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含蓄缠绵,更多地反映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不安的社会现实和生活风习。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一、南朝民歌的存在状况与分类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吴歌共326首,西曲共142首。另外还有神弦歌18首。
二、南朝民歌的内容
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原因有二:
1、南朝和汉代一样设有乐府机构,负责采集民歌配乐演唱。现存南朝民歌就是由这些乐府机构采集而保存下来的。汉代统治者采集民歌尚有“观风俗,知薄厚”(《汉书·艺文志》)的目的,而南朝统治者采集民歌则完全是为了满足其纵情声色的需要。《南齐书·萧惠基传》载:“自宋大明以来,声伎所尚,多郑卫淫俗。雅乐正声,鲜有好者。”
2、南朝民歌中多含蓄缠绵的情歌,与江南幽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南朝民歌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那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本自多情的青年男女,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免油然生发出怀春之情,正如民歌中所唱的那样:
初阳正二月,草木郁青青。蹑屐步前园,时物感人情。(《读曲歌》)
朱光照绿苑,丹华粲罗星。那能闺中绣,独无怀春情?(《子夜四时歌·春歌》)
内容:
南朝民歌,大部分就是城市中的产物。它们多半出自商贾、妓女、船户和一般市民之口,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现存的吴声歌中,以《子夜歌》(凡42首)、《子夜四时歌》(凡75首)、《华山畿》(凡25首)和《读曲歌》(凡89首)最为重要。
1、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其内容:
或表现对于爱情的渴望,如: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或表现既得爱情的欢乐,如: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读曲歌》)或表现相思的痛苦,如:
寒鸟依高树,枯林鸣悲风。为欢憔悴尽,那得好颜容?(《子夜四时歌·冬歌》)
或表现坚贞不渝的爱情,如: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子夜四时歌·冬歌》)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华山畿》)或表现对于负心男子的怨恨,如:
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长与清流乖。(《子夜歌》)
或表现婚姻不自由的苦闷,如:
非欢独慊慊,侬意亦驱驱。双灯俱时尽,奈许两无由。(《读曲歌》)
《那呵滩》中两首男女对唱的情歌,尤为感人:
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愿得篙橹折,叫郎到头还。
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
三、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其一,它所表现的爱情几乎完全是浪漫色彩的,极少有伦理因素的考虑。从诗歌的美学意味来说,往往更能够表现对爱情单纯、热烈、天真而痴情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幸福与快乐的渴望。
其二,从表现的情绪来说,南朝民歌的基调多是哀伤的。
其三,南朝民歌的语言,具有出语天然,明朗巧妙,清新自然,委婉含蓄的特点。
其四,大量运用双关隐语,是南朝民歌的一大特色。由此避免了简单直露、一览无余的表现。但这种双关隐语,意义并不晦涩。
北朝民歌的内容
1、关于爱情与婚姻的歌,是北朝民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捉搦歌》、《折杨柳歌辞》。
2、反映北地风光、游牧生活,描绘北国草原的辽阔壮美。《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表现粗犷豪迈的个性和北方民族豪侠尚武的精神。《企喻歌辞》。
4、反映羁旅行役和生活的怀土乡思。《陇头歌辞》、《折杨柳歌辞》。
5、表现战争。反映战争场面,或写从军之乐,或叙从军之苦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共70首左右。《乐府诗集》卷二十一说:
横吹曲,其始亦谓之鼓吹,马上奏之,盖军中之乐也。北狄诸国,皆马上作乐,故自汉已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可见“横吹曲”,原是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演奏的乐器有鼓有号角,所以叫“鼓角横吹曲”。北朝民歌原来大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歌唱,如《折杨柳歌辞》说:“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这些歌辞后来被翻译成汉语。北朝民歌的数量虽不多,但内容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陇头歌辞》形象地描绘出北方旅人艰苦的生活: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雄健强悍的体魄、粗犷豪迈的个性和豪侠尚武的精神: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企喻歌辞》)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必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折杨柳歌辞》)
战争必然给人民带来无限深重的灾难:“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企喻歌辞》)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紫骝马歌辞》)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边。(《折杨柳歌辞》)
“月明光光星欲堕,欲来不来早语我”(《地驱乐歌》)
“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捉搦歌》)
“老女不嫁,蹋地唤天”(《地驱乐歌辞》)
“小时怜母大怜婿,何不早嫁论家计”(《捉搦歌》)
“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折杨柳歌辞》)
北朝民歌的风格特色
在感情表现上,北朝民歌以直率粗犷为特征,少有南方民歌那种婉转缠绵的情调。
在语言风格上,北朝民歌以质朴刚健、富有力感见长,没有南方民歌那样华美的文辞、精致的手法,更不用双关隐语的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