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应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地图意识
农二师25团中学 邱友江
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辅助工具,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是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学生如果“读”懂它和运用好它,不但可以活跃地理课堂,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对地理知识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说地图是一根学生学习地理的拐杖,然而我们的部分教师却忽视了地图在教学中的拐杖作用。如果教师认真观察,可以发现上地理课地图有很大比例的学生没带地图册,在他们的眼里,地图只有国家,城市,河流,山脉等,对地图的作用了解甚少,学地理的地图意识淡薄,地图在课堂上使用率低。书本给学说的是理性知识,地图给学生的却是感性知识,只有把地理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学好地理,为以后的现实生活服务。
那末,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地图意识呢?
首先,地理教师必须树立地图服务书本的观念,也就是具有地图意识。
培养学生地图意识是地理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师是否具有地图意识,直接可以从教师的备课上反映出来,也就是教师在备课中,把自己的地图意识贯穿到每一课时之中去,根据书本知识点、学生情况提出在地图上能反映出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问题,例:在备国家、大洲等地理位置时,提出能加强掌握地图方位的问题。如:同学们在地图上,说一说某某地区四周临的海或国家等。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等在某某地区具体方位等等问题,可以让学生运用地图的方位知识去分析掌握某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又如:备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气候形成原因时根据气候形成的五要素提问题。(1)欧洲西部的大致纬度位置是多少?它位于哪个温度带?(2)本地处于那个风带?(3)附近有没有什么洋流经过?有什么作用?(4)再看一看。欧洲地形对气候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的提出,主要想让学生通过对地图的分析,掌握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形成原因的方法和步骤。值得注意的是提问题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也要做到书本与地图、教与学的两统一。
其次。教师必须把地图灵活运用在地理课堂中,这是关键的一环。
我的基本做法:上课让学生多看地图册,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课本在课前和课后看,主要让学生把地图册上分析的结论与课本上的是否一致,这样也可以达到课后复习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潜意识的感到地图的作用,漫漫地学会运图、读图的方法。例如:讲西亚地形特点时,先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主要的高原、山地及平原,然后提出问题(1)同学们看一下地图,哪种颜色比较多?哪一种颜色较少?同学们看着地图会很快回答出;黄色和棕红色较多,绿色较少。紧接着又提问(2)从这些结论中可以的出西亚是以什么为主的地形特征?国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时,把地图方位知识和分析地形的知识相结合,学生就可以分析得出来结论。在整个读图分析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地图这个工具的应用性、实用性,自然而然就对地图感兴趣,重视它的作用了。这里要注意的是:对问题的回答可以采取个人,集体或教师个人,主要根据课堂的要求避免提问的单一化,影响学生的情绪,努力做到教与不脱节。
再次,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于实际中去,检查学生的地图意识是否形成,同时这也是强化意识的方法。例如:各洲、地区、国家位置特点,地形特征,气候形成等问题分析方法步骤基本相似,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一个人或集体讨论的形式进行巩固、相互弥补,这时教师只作简单的总结,订正学生不足就行了。当然,检查的形式有多种,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最后,巩固学生已形成的看图的意识,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自觉地用图,运图,为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地理课外的资料,图片多,教师不但很好的发挥地图的作用,而且还要逐渐建立地理资料库,来丰富地理课堂,扩大学生的视野,向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方面发展。
论文
浅谈地图教学
------教师应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地图意识
农二师25团中学 邱友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