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文学研究会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8:32:50
文档

文学研究会研究

文学研究会研究班级:文秘09-1班姓名:沈化琴学号:20090101033文学研究会研究摘要: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在北京成立。发起人主要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等12人,后来发展成员170多人,他们将《小说月报》作为代用会刊,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张“为人生而艺术”,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一派。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黑暗社会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关键词:文学研究会、“为人生”(一)文学研究
推荐度:
导读文学研究会研究班级:文秘09-1班姓名:沈化琴学号:20090101033文学研究会研究摘要: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在北京成立。发起人主要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等12人,后来发展成员170多人,他们将《小说月报》作为代用会刊,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张“为人生而艺术”,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一派。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黑暗社会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关键词:文学研究会、“为人生”(一)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会研究

班级:文秘09-1班

姓名:沈化琴

学号:20090101033

文学研究会研究

摘要: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在北京成立。发起人主要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等12人,后来发展成员170多人,他们将《小说月报》作为代用会刊,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张“为人生而艺术”,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一派。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黑暗社会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关键词:文学研究会、“为人生”

(一)文学研究会的产生

    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五四运动以后,一些经受新思潮冲击并且怀着美好希望觉醒过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渴望通过文艺来表述自己的政治苦闷和人生理想;文学的发展也要求在创作实绩上有新的突破,新的文学社团应运而生。文学研究会不但是成立最早的文学社团,而且因其成员多、影响大,在流派发展上具有鲜明突出的特色,成为新文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文学社团。

1920年12月,几个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相信文学的重要性,想发起出版一个文学杂志,以灌输文学常识, 介绍世界文学, 整理中国旧文学发表个人的创作。但因经济的关系, 不能自己出版杂志。 适值沈雁冰接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的主编,于是《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阵地。此外还陆续出刊了《文学旬刊》(《文学旬刊》有北京和上海各自编辑的两种,上海的是《文学旬刊》,后改名为《文学》又改名《文学周报》,开始脱离《时事新报》单独发行。北京的事《文学旬刊》、《诗》等刊物。还出版了以介绍外国文学作品为主同时也注重本国新文学创作的《文学研究会丛书》。

文学研究会成立的目的,主要是联络感情,希望大家时常聚会交换意见,可以相互理解,结成一个文学中心的团体;同时增进知识,希望渐渐造成一个公共的图书馆研究室及出版部来帮助个人及国民文学的进步。

(二)文学研究会的成员

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等12人,后来陆续发展的会员有谢婉莹、顾毓琇、黄庐隐、朱自清、王鲁彦、夏丏尊、舒庆春、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共达170余人。文学研究会派生出“问题小说”和“乡土文学”两个小说流派,造就了叶绍钧、朱自清、谢婉莹、许地山、朱自清、王统照等一批著名作家。反过来,这些文学流派和著名作家,又提高和扩大了文学研究会的声誉和影响。

(三)“为人生”的文学主张

周作人在他起草的《文学研究会宣言》中说:“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史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治文学的人也当以这事为他终身的事业,正如老农一样。”

文学研究会奉行的原则是:“反对把文学作为消遣品,也反对把文学作为个人发泄牢骚的工具,主张文学为人生。”(沈雁冰《关于文学研究会》)从“为人生”出发﹐他们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反对唯美派脱离人生的“以文学为纯艺术”的观点。他们的创作大都以现实人生问题为题材﹐产生了一批所谓“问题小说”。因此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文学研究会在反对封建主义﹑反对鸳鸯蝴蝶派的游戏文学方面采取了一致的态度,不仅反对旧礼教,也反对旧文学,对《礼拜六》﹑《游戏杂志》一类刊物进行了有力斗争。但会员们在建设新文学的具体主张上意见并不一致。如有部分成员抽象强调“善”和“真”;有的虽然提倡“血和泪的文学”,但在反对藉文学“阐道翼教”封建观念的同时,却又承认“作者无所为而作,读者无所为而读”的“非功利”的观点。另一些成员则比较明确地鼓吹进步文学的主张,提出“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是真文学”,“在被的国度里”,作家应该注意观察和描写社会的黑暗﹑人们生活的痛苦及新旧两代思想上的冲突。

1.矛盾“为人生”的倡导

矛盾在《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中说:“文学是为表现人生而做的,文学家所欲表现的人生,绝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乃是一民族一社会的人生……从这里研究普遍的弱点,用文字描写出来,这才是表现人生的文学。”他在《新旧文艺之评论》中说:“新文学是进化的文学,进化的文学有三件要素:一是普遍性质;二是有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能力;三是为平民的,非一般特殊阶级是人生。” 

2.郑振铎的文学观念——文学是人生的反映,是感情的产品

郑振铎在《血与泪的文学》中说:“我们需要的是血的文学、泪的文学,而不是‘雍容尔雅’、‘吟风啸月’的冷血产品。”文学本是感情的产品,它最容易感动人,最容易沸腾人们的感情之火。文学史人生的自然的呼声,人类情绪的流泻于文字中的,不是以传道为目的,更不是以娱乐为目的,而是以真挚的感情来引起读者共鸣的 。

在创作方法上,文学研究会继《新青年》之后,进一步高举现实主义的旗帜,强调“新文学上的写实主义﹐于材料上最注重精密严肃,描写一定要忠实”。由于当时的时代和理论局限,他们分不清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界限,理论主张中常夹杂著自然主义的成分。

(四)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文学研究会在创作方法上主张现实主义。问题小说是许多文学研究会的作家创作刚刚起步时的选择, 他们的创作大多以现实人生问题为题材, 反映在社会变革时期人们所遭遇的问题。如冰心早期的《去国》、《庄鸿的姊姊》、《最后的安息》等, 有的反映了学成归来的留学生的怀才不遇, 有的反映了妇女遭受的各种压迫和不平等待遇, 虽然在作品中冰心并未提出解决问题的切实有效的办法, 但在她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现实的关注, 无疑可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在文学研究会诸作家中, 叶圣陶的现实主义道路走得最扎实, 创作也最能代表文学研究会的现实主义特色。名篇《潘先生在难中》 中塑造了一个庸俗猥琐、又酸又臭的典型知识分子形象; 《抗争》、《城中》、《在民间》 等作品中又塑造了一批有斗争意识, 不再一味逃避、畏缩的主人公形象; 长篇小说《倪焕之》的问世, 则更显示了叶圣陶的笔触把握现实的能力。倪焕之最初是个热血青年,有着追求新事物的热情和理想化的生活态度,然而, 现实的残酷让这样一个青年四处碰壁,经过五四和五卅运动的洗礼, 倪焕之投入社会改造活动, 继而投身, 他的个人经历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相当一部分青年人当时的转变轨迹; 甚至当形势逆转的时候, 倪焕之身上表现的软弱性、脆弱性和那种悲观态度, 无疑都反映了那一时期青年人思想上的不成熟和局限性。叶圣陶通过这篇小说传达出他对当时政治问题的关切, 也反映出他对现实存在问题的担忧与疑虑。在这些作品之外, 还有描写小市民灰暗生活的《孤独》, 描写农民农村生活困苦的《多收了三五斗》等, 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社会, 显示了对现实的敏感, 也显示了作家直面现实的勇气。

文学研究会中有批作家走的也是现实主义路线, 但又有其独特的风格。如许地山的有影响的作品《缀网劳蛛》, 多少有着宣扬宗教仁义道德的意味, 但是这却丝毫不影响他作品中对下层人民的关注, 对现实社会状况的反映; 《命命鸟》对封建婚姻制度提出了控诉, 而《缀网劳蛛》则对男权社会中妇女所受的压迫有所表现。至于后来的《春桃》、《铁鱼的腮》, 则由于他在政治上与人民接近,就较前期作品有了显著变化, 那就是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社会问题。

(五)文学研究会的翻译活动

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还贯穿于他们的翻译活动中。文学研究会按国别分为英国文学组、日本文学组、文学组等,着重翻译、法国及北欧现实主义文学,如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莫泊桑、易卜生等人的作品,他们的刊物还出过“被损害民族的文学号”、“文学研究”等专号。

在翻译策略方面,该社团提倡直译,吸收外国语言的特色来丰富白话文;它介绍了新的文学体裁、文学概念和写作方法,对作家创作起了重要作用。它还翻译了无产阶级文学,介绍了西方个人及婚姻自由等思想,培养了现代读者。文学研究会的翻译活动反映了其“文学为人生”的文学观和建设新文学以改造社会的诉求。这些翻译活动,对于扩大国人视野,丰富文学内容,促进新文学朝着现实主义方向的发展,在广泛吸纳外国文学的基础上迅速走向成熟,发挥了巨大作用。

文学研究会作为文学后第一个出现的文学社团,对文学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它的历史地位是无法磨灭的。但是,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是作为针对、破除鸳鸯蝴蝶派的旧派文学的娱乐、消遣作用而严肃提出的,在二三十年代持续地与之斗争并占据了优势。此后整个现代文学都着眼于严肃的社会现实而相当程度地忽略了娱乐作用。这种态度不仅一直贯穿新文学作家的创作中,也限定了现代文学的研究领域,通俗文学的创作的研究被轻忽了。 因此文学研究会这个社团的局限可以用一句话归结,即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

伴随着时代思潮的风起云涌,文学研究会在思想和艺术走向上也相应发生着变化。1927年以后,其会刊仅存《小说月报》。1931年《小说月报》停刊,标志着文学研究会历史的终结,但是其中的许多作家并没有停下手中的笔,而是继续战斗在文学的前线。

参考文献:

[1].《文学研究会宣言》,《小说月报》1921.12(1)

[2].郑振铎《文学的定义》,时事新报,文学旬刊1921.5.10(1)

[3].矛盾《新旧文学之评议》,《小说月报》1921.1.25

[4].沈雁冰: 《文学与人生》, 《新文艺评论》, 上海民智书局1923 年版。

[5].郑振铎: 《新文学观的建设》, 《郑振铎文集》( 四) ,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版, 第346—347 页。

文档

文学研究会研究

文学研究会研究班级:文秘09-1班姓名:沈化琴学号:20090101033文学研究会研究摘要: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在北京成立。发起人主要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等12人,后来发展成员170多人,他们将《小说月报》作为代用会刊,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张“为人生而艺术”,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一派。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黑暗社会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关键词:文学研究会、“为人生”(一)文学研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