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品牌建立对当地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品牌建设是站在整个区域的高度对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历史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较高的理论价值,它不但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根本的指导思想,还可以为旅游营销活动特别是旅游品牌建设提供思想依据。区域内的旅游企业如果都能以区域品牌为中心,互相协作开展营销活动,从而形成区域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必将加强区域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实现区域内的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1]。
旅游区域品牌是区域内旅游企业的公共财产,不是单个旅游企业,它的建设主体应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可以协调区域内各企业的经营活动,目前旅游业区域品牌建设主体可以是当地旅政主管机构,也可以是旅业协会或行业经济合作组织。
1应根据当地旅游业目标消费群特点对区域品牌进行准确定位
区域旅游品牌应具有如下特征:特色鲜明,个性突出,展现区域旅游资源、旅游企业特点;符合旅游业发展趋势,迎合市场需求,特别是目标消费群的心理;应该与竞争对手(其他区域)有所区别;品牌建设主体既需要了解自身情况,又要了解市场和竞争对手,做到这些,当然离不开细致到位、方法得当的市场调研。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区域旅游品牌就可以确定自己的定位。在具体定位时可以强调区域旅游资源特色,但更有效的品牌定位应注重目标消费群的精神需求,挖掘景点的文化内涵,通过和消费者的情感沟通来实现,这是因为旅游消费人群知识水平普遍较高,在消费中不仅追求景点的特色、优美,而且希望在精神上有丰富的收获。如果区域品牌定位能够符合目标消费群的文化背景、情感需求,唤起他的共鸣和赞同,那么对区域旅游产品推广将大有好处。
比如山西晋中集中有多家晋商大院,晋商精神内涵丰富,其诚信经营、不畏艰辛、睿智创业的风采,其朴素但符合人性、高效有效的管理模式对现在企业经营和个人事业发展仍然有深刻的启迪。但各个大院经营者对景点的文化内涵挖掘远远不够,在游人游览过程中大院导游基本以介绍建筑为主,不能通过与游人精神、情感的沟通,增加顾客在游览途中的精神收获。
2可以注册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并进行有效的监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条规定,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成员资格的标志。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于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
行政主管机构、行业协会或行业经济合作组织,应结合本区域旅游产品的突出特点,申请能反映旅游消费时尚、满足消费者消费心理、符合法律规定和对外开放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同时严格制定使用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标准,以及成员的权利、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
3在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强调标准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一是合理规划区域内旅游资源发展方向,围绕品牌定位,突出所长,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区域品牌主体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以区域品牌为中心,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将分散的区域资源连成一个有机的、优势互补的整体,即各个企业特色、定位要与区域品牌定位相吻合,整个区域旅游资源主题突出、特色明显,同时站在有利于区域长期发展的角度合理进行区域规划,协调区域内各企业发展思路,实现相互错位,各有所长,避免重复建设,形成区域内各企业既合作又竞争的良性竞争秩序,促进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标准化,完善奖惩机制,杜绝搭便车,维护区域品牌形象。旅游业是一个包容内容很广的行业,涉及景点硬件、景点服务、交通、饮食、住宿、玩乐、购物等多方面。目前有些旅游景点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已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游客更希望在整个旅游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令人难忘的旅游体验,所以需要区域内旅游企业有一致的认识,以统一的质量标准要求自己,提高为游客服务的水平,维护区域品牌形象。
行政主管机构、行业协会或行业经济合作组织,作为区域旅游品牌的经营主体,应明确集体商标、证明商标使用者条件。区域旅游品牌主体可以参考特许经营的做法,对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提出明确具体的质量要求,对一些主要的、重要的产品服务项目进一步细化,标准化其操作流程、操作要求。同时完善奖惩机制,明确规定只有产品和服务质量达标的企业才可以使用区域品牌,督促企业始终如一地坚持高标准为顾客提供服务。
没有质量就没有品牌,良好的质量是品牌形成的根本条件。区域品牌的共同特性给区域内企业带来共享利益的同时,也潜伏着很大的风险[2]。如果个别旅游业经营企业提供质量差的产品,或没有对游客提供完善的服务,就会损害整个区域品牌形象。因此必须加强对区域品牌使用者的管理,共同维护品牌形象。
4积极宣传区域品牌
在区域品牌经营主体——
—行政主管机构、行业协会或行业经济合作组织带动下,区域内旅游企业根据区域品牌定位,共同投入资金,通过广告、大型宣传活动、网站、报纸、各种博览会、相关公益活动等形式,积极对外宣传区域品牌,塑造区域旅游业良好的整体形象。现在我国许多省市都已经以区域的名义拍摄介绍本地旅游景点的片子,在电视台等影响广泛的新闻媒体进行旅游宣传,效果很好,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旅游业区域品牌建设途径探讨
武跃丽
(中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摘要:介绍了旅游区域品牌的意义,从区域品牌建设主体出发,探讨了旅游业区域品
牌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区域品牌;旅游资源;品牌效应
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
119
!!!!!!!!!!!!!!!!!!!!!!!!!!!!!!!!!!!!!!!!!
5
改善自然环境
美好的自然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要使游客在整个旅游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令人难忘的旅游体验,不仅要求景点建设得好,文化内涵挖掘得好,而且要求游客在整个旅游途中,感受到当地自然风光美丽独特的神韵。但现在很多区域在发展中忽视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的同时严重破坏了环境,环境的治理改造已经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这个问题不解决,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势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山西虽然曾是风光旖旎,山清水秀之地,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山西工业特别是煤炭开采业的发展,山西环境持续恶化,许多地方黑天、黑土、黑水,空气污浊,对山西旅游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靠单个旅游企业解决环境问题肯定是不现实的,这需要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努力,旅政主管机构、
行业协会或行业经济合作组织,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利用自己的影响,推动全社会重视保护环境。
规模化、集团化经营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旅游业如果继续布局分散的小规模发展,不利于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加强[
3
]。特色鲜
明、彰显个性的旅游区域品牌,有助于旅游企业的市场推广,降低了企业资金投入,同时区域企业集团联合对外作战,增强了实力,所以加强区域
合作,在区域行政主管机构的领导和行业协会的协调下,建设区域品牌对于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许一.引入区域品牌建设观念,促进旅游业发展[J].财经学院学报,2003(1):42-44.[2]张聪群.创建区域品牌,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战略选择[J].商业研究,2006(18):17.[3]
米素萍,武红,崔晶萍.浅析我省旅游业的发展[J].山西经济管理干
部学院学报,2004
(4):24.(责任编辑:刘翠玲)
───────────────
第一作者简介:武跃丽,女,1968年12月生,200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讲师,中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省太原市,
030051.
ProbeintothePathsoftheRegionalBrandConstructionofTourism
WUYue-li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significanceoftheregionalbrandoftourism,andstartingfromthemainbodyoftheregionalbrandconstruction,probesintothepathsfortheregionalbrandconstructionoftourism.KEYWORDS:regionalbrand;touristresource;brandeffect
柏拉图生活的时代是政局混乱的时代,当时希腊各城邦民主派与贵族派的斗争激烈,奴隶的逃亡、平民的、政局的更替,使希腊城邦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柏拉图目睹这一切,企图为城邦国家寻找一条摆脱危机的道路,他试图回答社会提出的各种现实的政治问题,构想一种理想的政治制度。带着这一目的,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柏拉图在不惑之年完成了巨著《理想国》,从而对西方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波普尔说:“柏拉图著作的影响(无论好坏)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西方思想不是柏拉图哲学就是反柏拉图哲学的,但很少是非柏拉图哲学的[
1
]”。这颗璀璨
的明珠,经过千年历史的洗礼,依旧耀眼夺目,作为历史上第一部治国策略的著作,《理想国》中的许多精辟论述对当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借鉴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并不是我党的一时之兴,而是因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飞快发展,特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最主要的是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方面的失衡。像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在急剧转型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矛盾都会凸现出来,这种现代化进程中的“危机”或“阵痛”在各个发达国家现代化历史上都曾发生过,所以,面对当前出现的诸多矛盾,如“三农”问题、下岗问题、教育改革等,我们不能焦急,更不能否定党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应冷静对待,借鉴古今中外的治国方案,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创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
会”。鉴于此,本文着重探讨柏拉图《理想国》对当今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启示。
《理想国》的出发点是人性。柏拉图认为,人的本性是由灵魂决定的。柏拉图把人的灵魂划分为3个部分:用于思考和推理的理智(理性);理智的天然辅助者———激情;使人感觉爱、饥饿等物质骚动的欲望。城邦的“正义”如上所述是3个阶层互不干扰,各做各的事。与此相应,个人的“正义”是自身3种品质在自身各起各的作用,各做各的事。当人灵魂内部的三部分彼此友好和谐,各部分不相互干涉,个人就实现了“正义”;反之,如果灵魂的3种品质之间争斗不和,相互代替,则是不“正义”的。“灵魂的一个部分起来反对整个灵魂,企图在内部取得领导地位……不正义,不节制,怯,无知,总之,一切的就是三者的混淆与迷失[
2
]173。”在
灵魂的三部分中,理性是最优秀的,起指导作用的部分;意志是灵魂用以执行理性指挥和发起行动的部分;欲望是灵魂中受节制的最低劣的部分。这三部分产生出3种相应德行(智慧、勇敢、节制个人灵魂的和谐)可以说是柏拉图道德伦理治国的一个方面,要人从其自身内部严格要求自己,这点与当今我国的道德建设有些类似,只是当今道德建设的提出更科学,可实施性更强。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出现的许多不和谐因素,很大部分都是道德沦丧造成的。所以,加强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青少年的道德建设迫在眉睫。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已有思想品德课,可为什么经过10多年的思想教育培养出来的青年之道德一代不如一代呢?《理想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孙丹阳,赵保良
(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摘
要:介绍了柏拉图的《理想国》,并与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国;柏拉图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