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回延安》(贺敬之)
1、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句子是:“ ”
2、写出了当年在延安时的生活情景的句子是: ”
3、写出了延安新城的巨大变化夸张句子是: !” 4、描绘了延安新貌的排比句是:“ 。”
二、《桃花源记》陶渊明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 。
2.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 。
3.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 。
4.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
5.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
6.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
7.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
8.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 。
9.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 。
10.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 。
11. 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
12. 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 。
13.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不愿外界打扰生活:
三、《小石潭记》柳宗元
1.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 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 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6.《小石潭记》中“ ”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四、《关雎》
1.起兴的句子是: 。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
4.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句: 。
5.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 。 6.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 。7. 男子由“ 。”引起“ 。”的美好联想;“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五、《蒹葭》
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 。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 。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 。
六、《子衿》
1、 ,一句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2、“ ”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3、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 ”
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
2、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 。 3、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4、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 6、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7、表达作者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 。
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诗中通过工整对仗表现洞庭湖壮观景象的诗句是: 。
九、《北冥有鱼》
1、文中以奇异的想像、夸张的笔法,描绘了鲲的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的画面的语句是: 。2、成语“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这个典故出自《北冥有鱼》,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的句子是: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4、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5、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十、《虽有嘉肴》
1、文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道理的句子是: 。2、教学相长,指教和学互相促进。语出自《礼记·学记·虽有佳肴》: 。
十一、《大道之行也》(《礼记》)
1、我国古代政治上最高的理想就是: 。
2、说明了政权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任何个人的句子是: 。
3、体现了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关系的句子是: 。 4、体现了“大同”社会的关爱的句子是: 。 5、在“大同”社会里,现实社会中的“谋”“盗贼”等诸多黑暗现象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是一个“ ”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6、写出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7、写出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十二、《马说》
1.《马说》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 。
2.《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3.《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
5.《马说》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 , 。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7 《马说》中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 8.《马说》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 。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
10.《马说》中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 。 11.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怀才不遇的人发的感叹): 。 12.《马说》中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 。 13.描写食马者愚昧无知的句子: 。
十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的诗句是:
2、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
3、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我衰老困窘的诗句是: 。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 ”的呼喊。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 !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 。
10、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 。
11、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12、诗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 。
13.诗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 。
14.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句子是: 。
15.抒发作者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
16.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 。
十四、《卖炭翁》白居易
1.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 ”。
2.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 。
3.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 。
4.表明卖炭翁贫困的句子是: 。
5.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 。
6、写出了老翁痛不欲生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
十五、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
1.常建在诗中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 。
2.参观苏州园林时,我们常常会在曲折迂回的假山旁的小径上来回穿梭,美丽的花儿在雅致的小院里开放,不禁让人想起了《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两句: 。
十六、《送友人》李白
1.诗中交代送别地点及环境的句子:
2.诗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
3.诗中比喻友人离家远游,行踪难定的诗句:
4.诗中借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
十七、《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1、“ ”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2、“ ”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3、“ ”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
十八、《卜算子·咏梅》陆游
1、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 。表现梅花高洁傲岸的句子是: 。
| 2、《卜算子•咏梅》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