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课标下,我国的数学教学进一步向着生活化发展。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生活接轨,发挥数学源于生活、超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特性。要在新课标下让小学数学与生活接轨,就是要在生活化的情景中教学,让学生将数学问题带入生活中进行理解和解答,要在生活实际中学习数学。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生活接轨
一、 引言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含有数学原理,随处都会用到数学知识。
新课标下,强调了要将小学数学与生活接轨。其目的就是将这一门起源于生活的知识性学科回归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认识生活中包含的数学原理,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中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小学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小学数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在此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如何与生活接轨,以期抛砖引玉,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二、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学
教师要将小学数学与生活进行接轨,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意识,让学生产生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观念。
因此,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并以此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在此过程中,学生才能够真正的理解数学起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特性。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可以在教学时或课间,以交流的方式,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告知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课间,教师可以指着自行车的支架询问学生,为什么自行车的支架是三角形而不是正方形或其他图形。这个简单的问题紧贴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轻易的引起学生进进行思考和交流。
而后,教师可以公布答案,告诉学生自行车支架是三角形的原因在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几何性质。在自行车的设计中,是利用了这种简单的数学原理进行参考,并且告诉学生,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离不开数学。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列举出更多生活中含有的数学现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实例,形象生动的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经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数学的生活化。当学生拥有这类意识之后,能够有效的促进小学数学与生活接轨。
三、 设定生活化的情景进行数学教学
当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数学起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特性后,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设定生活化的情景进行数学教学。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思考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以生动形象的生活事物来理解抽象的书本知识,以此实现生活与小学数学的接轨。
例如,教师告诉学生本班班级中有15名男生和20名女生,请问本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这是一道简单的加法应用题,但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却容易出错。
但教师使用的是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实例进行的提问,即使学生无法通过计算得出正确答案,但经过教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通过报数等方式得到答案。
又比如,最简单的1+1问题。当学生无法顺利理解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当你的手里有一个苹果,老师再给你一个苹果,你的手上一共有几个苹果。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情景设定,学生能快速的回答是两个恶苹果,也就得到了1+1=2的正确结论。
上述是两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带给学生的是一种与生活接轨的思考模式。在教师大量的引导后,学生在遇到疑难的数学问题时,会养成通过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思考的习惯和意识。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不仅能更进一步的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也能够形成用生活常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真正的实现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
四、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思考数学
另一方面,要真正实现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除了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外,还需要让学生回到生活,真正在生活中思考数学、领悟数学,发现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当代小学生的知识面和见识得到极大的提高,使得学生的经历更加丰富。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更容易在生活中思考数学,运用数学。
小学数学与生活接轨,目的在于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利用生活常识更好的学习数学,并将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其本质就是要让之前的工作回归生活,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教师要做的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且进行思考,再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例如,当学生去看电影时,成人票60元,儿童票30元,那么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看电影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
这一类的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学生在拥有了相应的意识后,会善于发现这些问题,并且加以思考,并且得到一定的乐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养成这样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进行数学学习,也就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接轨,极大的提高了数学学习质量和效率。
五、 以学生为主体 重视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最后,在将小学数学与生活接轨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在接轨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学生的生活常识和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认识进行的。
因此,学生对生活的观点和看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个体的差异性,学生看待事物的方法和角度不一样,这就造成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想法并不一样。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并不强加干涉,要在听取学生的理由后进行鼓励或正确引导。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被苹果砸到后研究出了万有引力。这种成就源自于牛顿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如果被人强加阻止,也不会有后来的成就。
同理,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观点和看法,才能真正实现数学与生活的接轨,让学生真正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使用数学。
结束语
小学数学与生活接轨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最终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总的来说,要实现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就需要教师利用生活化的情景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使其成为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温良银. 也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J].新课程,2011(8)
[2]王丽丽.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J].教育现代化,20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