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浩 王战胜 裴学斌
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5年第03期
摘 要:根据调研了解,当前军校人才培养在学科知识系统性与岗位任职多样性两者的关系处理上不配合、不接轨,学员营不够重视甚至忽略课程以外的很多东西,特别在学员增知识、强素质、长才干方面思考较少、措施不多,原因主要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培养思路固化。只有改革培养模式,转换育人思路才能走出困境。本文给出了三点值得参考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军校;干部学员;培养模式
当前军校人才培养面临的一大窘境就是学科知识系统性与岗位任职多样性的关系处理不好,在培养学员增知识、强素质、长才干方面思考较少、措施不多,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才培养的全要素纳入不全、全过程延伸不够,很多学员毕业后军人气质不佳,军事素养较差。追根溯源,就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培养思路固化。
一、人才培养应由传统的智商为主向情商、智商并重发展
军校教育管理是一个培养人、引领人的过程。但有的领导干部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员综合素质的唯一指标,把过多的工作、精力放在了学员学习成绩的提高上,认为“学好了才有精力去丰富人文素养,才有能力去拓展综合素质”,结果导致学员始终难以脱去“高分低能”的帽子。95后青年学员性格普遍活跃,乐于追求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枯燥的课堂灌输学习显然不能迎合、适应其个性发展;从岗位需求来看,当前所需更多地偏向于“一专多能”的高情商人才,这种人才在处理官兵关系、统筹协调工作、完成使命任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要实现培养思路由智商为主向情、智并重转变,就要求把调动学员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基本着眼点,充分尊重、支持和挖掘学员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在教育上尊重参与权、工作上尊重建议权,活动上尊重需求权,以学员的情商发展为核心,开展系列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的筹划活动;充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人际交往、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工作,高度重视学员创新能力拓展、人文素养培育、个性特长发展。从学员情商发展的内涵出发,从未来岗位任职对学员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出发,保证情商、智商发展相互关联,综合素质培养逐级递进。
二、营队干部要变教练员和管理员为引导员与把关员
一名优秀的初级指挥军官应具备复合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综合能力、良好的全面素质。学员营队干部为实现上述目的,常常过分强调干部角色和管理服从,忽视了从管理内容优化整合、培养手段多变更新等方面寻找提高学员主动性、创新性的方法,四年制本科教育下来,学员的惰性得到长久蓄养,“赶一赶就走一走,推一推才动一动”,这种“干部说一不二、学员绝对服从的”管理路子直接导致了学员积极性、创新性的削减。需要能够灵活创新、主动作为的指挥军官,一旦由生长干部学员踏上基层指挥军官的岗位,要求的不仅仅是角色的转变。站位不同、思维不同,如何缩短从同批毕业生中脱颖而出的时间,就成为军校生、地方生、国防生等不同来源的生长干部同台竞争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总部在《关于院校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实施“学历教育合训、任职教育分流”组训方式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军事院校当前培养的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学员毕业后不经培训、不经见习,就能直接走上初级指挥岗位。这就对学员营队干部重新梳理管理思路、设计学员成长路线图提出了较高要求。营队干部要由教练员、管理员向引导员、把关员转变,对学员的培养要充分突出任职岗位的需求,以“用”为目标定位,重点在培养学员组训任教、管理筹划、思想政治工作等能力的方式上下功夫。
三、坚持管理育人厚基础、强素质
每个学员营都有模拟连、党团支部、各类兴趣小组等丰富的平台,在管理育人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员通过这些实践锻炼平台将知识转变成能力,为今后的岗位任职打下坚实基础。要充分提供自主实践平台,为学员成长发展创造机会。以活动、任务为牵引,严禁把学员固定在课堂上、训练场上,将运动会、队列会操等大项活动由学员组织实施,营干部退居幕后指导,力求让学员按照《基层建设纲要》组织各类教育管理活动,实现学科专业、基础理论、能力素质的全面深化和拓展。
学员要具备指挥管理和技术处置能力、组织训练和管理能力,就要及早着手,以未来岗位需求为牵引,以适应发展为目的,不断丰富视野、加快素质发展领域进程。营队干部要拓宽学员知识面,注重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军官综合素质养成,做好培养具有发展潜质的生长干部学员的基础工作。
人才培养是一门艺术,是一项长期性工程。加强能力培养生成是知识学习的目标,是生长干部学员到岗位任职的需要。学员营队干部进一步转变培养思路,优化管理模式,拓宽发展路径,是新形势下军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赵爽.提升大学生践行担当精神的教育高度[J].中国高等教育,2014(24).
[2]宋景春,李明日,曹淼亮.时代元素进军营,姹紫嫣红都是春[J].长缨,2014(12).
[3]孟庆国.对实施科学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管理,201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