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备查账簿
B.序时账簿
C.分类账簿
D.三栏式账簿
【答案解析】分类账簿是对全部经济业务事项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
2、在登记账簿过程中,每一账页的最后一行及下一页第一行都要办理转页手续,是为了【 】。
A.便于查账
B.防止遗漏
C.防止隔页
D.保持记录的连续性
【答案解析】在登记账簿过程中,每一账页的最后一行及下一页第一行都要办理转页手续.是为了保持记秉的连续性。
3、“应交税金——应交”账户的借方应登记【 】。
A.销项税额
B.进项税额
C.出口退税
D.进项转出
【答案解析】"应交税金——应交"账户的借方应登记"进项税额"、"已交税金"等,贷方应登记"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转出"等。
4、“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如有贷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 】项目中反映。
A.“预付账款”
B.“预收账款”
C.“应收账款”
D.“应付账款”
【答案解析】"预收账款"项目根据"预收账款"和"应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因此,"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如有贷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的"预收账款"项目中反映。
5、下列对于各种财务报表报送的时间的要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度财务报表于月份终了后10日内报出
B.季度财务报表于季度终了后15日内报出
C.半年度财务报表应于年度中期结束后60内报出
D.年度财务报表应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
【答案解析】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月度财务报表应当于月度终了后6天内(节假日顺延)报出。
6、定期保管的会计档案期限最长为【 】。
A.20年
B.15年
C.25年
D.10年
【答案解析】《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定期档案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种。
7、因特殊情况其他单位需要使用原始凭证的不正确做法是【 】。
A.原始凭证不得借出
B.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查阅
C.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借出
D.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复制
【答案解析】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单位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因特殊需要,需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查阅或复制。
8、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职能的是【 】。
A.确定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B.审查经济活动是否违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C.将已经记录的经济活动内容进行计算和汇总
D.编制会计报表提供经济信
息
【答案解析】选项B属于会计监督职能。
9、下列经济业务引起等式两边同时变化的有【 】。
A.以银行存款归还前欠贷款
B.销售产品,货款未收
C.以现金购买办公用品
D.向银行借入款项,存入结算户
【答案解析】会计等式的扩大式为"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以现金购买办公用品,它的变化是费用增加,资产减少,除此之外,选项A、B、D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等式两边会计要素的变化。
10、留存收益包括【 】和未分配利润两部分。
A.资本公积
B.盈余公积
C.净利润
D.营业利润
【答案解析】留存收益就是指从收益中留下来的部分,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是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积累资金,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尚未分配的利润。
11、某企业“应付账款”明细账期末余额情况如下:“应付账款——X企业”贷方余额为200000元,“应付账款——Y企业”借方余额为180000元,“应付账款——Z企业”贷方余额为300000元。假如该企业“预付账款”明细账均为借方余额。则根据以上数据计算的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应付账款”项目的数额为【 】元。
A.680000
B.320000
C.500000
D.80000
【答案解析】"应付账款"项目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故"应付账款"项目的数额=200000+300000=500000(元)。
12、既可以作为登记总账依据,又可以作为登记明细账依据的是【 】。
A.记账凭证
B.汇总记账凭证
C.原始凭证
D.汇总原始凭证
【答案解析】记账凭证既可以作为登记总账的依据,又可以作为登记明细账的依据。
13、制造业企业购人材料的运杂费,一般应计入【 】。
A.材料采购成本
B.产品成本
C.制造费用
D.期间费用
【答案解析】运杂费是材料采购成本的组成部分。
14、下列【 】属于会计核算的内容。
A.赊购机器设备
B.制定下年度管理费用开支计划
C.赊购货物
D.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答案解析】制定下年度管理费用开支计划不会引起本单位的资金发生减值变化,不属于会计核算的内容。
15、丁字账户的左边记录的发生额为【 】。
A.增加发生额
B.减少发生额
C.增加或减少发生额
D.以上都不对
【答案解析】丁字账户的借贷方只是记账符号,故左方可以是增加方也可以是减少方。
16、“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如有贷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 】项目中反映。
A.“预付账款”
B.“预收账款”
C.“应收账款”
D.“应付账款”
【答案解析】"预收账款"
项目根据"预收账款"和"应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因此,"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如有贷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的"预收账款"项目中反映。
17、在企业与银行双方记账无误的情况下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不一致是由于有【 】存在。
A.应收账款
B.应付账款
C.未达账项
D.其他货币资金
【答案解析】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不一致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双方或一方记账有错误;二是存在未达账项。
18、下列关于所有者权益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者权益是一种剩余权益
B.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C.所有者权益就是实收资本(或股本)
D.收入的增加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答案解析】实收资本是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所有者权益还包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19、下列项目中属于流动负债的是【 】。
A.应收账款
B.应付工资
C.应付债券
D.预付账款
【答案解析】选项A、D属于流动资产,选项C为长期负债,只有应付工资是偿还期限在1年以内的债务,属于流动负债。
20、下列记录可以作为调整账面数字的原始凭证的是【 】。
A.盘存单
B.实存账存对比表
C.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D.往来款项对账单
【答案解析】对各项财产物资的盘点结果,应逐一填制盘存单,并同账面余额记录核对,确认盘盈或盘亏数,填制实存账存对比表,作为调整账面记录的原始凭证;盘存单不能作为调整账面数字的原始凭证;银行余额调节表只是为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而编制的一个工作底稿,不能作为实际记账的凭证;往来款项对账单也不能作为实际记账的凭证。
21、“应交税金——应交”账户的借方应登记【 】。
A.销项税额
B.进项税额
C.出口退税
D.进项转出
【答案解析】"应交税金——应交"账户的借方应登记"进项税额"、"已交税金"等,贷方应登记"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转出"等。
22、既可以作为登记总账依据,又可以作为登记明细账依据的是【 】。
A.记账凭证
B.汇总记账凭证
C.原始凭证
D.汇总原始凭证
【答案解析】记账凭证既可以作为登记总账的依据,又可以作为登记明细账的依据。
23、预提本月应负担的短期借款利息3000元,该笔业务应编制【 】。
A.收款凭证
B.付款凭证
C.转账凭证
D.单式凭证
【答案解析】预提利息时应借记"财务费用",贷记"预提费用",该笔业务未涉及货币资金的增减,故应编制转账凭证。
24、全部经济业务事项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称为【 】。
A.备查账簿
B.序时账簿
C.分类账簿
D.三栏式账簿
【答案解析】分类账簿是对全部经济业务事项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
25、全部经济业务事项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称为【 】。
A.备查账簿
B.序时账簿
C.分类账簿
D.三栏式账簿
【答案解析】分类账簿是对全部经济业务事项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
26、在企业与银行双方记账无误的情况下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不一致是由于有【 】存在。
A.应收账款
B.应付账款
C.未达账项
D.其他货币资金
【答案解析】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不一致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双方或一方记账有错误;二是存在未达账项。
27、库存现金清查盘点时,【 】必须在场。
A.记账人员
B.出纳人员
C.单位领导
D.会计主管
【答案解析】库存现金清查时,出纳人员必须在场,库存现金由出纳人员经手盘点,清查人员从旁监督。
28、下列对于各种财务报表报送的时间的要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度财务报表于月份终了后10日内报出
B.季度财务报表于季度终了后15日内报出
C.半年度财务报表应于年度中期结束后60内报出
D.年度财务报表应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
【答案解析】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月度财务报表应当于月度终了后6天内(节假日顺延)报出。
29、下列各项中属于无形资产的是【 】。
A.非专利技术
B.商标权
C.著作权
D.土地使用权
【答案解析】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30、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应当保存【 】。
A.3年
B.永久
C.5年
D.15年
【答案解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应当保存5年。
31、下列属于总分类会计科目的是【 】。
A.辅助材料
B.差旅费
C.银行存款
D.辅助生产成本
【答案解析】A、B、D三项均为明细分类科目,而银行存款为总分类会计科目。
32、下列各项中属于无形资产的是【 】。
A.非专利技术
B.商标权
C.著作权
D.土地使用权
【答案解析】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