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吉隆坡到纽约,每天有250多万海外华人通过报纸或网络,阅读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的木材大王出版的中文新闻。
68岁的张晓卿崇拜西方媒体大亨特德?特纳和鲁珀特?默多克,他希望将其媒体帝国拓展到至少有30万华人的悉尼和旧金山,并最终将中国纳入版图。
让张晓卿及竞争对手泛华集团和世界时报如此痴狂的是一个潜在的全球媒体市场:散居在世界各地的3400万海外华人(不包括)。据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大学国际商务学教授乔治?哈利的估计,这些海外华人的财富高达1.1万亿美元,而且还在继续增长。
如果海外华人的潜在市场利润可观,那么市场魅力就更是不可抵挡。《远东经济评论》认为,在这场角逐中,比资金更重要的是:对像张晓卿这样的出版人来说,他们拥有和中国自身相关的政治影响力以及进入一个更大市场的可能渠道。虽然张晓卿的多数读者并不知情,但他的媒体影响力已为他在中赢得了一些高层的朋友。
张晓卿计划把在中国的投资领域扩大至印刷、旅游和光纤合资企业。其竞争对手泛华集团则采取了更为直接的途径攻占媒体市场。该公司和的一家主流媒体建立了合资公司。泛华集团可能已在找到了一座靠山,而明报集团则将重点瞄准了不断增长的美国和加拿大市场。
马来西亚智囊机构亚洲战略和领导研究所的首席执行长迈克尔?叶(michael yeoh)称:“这是非常好的商业战略,看看美国、澳大利亚和西方的市场就知道,上乘的中文出版物依然寥寥。这些地区都是巨大的而且在增长中的市场,这里的人们对阅读中文新闻很有兴趣。”
在2002年11月底,世界中文报业协会在举办了第35届年会,主题是“世界华文传媒的性质与任务”。会上说,目前炎黄子孙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但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中文仍然是华人世界传播信息的重要语言文字,正因为这样,中文传媒才应需产生,并且不断发展。会上选出了第35届委员会,张晓卿当选会长,副会长是来自中国《中国时报》的余建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