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08年8月在我国的北京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以你在体育课中的经验估计,奥运会百米赛跑运动员的速度大小应该在: ( )。
A、 lm/s左右 B、 2m/s左右 c、 4 m/s左右 D、10 m/s左右
2.质量是100g的物体可能是: ( )。
A. 一个中学生 B. 一包方便面 C. 一枝笔 D.一只鸭子
3.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大楼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可透过玻璃欣赏到楼外美丽的城市景色.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4.一把使用多年的菜刀,没有发生变化的量是: ( )。
A、 密度 B、体积 C、 质量 D、形状
5.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面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 )。
6.下面关于天平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
a. 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b. 在使用天平前,先把游码移到标尺的左端“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c.在称量物体质量时,若指针不在分度盘的,可调节平衡蝉母使横梁平衡
d.砝码要用镊子拿,不能用手拿
7.图6—2所表现的四种情景中,力的作用效果属于改变物体形状的是( )
8. 要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 把一枚大头针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测量
B.量一枚大头针和一块铁块的质量,然后再减去铁块的质量
C.测量100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除以100
D.以上三种方法都可行
9.关于对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D.单位质量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10.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镜花水月 B.坐井观天 C.海市蜃楼 D.立竿见影
11.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1∶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
A、1∶2 B、2∶1 C、2∶9 D、9∶2
12.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6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 、20cm B、30cm C 、60cm D、80㎝
13.一块体积为200g的金属块,质量为540g,把它切掉1/3后,余下部分金属的密度是:( )。
A.2.7×103 kg/m3 B.2.7g/m3
C.1.8 kg/m3 D.0.9×103 kg/m3
14、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 之间的关系是: ( )。
A. ρA>ρB>ρC
B. ρA<ρB<ρC
C.ρA=ρB=ρC
D. 无法判断
15、一个正好装下100g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00g的 (ρ酱>ρ水>ρ酒>ρ花>ρ汽 ) ( )。
A、花生油 B、酱油
C、白酒 D、汽油
16. 用浆划船前进时,是谁推动了船向前运动? ( )。
A、水 B、 浆
C、人 D、 船
17、 一些故事影片中常有这样的镜头:高墙倒塌压在众人(演员)身上,造成人员受伤。但在实际拍摄中,倒塌的高墙并不会伤害演员,砌成这种高墙的物块最有可能是: ( )。
A.泥土砖块 B.金属块 C.泡沫塑料块 D.水泥砖块
18、人们常说“铁比棉花重”,这话的科学含义应是: ( )。
A. 铁的质量比棉花的质量大 B.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C.拿起铁比拿起棉花费力 D. 棉花的体积比铁的体积大
二、填空、作图题(每空1分、作图每小题1分,共21分)
19、(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单位A、成年人的质量70______;B、一头大象的质量10______;
(2)铁的密度是7.9 (填单位)其物理意义 ,
20.有一油瓶上标有“5L”的字样,若油的密度为800kg/m3,测可装的油为 kg
图4
21.小红和爸爸坐在行驶的汽车上前往三明,爸爸对小红说:
“看,路旁的树木运动得真快!”小红爸爸选择了 为
参照物;汽车到达某地时,小红看到路旁立着如图4所示的标志牌,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
从标志牌处到三明最快还需要 h。
22.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它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我们能分别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声音的 不同。
23.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来自物体的光,经眼
图5
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5所示,根据该光路图,
这个人可配戴________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24、小强同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游码置于标尺的“0”处后,指针仍偏左,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向__ ___边调(填“左”或“右”)
(2)小虹同学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忘记将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了,旋动调节螺母使横梁平衡,这样测出物体的质量比物体的实际质量____ _ 。(偏大、不变、偏小)
(3)某同学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A、______ __ ,
B、______________ ,
(4)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发现在右盘中加上1g的砝码时,
指针偏右;减去这个1g的砝码时,指针偏左,若这时砝码盘中
已无更小的砝码,则接下去的操作是: 。
25、一个2.5升的瓶子装满食用调和油,油的质量为2千克,由此可知这种油的密度约
为____ _kg/m3;油用完后,若用此空瓶来装水,则最多可装_________千克的水
26.完成下列个图:(每题1分)
(1)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补充完整凸透镜的两条光线;
(3)画出木块受到的支持力的示意图
三、简答题(4分)
27.用脚踢足球脚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四、计算题(28题6分,29题6分,共12分)
28.一司机驾驶桑塔纳牌轿车于上午8时正从甲地进入“京沪高速”入口处时看到路边立有如图9甲所示的标志牌,当轿车行驶到乙地时司机又看见路边立有如图9乙所示的标志牌,此时时钟指在8时30分,问:
(1)轿车从入口处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3分)
(2)司机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最快可于几时几分到达泰安?(3分)
29、一玻璃瓶的质量为300g,装满水时总质量为800g,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为700g。求:
(1)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3分)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大?(3分)
五、试验探究题:(除注明处外,每空1分,共27分)
30.图9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
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金属片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图9
31.根据以下数据,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请写出两条。
几种物质的声速(m/s)
| 空气(15℃) | 340 | 海水(25℃) | 1531 |
| 空气(25℃) | 346 | 铜(棒) | 3750 |
| 软木(25℃) | 500 | 大理石 | 3810 |
| 煤油(25℃) | 1324 | 铝(棒) | 5000 |
| 蒸馏水(25℃) | 1497 | 铁(棒) | 5200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
⑴ 现有以下可供选择的实验步骤:
A.将金属块投入盛水量筒中,记下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记为Va;
B.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记为Vb;
C.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出从量筒中取出的金属块的质量记为ma;
D.调节好天平,用平天称出金属块的质量(尚未用量筒测体积)记为mb;
E.将量筒盛有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记为Vc。
请选择必要的步骤,并按合理的顺序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要求误差较小) 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
⑵ 根据图中所示结果,将下表填写完整。
金属块的
| 质量(g) | 金属块的 体积(cm3) | 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cm3) | 量筒内水的体积(cm3) | 金属块的密度(g/ cm3) |
| 30 |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10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图10
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①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 cm
②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
“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34.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设计了这样的实验:用一个弹
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上钩码,通过钢片受力而发生的形变来研究
问题。如图6—13所示的是小华设计实验的几个主要步骤。(各钧码规格相同)
(1)通过比较图(b)和(d)中钢片的弯曲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2)通过比较图(c)和(d)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以发现: 。
(3)通过比较图 和 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4)在本实验中,小华采用的方法叫做 法。
35.如图,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
该弹簧测力计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用来
测力的大小.需先_________,否则会使
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选填“大”或“小”).
36.请根据右图所示情景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用物理知识作出简要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