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通过阅读积累,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2. 在词汇教学渗透文化教育
词汇是英语学习最基础的部分,也是英语语言中最具生命活力的成分,英语词汇教学是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途径,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英语词汇教学基本上是音、形、意的讲解,忽视了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某些词汇理解和使用的偏差,进而影响了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要渗透文化教育,使学生不仅要掌握词汇的汉语翻译,更要理解它们隐含的文化意义,认识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比如,“狗”在汉语中带有贬义,但是英语中的“dog”并不能都翻译成“狗”,在实际应用中,“dog”有很多含义,如“lucky dog”翻译为汉语是“幸运的人”,“clever dog”翻译过来是“聪明的孩子”。再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蝙蝠”是好运、福气的象征,因为“蝠”与“福”是谐音,民间绘画艺术中常用物质蝙蝠寓意“五福临门”,而在西方文化中,蝙蝠“bat”是吸血鬼的象征,这个词带有的色彩,常用在贬义性的短语和语句中,如“as blind as a bat”翻译为“有眼无珠,像蝙蝠一样瞎”;“have bats in the belfry”翻译为“异想天开、痴心妄想”。由以上可以看出,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当适时地讲解某些词汇的延伸意义及其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丰富词汇积累,同时促进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3. 利用课外活动渗透文化教育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语言文化知识,不仅要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因为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因此,教师多组织课外活动,引起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兴趣,首先,可以开展英美文化专题讲座,针对某一西方文化现象进行专门的讲座,使学生对其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其次,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经典的外文原声电影,组织学生在业余时间观看这些电影,学习地道的英语,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人情世故、语言表达习惯,等等。再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文化知识竞赛,促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搜集英美文化知识,拓展他们的文化积累,而且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竞赛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丰富了他们的学习形式。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以课本内容为依据,通过搭档的想象和联想,改编课本剧,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还要考虑课本剧的内容是否符合相应的文化背景,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学习语言必须要结合相应的文化背景,二者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单纯的语言语法教学,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英语文化意识有机结合起来,使文化知识渗透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英语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