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4咳嗽诊疗方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8:33:01
文档

2014咳嗽诊疗方案

2014咳嗽病(肺部感染)中医诊疗方案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一、中西医病名:1、中医病名:咳嗽病2、西医病名:肺部感染二.病因病机:咳嗽的病因包括外感与内伤两类。1.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2.内伤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无论外感或内伤咳嗽均属肺系受病,肺气上逆所致。三.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张伯臾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咳嗽为主,或伴咯痰,咽干,咽痒,鼻塞,
推荐度:
导读2014咳嗽病(肺部感染)中医诊疗方案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一、中西医病名:1、中医病名:咳嗽病2、西医病名:肺部感染二.病因病机:咳嗽的病因包括外感与内伤两类。1.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2.内伤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无论外感或内伤咳嗽均属肺系受病,肺气上逆所致。三.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张伯臾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咳嗽为主,或伴咯痰,咽干,咽痒,鼻塞,
2014咳嗽病(肺部感染)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一、中西医病名:

1、中医病名:咳嗽病

2、西医病名:肺部感染

二. 病因病机:

咳嗽的病因包括外感与内伤两类。

1.外感   六淫外邪,侵袭肺系。

2.内伤   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

无论外感或内伤咳嗽均属肺系受病,肺气上逆所致。

三.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张伯臾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咳嗽为主,或伴咯痰,咽干,咽痒,鼻塞,流涕等症。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8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有呼吸道感染史。

(2)咳嗽为主,或伴咯痰,咽干,咽痒。

(3)胸部检查可有或无干湿啰音。

(4)X线可有或无渗出病灶。

(二)证候诊断:

1、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2、内伤咳嗽

1)、痰湿蘊肺: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粘腻,色白或带灰色,进食甜腻而加重,伴胸闷,脘痞,体倦,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2)、痰热郁肺: 咳嗽气促,喉中有痰声,痰多而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质红,脉滑数。

四. 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选止嗽散加减:

 荆芥12g      桔梗15g       陈皮12g      紫苑12g

百部12g      白前12g       甘草9g 

若夹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加半夏,厚朴,茯苓以燥湿化痰,痰粘稠,口渴,心烦,身热者加石膏,桑皮,黄芩以解表清里。      

2)、风热犯肺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选桑菊饮加减:

桑叶12g       菊花12g      连翘15g    薄荷10g

桔梗15g       杏仁12g     芦根15g     甘草9g

 若肺热内盛加黄芩,知母清肺泄热,咽痛,声嗄配射干,赤芍清热利咽。       

2、内伤咳嗽

1)、痰湿蘊肺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选二陈汤加减:

  陈皮12g       半夏9g       茯苓15g       甘草9g

可加苍术,厚朴燥湿化痰,干姜,细辛温肺化痰,久病脾虚,神倦可加党参,白术益气健脾。

2)、痰热郁肺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方选清金化痰汤加减:

桑白皮12g      黄芩9g          知母12g        浙贝15g

瓜蒌15g        桔梗15g         麦冬15g        栀子10g

茯苓12g        橘红10g              甘草9g 

痰黄如脓或腥臭可加鱼腥草,金荞麦,苡仁,冬瓜子清化肺热,痰热伤津可加南沙参,天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二)中医特色疗法

1、针灸,艾灸疗法:

可选:列缺、合谷、肺俞、风池等穴。

2、耳穴压籽:

可选:神门、肺、脾、气管、咽喉等穴位,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按压。

3、穴位贴敷  

取白芥子,葶苈子,细辛等份研末,加冰片适量和匀,用姜汁调敷肺俞、心俞、膈俞,大椎等穴,1-2小时去之,可减少发作次数及减轻症状,每周2次。                   

(三)综合治疗

可以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可选用中成药针清开灵、细辛脑针等,中成药止咳丸、急支糖浆、蜜炼川贝枇杷膏等辅以平喘,祛痰。

五. 其他:

1.注意事项: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受凉;少食肥甘辛辣及咸膻,戒烟酒;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2.疗效判断:

(1) 治愈:咳嗽及体征消失。

(2) 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

(3) 未愈:症状无改变 。 

                            

                                                 

文档

2014咳嗽诊疗方案

2014咳嗽病(肺部感染)中医诊疗方案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一、中西医病名:1、中医病名:咳嗽病2、西医病名:肺部感染二.病因病机:咳嗽的病因包括外感与内伤两类。1.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2.内伤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无论外感或内伤咳嗽均属肺系受病,肺气上逆所致。三.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张伯臾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咳嗽为主,或伴咯痰,咽干,咽痒,鼻塞,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