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完中:
分析研判当前形势,推断2016年高考试题将趋于平稳,规范答题要求将会更高。为此,建议各校在正常教学的同时,加强基础训练,确保基础题不失分;在认真总结反思学生因不规范答题而失分的各类情况的基础上,罗列出各科不规范答题现象,以试题为载体,加强规范答题专项训练,确保应得的分数不丢失。为此,提供下列相关材料(见附件)供各校参考。
附件
一、几种“不规范性答题现象”:
(一)不规范使用答题工具,不在规定位置答题
1.答题位置写错或超出规定范围。
2.用蓝色笔答题,不用2B铅笔涂卡。
3.用胶带粘揭或粘涂答题纸上笔误。
4.涂改过重,出现黑团。
5.不用规定的方法修正文字或符号。
(二)规范作答意识不强
1.由于时间紧,考试时答题慌乱,顾不上规范和整洁。
2.答题不分层次,没有要点分条叙述。想起什么写什么,缺乏条理,判卷老师找不出得分点。
3.步骤跳跃性太大,缺少因果逻辑段。
(三)学科规范答题要求不清楚
1.不用学科术语,符号书写不规范。
2.画图不规范,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3.只列公式,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
4.把答题纸当成草稿纸随意演算勾画。
(四)书写不规范
1.字太大或太小,行距过大或过小,整体不美观。
2.字迹潦草,连笔太多,辨认不清。
(五)思维不规范
1.答题时语句不通顺,有时还有错别字。
2.解题过程因果关系混乱。
二、各学科答题规范要求:
高考解题规范是减少失分,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举措。能否做到会做的题不失分,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会做的试题做完,取得与自己水平相吻合的成绩,是考试是否成功的标志。
实际上,在高考的竞争中,不是比谁“会的多”,更多的是看谁“错的少”。
语文学科
1. 准备充分。①随身携带背诵、类题集、素材积累、考前提醒、文科识记等考前翻看内容;②每次考试准备好0.5的黑色水笔(质量好的、得心应手的)、2B铅笔、小刀、橡皮和手表等考试用具;③预先按规定填好准考证号码、姓名等信息,不要为这些占用答题时间。
2. 认真读题,据问作答,勾划题干关键字词,明确答题方向和要求;要依据文本作答,答题分层次,分角度,分点、分条表述,最好用数字标明;要读懂题目的提示,有几问就答几问,建议每句用关键观点+阐释说明式。不要答错位置,看清楚题号再落笔,要及时填涂选择题答案。
3. 梳理学科主干知识、术语,重视默写、文科常识、简答等识记内容,确保不失分、多得分。
4. 掌握各类题型解题基本思路与技巧。
(1)语言语用:要在动态语境(上下文)下判断,要辨清易混知识(如借代、比喻),力争在开考前5分钟内默做完毕。
(2)文言文阅读:①紧密联系文本,顺手划出人名、地名、时间等,为解题做充分准备;②实词放入原文,联系语境,联系课内或成语、联系本义、结合文化背景、巧用排除法、代入法,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③虚词要关注语境和句子结构、联系课内、掌握其基本用法;④翻译要踩点,依据上下语境,推断猜想,关注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句式,译完读读,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⑤概括题切忌照抄原文,要读懂题干、锁定位置、弄清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准确概括、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分条表述。
(3)诗歌鉴赏:要“五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看意象、看题干)。读题目,了解缘由;看作者,知人论世;看注释,了解背景;看内容,感知形象特点;看看关键句,借助重点语句(绝句第四句,律诗最后一联)把握主旨,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写出的答案一定要分层次。
(4)名句名篇默写要看准要求出处,必须正确书写,写正楷,不可连笔。开考后,趁头脑清晰,先做默写。
(5)现代文阅读:①静心读文。保证原文阅读的时间,圈点勾画,立足文本(散文的情感,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论述文的思路观点),把每一个字都读到,把每一句话都读懂,把每一段中的重点词句都勾画出来,把整篇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这么写有什么好处搞明白;②审清题目要求,相信答案在文中,看准是用原文还是用自己的语言作答;③依据类题,明确答题思路。在全文把握的基础上,用平时老师教给的答题思路来答题,准确率就会提高。如概括题要准确界定答题范围,细心进行筛选,尽可能用原文关键词整合作答。探究题要在原文内容、观点的基础上组织答案,要依托文本,多角度,由实到虚。
(6)作文,要写真生活,写深思考,抒真感情。①审题:要分层次,注意材料每句话的内容及含义;探究材料的象征意义及角色关系(事件类);要整体解读材料,努力从材料中发现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角度,出之有据,论之有理。②立意: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语或语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实为虚。寓言故事型,重在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选择角度,兼顾材料本身蕴含的叙事逻辑,提炼出材料中的一个哲理(生活道理)作为文章的主题;二三段话语型,可从各条语言材料中提取出共同话题(有时是一个词,有时是一组关系),并结合这些语言材料本身的意蕴进行立论,如果这些语言材料是从不同角度表述的,立论应该求精求深,不必面面俱到;时事评论型,首先立足于把话题或新闻分析清楚(为什么如此、应该怎么样),然后适当地进行提升或拓展(联系现实、挖掘根源);一句话型,要找准概念关系,向深处挖。③记叙文写作,记住三个字,事、情、理。事要写出波澜,要用倒叙、插叙、悬念、铺垫、伏笔、转折,要写细节和场景。情要抒得真实,有时候,情也能安排点起伏。至于理,作文功底好的学生,不必“卒章显志”,不必硬把蕴含文中的道理说出来,对作文功底一般的同学,结尾和行文中间要学会巧妙点题和扣题。④议论文千万要对材料多问几个“为什么”,往往问到最后的“为什么”最值得写(因为前面的“为什么”很多人都会想到,容易千人一面),学会追问“为什么”,也就是学会深挖材料所蕴涵的道理,当然要确保立意准确,然后求新颖、深刻。⑤江苏高考,写作文不要总是回到古代,不要一味堆砌名言,不要动辄题记后记。要注意卷面,减少错别字(一个错别字1分,5个错别字就5分了,想想默写得1分多不容易),把字写清楚写好,尽量少涂改,一定要修改,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不做浓黑涂改;不要抄袭大家熟悉的、发表过的作文。
数学学科
审清题意,找到解题思路后,就可以认真快速地书写解题过程了。有这样一句话“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所以解答过程要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要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或式子准确表达解题过程,必要的步骤一定要写清楚,并准确求得结果或得出正确结论,这是增分的重要保证。下列问题要以试题为载体,通过训练纠正:
1.三角问题规范表达
(1)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不交代角度的范围;
(2)利用求其中一个三角函数值时,不交代角度的范围,直接确定三角函数值的正负.
2.立体几何问题规范表达
(1)通常分作、证,计算三部分给分,各段中间又按要点给分.证明主要写清,空间位置关系的判断推理的依据(课本中的定理、公理);立体几何的证明必须要有条件,才有结论,即必须要有逻辑段。
(2)空间几何体的性质,有些条件可以直接使用,有些必须要证明。
(3)学生在对平面中线线关系(如垂直)使用时,不证明。
(4)所作辅助线,在证明中不交代,考试卷中不标注。
3.解析几何问题规范表达
(1)未知直线方程时,设方程时不交代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2)使用韦达定理时,不考虑。
(3)在对式子化简时,对关键计算步骤跳步,不体现必要的计算过程。
4.计算问题规范表达
(1)计算问题时,不交代公式,直接列式计算。
(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不交代取等号的条件,不能利用不等式求最值时,利用对勾函数性质时,不交代函数的单调性。
(3)利用导数研究最值或极值时,不交代函数的单调性。
5.表达不规范
(1)如定义域,集合问题时不用集合表示。
(2)向量表示时没有向量符号。
(3)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无法辨认。
英语学科
一、答题前:
1. 填涂:考生先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与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认真核准,在规定区域内贴好条形码;填涂务必饱满、清晰及不超格;字体务必工整、清晰。
2.确认:所有要求书写的区域(姓名、准考证号、任务型阅读和书面表达)只允许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涂答案的部分只允许“2B铅笔”。不得使用铅笔或圆珠笔书写任务型阅读和书面表达。
3. 预测:拿到试卷后,请迅速阅读听力题,并根据题干,预测听力材料,以减缓考试压力,并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二、答题中:
4. 答题: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单项选择答题时间不要超过十分钟。
5. 保洁:保持答题卡和试卷卷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破。
6. 分区:填涂选择题时,答案要填涂在答题卡上。考生可把填涂区分为四个区域:(1)听力题区、(2)单选题区、(3)完形题区和(4)阅读题区,分区域填涂。为避免移位,完成一个区域填涂一个区域,不要四个区域一次填涂完。
7. 填写:(1)考生应携带两支2B铅笔,一支尖,一支扁平。填涂时,考生可先用尖铅笔在答题区选项上轻点答案,遇有悬而未决的答案另做标记,最后核定后,再用扁平铅笔涂黑。决定取舍时宜轻擦小点,且用力均匀。(2)扁平铅笔填涂时要注意从左至右,一个来回即可。忌点、叉、团、勾。(3)答任务型阅读和书面表达题时,字迹要工整、清爽和饱满,不能涂改;注意格式布局,注意分段,前后字形、字体、字距要一致;字数控制在130-150之间。
三、答题后:
8. 检查:答题完成后,请认真检查(1)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填涂准确;(2)选择题部分是否移位。
9. 确认:对悬而未决的答案,认真思考后,正确填写。
政治学科
一、选择题的答题规范和技巧
1.选择题尽量使用排除法确定答案。先判断选项的正确与否,再对照题干进行筛选。对拿不准的选项,还是相信第一印象;带绝对意思的选项一般不选;对于不确定的题目在题号上做好标记,但要先选好答案,避免涂卡时错位,有时间的话再进行复核。
2.特别注意选择题的指向性是“正确的是”还是“错误的是”两种不同要求。
3.选择题全部做完以后首先将答题卡涂完,避免在收卷时匆忙涂卡而出错。
二、主观题的答题规范和技巧
1.运用恰当的政治术语。要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进行答题,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语言答题。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是专业术语,如:哲学生活中的物质与意识对应,实践与认识对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等;
2.答案要分层。每一个知识点都要用合适的符号,如:①②③④等分开,让批阅试卷的老师能清楚地发现知识点,做到有层次、有条理、有序号。
3.不能错位答题。尤其36题,首先要用2B铅笔涂写选做题的序号(选“A”还是“B”),并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作答,绝对不能答错位置。
4.思路要清晰。在仔细审题明确知识模块范围后,先在材料旁边标注知识点再组织答案,答题时要注意文字叙述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完善性。既要做到语言精炼,又要答全要点。
从材料中提取答案,答题中学会“抄”的技巧,可从材料中摘抄有效信息(意思不变,用词稍变)。每道题要尽量多写一些,不空缺、不惜字如金。
5.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否则容易造成答案扫描后不清楚,影响老师判卷。另外,万一答错只需要在错误答案上划条斜线即可,并在指定位置写上正确答案。
历史学科
一、在答卷中要规范化
1.字体适中,工整、规范 。
2.答案要点化:有层次、有条理、有序号。
3.按指定位置答题,不能出框(高考网上阅卷)
4.注意卷面整洁,不要乱涂乱划。
二、答题的步骤与技巧
1.选择题注意:
(1)首先要弄清题干中材料的整体意思,然后再看关键信息。做好圈划。
(2)阅读选项,并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对选项进行排除,对不符合的选项打“×”。
(3)判定正确选项后,再回看选项是否与题干要求符合。
(4)珍惜第一印象,没有绝对把握,不要更改选择题答案。
2.非选择题注意:
(1)首先阅读题序,弄清本题是哪个主题;然后阅读设问进行审题,弄清题目的条件、求答项;再次根据设问要求,带着问题解读材料,提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最后根据设问,结合有效信息,链接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2)从材料中提取答案,答题中学会“抄”的技巧。除非题中注明不得摘抄原句,一般情况下,凡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即可从材料中摘抄有效信息(意思不变,用词稍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就是要求从课本中迁移知识。
(3)按分值多少,确定要点多少,尽可能多写,从不同角度、层次回答,同一角度的答案不要写得过多。形式上要“段落化”、“提示化”、“序号化”、“整洁化”;答案内容上“面全”、“点齐”、“话简”。
(4)解决未知问题,注意同类知识迁移,空白不答是最愚蠢的。
地理学科
一、选择题的答题规范和技巧
1.审题干,圈划题干中的关键词;弄清题干表述与问题指向。
2.审阅图文资料,获取已知信息,结合题干要求,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
3.在解关联性组题时,往往第一题的解题最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株连到后续问题。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法选择时,则需反思第一题选择是否有误。
二、简答题答题步骤和要求:
1.认真审题审图
认真审题审图可防止答偏题。审读题干文字时要特别圈划条件、中心词、关键的修饰语。
审图时要注意一看题名(表达的主题),二看图例(用什么表达),三看清图中所有信息(主题在图中分布有何特征),因为图中就隐藏着试题的答案,揭示着与之相关联的成因条件、影响、问题与对策等更高能级的答题信息。
2.全面思考问题
地理事物或现象无论其成因或影响、对策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所以答题时对条件与影响等中性词一定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和要素的意识,这也体现了地理学综合性特征。组织答案表述时一要分出主次,最重要的知识点写在最前面;二要抓住关键,用地理专业术语简明规范表达。如题中要求分析原因时,就既要考虑自然原因,又要考虑人为原因;又如题中要求分析对策的,则要对症问题下药;再如题中要求对条件进行评价的,应当注意既要讲有利条件,也要讲不利条件。
3.区域定位精准。
区域地图是高考中最常见,出现最多的地图;更是考查系统地理原理规律,观点方法的载体。如果区域定位不准,就会出现张冠李戴,全题皆输的状况。为此一定要让学生尤其是边缘生人人记住特殊经线通过的各大洲东岸还是西岸,因的东西两岸气候类型是不同的;而特殊纬线是划分不同气候类型中温度带的依据,从而考试时活用气候模式图,为解区域地理试题奠基。
4.答案表述规范。
答案表述除地理专业术语规范、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外、还应字迹工整,要点清晰,布局合理,答完后一定要认真审读一遍答案,以防漏字与错字。
要回答好高考地理简答题,除了遵循以上答题规范外,根据目前高考试卷的评分标准,还应遵循以下技巧:
一是防止漏答,答题尽量少而精,但如果没有把握,可以适当多答。
二是要掌握详细和模糊的技巧,尤其不能精准表达的适当模糊表述。
三是要条理清楚。千万不要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段落,每一采分点表达完整后用分号隔开,以便踩点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