站仪

观测者

徐辉记录者丁倩

测站点号

目标点号

竖盘位置

水平角观测值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

A1

A2

盘左

00354911454911457

A6911848A2盘右1800506

911500A612006A2

A1

盘左0070017936241795632

A31800329A1盘右180061217932A300254A3

A4

盘左00630924330924323A2925000A4盘右1800536924336A21724912A4

A5

盘左00100855900855903A3860000A5盘右1800006852906A32652912A5

A6

盘左0050618041061804000A41804612A6盘右180081804054A404742A6

A1

盘左0033026302618A53000A1盘右18005002606A52693106'

6A A1盘左000002618.22618.4A5

2618.2A1盘左

9000002618.6

A5

1792618.6

备注:数据由南方全站仪测得经纬仪测得,数据由'

6

616A J A A 。

日期2015.6.20仪器DS3水准仪观测者徐辉记录者韩海洋

测测

号后尺

下丝

前尺

下丝方向

标尺读数

k+黑

减红

高差中数

备注

站上丝上丝及

编(1)后视距(3)前视距尺号

黑面红面(mm)()(m)号(2)视距差(4)累计差(m)

1A1

TP1

1.310 1.294后K1 1.182 5.971-2

+0.0145

K1=4787

K2=4687

1.059 1.041前K2 1.169 5.8551

25.125.3后-前0.0130.116-3

-0.2-0.2

2TP1

A2

1.307 1.351后K1 1.180

2.868-1

-0.0265

1.058 1.060前K2 1.206 5.995-2

24.929.1后-前-0.026-0.1271

-4.2-4.4

3A2

TP2

1.479 1.416后K2 1.252 6.0381

+0.0545

1.0300.978前K1 1.198 5.8832

44.943.8后-前0.0540.155-1

+1.1-3.3

4TP2

A3

1.379 1.332后K1 1.160 5.849-2

+0.036

0.9420.918前K2 1.125 5.9120

43.741.4后-前0.035-0.013-2

+2.3-1

5A3

TP3

1.475 1.425后K2 1.337 6.1240

+0.0775

1.200 1.398前K1 1.260 6.0461

+27.527.0后-前0.0770.078-1

+0.5+0.5

6TP3

A1

1.436

2.306后K1 1.202 5.90

-0.8665

0.965 1.831前K2 2.068 6.7561

47.147.5后-前-0.866-0.767-1

-0.4+0.1

检核

19

文档

测量放线工实习

淮海工学院实习报告书题目:测量放线工实习学院:东港学院专业:测绘工程班级:D测绘131姓名:徐辉学号:20131330342015年6月实习报告评阅书学生姓名:徐辉学号:2013133034班级:D测绘131实践教学名称:测量放线工实习实习时间:2015年6月19日------2015年7月3日指导教师评语:报告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目录1实习概述(4)1.1实习名称(4)1.2实习目的(4)1.3实习内容(4)1.4实习组织(4)1.5实习时间地点(4)2实习内容(5)2.1水平角观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