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_挑战杯_挑战了什么_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8:31:23
文档

_挑战杯_挑战了什么_

人民日报/2007年/11月/22日/第014版科教周刊・科技视野“挑战杯”,挑战了什么?——访“挑战杯”评委会主任王乃彦院士雷宇袁丽萍具有里程碑标志的第十届“挑战杯”有着怎样的特点?“挑战杯”挑战了什么?十届“挑战杯”给中国科技创新氛围带来了什么?就此,我们对“挑战杯”大赛评委会主任王乃彦院士进行了采访。问:第十届“挑战杯”的最大亮点是什么?答:开放。除了国外高校,参赛的大学还有中国6所、17所、澳门2所。为更好地服务海外代表,南开大学选拔和培训了40名外语流利的海外接待专项志愿者。
推荐度:
导读人民日报/2007年/11月/22日/第014版科教周刊・科技视野“挑战杯”,挑战了什么?——访“挑战杯”评委会主任王乃彦院士雷宇袁丽萍具有里程碑标志的第十届“挑战杯”有着怎样的特点?“挑战杯”挑战了什么?十届“挑战杯”给中国科技创新氛围带来了什么?就此,我们对“挑战杯”大赛评委会主任王乃彦院士进行了采访。问:第十届“挑战杯”的最大亮点是什么?答:开放。除了国外高校,参赛的大学还有中国6所、17所、澳门2所。为更好地服务海外代表,南开大学选拔和培训了40名外语流利的海外接待专项志愿者。
人民日报/2007年/11月/22日/第014版

科教周刊・科技视野

“挑战杯”,挑战了什么?

——访“挑战杯”评委会主任王乃彦院士

雷宇 袁丽萍

具有里程碑标志的第十届“挑战杯”有着怎样的特点?“挑战杯”挑战了什么?十届“挑战杯”给中国科技创新氛围带来了什么?就此,我们对“挑战杯”大赛评委会主任王乃彦院士进行了采访。

问:第十届“挑战杯”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答:开放。除了国外高校,参赛的大学还有中国6所、17所、澳门2所。为更好地服务海外代表,南开大学选拔和培训了40名外语流利的海外接待专项志愿者。

本届“挑战杯”尝试国际化,有很深的寓意。在全球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新一代的创新主体,他们的创业平台绝不仅是中国范围,竞争伙伴也绝不仅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人。他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适应这一点,要跟全球的同龄人,共同参与、共同提高,当然也相互竞赛。

问:“挑战杯”办到第十届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如何理解这一文化特征?

答:说到文化的含义,第一层应该是广泛参与的含义。从学校角度来讲,分出高低、获几个奖固然重要,但是我们首先看重的是覆盖面和参与度。“挑战杯”应该是群众性的赛事,不是精英性的,如果没有对广大学生的带动,这项活动就是不成功的、不完整的。第二层含义才是挑战和竞赛意义。另外,我认为更主要的是参赛者对自己的创新目标、对自己原有水平的挑战和突破,是每个学校对自己原有的学生培养机制的挑战,是每个专业、每个教师对自己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挑战,每个学生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突破和挑战,无数个这样的因素加起来,就是对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整体的创新素质、创新意识的挑战和突破。

问:“挑战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答:“挑战文化”的核心精神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打破常规,敢于创新。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多地强调遵循,我们现在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思考,能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同时,我们也希望这种挑战,不仅是对于技术的挑战,“挑战杯”精神不但可以在赛场上得到展示,并且这种精神还将在大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发扬。

问:人们传统思维中“挑战杯”是大学生科技大赛,这几年人文学科的引入是基于什么考虑?

答: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文科学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我们谈科技,往往偏重技术忽视科学,哲学等社会人文学科也是科学。“挑战杯”最初开展的时候,发起和参与的高校是以理工科高校为主体的。

但学自然科学的学生不懂得人文知识,文科学生不具备动手能力,这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如果能够涌现出一大批具备宽知识度,了解社会发展大势,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那么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就会后继有人、充满生机。

问:这届“挑战杯”的参赛者基本全都是“80后”,您如何评价这一代人?

答:“80后”天然具有更多的创新意识,他们的血液里骨髓里更多了一些创新的因子,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决定的。全球化的时代,信息化的时代,中国处于日新月异的时代,决定了这代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包袱极少;同时,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消化能力大大强过前人,创新的希望在他们身上。

第1页共1页

文档

_挑战杯_挑战了什么_

人民日报/2007年/11月/22日/第014版科教周刊・科技视野“挑战杯”,挑战了什么?——访“挑战杯”评委会主任王乃彦院士雷宇袁丽萍具有里程碑标志的第十届“挑战杯”有着怎样的特点?“挑战杯”挑战了什么?十届“挑战杯”给中国科技创新氛围带来了什么?就此,我们对“挑战杯”大赛评委会主任王乃彦院士进行了采访。问:第十届“挑战杯”的最大亮点是什么?答:开放。除了国外高校,参赛的大学还有中国6所、17所、澳门2所。为更好地服务海外代表,南开大学选拔和培训了40名外语流利的海外接待专项志愿者。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