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2年步步高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三章 古诗鉴赏提分专练二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8:26:42
文档

2012年步步高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三章 古诗鉴赏提分专练二

**提分专练二古诗鉴赏,以情为先考点风向“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古诗鉴赏中是一个必考点。在高考命题实践中,真正的“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题很少见,通常是要求考生回答“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类“是什么”的问题。诊断反思对策【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相见欢朱敦儒①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宋代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扬州:当
推荐度:
导读**提分专练二古诗鉴赏,以情为先考点风向“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古诗鉴赏中是一个必考点。在高考命题实践中,真正的“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题很少见,通常是要求考生回答“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类“是什么”的问题。诊断反思对策【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相见欢朱敦儒①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宋代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扬州:当
* * 提分专练二 古诗鉴赏,以情为先考点风向“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古诗鉴赏中是一个必考点。在高考命题实践中,真正的“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题很少见,通常是要求考生回答“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类“是什么”的问题。诊断反思对策【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相见欢朱敦儒①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注 ①朱敦儒:洛阳人,宋代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扬州:当时抗金的前线重镇。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解析 分析分析。分析重点是感情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要细致,要逐层逐句答案 “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的往事,抒发了亡国之痛;“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或“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过扬州前线,洒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唐多令(南宋)刘过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注]。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注 南楼:又名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明代李攀龙说:“‘旧江山、浑是新愁’,读之下泪。”请结合全词内容说说你的理解。解析 这是一道结合词句分析情感的好题,也是考生不好答的题目。分析时要抓住关键词“旧”“新”,阐释情感内涵,对比所表达的感情。答案 第一,这句中“旧”“新”对照,突出江山依旧而人事多变、愁恨连绵的思想感情。第二,这里的“新愁”既指故地重游而故人不在和自己也不似当年的伤感,又指对抗金战争胜负难定的担忧。个人之愁、家国之愁注之笔端,“语少情多,思致哀婉”。【一轮反思与二轮对策】经过一轮复习,学生能从题目、情语等角度把握住诗词的主要情感,但在具体答题中仍存在要点不全的问题,尤其在做“分析情感”题时分析空泛。为此,在二轮复习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突出针对性训练,解决好把握情感“要点不全”“分析空泛”两大突出问题。主要工作是掌握住古人抒情的具体方式。②注重答题规范性训练,如使用术语、突出要点、层次清晰等。审题答题点拨1.(2011广东)减字木兰花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审题点拨]答题要求    简要分析思想感情        题干关键词    思想感情        答题范围    全词        答题    简要分析        隐性要求    一要指明思想感情,二要结合全词简析。        [答题点拨]上片描绘初春美景,下片直抒花易谢人易老之感慨。由此可以看出词人对初春美景的喜爱与珍惜,并引申出珍惜与热爱人生美好时光的感慨。[规范表达] 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2.(2011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秦国怀古周 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审题点拨]答题要求    简要分析诗人的感情        题干关键词    诗人、感情        答题范围    全诗        答题    简要分析        隐性要求    由春日古秦国今日荒凉之景引发的与“怀古”有关的感情。        [答题点拨]①分两层。先总说什么感情,再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②各层要点:感情:怀古(吊古、借古)伤(悲、哀)今之情。简析:古(昔、当年)秦强盛(强大、兴盛、兴旺、强等),今唐衰弱(荒凉、破败、残破等)。情:不堪回首(惆怅、哀伤、悲凉、哀愁、悲慨等)。[规范表达]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教你审题一、审题(1)区分两种题型:①直接陈述思想感情式,提问方式主要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什么样的感慨。②分析说明思想感情式,提问方式主要有:××句(片)蕴涵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加以简要分析(说明)。(2)弄清切入方式(答题范围):从一句(一联/一片)入手还是从全局、全篇入手。(3)关注抒情方式。间接抒情,思想感情或从景物描写中提取出,或从象征用典中提取出,或从叙事状物中提取出。直接抒情,直接从语句中提取出。二、答题(1)把握内涵,记住术语:①思想的内涵和术语a.人生感悟 淡泊幽雅 超凡脱俗 皈依田园 热爱田园  人生苦短 奋发有为 知足常乐 珍爱生命b.国家安危   忧国忧民 忠君报国 建功立业 感古伤怀  渴望和平 反对战争 批评现实 同情百姓c.个人际遇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怀乡思人 友爱深厚②感情的内涵和术语a.喜悦 甜蜜 愉快 热爱 欢乐 旷达 激昂b.惆怅 烦闷 忧郁 孤独 伤感 失望 寂寞 幽怨 愤懑 焦灼 缠绵c.恬淡 闲适 宁静 高雅(2)分点分层作答,答案要要点化。(3)直陈式的一般答题模式:通过什么内容+表达了+基于某种原因或环境、条件所产生的+感情基调(或喜悦或忧伤或孤独或寂寞等)。(4)分析说明型的一般答题模式:先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后指出抒发的感情内涵。现场增分指导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舟行青溪道中入歙方 回 蕨拳[注]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注 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失分原因一 回答不全面,太抽象现场答案        增分指导    情感题多层次多要点,怎能是简单一句话能回答了的。为什么作者表现出喜爱之情?这是答思想感情不可或缺的。该答案在考场中有一定的警示性。        失分原因二 诗意理解有误现场答案        增分指导    没有看出这是一种用典的抒情方式,且在青溪夹岸的桃花中“入歙”(回家),并不是忘记回家。        [答案修正] ①这两句言浅意深,写作者荡舟缓行,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②夹岸桃花不仅是青溪的实景,也是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家乡比作世外桃源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张养浩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依仗立云沙,回首望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作者怎样的心境?(5分)〔失分原因一 脱离背景现场答案        增分指导    一是虽然抓住了情语“爱”字,但它脱离了具体的时代背景――“元”朝。二是只看到表面的喜爱之情,没注意标题所揭示的意义,没看到更深的作者的心态。        失分原因二 属典型的任意拔高,分析得太深现场答案        增分指导    野鹿、山猿句是写山区环境的幽深,人迹罕至。        [答案修正] 可以看出作者相机退隐,隐居山野的恬淡自适的心情,以及静穆自守、自由自在、轻松飘逸的气度。聚焦演练反馈一、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张榘①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注 ①张榘(jǔ):南宋人,做过句容县县令和江东制置使参议,均处于地位低下的职位。结合下阕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下阕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希望及早超拔出来的情感。“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道出了词人误入仕途的怨恨与懊悔;“且尽清樽公莫舞”,既表达了对官场得势之人不要过分轻狂的奉劝,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而“六朝旧事”已如“一江流水”,又表明词人对历史上的荣辱成败已经看透;因此“万感天涯暮”,在面对黄昏时,想到身世国情,倍感凄凉。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感旧歌者戴表元①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②锦色笺。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③。注 ①戴表元:字学家,生活在宋元交替之际。战乱中,辗转各地,卖文为生。②檀板朱丝:乐器。③李龟年:唐开元间乐工,常出入王侯之第,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西湖志余》称:“载帅初湖上赠歌者一绝,有故国之思焉。”即此诗也。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故国之思”的理解。解析 理解时把握好诗中内容写唐朝乐工李龟年与身处宋元交替之际的作者的关系。答案 作者借用唐朝乐工李龟年的典故,以李龟年比主人公。唐人“掩泣”于李龟年晚年歌唱,是因为他象征着繁华美好的开元盛世一去不返;此诗正以昔日歌者在湖上春日中的潦倒晚景,抒写对故国沦亡的无限悲怀。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夜半闻横管(宋)程俱[注]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金谷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注 程俱:在南宋小朝廷为官,正直敢言,颇著气节。诗人夜半闻笛感慨万千,请你简要分析七、八两句中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解析 诗的前三联侧面与正面描写笛声。尾联抒情较含蓄,注意结合作者与时代分析。答案 在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故土,萋萋秋草让人产生无限惆怅之情,今夜斜射的月光同样照耀着过去在北方所住的楼房。七、八两句含蓄地写出了诗人家国之思的沉痛、孤寂之情。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送春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独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词的下片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解析 注意分析时先总后分的答题思路。答案 抒发了作者送春的愁苦感伤之情。下阕前三句,写了绿满山川、杜鹃哀啼,从凄清之景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愁苦情绪;最后两句,写把酒送春、暮雨潇潇,从中可以看出感伤情怀。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望秦川①李 颀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②松。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注 ①这是诗人晚年官场失意,离别长安途中写的诗。②五陵:指长安城外汉代的五个皇帝的陵墓。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前四句描写的景物明净、壮丽,体现了作者对京城生活的留恋不舍。后四句描写的景物萧条、清冷,体现了作者去官途中的怅惘。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溪 居①柳宗元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 ①这是作者被贬永州迁居愚溪后的诗作。②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③夜榜:夜航。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怨”与“不怨”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解析 抓住关键词语,说明“怨”在哪里,“不怨”在哪里。答案 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但诗中实际表达了作者谪居时的抑郁之气。“闲依”其实是不能为世所用的无聊,“偶似”则表明诗人并非真有隐士的淡泊心境,“来往不逢人”则写出

文档

2012年步步高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三章 古诗鉴赏提分专练二

**提分专练二古诗鉴赏,以情为先考点风向“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古诗鉴赏中是一个必考点。在高考命题实践中,真正的“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题很少见,通常是要求考生回答“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类“是什么”的问题。诊断反思对策【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相见欢朱敦儒①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宋代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扬州:当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