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课程论选择题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8:32:14
文档

课程论选择题答案

1.“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C)A.活动分析B.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著作是(C)A.《儿童与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课程》3.古德莱尔所划分的五个课程层次中,“理解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属于课程变革中的(B)A.课程变革阶段B.课程实施阶段C.课程计划阶段D.课程采用阶段4.标志着课程作为研究领域诞生的博比特的《课程》一书出版于(A)A.1918B.1923C.1924D.19495.第一次提出“教育教
推荐度:
导读1.“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C)A.活动分析B.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著作是(C)A.《儿童与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课程》3.古德莱尔所划分的五个课程层次中,“理解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属于课程变革中的(B)A.课程变革阶段B.课程实施阶段C.课程计划阶段D.课程采用阶段4.标志着课程作为研究领域诞生的博比特的《课程》一书出版于(A)A.1918B.1923C.1924D.19495.第一次提出“教育教
1.“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C  )

A.活动分析     B.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罗主义

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著作是( C )

A.《儿童与课程》       B.《怎样编制课程》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课程》

3.古德莱尔所划分的五个课程层次中,“理解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属于课程变革中的( B )

A.课程变革阶段      B.课程实施阶段

C.课程计划阶段      D.课程采用阶段

4.标志着课程作为研究领域诞生的博比特的《课程》一书出版于( A)

A.1918        B.1923

C.1924        D.1949

5.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D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裴斯泰洛齐      

          

1、“美德即知识”命题的提出者是(  C )

A、柏拉图                  B、孔子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2、根据施瓦布等人的观点,学科结构指的是(  C )

A、学术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

B、学术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

C、实质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

D、实质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

3、 历史上第一次揭示“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并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教育家是( D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赫尔巴特

4、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 B  )

A、拉特克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斯太克

5、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布鲁纳        B、麦克尼尔

C、施瓦布        D、派纳

1.泰勒认为,为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就需要对所的得到的教育目标的有关资料进行两次甄选,分别是(  A   )

A.哲学的甄选和心理学的甄选

B.学生的甄选和学科专家的甄选

C.  社会的甄选和学生生活的甄选

D.教师的甄选和学生生活的甄选

2.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 D   )

A.目标达成模式           B.过程模式

C.差别模式               D.回应模式

3.现代课程之父泰勒在20世纪初所创立的课程开发模式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其课程开发模式被称为(  A   )

A.目标模式               B. 过程模式

C.表现模式               D 普遍模式

4.斯腾豪斯认为,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病提供实施的(  B  )

A.目标原则               B. 过程原则

C.评价原则               D. 组织原则

5.以下哪位学者不是学术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 A   )

A.布鲁纳                  B.赫钦斯

C.阿德勒                  D.哈里森

1.柏拉图把“有德性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昆体良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是“大演说家”。这种目标定位反应的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 A  )

      A.普遍性目标取向                  B.生成性目标取向

C.行为目标取向                    D.表现性目标取向

2.《大学》中曾这样规定教育宗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诚其心”种教育宗旨反应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 A )

    A.普遍性目标取向                  B.生成性目标取向

C.行为目标取向                    D.表现性目标取向

3. “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 B  )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体验性目标

4.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普遍性目标”取向的特点是(  A)

A.普遍性、规范性、模糊性

B.学术性、专门性、规范性

C.学术性、普遍性、基本性

D.基本性、专门性、理解性

5. “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5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这个教学目标的取向属于( C )

A.普遍性目标取向                  B.生成性目标取向

C.行为目标取向                    D.表现性目标取向

1、课程的核心要素是(B  )。

    A.课程目标          B.课程内容    

  C.课程评价          D.课程开发

2、( A )是课程内容的直接选定依据。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课程标准           D.教学大纲

3、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是( B)。

       A.经验              B.知识        

 C.认知              D.概念.

4、从教学内容或学科内容的角度看,知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B )把知识分为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三部分。

       A.赖尔              B.布鲁纳      

 C.罗杰斯            D.布卢姆   

5、( D)在他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经常使用“学习经验”或“教育经验”。

       A.博比特            B.杜威        

 C.查特斯            D.泰勒

1、学术中心课程最基本的特征是(A )

       A.强调学科结构                  B.强调学科知识

 C.强调学生心理                  D..强调学生兴趣

2、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C )

 A.相关课程                      C.融合课程

       C.轮形课程                      D.广域课程

3、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找到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将之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这种课程组织的标准称为(C )

A.连续性                       B.顺序性

C.整合性                       D.螺旋性

4、在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可称为( C )

  A.直线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5、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具有这种课程取向的课程类型称为( B )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经验课程                     D.学科课程

1、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称为( C )

A.课程计划                                 B.课程变革

C.课程实施                                 D.课程采用

2、真正的课程是老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课程变革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这是课程实施的(D  )

A.拒绝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忠实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3、哪一个不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C )

A.创生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价值取向                                 D.忠实取向

4、( D )把课程变革视为从制定课程计划到实施计划、从计划的制定者到实施者之间单向的线性过程。

A.创生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价值取向                                 D.忠实取向

5、认为“当实践者采用一项课程变革计划之后,他在实施过程中总是试图对既定方案加以改变,以适合自身的目的”的课程取向是( B )

A.创生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价值取向                                 D.忠实取向

1、(B )是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管理智斗和规则对现行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进行常规的管理。

A.课程的动态管理                   B.课程的静态管理

C.课程实现的指导                   D.课程实验的监督

2、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课程管理的内容。( D )

A.课程标准的管理                   B.课程编制的管理

C.课程实施的管理                   D.课程计划的管理

3、(多选)课程管理的服务职能的特点(ABC  )。

A.人本性                           B.引导性

C.民主性                           D.全面性

4、( A)等学者的认为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有三种观点,即技术观、政治观和文化观。

A.欧内豪特                         B.罗杰斯

C.博比特                           D.杜威

5、课程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在( D)。

A.                             B.教师

C.课堂教学                         D.学校     

      1、首次把课程开发视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进而开启了课程开发科学化历程的是(A )。

A、博比特                      B、查特斯

C、哈里斯                      D. 泰勒

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

A、赫尔巴特                    B、布鲁纳

C、施瓦布                      D、杜威

3、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深层价值取向是(B )。

A、技术兴趣                    B、 实践兴趣

C、兴趣                    D、理性

4、在课程研究领域,“课程开发范式”把课程视为( C)

A、师生经验                    B、符号表征

C、学校材料                    D、学校文化

5、“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是国家与学校在课程变革中的( B)

A、地位平等问题                B、权利关系问题

C、义务关系问题                D、利益关系问题

1、对课程计划本身的评价,称为(B)。

A、效果评价                   B、内在评价

C、量的评价                   D、质的评价

2、在课程开发或者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称为( B)。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游离性评价

3、目标评价模式是由( A)提出来的。

A、泰勒                       B、 斯塔弗尔比姆

C、斯太克                     D、普罗弗斯

4、在古巴和林肯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分期中,第三代评价认为评价的本质是( B)

A、测验或测量                  B、判断

C、心理建构                    D、描述

5、我们通常所称的“传统评价模式”是指(B )。

A、差别模式                    B、目标达成模式

C、回应模式                    D、外貌模式

文档

课程论选择题答案

1.“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C)A.活动分析B.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著作是(C)A.《儿童与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课程》3.古德莱尔所划分的五个课程层次中,“理解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属于课程变革中的(B)A.课程变革阶段B.课程实施阶段C.课程计划阶段D.课程采用阶段4.标志着课程作为研究领域诞生的博比特的《课程》一书出版于(A)A.1918B.1923C.1924D.19495.第一次提出“教育教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