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回忆往事》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8:20:36
文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回忆往事》教案

回忆往事教学目标1.了解活动主题,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2.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和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和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教师:六年间,我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与同学一起学习、劳动、游戏,共同度过了快乐的小学生活。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感动的情景,重拾当初的感觉。这次
推荐度:
导读回忆往事教学目标1.了解活动主题,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2.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和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和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教师:六年间,我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与同学一起学习、劳动、游戏,共同度过了快乐的小学生活。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感动的情景,重拾当初的感觉。这次
回忆往事

教学目标

1. 了解活动主题, 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

2. 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 同学和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 并立下美好的志

向。

3.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 同学和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 并立下美

好的志向。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1. 教师: 六年间, 我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 与同学一起学习、 劳动、 游戏, 共

同度过了快乐的小学生活。 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 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

感动的情景, 重拾当初的感觉。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 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难

忘的小学生活。

2. 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 引导学生回忆六年来在校园与老师和同学相

处的点点滴滴。 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3. 导读: 六年的时光, 最大的变化就是你们成长了, 一路走来, 我们留下了许

多足迹, 如何把这些足迹记录下来呢?让我们读读课本给我们的活动建议吧。

二、 了解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1. 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2. 写写难忘的人和事。

3. 阅读材料里的文章。

4. 制作班级纪念册。

三、 合作讨论, 制订活动计划。

1. 教师引语: 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之前, 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那

就是制订活动计划。 在制订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 学生汇报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强调:

(1) 自由组成小组。

(2) 讨论活动内容。

(3) 制订活动计划。

(4) 活动计划包括: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参加人员、 分工情况等。

(5) 活动成果展示。

3. 指名反馈。

(1) 说一说自己的成长故事。

(2) 写一写自己难忘的人和事。

4. 小结: 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我们在这里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小学时光

匆匆而过, 在即将毕业之际, 同学们一定想把美好的小学生活留在记忆里, 那就

让我们设计一本成长纪念册吧!

四、 明确方向。

1. 成长的故事可以是哪些事呢?

2. 教师小结: 只要是发生在你们成长阶段的事情都可以, 例如:

第一次……

学会了……

高兴的或难过的事……

五、 群策群力。

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本次实践活动的提示语, 共同讨论策划:

1. 纪念册的内容可以有哪些?在纸上写出你想好的内容。 (主要包括“成长

的足迹” )

2. 张贴学生写好的内容, 集体分类整理。

3. 不同的内容应该收集哪些材料?发挥每一个同学的聪明才智, 确定栏目。

“成长的足迹” 包括以下栏目:

(1) 我们的骄傲: 获奖证书、 成绩单、 来自学校和老师的肯定及表扬信等。

(2) 精彩的瞬间: 学校生活的照片、 师生或同学之间的合影等。

(3) 我们的佳作: 优秀习作、 书法作品、 美术作品等。

4. 制作成长纪念册: 关键在于计划要周密, 分工要明确。 谁负责封面设计, 谁

负责哪个主题, 都要事先确定。 教师要即时关注情况, 督促、 指导学生完成。 班

级纪念册完成后要展示, 有条件的可以打印, 发给同学和家长, 也可以送给曾经

任教的老师。

六、 学习借鉴。

1. 欣赏各种形式的作品, 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布置作业, 提示学生注意制作成长纪念册时版面的形式美。

3. 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教师巡视辅导。

七、 课堂小结。

童年是一首美好的诗, 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 希望我们大家珍惜彼此的友情,

牢记老师的谆谆教诲, 好好学习, 快乐成长!

第二课时

一、 谈话揭题。

1. 引语: 你还记得曾经教过你的老师吗?你最尊敬的老师是谁?为什么?

常言道“师恩难忘” , 今天我们要读的一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一篇

回忆自己启蒙老师的文章。 (读课题《老师领进门》 ) 你觉得课题的重点词应是

哪个词?

2. 这么赫赫有名的作家却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启蒙老师——田老师。 大家

想象一下那该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他又把作者领进了什么样的大门呢?请同学们

自读课文。

二、 学习《老师领进门》 。

1. 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田老师, 看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可以直接用课文中

的词语, 也可以自己概括。

(小结: 口才好, 文笔好; 桃李满门; 善讲故事; 谦虚; 很有教学方法。 )

2. 田老师把“我” 领进了什么门?

(启发引导: 文中的“我” 是一位作家, 可见田老师把“我” 领进的是文学创

作之门。 )

3. 你对文末的“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 终身难忘”这句话怎样理解?

(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 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 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

蒙教育。 )

4. 能说说你的启蒙老师吗?

三、 学习《作文上的红双圈》 。

1. 导语: 不同的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方式不同,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作文上的

红双圈》 , 看看这位老师的关爱是什么样子的, 又对作者产生了什么影响。 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这篇课文作者讲述了自己学生时代在一次征文比赛中获得了成功, 作文

《补考》 被老师打了九十八个红双圈, 后陆续在多家刊物刊载。 在这次成功的激

励下, 作者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 并最终成为一名作家。 文章选材独具匠心, 以小

见大, 九十八个红双圈代表着老师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引领, 结尾直抒胸臆, 表达

自己对老师和母校的感激之情。

3. 快速读课文, 边读边想: “红双圈” 给“我” 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 指名反馈。 (“我” 在红双圈的鼓励下, 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最终成为

作家。 )

5. 品读不平凡的“红双圈” 。

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 画满红双圈的作文有着一段怎样不平凡的经历?

(校园报栏—县办刊物—扬州地区刊物—上海某出版社正式刊物)

6. 品读作者的“感恩之情” 。

(1) 作者在写作方面获得如此大的成就, 你觉得这里面有谁的功劳?

(提示: 母校创设征文比赛, 让作者崭露头角——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给

了作者鼓励——父亲的鼓励——作者不断“折腾” )

(2) “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该如何理解?

(提示: “红双圈” 指的是他人对“我” 的鼓励和认可, 在人生之路上, 作者

多次遇到了这样的鼓励。 )

(3) 联系实际, 你的生命之树上是否也有令你记忆深刻的“红双圈” ?

(提示: 红双圈可以是“跑道上的加油呐喊” , 可以是“课堂上的掌声” , 还

可以是“做了一件好事后的微笑” 。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完本课, 孩子们都能回忆起从小到大与老师的点点滴滴, 都饱含深情地表

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对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 这些都是孩子们真实的情感流

露。

文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回忆往事》教案

回忆往事教学目标1.了解活动主题,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2.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和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和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教师:六年间,我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与同学一起学习、劳动、游戏,共同度过了快乐的小学生活。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感动的情景,重拾当初的感觉。这次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