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
1.C 2.D 3.D 4.B 5.B 6.A 7.B 8.B 9.D 10.A
二、填空题
1. 视交叉
2.听觉反射中枢
3. 乳头层 网状层
4.中胚层期、肝脏期和骨髓期
5.哈弗氏管 哈弗氏骨板
6.真肋 假肋
7.三联体结构
8.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 头状骨 钩状骨
9.5~8颈神经前支 第一胸神经前支
10.膜化骨
三、名词解释
1.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各种感受器都能把作用于它的各种刺激能量转换成相应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这种作用称~。
2.体液免疫
特异性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来消除抗原对机体的有害作用,主要通过B淋巴细胞实现的。
3. 去大脑僵直
在动物中脑四叠体的上、下丘之间,红核之后横断脑干,动物表现出四肢僵直,角弓反张的状态。
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后膜对K+
、Cl-特别是Cl-的通透性增加(对Na+
的通透性不增加),导致膜的超极化
四、简答题
1. 简述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膜振动---前庭阶外淋巴-- 前庭膜—蜗管内淋巴—基底膜—鼓阶外淋巴—圆窗膜—毛细胞兴奋 。
2. 试述成人的骨与骨连结有哪些特点是与直立、行走、劳动相适应的?
a. 面颅退居较小比例,脑颅发达。
b. 上肢骨骼轻巧灵活,下肢骨骼粗壮,关节牢固 c. 胸廓横径大于矢状径,上宽下窄 d. 足弓的形成 e. 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 。
3. 试述神经—肌肉接头的信息传递过程及传递特征
运动神经末梢去极化——钙进入神经膜——Ach释放——R-Ach的 形成—终板电位产生—肌膜锋电位—肌肉收缩 。
特征:单向传递、时间延搁、易疲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