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就物理的学科特点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注重“以物言理”
以某个选定的物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包括重现)其发生的现象和过程,找到现象的本质原因、掌握现象中隐含的规律,并把所掌握的规律应用于指导实践和解释现象。
物理和数学的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物理比数学更讲究具体的、特定的、现实的、精确的意义。比如在数学中字母X、Y可能只是表示一些抽象的数量,但物理中的每一个用来表示物理量的字母如F、S、t、m等都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学习的时候你必须明确地知道:(1)它表示什么?(2)怎么表示?(3)它的单位是什么?(4)它如何测量?(5)它与什么因素相关(由什么因素决定)?这些特点都是数学不具有的。物理一方面把数学作为一种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要象数学家一样找到相关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或等式;或者用等效替代、求极值、建立函数或图像等方法以求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物理又要建立不同于数学的物理模型,赋予每一个符号以确定的物理含义,它讲究具体的和实际的,讲究可验证,并注重实践应用。这就是物理学讲究现实和精确的一面。可能这也是同学们觉得物理难学的一个原因。
二、注重分析与理解(尤其是作图分析)
学习物理特别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讲究作图分析,可以说,作图分析是学习物理必备的基本功。学习物理特别注重分析与理解。物理分析主要包括:
(一)、对某瞬间的状态进行分析:在某瞬间物体的受力、速度、能量、动量、温度、压强、电流、电压、电量等的情况;
(二)、对某个过程进行分析:有无做功?有无施加冲量?有无放出热量?有无碰撞?那些状态量发生了变化?
三、注重因果关系
物理学其实就是一门探究事物间因果关系的科学。就中学物理而言,这些关系有:
受力和运动变化的关系 做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
冲量和动量变化的关系 振动和波的关系
场和路的关系
对这些关系的了解,其实也为我们指明了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力的思路、能量思路、动量思路、场和波的思路。
要学好物理,必须理解好因果关系,理解好物理量的决定因素,从而理解引起物理变化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钥匙。比如力是引起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外因;做功的数量决定了能量转化的数量;物质密度、比热容、电阻率反映物质本身属性,由物质本身决定;物体的质量、惯性、导体的电阻、电容器的电容量、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等由物体本身因素决定。
四、注重实际
物理从实际中来,可在实际中再现,能经历实际的验证、最终应用于实际。所以学习物理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动手实验操作,观察生活中发生的现象,并养成用物理知识解释、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自觉性。
五、言简意赅,简洁对称,富于美感
物理学的规律、方法力求用最简明、精确的语言阐述,它的公式非常简洁且具有对称美,宜于举一反三。以中学物理中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为例:
(1)、比值法:速度 功率 压强 密度 比热容 电阻 电场强度 等等,其定义方法都可表述为:单位 XX 的 XXXX。如: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力所做的功;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单位体积所含的质量......等等。这些物理量的单位也都可从定义式中得出。
(2)、乘积法:电功率 力做的功 力的冲量 物体的动能 物体的动量
又如物理学中反映因果关系的一些定律,形式上也非常的相似,富有对称美:
受力和运动变化的关系
做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
冲量和动量变化的关系
爱因斯坦质能关系
电磁感应定律
焦耳定律
热量计算公式
如何提高考试成绩
有些同学反映说,上物理课时好象听懂了,但考起试来却不会做,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这里我们要弄清楚一个问题:“懂”了不等于“会”了。
学习有三个重要的环节:理解、记忆、应用(经验)。
懂了,只说明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如果该记的知识没有记住,到考试时难道你去偷看?这是平时“懒得背”的同学一定要注意克服的毛病。而考试中更多的题目是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的,这时你平时做练习的质和量就检验出来了,平时练习到位的,解题的技巧熟练,陌生的题少,自然就能做得又快又好,这样才能得到高分。所以,平时学习中不注意记忆的,难以超越70分,练习不到位、解题的经验不够的,难以超越80分。
理解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听课、看书或请教老师、同学来解决。听课重在理解,而且要课前有所准备,然后有目的、有重点的去听。听课效率高了,自然就节省了很多的学习时间。优秀的学生一般只花30%的课后时间用于这一环节就够了,而把70%的时间用在练习。
记忆最好在学习新知识的24小时内落实,而且各人会有各自不同的记忆方法。比如对着目录“过电影”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应用,就是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积累解题的经验,提高解题技巧,减少陌生题,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度。这是最花时间的一个环节,也量决定考试成绩的最重要环节。
怎样提高做练习的效率,尽量花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效果呢?我觉得,第一,在做了一定量的习题后,要注意做必要的归纳总结,即归纳题型:根据各类题的特征或解题思路进行归类,以利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第二,养成做题后反思的好习惯,即练一遍之后,对做过的题再看一遍,看完一遍之后还要再仔细想一遍;第三,重视错题归纳。在一份练习题中,自己做错了的题其实对自己是最有用处的。如果你做的练习全对了,说明这份题对你没多大帮助,反而是你做错的题,能够帮助你找出自己知识上的盲点,思维中的问题。把自己做错的典型题记下来,记下关键思路和做错的原因,并适当归类,对自己的提高是非常有用的。
同学们,记住做好“理解、记忆、练习”三环节,学会归纳和反思,定会解决你“懂”而不“会”的问题,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快速飞跃。试试吧,你会获得惊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