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开放和业务协同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根据《X 州市办公室关于印发 一、总体目标 以党的X精神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部署要求,围绕推动简政放权、职能转变、管理创新、优化服务的目标,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项目建设,以建立政务数据资源交换目录体系为基础,科学有效地整合政务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孤岛,依托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全县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业务协同工作,提升政务服务整体效能,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规范、高效、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需求导向,计划推进。以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关系密切的政务数据资源开放为突破口,加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关联性强和业务协同量大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科学制定政务数据资源采集、共享、开放、应用实施计划,不断扩大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范围,拓展数据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二)坚持统筹规划,集约建设。以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为基础,统一部署县级政务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实现全县政务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共享开放和综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 (三)坚持统一标准,规范运行。按照《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编制指南》、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平台标准,规范共享和开放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确保政务数据兼容、更新及时、准确可靠、实用性强。 (四)坚持强化管理,确保安全。明确各级政务信息管理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政务信息数据资源审查机制,正确处理共享开放与保障安全的关系,保守国家秘密、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三、重点任务 (一)建立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依据《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编制指南》,各乡镇及县直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全面梳理、摸清家底的要求,全面梳理政务数据资源,确定开放属性,编制资源目录,做到资源梳理、共享和开放属性认定、资源编目“三同步”,初步建立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依托市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平台,确保数据高效、完整、安全交换,推动各部门间政务数据资源的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减少企业和群众办事所提供的共性证明材料。 (二)制定政务数据共享办法。依据《X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县实际,及时制定出《X城县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细化工作程序,完善技术标准,加强安全保障,形成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制度保障。 (三)确定政务数据资源开放范围。组织制定县级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各单位工作任务和重点开放领域。县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要按照年度工作计划,依托信息化建设成果,确定本部门制作或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的信息资源开放范围,推进以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司法、地理、文体旅、教育、民政、科技、资源、农业、环境、安监、金融、质量、统计、气象、企业登记等服务数据为重点的政务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 (四)加快建立全县基础数据库体系。政务数据库是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重要基础。各乡镇、街道以及县直各单位在建设自身应用系统时,应兼顾市、县两级,上下一体化建设,确保政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加强政务数据库质量建设,实现功能强大、覆盖全县的公共数据库管理和应用,创造集约高效、联通共享、方便快捷的信息资源应用环境,提供多元化的数据分析,为管理决策、部门信息共享和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五)支持政务数据资源增值利用。加大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力度,运用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在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充分利用并深度开发政务数据资源,不断创新产品应用,建立社会各方广泛参与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利用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各级部门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开放、获取信息产品,逐步实现应用服务提供主体多样化 (六)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以政务信用信息为龙头,以信贷征信信息为基础,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我县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充分整合各部门、各行业、各方面的信用信息资源,建立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形成各级、各部门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参与全国和省、市公共信用信息(涉密信息除外)的交换与共享。依托县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构建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各类信用信息,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诚信信息服务。 四、工作步骤 各单位要端正态度、高度重视,深入学习文件精神,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积极做好协调和配合工作。同时,抽调专业人员做到专人负责、专业负责,层层压实责任,保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此项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 (一)调查摸底(X年2月20日至3月中旬) 为进一步了解我县各单位信息化建设情况,摸清、摸实家底,加快推进我县政务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及各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明确专人负责,结合单位实际,实事求是、不遗不漏、规范标准填写信息化调查表。 (二)实地调研(X年4月10日至6月中旬) 县办公室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调研组,汇总、整理、分析各单位反馈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表,形成信息化清单。调研组走访单位,结合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有效的数据对接方式。 (三)编制目录体系和制定属性开放范围(X年9月底前) 各单位要结合单位实际编制目录体系、制定属性开放范围。责任单位牵头,做好相关数据的汇总、收集,编制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和信用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四)数据库建立(X年12月底前) 汇总、整合各单位、部门的数据信息,根据资源目录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务资源数据库、信用信息资源数据库。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办公室统一指导推进全县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整合资源,统一协调,形成机制。县、财政局、法制办、编办、、保密局等单位配合组织协调实施,各乡镇、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推进,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将其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任务具体落到实处。 (二)建立考核机制。 县信息局牵头,联合县督查中心、效能办、监察局等单位组成督查小组,对涉及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实地督查,把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范畴,逐步加大绩效考评工作力度,切实发挥绩效考评的导向和促进作用。通过考核激励机制,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应用全面共享和深化拓展。 (三)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各乡镇、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工作方案计划,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具体推进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及时解决问题,切实推进工作任务的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