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完整版)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练习-附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8:35:03
文档

(完整版)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练习-附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问:本词运用了对偶、设问、、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后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之妙答:首句运用比喻方法,把水比作是眼波横流、把山比作眉峰攒聚,化无情为有情,原本无情的山水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既写出了山水相连之处的美丽,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尾句拟人,表现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
推荐度:
导读修辞手法练习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问:本词运用了对偶、设问、、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后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之妙答:首句运用比喻方法,把水比作是眼波横流、把山比作眉峰攒聚,化无情为有情,原本无情的山水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既写出了山水相连之处的美丽,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尾句拟人,表现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
修辞手法练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本词运用了对偶、设问、      、      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后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之妙

答:首句运用比喻方法, 把水比作是眼波横流、把山比作眉峰攒聚,化无情为有情,原本无情的山水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既写出了山水相连之处的美丽,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尾句拟人,表现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006安徽卷)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并作简要分析。

答:比喻、拟人。

天已入暮,但暑气未减,连池塘里的荷花也为酷热犯愁,她把脸庞深藏在圆如伞盖的荷叶下面,深怕烈日的余威毁坏了她娇美的面容。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问:该诗后两句在形容洞庭湖景色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具体分析。

答:比喻

    “白银盘”比喻皎皎月辉下的洞庭湖水,突出其澄澈空明;“青螺”比喻皓月银辉之下愈显清翠的洞庭山。这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光华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妙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审美情调,体现了清静闲适的情怀。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问:此诗颇富奇趣,寥寥数笔,便更人以满目春光的印象。其生动的效果与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大有关系。请从这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诗人将草树拟人化。草树竟能“知”能“解”还能“斗”,甚至有“才思”高下之分。春将归去,似乎所有的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一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连缺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寂寞,因风起舞,化作雪飞。真是满目春光。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别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①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搬家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时,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②作者是使用何种手法来表现这种感情的,请结合原诗作具体分析。

诗人主要是使用拟人手法,把柳条、藤蔓和黄莺拟人化来表达这种依依难舍之情的。在诗人眼中,柳条、藤蔓和黄莺都具有人的情感,对他的离去也是依依不舍。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问: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

  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问:词中下片“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甚是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

答:下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比喻作者的愁思。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这样写,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富有意境,有力地抒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问: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案:用对比的手法。(2分)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不管是“冷落竹篱茅舍”,还是“富贵正堂琼榭”都“一般开”,(2分)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2分)

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问: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有何作用?

答案:运用了反问与对比的修辞手法。(2分)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突出李白愁之深,愁之长。(2分)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问的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语义强烈,更加重了这种离情别绪。(2分) 

                         西江月· 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这首词是张孝祥由潭洲(今湖南长沙)改官离开湖南时,途经黄陵山下,遇风阻所作。 

问: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满载”两句用工整的对偶描绘风未起时的秋色湖光,蕴含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波神”两句用拟人的手法,作者不写自己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反而写水神怀着深情挽留他欣赏美好的夕阳景色,写出了作者对这秀美风光的喜爱 ,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思想感情.

如2,2007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文档

(完整版)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练习-附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问:本词运用了对偶、设问、、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后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之妙答:首句运用比喻方法,把水比作是眼波横流、把山比作眉峰攒聚,化无情为有情,原本无情的山水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既写出了山水相连之处的美丽,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尾句拟人,表现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