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尺水微澜,以“心”传情
作者/华健
曾经让学生谈谈记叙文中最头痛的是什么?许多学生都说是心理描写。不少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会觉得“无事可写”。殊不知,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还蕴藏着一笔丰厚的“财富”,它是挖掘不尽的,这就是记叙文中的心理描写。那么怎样进行心理描写呢?因为心理描写是一刹那的想法,却包含了许多意味,不知道什么才是好的心理描写,更不知道怎么写。其实,心理描写关键在于要抓住想法的变化,并且呈现出来。学生可以用细腻的笔法以“独白”写出“独特感受”,以如”梦”似“幻”,展现变化过程;通过环境变化,化外为“内”,突出情感体验,在尺水中表达微澜的心理感受,只有这样,心理描写这块“硬骨头”才能“啃”下来。
一、以“独”攻“独”,描摹个性感受
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而不能为心理描写而进行心理描写。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内心独白最重要的是以“独”攻“独”,就是以“独白”写出“独特感受”,“独特感受”是与其他同学所不同的地方,写出“独”的意味,你就成功了。
默写了!默写了。一合上书,我心中便没个底儿,手中紧紧握着笔,竖起了耳朵,生怕听漏了一个,或听错一个。昨天还背了很久、看了很久的字词,今天却觉得它们很陌生。前几分钟看了又看的,现在却不知跑哪儿睡觉去了,爱理不理我。原本会了的,我现在却犹豫不决,不知要不要写。默了10个了,应该快好了吧。15个,应该要好了。我的心里一直喃喃细语着。默课文是“有了”和“没了”打成一片,这个要不要写,那个漏了什么吗?我越写越乱,心中好像有什么嗡嗡乱叫。悔当初没看仔细,又盼赶紧默好了解脱。可时间似乎也与我作对,时间老人慢腾腾的,走不动了。终于交了,我看着收上去的本子,心中倒有了解脱感,还有不好的预感。
这是学生一段关于默写时的内心独白,小作者把默写时纠结、后悔、期盼早点结束的复杂心态描摹得非常真实,也非常贴近实际。其实,对于同一件事,不同学生的心理想法是不同的,就如学生常说的“羡慕、嫉妒、恨”,就是学生看见优美的事物而呈现的不同心理,关键在于学生要学会写出羡慕的心理、嫉妒的表现和恨的想法来,如果泛泛而谈,就变成千人一面了,文章会显得平淡如水。所以,心理描写首要的是以“独”攻“独”,写出“独特感受”,这样文章才能出彩。
二、如“梦”似“幻”,展现变化过程
写心理活动,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在梦境里、幻觉中产生的感觉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某种心境、意念,委婉地反映客观,加强艺术效果。人物的心理用梦境和幻觉表现,还能增添抒情和浪漫色彩。
如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写梦中情的杰作之一。()诗人已68岁了,深夜卧听风雨之声,恍惚觉得在沙场上浴血拼杀。此梦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描写人物的幻觉,同样可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与精神世界。如我们熟知的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就有大量的幻觉描写:温暖的铁火炉、冒着香气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蔼的老祖母……饥寒交迫的小女孩在人世间得不到的东西,只能向幻觉索取。她怀着一颗善良美好、没有更多奢望的心,离开了这个没有光明、没有温暖、没有她的容身之地的世界。
“同学,你又发呆了!”我听到了你严厉的声音,我把头埋下了。你会怎样来处理我,你会通知我的家长吗?父亲的拳头是不是又会伴着母亲的啜泣声再次落到我的身上?哦,老师,求求你,我不敢了,只是你不要告诉我的父母,我已经让他们丢尽了脸了,我不想他们再到学校里来了。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走在校园里,我在去厕所的路上,都似乎能感觉到别人嘲笑的目光,像一根根针刺在我的脊梁上,痛着,无奈着。
这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一名后进学生面对糟糕的成绩而产生的幻觉。在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要多关心后进学生的心理状态。描写梦境、幻觉,要扣紧人物的处境和心理,不能刻意追求怪诞离奇,要避免严重脱离生活现实的描述,以免出现不切实际的描写。
三、化外为“内”,突出情感体验
我们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当中,人的个性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写好环境描写,化外部的环境描写为内部的情感体验,对表现人物性格及渲染气氛、突出文章主旨帮助很大。我们可以一方面用局部映衬来表现心理感受,景物描写的文字并不求多,而要求“精”、 “得体”。把这些经过眼睛选择过的在特定感受笼罩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用整体烘托的办法,通过环境描写从整体上定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或定下了故事的发生氛围,或作为一个重要线索参与了整个故事的发展。
试卷发下来了,又是一个可怜巴巴的分数,这分数好似一道强烈的光,击得她全身瘫痪。她的心一阵阵的剧痛,不知不觉,泪水已爬满了脸颊。这是辛酸的泪,自卑的泪,悔恨的泪。辛酸自己的付出得到的却是如此的结果,自卑自己为何这样的笨,悔恨自己为何考试时不再细心一点。想着想着,她的泪就汩汩地流了出来,像门前小溪里的水一样,越流越欢。
她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在蓝天上翱翔的雄鹰,一下子跌入了万丈深渊,眼前是一片漆黑,以往的信心和坚强瞬间垮塌了。因为,她从未考过如此低的分数呀!
窗外狂风大作,黑云翻滚,她终于站起来了,走出了校门,踏上了回家的山路。
“闺女,爷爷见你没按时回来,爷爷去了欢欢的家,爷爷全知道了。闺女,别哭,接着喝,喝下去……”眼泪还是很争气的,居然在她的眼眶里使劲地涌动着,但就是没有落下来。带着复杂的心情,她很快就喝完了,嘴里的涩味胜似黄连。 “人这一辈子,就像喝茶,苦尽甘来啊!”过了一会儿,她的嘴里果然弥漫着一股股的清香,还夹杂着丝丝的甜意,越来越浓。终于,眼泪还是涌了出来,豆大的泪珠一颗接一颗蹦了出来,这是自信的泪,这是坚强的泪……猛一回头,只见几缕温暖的阳光射进了窗户。“闺女,别哭了,雷雨结束了,去看看彩虹吧。”她刚推开门,刹那间,一道艳丽的彩虹,悄悄地显现出来了,从河的那边弯到了这边的山后,辉映着湛蓝的晴空一
这篇文章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最出彩的地方就是通过几处外部的环境描写来烘托出孩子内心的变化,化外为内,表达了一个自强、自立的中学生的心路历程。人物心理活动丰富,语言优美,给人以生活的启迪。景物描写深化了主题。
心理活动不仅复杂,而且持续不断。精彩的心理描写往往将其分层而有序地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心灵“轨迹”,引人人“境”——韵味无穷的心灵世界。每个人的经历、性格都不相同,因此每个人的心理和表达心理的方式也不同,只有把这种“不同”表现出来,尺水中见微澜,以心传真情,才能展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才能形成精彩纷呈的佳作来。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作文:写作拾起一片心灵的秋
作者/ 徐馨蓉
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写作·感受自然
特邀指导:周勇
杭州市育才中学,市优秀教师、市优秀作家。出版有散文集《尘缘》《杭州的情韵》,长篇小说《白云深处》,教辅《作文技能训练108招》《作文互动升格与示范》等作品多部。长篇小说《三个男人一台戏》获第三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交易会最佳小说银奖。现为《中国作家》《长篇小说》杂志签约作家。
【概说·指导】
本单元所选课文均为描写四季的文章,以散文和诗为脉络。
《春》作者以新奇的比喻、清新流畅的语言赞美春天,想象春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以及春天里的人,细腻的感官描写,以及对景物独到的观察、典型景物的选择均有高妙之处。
《济南的冬天》则像讲故事一样充满沧桑感、动感。描写景物着眼于景物特征, “响晴”算是济南冬天的总特征吧,作者先从总体上把握济南特点,然后揭示济南的地理特点,山暖和而安适,水绿盈盈的,写出冬天济南的独特魅力。
《夏感》则抓住了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征展开, “热烈”即麦浪翻滚、热风浮动, “紧张”农民忙着打麦子,忙着给秋苗施肥。 “急促”指田间禾苗、麦子、玉米高粱,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写景着眼于景物细节,书写生动,概括有个性,角度新颖,见解独特。
《秋天》以叙述笔触为诗,语言清新婉丽,秋天“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转换景物角度,由景及人,脉络分明。诗歌语言的韵律美、和谐美可见一斑。
《古代诗歌四首》书写春秋之景,想象或宏阔,或清丽,展现了不同风格的诗歌特色。或是秋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或是春天,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好课文就是写作的好范例,学习本单元,就是要模仿这些经典文学作品来尝试写作的乐趣。如何才能写好景物类文章呢?
其一,要静心观察,细心体悟。春天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春意表现在一草一木上。只有细心观察,方有独特的审美体验,才能做到描写到位,表达生动。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才是典型的秋景嘛,撒网捞起的树叶,这是秋天最美的一片叶子。
其二,要抓住景物特征来写。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色,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风情。在作家梁衡笔下,夏天“紧张、热烈、急促”,在曹操笔下,秋天“萧瑟、宏阔、浪漫”。同样是秋景,在何其芳笔下,秋天“清丽、细腻、多情”。这就是说,景物是带有个人独特体验的景物,这样的景物才具有新鲜感、代表性。
其三,要注意文章条理,做到脉络清楚。 《济南的冬天》先总写后分写,先写山后写水;(写作技巧 )写雪后的山,由山尖写到山腰。由城里写到城外,由山坡写到小村庄,由小村庄写到房顶,由整体到局部。看似不经意,实则精雕细琢。
其四,要学会运用语言,饱含感情来书写。讲究语言的表现艺术,是《春》的一大特点。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里即便是写春风,也是调动了多感官来描写,引用的修辞艺术兼而有之,展现了语言的生动美、情境美、婉约美。
拾起一片心灵的秋
杭州市育才中学初一(6)班 徐馨蓉
匆忙回家路上,熟悉的小径,一阵幽香扑面袭来。抬头一望,河边公园已是满树金黄。啊,秋天在不经意中来啦!
是节奏飞快的生活使我忽略了秋的到来,还是她轻盈的脚步让我难以察觉?细细想来,已有数周未好好赏景,若不是这桂香,也许就与今秋擦身而过了,赶快赏秋吧。
抬头远望日落一方,夕阳似乎更留恋夏的烈焰,云蒸霞蔚映红了半边天空,火热而张扬。一阵凉风吹来,飘落三两朵桂花在脸庞,这小精灵有四片精致的花瓣呢!仰头望去,稀疏之间,月亮已上树梢,如蓝天碧海中启航的帆,含蓄而宁静。一会儿,排山倒海的晚霞西沉了,宝蓝色的天空月光皎洁,婆娑迷离的公园内灯火阑珊。透过花影,似乎看到嫦娥仙女在广寒官里翩翩起舞,可爱的玉兔也在桂花树旁漫步。
蟋蟀们的歌声此起彼伏,仿佛天上人间最美妙的旋律。河中轻舟荡漾,激起我心中的涟漪。有道是花开花落,月圆月缺,周而复始。大自然的秋色令我分外流连,忙忙碌碌中几乎错失。也许,美景还能再赏,但生活中的某一瞬如果错过了,就永远不会再有了。
我不由想到了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古人云“月到中秋分外明”,这是举家团圆的时刻。而我最想念的爷爷奶奶,自开学以来就再也没有去看望过他们。想到这,我忽然急躁起来,再也顾不得欣赏秋夜美景,再也不愿流连于那沁人心脾的桂花香中,一路小跑回家。
我想到,桂花花期甚短,不久后将落英缤纷,化作舂泥更护花;我想到,梧桐树虽然毛毛虫很多,但冬阳夏凉;我想到,月亮虽有阴晴圆缺,但能千里共婵娟;我想到,蟋蟀的生命只有数月,但它们却甘心一刻不停地唱歌;我想到,晚霞西沉并不惋惜,那是地球另一端朝霞的升起;
[1] [2] 下一页
善用提纲法,作文很轻松
文/ 宋大勇
有不少这样的小同学,看一眼作文题目,稍微想了一会,找到一点思路,就信笔写去。可写着写着,就停下了笔,愁眉苦脸地玩弄着手里的铅笔,大眼睛转来转去,嘴里还嘟囔着:“怎么往下写呀!”
其实,只要在写之前多花几分钟时间列个提纲,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写作文,好比做衣服,首先,我们必须要有目标,也就是做什么样子的衣服,然后根据这个目标,看看自己手里有没有足够的布料,接下来,要根据身高画好线,最后才是裁剪,缝缀,试穿,修改。
写作文也一样,拿到题目,首先要考虑自己要写什么(目标),这个要先确定下来,然后才能在回忆的海洋里收集适当可用的写作素材(面料),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素材的详略(量体),再根据逻辑思路理顺这些素材的先后顺序(裁衣),最后下笔正式开始写(缝缀),写完后审视一遍(试穿),发现有不合适的地方再润色一下(修改)。
而所谓的提纲就是要明确自己要写什么,自己会用到哪些素材,素材的顺序怎样组织。提纲准备好了,动笔时自然成竹在胸。否则,大脑一片混沌,灵光一闪,就信笔写去,就好比拿到一块布,上来就是裁剪,缝缀。这样,做到一半时,不停工才怪呢。
现在,那边的四年级的静怡同学正在写一篇作文,作文要求是推荐一个春游的景点。你睢,她也是一样,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在那唉声叹气呢!走,咱们用提纲法帮帮她去吧!
提纲有多种列法。这里,笔者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分享一种五角星提纲法,这个提纲法非常的简单也有趣:
首先,我们在一张空白的草纸上,用铅笔画一个大一点的五角星。再把作文的主题写在五角星的。而静怡同学想推荐的景点是离家不远的乘风湖公园。这样,作文的主题可以定为向同学们介绍乘风湖的美丽春光,那我们就在五角星的部位写上:“乘风湖的美丽春光。”
接下来想想,乘风湖有哪些美丽的春光呢?咱们让静怡同学回想一下,每想起一条,就写在五角星的一个角上:湖心岛的风光最美,对了公园里还有各种美丽鲜花、各种样子的树木。有美丽的湖水,划船,对了,湖水里的小鱼也特别好玩。
每一类的可以写在同一个角上,比如鲜花和树木都是植物,可以在一个角上写“美丽的花草树木”。湖水,和湖水里的小鱼也可以写在同一个角上。
现在面对这个写满了字的五角星,确定一下顺序。顺序有好多种,符合逻辑就可以。而描写景观最常使用方位顺序:一进公园大门,我们先看到的一定是花草树木,那就在写有花草树木的这个角上标上“1”,接下来我们会走到湖边,这时我们可以描写湖水了,那写有湖水的那个角上我们标一个“2”,接下来,我们可以乘船玩了,那写有划船那个角上就可以标上“3”,最后我们要上湖心岛,那就在这个角上标上“4”。当然,并不是每一个角都要强迫写满,所以现在的五角星空一个角也是可以的。
至此,这个提纲就列完了,你看,作文主体的内容明确了,顺序也清楚了。我们按标好的顺序排列整理一下:
1、乘风湖公园里的花草树木。(春风里的花草树木是什么样子?有没有哪一种花,哪一种树印象特别深?)
2、描写乘风湖水,水里的游鱼。(湖水清澈还是浑浊?鱼儿能看见吗?是什么鱼?他们开心吗?)
3、描写划船的乐趣。(划船时具体有什么乐趣?)
4、描写下湖心岛。(湖心岛在哪?岛上有什么?在岛上有什么感受?)
现在作文的主体部分已经轮廓清晰了,我们只要根据这个内容,再加上一个开头,一个结尾,一篇作文就完整了。(作文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同学们一定都学过不少了,在这里,开头只要简单点明主旨,结尾总结全文一下即可。)
初学作文,感觉作文很难,其实往往是没有构思好,不知道自己究竟要表达什么。而养成动笔之前列提纲的习惯,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帮助我们更有效率地构思,让混乱的思维,变成清晰的蓝图,知道自己究竟要写什么、要怎样写。而剩下的工作就是依照这个蓝图,自信地去施工了!
你看,现在静怡同学不再愁眉苦脸了,而是在书桌上“奋笔疾书”呢!也不用嫉妒,只要用好提纲法,你的作文一样很轻松!当然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作文,我们平时还要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这样原料丰厚,写的时候才能左右逢源,内容才能打动人心。怎样选新颖的写作材料
选取新颖写作材料的三种方法
2.联系当前发生的重大时事
搜集自己要写的时事材料,在写的过程中能加入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可以充分利用网上的新闻时事资源,拓展写作的空间。
苏丹红1号
最近,苏丹红1号一直闹得人心惶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这天下午,我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突然一个新闻吸引了我的目光,正报道着有关“苏丹红l号”的消息。“苏丹红是什么呀?干什么用的?”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的我在心里疑惑地想。这使我对这则新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主持人介绍说,“苏丹红1号”色素是一种红色的工业合成染色剂,在我国及多数国家都不属于食用色素。一般用于汽油、机油、鞋油和汽车蜡等工业产品中,不能添加在食品中。2002年研究人员发现,苏丹红1号可能造成人类肝脏细胞的DNA突变。
一些餐馆、食品厂只顾赚钱,一点儿也不考虑食用者的生命安全,真是不应该啊1
3.写当前的时尚生活
在文章中写关于“时尚”的话题,使文章有新意。如流行歌曲、网络、新新人类之类的话题。
《移动改变生活》写的是手机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
移动改变生活
“嘀嘀”,爸爸这段时间可乐坏了,他整天捧着手机,琢磨着说明书,不时按着键钮,嘴里嘀咕着什么。为啥?就因为他换了手机呗。
这个新手机功能可真多!不仅能打电话接电话,还能照相、发短信、订天气预报、设置彩铃、上网呢。它虽然外形小巧玲珑,可里面却能装下大千世界,与以前的老手机真是截然不同啊!自从换了手机,爸爸就学会了发短信、收短信,而且使用手机的功能也变得易如反掌了。移动的发展使他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