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
1.就国家整体而言,分配进口配额最好的方法是( )
A、竞争性拍卖 B、固定的受惠
C、资源使用申请程序 D、适时分配
2.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 ()
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
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 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
3.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的增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这称为()
A、要素比例学说 B、产品周期理论
C、悲剧的增长理论 D、罗伯津斯基定理
4.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 )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成本递增
5.开放贸易给进口商品的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的绝对值:( )。
A 大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B 小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C 正好等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D 不可度量
6.如果A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3单位的X产品或3单位的Y产品,B国可
用1个工时生产1单位的X产品或1单位的Y产品,假定劳动是唯一的投入,
那么:( )。
A 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B 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C 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
D 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
7.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一国为资本要素相对稀缺、劳动要素相对丰裕,
则该国应( )。
A 生产并出口资本资本密集型产品
B 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C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D 引进资本要素,输出劳动要素
8. 国际贸易中大国与小国的区别,是根据( )。
A GDP的值 B 人口和地域的大小
C 该国的贸易额 D 该国在某种产品的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程度
9.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新产品阶段,新产品实际是( )型产品。
A 劳动密集 B 资本密集
C 技能密集 D 科技知识密集
10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 )。
A 富国与穷国之间 B 类似的高收入国家之间
C 发展中国家之间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11.劳动力在各国间的流动使劳动力的移出国的不同利益集团均会受到影响,其中( )
A劳动力需求方受损供给方获利 B劳动力需求方受损供给方亦受损
C劳动力需求方获利供给方受损 D劳动力需求方获利供给方亦获利
12.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
A 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 技术水平的差异
C 产品品质的差异 D 价格的差异
13.对于H—O理论来说,导致不同国家间相对商品价格差
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技术 B 国民收入 C 要素禀赋 D 消费偏好
14福利恶化型是这样一种现象:一国生产供给能力的增加造成本国贸易条件过度恶化,从而导致福利水平的下降。下列哪项不构成福利恶化型的条件:( )
A 经济增长倾向于出口部门
B 出口产品的进口需求弹性较低
C 该国为贸易小国
D 该国经济结构单一,有较强的出口导向性
15.在进行开放贸易后,一国的收入分配会发生如下变化:( )。
A 受到进口品竞争压力的国内生产者受到损失,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者则
会受益
B 作为整体的国家会受益,而个人则会受到损失
C 消费者受损,生产者受益
D 收入由消费者转向生产者
16.根据比较优势论假定A、B两国生产X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00和90人劳动,生产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20和80人劳动,则( )。
A B国同时生产X、Y 产品,A国不生产
B A国生产Y 产品,B国生产X产品
C 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
D A国同时生产X、Y 产品, B国不生产
17.晚期重商主义理论被称为( )。
A 货币价值论 B 贸易差额论 C 财富价值论 D 货币差额论
18.里昂惕夫反论说明了( )与( )存在的矛盾。
A 绝对利益论,相对利益论
B 相对利益论,要素禀赋论
C 实践的验证结果,要素禀赋论理论结论
D 实践的验证结果,相对利益论理论结论
19.贸易条件概念是指:( )。
A 一个出口的数量 B 国际市场合同交易的价格
C 一国出口价格除以进口价格 D 自由贸易进口的数量
20.如果一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且资本增长的速度快于其他投入品(如劳动力)的增长速度,那么,根据贸易理论由此而导致的增长模式为:( )。
A 出口扩张 B 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其他贸易商品均衡增长
C 进口替代 D 以上三者都不对
21.根据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理论,一国应对以下哪种产业加以保护?( )
A 农业 B 幼稚产业 C 重工业 D 夕阳产业
22.H—O理论成功的解释了:( )。
A 发生于美国之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布局与发展
B 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的国家变得更为重要
C 由于在要素禀赋方面的类似性,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
易在日益增加
D 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
易模式
23下列哪种主张不能构成一个贸易小国实行贸易保护的依据( )
A 保护本国幼稚产业 B 通过保护提高本国福利水平
C 增加关税收入 D 改善国际收支
24.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
A 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 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 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 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二、选择题
1. 国际贸易可以增加贸易参加国的经济福利,且不同的利益集团均可获利。( )
2. 根据罗布津斯基定理,一国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将导致该国劳动力密集产品产量的增长,而其他产品的产量不变。
( )
3. 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一定要完全专业化于一种商品的生产。( )
4. “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是比较优势论所主张的各国以比较成本进行国际分工安排的一项原则。( )
5. 如果一国中某生产者通过贸易能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生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自己的境况。( )
6. 一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
7. 一个贸易小国出现出口扩张型的经济增长,会使本国出口增加而进口减少。( )
8. 进口抵制属于贸易制裁的一种形式。采取进口抵制会使制裁国获得收益,而被制裁国和中立国会遭受损失。( )
9.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说明,自由贸易会使两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相等,而不会使相同要素的绝对价格相等。( )
10. 国际贸易使出口部门的特定要素受损,进口竞争部门的特定要素获益,公共要素可能获益也可能受损。( )
11、最佳关税的征收不能使外国出口商的收益转到进口国。( )
12. 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 )
13. 最佳关税的征收不能使外国出口商的收益转到进口国。( )
14. H—O理论说明国际市场的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于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商品。( )
15. “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是比较优势论所主张的各国以比较成本进行国际分工安排的一项原则。( )
16. 如果一国中某生产者通过贸易能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生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自己的境况。( )
17. 一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
18. 一个贸易小国出现出口扩张型的经济增长,会使本国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 )
19. 出口禁运会使制裁国获得收益,而被制裁国遭受损失。( )
20. 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一般会使国际贸易的规模缩小。( )
21. 根据H—0理论,各国应进行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
三、概念题
贸易条件
里昂惕夫之谜
相机保护措施
进口替代型增长
价格歧视
价格支持
特定要素
最优关税率
自由贸易区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罗伯津斯基定理
参:
一、单项选择
1.A 2.A 3.D 4.B 5. A 6. A 7. B 8. D 9. D 10. B 11. A 12. A 13. C 14. C 15.A 16.C 17.B 18.C 19.C 20.A 21.B 22.D 23.B 24.C
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21.×
课后题复习
第三章:2,3,4
第四章:3,5
第五章:7
第六章:5
第七章:1
第八章:2,4,7
第十二章: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