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重庆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3 09:52:18
文档

重庆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都有误的一项是()A.骆驼(tuo)搅拌(jiǎo)倾覆(qīng)焉知非福(zhī)B.徘徊(huái)耽搁(dān)残仞(rěn)死得其所(de)C.蟋蟀(shuài)幽雅(yōu)粉身碎骨(suì)司空见惯(guàn)D.疙瘩(gē)摄魂(hún)酱香(jiàng)汹涌澎湃(péng)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汉语拼音中声母23个,韵母24个,er既不是声母也不是韵母,是整体认读音节
推荐度:
导读重庆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都有误的一项是()A.骆驼(tuo)搅拌(jiǎo)倾覆(qīng)焉知非福(zhī)B.徘徊(huái)耽搁(dān)残仞(rěn)死得其所(de)C.蟋蟀(shuài)幽雅(yōu)粉身碎骨(suì)司空见惯(guàn)D.疙瘩(gē)摄魂(hún)酱香(jiàng)汹涌澎湃(péng)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汉语拼音中声母23个,韵母24个,er既不是声母也不是韵母,是整体认读音节
重庆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都有误的一项是(  )

A.骆驼(tuo) 搅拌(jiǎo) 倾覆(qīng) 焉知非福(zhī)

B.徘徊(huái) 耽搁(dān) 残仞(rěn) 死得其所(de)

C.蟋蟀(shuài) 幽雅(yōu) 粉身碎骨(suì) 司空见惯(guàn)

D.疙瘩(gē) 摄魂(hún) 酱香(jiàng) 汹涌澎湃(péng)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汉语拼音中声母23个,韵母24个,er既不是声母也不是韵母,是整体认读音节。

B.26个汉语拼音字母表,严格按照顺序记忆26个字母的原因是便于排序或者查字典等。

C.大写字母运用,汉语人名按姓和名分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大写。

D.语气词“啊”在不同字的后边,读音不同,属于音变。

3.关于古诗词说法有误的一项(  )

A.《采薇》出自《诗经•小雅》,距今2000多年,《诗经》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诗歌总集。

B.律诗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

C.从内容上分《竹石》属托物言志诗,《从军行》属边塞诗,《四时田园杂兴》属田园诗。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抒发了陆游眺望江南家乡,思念家乡的深情。

4.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 B.溺而不返(回、归)

C.默而识之(代指古人) D.善哉乎鼓琴(好)

5.积累运用有误的一项(  )

A.阳光洒向大地,世间万物顿时熠熠生辉,这真是“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B.动手实践是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因为“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王宇听了老师对他习作直言不讳的评价很生气,甚至恨老师。我想对他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别记恨老师。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对老师优秀于学生最高评价。

6.王宇小组关于“不可以说谎”观点辩论准备有误的一项(  )

A.他们组也赞同“可以讲善意的谎言”,之所以辩论时坚持“不可以说谎”的观点,是觉得用摆事实、讲道理来丰富认识,让大家全面看待事情,处理问题。他们尽可能全面搜集资料。

B.他们准备既要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资料,也要搜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资料。

C.他们觉得如果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事例,可以编事例,还可以引用名人名句。

D.搜集好资料后,要根据“不可以说谎”这个观点,梳理、归纳资料,做好笔记,防遗漏。

7.王宇梳理的五六年级快乐读书吧不妥的一项(  )

A.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故事,都是口耳相传,讲好民间故事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B.中国的四大名著都是章回体长篇小说,读回目就能大概知道这一回主要讲了什么。

C.《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田螺姑娘》都是在讲成长的故事。

D.读名著,可以在空白处写下感悟,可以摘抄,像《红楼梦》《水浒传》人物众多的,可以用思维导图画人物图谱,便于阅读时查阅,读完全书还可以写出全书结构。

8.王宇梳理的作者表达情感有误的一项(  )

A.“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情志随着自然景物而变化,文辞不由心中的情志而生发。

B.想快速找到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可找文中开头、结尾以及反复出现的句子体会感情。

C.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很多,可直抒胸臆、可正话反说、可蕴含于字里行间、可蕴含于场景中、还可以借助具体事物、事例等表达情感。

D.表达感情的写作方法,可以像《匆匆》中发一连串的问句,也可以像《那个星期天》一样具体细致的叙述人、事、景中表达情感。

9.王宇制作成长纪念册做法不妥的一项(  )

A.王宇收集有照片,与成长相关的习作、手抄报等作品以及获奖证书、老师同学寄语等。

B.根据需要将收集的资料一个不落地按照编年体或栏目式分类,多的就多,没有也没关系。

C.王宇给成长纪念册取名为“王宇成长足迹”,并邀请爸爸为自己写了卷首语。

D.王宇将正文以照片配文字的形式,而且给每一个部分加了有趣的小标题。

10.根据要求写句子。

(1)运动会上王宇跳高、50米跑、跳绳都得第一名,用三个分句组成一句话,给同学们报喜,句子中不出现“第一名”这个词。

喜报!喜报!王宇                                                   

(2)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的言行,突出自己对小学毕业的欢喜。

刚出校门,我将书包抛到                                    

(3)借助描写眼前的景抒情,用排比的句式突出自己对小学毕业的欢喜。

拿了毕业证,走在回家的路上,                                                                                                     

(4)引用杜甫《春夜喜雨》中的一句诗,支持你劝妈妈管理孩子只能批评不能打骂的观点。

二、阅读与鉴赏。

现代文阅读

中国载人航天

材料一: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需要承担非常繁重的空间科学实(试)验任务,是目前开展在轨实(试)验项目最多的乘组。同时,乘组需要对空间站最大构型三舱三船组合体平台进行长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照料。

——选自中国载人航天

材料二:“天宫课堂”第三课这些“首次”很亮眼

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全新的“天宫课堂”创造了哪些值得关注的“首次”?首次在问天实验舱授课,首次展示植物科学实验操作,更多“首次”期待解锁。一次短暂的“天宫课堂”背后,凝聚着很多人的汗水。“天宫课堂”授课专家组成员陈征介绍,多个领域的专家参与了“天宫课堂”备课,包括航天系统专家、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中小学教师等。

——选自中国载人航天

材料三:相比以往,这次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有哪些特点呢?

一是“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包含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个航天员类型;二是“新”,这是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三是“多”,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是航天员景海鹏第四次执行飞行任务,他也是中国目前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

——选自中国载人航天

11.神舟十六号与之前的神舟号有哪些不同?(用材料三的表达方式梳理清楚,至少四条。)

12.提出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自己猜测或根据已有知识或文中找依据解答。

13.从文章体裁、内容、文章来源等方面梳理一下三个材料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14.“天宫课堂”第四课会不会有?在材料二用横线画依据。你希望讲什么?

15.读了以上材料发表感言(感言由祖国到自己)

现代文阅读

我最好的老师

①怀特森先生是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记得第一天上课,他给我们讲授的是一种名叫“猫猬兽”的动物。他说这种动物一般在夜间行动,因为不能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而绝种了。他一面侃侃而谈,一面让我们传看一个颅骨。我们全都认真作了笔记,然后是随堂测验。

②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③“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说,“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因此,你们记在笔记本上的,全部是错误的信息。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④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⑤怀特森先生似乎根本不理会我们的心情。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思考和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他告诉我们,当时他让我们传看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并且,就在那堂课上他还提醒过我们: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动物的痕迹—那么这个头盖骨是从哪儿来的呢?当时我们中间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出疑问。“其实我的破绽还有很多。其中包括猫猬兽这个古怪的名字,你们却都深信不疑。”为此他特别强调,本次测验的零分纪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同时,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⑥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怀特森先生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来接受他的挑战。有时,为了驳倒他的一个貌似正确的“论点”,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然而,正是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⑦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⑧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怀特森先生的做法。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方法介绍给一位朋友。他听后吓坏了,说:“他怎么能够这样来糊弄你们呢?”我立刻看着那位朋友的眼睛,并告诉他:“不,你的看法错了。”

16.联系短文,用具体情景描绘“目瞪口呆”。

目瞪口呆:                                                                                                                   

17.用长话短说的方式,写⑦自然段主要意思                                                                  。

18.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9.④自然段,作者连用两个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是        ,联系题目和全文,这一段起的作用是                                    。

20.妈妈为你准备了两个李子当早餐,仿照④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写一段话,突出你对妈妈准备的早餐的不满意。                                                          

21.⑤自然段怀特森先生对他的学生提出了一个观点是什么?作者用什么具体事例说明观点?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22.作者抓住什么,突出了怀特森先生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从描写人的基本方法分析)

23.你课堂上或者生活中有过和作者上科学课一样的“冒险”吗?说一说。

三、习作表达。

24.六年,对于你来说是转瞬即逝,但对于老师来说,他们的容颜一定在变,或许添了白发,或许皱纹爬上额角,或许中年发福……但不变的是对你们的爱,也许他们带病给你上课,也许他们熬夜为你批改作业,也许他狠狠批评过你……

即将走出校门,用一篇文章,表达你对老师的情感。

要求:⑴详写主要部分。⑵用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的特点。⑶注意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突出人物品质。⑷题目自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A、C、D正确;

B. “残仞(rěn)”改为“残忍(rěn)”;“死得其所(de)”改为“死得其所(dé)”;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字音及字形易错字。汉字读音我们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2.【答案】A

【解析】【分析】A.汉语拼音的声母有23个,韵母24个,整体认读音节共有16个。er不是整体认读音节。整体认读都是声母和韵母组合成的,er只有韵母没有声母,er是单元音韵母。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韵母,又叫单元音韵母。单元音韵母发音的特点是自始至终口形不变,舌位不移动。A说法错误。

B.声母表: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B说法正确。

C.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大写。C说法正确。

D.语气词“啊”通常附在句子或词语的末尾,读轻声,由于受到前一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往往发生同化、增音等音变现象。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拼音拼写规则、整体认读音节、声母与声调。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对于所学拼音知识完成。

3.【答案】D

【解析】【分析】A. 《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A说法正确。

B.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 B说法正确。

C. 《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借物喻人,诗人通过吟咏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从军行》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早期创作的作品。这首描述青年士子跨马离家至凯旋的过程,是一首边塞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C说法正确。

D. 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王安石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的知识点有文学常识,有文体知识,有诗歌情感主旨。要注重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与收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文章内容非常熟悉。

4.【答案】C

【解析】【分析】A. 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整个国家范围内,所有擅长下棋游戏的人都非常优秀。善:擅长,精通。A解释正确。

B.溺而不返:意思是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返:回来。B解释正确。

C.默而识之:意思是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之:虚用,无所指。C解释错误。

D.善哉乎鼓琴:琴弹奏的好极了。善:好。D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字词解释。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解答这一类题目,首先要抓住关键词语,重要的动词、介词,还要注意句式的调整,就是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换”“补”“增”“删”“调”。

5.【答案】D

【解析】【分析】A.“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意思是: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A运用正确。

B.“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谚语。意思是靠近江河的人就了解鱼的习性,靠近大山的人就能识别鸟叫的声音。比喻说明要了解一个人或一种东西,一定要接近这个人或这种东西近距离观察。B运用正确。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这句贤文是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C运用正确。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D运用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文词句的理解、谚语、俗语。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6.【答案】C

【解析】【分析】A、B、D正确;

C.辩论时要向听众提供可靠的资料而不是个人的看法。如果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事例,也不可以编事例。这样的事例才有说服力。C准备有误。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辩论讨论。辩论前,要作充分的准备。一、要有针对性地搜集材料。既要容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也要覆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根据观点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如果材料很多,可以把要点记在卡片上。辩论时,既证明自己,又要反驳别人。

二、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方陈述时,要注意领听,抓住对方的漏洞。

三、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

四、辩论结束之后,和同学交流一下,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听出别人讲话中的矛盾或漏洞。抓住漏洞进行反驳,注意用语文明。

7.【答案】C

【解析】【分析】A.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故事,都是口耳相传,讲好民间故事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A妥当。

B.《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书的回目是指一本书的大概内容,回目是书籍、报刊、画册等前面印有标题和文章摘录部分的称谓。B妥当。

C.《田螺姑娘》是福建省福州市地方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出自《搜神后记》卷五。故事讲天帝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派神女田螺姑娘下凡帮助他。不是讲成长故事。C不妥。

D. 名著,可以在空白处写下感悟,可以摘抄,像《红楼梦》《水浒传》人物众多的,可以用思维导图画人物图谱,便于阅读时查阅,读完全书还可以写出全书结构。 D妥当。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实践作业、阅读策略和方法和经典名著。综合实践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组织材料、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能力。

8.【答案】A

【解析】【分析】A.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意思是作者的情感随着自然景物的变化而变化,而文辞则是根据情感的变化而产生的。A表达有误。

B.快速找到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就是找中心句。中心句在段的开头时,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2、在段的中间时,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3、在段的末尾时,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B表达正确。

C.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等。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C表达正确。

D.《那个星期天》和《匆匆》都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不同之处在于后者通过一连串问句直接表达情感,前者将情感融入人、事、景中,间接表达出来。D表达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古诗文默写,有名言警句,有推荐介绍,有诗歌情感主旨。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9.【答案】B

【解析】【分析】A、C、D正确;

B.制作成长纪念册,根据需要将收集的资料选择有代表性的按照编年体或栏目式分类,多余的去掉即可。B做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实践作业。制作成长纪念册时,可以给自己的“成长纪念册”取一个有趣或诗意的名字,设计个性鲜明的封面;扉页为“卷首语”或“成长感言”可自己写,也可请父母写;制作时,可以采用“编年体”的方式制作成长纪念册,把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一年一年地展示出来;制作时,所准备的材料可以是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与成长相关的习作、书法、美术作品和老师、同学的寄语祝福等。

10.【答案】(1)跳高比赛勇夺桂冠,50米跑拔得头筹,跳绳高居榜首!

(2)抛上云霄,跑出十万八千里去游玩。

(3)花儿带着露珠在为我欢唱;树叶迎风飞扬,哗啦啦为我鼓掌;连往日觉得糟心的喇叭声,此时也在为我奏凯歌。

(4)妈妈,你教育我不能用打骂的方式,你看诗人杜甫就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何况我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小孩子。

【解析】【分析】(1)考查补充句子及近义词。用近义词避免了表达的单调重复,又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得语言生动活泼。找到与“第一名”意思表达相同的词语即可。

 (2)考查夸张句。夸大书包抛的高度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的言行,突出自己对小学毕业的欢喜。

 (3)考查排比句。以景抒情来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

 (4)考查劝告慰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意思是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现在人们往往用这一句来形容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表述。 

故答案为:(1)跳高比赛勇夺桂冠,50米跑拔得头筹,跳绳高居榜首!(2)抛上云霄,跑出十万八千里去游玩。(3)花儿带着露珠在为我欢唱;树叶迎风飞扬,哗啦啦为我鼓掌;连往日觉得糟心的喇叭声,此时也在为我奏凯歌。(4)妈妈,你教育我不能用打骂的方式,你看诗人杜甫就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何况我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小孩子。

 【点评】考查句子训练。(1)补充句子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话,这就是句子。为了把意思表达完整,句子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成分,基本成分齐全的句子,叫做完整句。

 (2)夸张:是指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3)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4)首先要了解古诗句的意思再进行答题。

【答案】11.神舟十六号相比以往不同:一是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二是飞行乘组需要承担非常繁重的空间科学实(试)验任务,是目前开展在轨实(试)验项目最多的乘组;三是乘组需要对空间站最大构型三舱三船组合体平台进行长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照料:四是航天乘组不同,“全”“新”“多”。

12.全新的“天宫课堂”创造了哪些值得关注的“首次”?

首次在问天实验舱授课,首次展示植物科学实验操作,更多“首次”期待解锁。

13.相同点:①来源相同;②文体相同,都是新闻;③题材相同,都是关于神舟号的。不同的是:材料一主要说神舟十六号的任务:材料二说天宫课堂;材料三说神舟十六号的特点。

14.首次在问天实验舱授课,首次展示植物科学实验操作,更多“首次”期待解锁。我希望讲动物变化实验、植物的生长实验等等。

15.祖国真强大呀!我要努力读书,因为努力读书能“上天“。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 题目分析完成。

11.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结合材料一句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需要承担非常繁重的空间科学实(试)验任务,是目前开展在轨实(试)验项目最多的乘组。”及材料三的内容“一是“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包含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个航天员类型;二是“新”,这是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三是“多”,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是航天员景海鹏第四次执行飞行任务,他也是中国目前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进行概括答题。

故答案为:神舟十六号相比以往不同:一是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二是飞行乘组需要承担非常繁重的空间科学实(试)验任务,是目前开展在轨实(试)验项目最多的乘组;三是乘组需要对空间站最大构型三舱三船组合体平台进行长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照料:四是航天乘组不同,“全”“新”“多”。

12.考查了开放探究能力。提出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自己猜测或根据已有知识或文中找依据解答即可。根据材料二内容可进行提问及解答。

故答案为:全新的“天宫课堂”创造了哪些值得关注的“首次”?首次在问天实验舱授课,首次展示植物科学实验操作,更多“首次”期待解锁。

13.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从文章体裁、内容、文章来源等方面梳理一下三个材料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首先根据已给资料可知三则信息都是选自中国载人航天;根据三则信息的标题可知材料一是讲的神州十六号;材料二是讲的“天宫课堂”;材料三是讲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的特点。

故答案为:相同点:①来源相同;②文体相同,都是新闻;③题材相同,都是关于神舟号的。不同的是:材料一主要说神舟十六号的任务:材料二说天宫课堂;材料三说神舟十六号的特点。

14.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二中句子“首次在问天实验舱授课,首次展示植物科学实验操作,更多“首次”期待解锁。”

故答案为:我希望讲动物变化实验、植物的生长实验等等。

15.考查了开放探究能力。结合材料内容及自己的理解发表感言,注意感言要由祖国到自己。

故答案为:祖国真强大呀!我要努力读书,因为努力读书能“上天“。

【答案】16.我拿着测试卷张开的嘴半天没有合上,眼睛盯着卷子上的零分,好久没有回过神来。乱哄哄的教室,仿佛在我的世界里静止了。

17.怀特森让我和同学们明白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18.怀特森先生在课堂上讲、考关于“猫猬兽”的动物这件事,让同学们明白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19.愤怒;先抑,为下文赞扬怀特森先生作铺垫

20.不用说,我的脸都气红了。这是哪门子早餐?这是什么妈妈?

21.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思考和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怀特森先生第一次上课给同学们讲、考猫猬兽的故事,结果同学们都得了零分 我赞同这个观点,人要有思考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比如现在网购和受电信诈骗的人,就是没有辨别真伪的能力,没有怀疑精神。

22.作者抓住了具体事例,突出了怀特森先生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科学精神;

23.小时候听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故事,我就把糖果种到地里,幻想能收获更多的糖果,结果一无所获。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不能人云亦云,要有怀疑精神。

【解析】【点评】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16.考查情景写话。做这类题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根据文中第②段句子“ 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 ”来描绘“目瞪口呆”的具体情景。

故答案为:我拿着测试卷张开的嘴半天没有合上,眼睛盯着卷子上的零分,好久没有回过神来。乱哄哄的教室,仿佛在我的世界里静止了。

17.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这段话是对上文内容总结,结合第⑦段的内容“ 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进行概括。

故答案为:怀特森让我和同学们明白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18.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通读全文,提炼重要信息,可按照“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的句式来概括。通过阅读全文可知主人公是“怀特森先生”,怀特森老师编造关于“猫猬兽”故事,让我和同学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表现了作者对他这种教育方法和教育智慧的敬佩和对他的怀念。

故答案为:怀特森先生在课堂上讲、考关于“猫猬兽”的动物这件事,让同学们明白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19.考查体会情感和句段作用。根据文中第④段句子“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中,“什么”“哪门子”的意思是表示反问,意思:这不算什么测验,怀特森不算好老师。表明同学们对怀特森先生的做法感到不可思议,很气愤。在文中的作用是先抑,为后面赞扬怀特森先生做铺垫。

故答案为:愤怒;先抑,为下文赞扬怀特森先生作铺垫

20.考查仿写句子。“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是反问句,肯定的句式表达否定的意思。据此仿写即可。

故答案为:不用说,我的脸都气红了。这是哪门子早餐?这是什么妈妈?

2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通读全文可知,第⑤自然段怀特森先生对他的学生提出了一个观点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思考和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根据文中①——③自然段讲的了怀特森先生第一次上课给同学们讲、考猫猬兽的故事,结果同学们都得了零分。

根据文中第⑦段可知这件事教育学生们不能迷信书本,不能迷信权威。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看,应该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践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思考和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怀特森先生第一次上课给同学们讲、考猫猬兽的故事,结果同学们都得了零分 我赞同这个观点,人要有思考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比如现在网购和受电信诈骗的人,就是没有辨别真伪的能力,没有怀疑精神。

22.考查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具体事例等。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怀特森在科学课讲授一种名叫“猫猥兽”的动物,并让我们传看一具头骨,我们全都认真作了笔记,结果在随堂测试中,班里所有的同学都没及格的事。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并要大胆质疑。可以看出怀特森先生是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人。

故答案为: 作者抓住了具体事例,突出了怀特森先生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科学精神。

23.考查开放拓展。结合文章内容怀特森老师编造关于“猫猬兽”故事和文中第⑦段所体会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入手。

故答案为:小时候听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故事,我就把糖果种到地里,幻想能收获更多的糖果,结果一无所获。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不能人云亦云,要有怀疑精神。

24.【答案】感谢老师

感谢妈妈给予我生命,感谢爸爸教我知识,感谢小伙伴们陪我度过金色的童年……我更要感谢我的启蒙老师——徐老师。

那是三年级时的一堂语文课,徐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上着课。可我想到下节就是体育课了,不由心野了,我看着窗外,眼前仿佛浮现了我和小伙伴玩时的情景。

“周XX”耳边传来徐老师叫我名字的声音,“你能告诉我我刚才在讲什么吗?”“我——我——我”我吱吱呜呜,抓耳挠腮,什么都答不上来。就在这时,下课铃响了,徐老师叫我跟她去办公室。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我垂头丧气,早已准备好了“挨骂”的准备。

“报告!”我走进她的办公室,顿时,我仿佛感觉到空气和时间都凝固了。我等待着老师的批评,没想到她竟和蔼可亲地教育了我一番:“周世彤,我知道下节就是体育课了,可是学习的时候就要好好学呀!你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你自己,怎么对得起你的爸爸妈妈,怎么对得起伟大的祖国呢?”听到这里,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从此以后,我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成绩果然提高了不少。

徐老师,感谢您。您开启了我走向成功的智慧大门,让我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更维护了我的尊严。

我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朋友,感谢您!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为自命题的写人作文, 六年,对于你来说是转瞬即逝,但对于老师来说,他们的容颜一定在变,或许添了白发,或许皱纹爬上额角,或许中年发福……但不变的是对你们的爱,也许他们带病给你上课,也许他们熬夜为你批改作业,也许他狠狠批评过你……即将走出校门,用一篇文章,表达你对老师的情感。想想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老师,让你难忘,为什么难忘?以事写人。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点评】本文能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人物,结构合理,前后照应,语句通顺,有条理,写出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文档

重庆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都有误的一项是()A.骆驼(tuo)搅拌(jiǎo)倾覆(qīng)焉知非福(zhī)B.徘徊(huái)耽搁(dān)残仞(rěn)死得其所(de)C.蟋蟀(shuài)幽雅(yōu)粉身碎骨(suì)司空见惯(guàn)D.疙瘩(gē)摄魂(hún)酱香(jiàng)汹涌澎湃(péng)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汉语拼音中声母23个,韵母24个,er既不是声母也不是韵母,是整体认读音节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