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首先分析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统一托管服务模式、单一服务模式、延伸服务模式、一体化服务模式这四种模式,然后阐述了我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制定科学区间、提高扶持力度、扩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和控制经营风险这五方面提出了优化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策略。希望对相关人员带来启示,促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托管服务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农村生产也越来越重视,目前有一种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形式兴盛起来,这就是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其主要是对农村农户耕、种、防、收等生产环节的服务,这些生产基本不需农户承担,可以全部委托给社会化的服务组织,下面就主要研究一下我国目前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主要模式和发展问题。
1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要模式
1.1 统一托管服务模式
目前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有几种,它们基本各有各的特点,第一种就是统一托管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相当于是对农业生产的全程托管,主要是指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农户,将土地委托给其他农户或者是一些农业生产组织,让他们进行所有的农业生产,而该农户只需要收取地租,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土地收益。而生产出的农产品以及售卖等获得的利润,均有所委托的个人或者是组织所享有,这是其中一种统一托管[1]。而另一种统一托管模式则正好相反,是由拥有土地的农户向承担托管的组织和个人承担费用,然后由他人全权进行生产,之后所得到的农作物则可以按照合同的规定返还给农户,由农户自行处理。这种统一托管服务模式可以保障土地集体所有制属性不变,并且可以使农业土地继续维持生产,不会侵犯农户的承包权,只不过是经营主体发生转变,转变为受委托的服务主体或个人。
1.2 单一服务模式
单一服务模式顾名思义,主要是指为生产的其中一个环节提供服务,服务方也是农业生产服务组织,该组织可以与农户进行协商,可以在生产前期、中期、后期的任意一个环节进行服务。例如,可以代替农户进行耕种土地、防治灾害和收割农作物的其中一个环节,这种服务模式的灵活性较大,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在服务期间,农户和服务组织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他们主要以契约作为依据,来进行沟通和交易,交易时间短、频率高,基本可以一次性完成,没有后续繁杂的问题。
1.3 延伸服务模式
延伸服务模式主要是指农业托管部门在为农户提供服务的时候,可以进行服务延伸。例如,某一农业生产组织与农户达成交易,主要是为农业耕种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相关物质。在这一环节服务的同时,一些托管组织在提供产品以后,可以进一步进行服务延伸。例如,进行农产品的病虫害防治以及播撒农药等等。这一延伸就是从提供相关产品延展到提供播种服务的领域,农户和农业生产托管组织双方之间可以签定合约,将交易的时间拉长,这样就可以为农户提供更大的便利,避免进行重复性的单一交易。并且在延伸服务期间,服务组织可以向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延伸,工作也有了横向联系。1.4 一体化服务模式
一体化服务模式和统一托管服务模式比较类似,都是对这个生产环节提供服务,一体化服务组织与农户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一些,他们主要是针对农户和农业土地的具体需求而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供给,以满足实际的需要。这种服务模式非常灵活,可以实现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并且服务组织也可以进行优化调整,在服务期间,服务组织也可以联系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其他组织进行联系合作,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利益,为农业服务带来更大的受益。
2 我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服务组织的服务质量不高,有一些承包服务的组织主体规模较小,他们基本是得益于国家扶持才得以发展的,自身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积累的市场经验也不够,服务质量不高。一些服务主体在与农户合作时,合作基础不牢靠,自身的运行也不够健全,组织的再生产能力弱,风险调节能力相差。另外,一些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发展瓶颈,第一,一些组织缺乏资金,我国大多数农村的组织都是农场人家和合作社承担着生产托管的业务,他们不是大型的托管服务机构,所以积累的资金不多,贷款较难,在开展服务时会有局限性。第二,托管组织缺乏高技术的人才,对技术的掌握水平也不高[2]。
3 优化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策略
3.1 制定科学区间
要想较好的实现农业托管服务,服务组织首先要根据自身的规模大小以及托管生产能力确定出合适的服务区间。这要求相关的托管服务组织要进行合理布局,选择出最适合的土地服务半径面积,从而对一定范围之内的土地下的农产品进行生产托管服务。只有保证服务区间的合理性,才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正常的运行发展,从而收获效益,完成对农户的承诺。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我国大型的服务组织可以以333.33 hm2规模为标准进行服务,而他们对于农产的路程最好是控制在半小时以内,这样便于每日进行往返生产和托管。
3.2 提高扶持力度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发展,单单只靠服务组织个体是很难实现长久持续性的发展的,这也需要国家的帮扶。例如,国家可以提高自己的服务力度,可以进行信贷支持,在信贷方面将农业托管组织作为首要的扶持对象,给予他们及贷款方面的优惠,具体可以降低贷款利率,投入一定的资产,辅助相关组织购买饲料、化肥等农业生产所需产品。另外,国家财政部门还可以进行资金上的补贴,可以为相关的组织机构购买一些先进机械,从而提高生产的效率与服务质量。还可以在当地农村完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进行硬件设施重建,通过以上这些方式来鼓励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的长久发展。
3.3 扩宽服务领域
扩宽服务领域也是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进行长久发展的有效策略之一,服务组织一定要向更高水平发展。具体可以把组织的服务向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可以逐步拓展产业链条。我国的一些农业生产托管组织的服务领域有限,大都是以农产品的耕种、收割为主,几乎很少有服务组织对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环节进行操作,而后期环节其实是更利于组织进行发展的,相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展模式研究
毛利鸣
(忻州市忻府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山西忻州 034000)
··工 作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1期
关组织应该向一些发展较好的农村合作社学习。例如,可以引进先进设备,进行粮食加工,也可以注册产品商标,与外部的一些部门达成合作,拓宽销售渠道,从而进行农产品后期的销售,以提高服务效益,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从而促进自身发展。
3.4 提高服务水平
对于先进人才缺乏问题,农业生产托管组织一定要予以重视,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服务力量,引进更多的优质人才。例如,服务组织可以联合起来,建设农业生产托管平台,在平台上扩大宣传力度,积极鼓励一些农业经验丰富的青年人才进入组织内容工作,还可以招进一些农业劳动力,以壮大自身的规模,充实内部人员。在这种服务平台上,相关人员还可以进行对于服务主体的培训引导,让一些有志者进入托管组织进行学习与工作,从而提高这些人的管理与生产水平,也提高自身人员的技术与素质。
3.5 控制经营风险
一些服务组织还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技术和服务能力,一定要对风险管控方面予以重视,具体可以对灾害方面进行研究,一旦发现有病虫害问题出现,一定要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严重损失。另外,在方面,服务组织也可以进行保险投入,为农户带来理赔,并提高理赔率。这样一旦发生农业风险,就可以简化双方的矛盾,从而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也丰富起来,每一种服务模式都有自身的各自特点。而面对服务组织进行农业生产时出现的问题,组织内部的相关人员一定要采取适当的策略,可以通过以上提供的种种对策,来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从而优化农业生产,促进托管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本刊编辑部.河南省三部门联合出台实施意见大力发展农业
生产托管服务[J].乡村科技,2018,(23):9.
[2] 王玉斌.农业生产托管是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创新优选
[J].农村经营管理,2018,(8):41-42.
4.3 灌浆工程施工质量检查
在检查灌浆工程施工质量时可采用围井注水试验法,具体做法是:在水库坝体防渗墙上游侧均匀布置3处检查围井分别为W1、W2、W3,为提升检查质量,在开始检查前,现场监理工程师需要对喷射过程中发生中断或者其他问题部位进行专门指定。检查围井在布时尽量呈现四边形,其中一边采用灌浆施工而形成的防渗板墙,其余三边附加孔,顶部和底部采用旋喷进行封闭处理。在进行注水试验时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来开展。注水试验结果显示,在水库大坝水库坝体灌浆施工中科学合理的应用高压定喷灌浆施工技术,坝体防渗的渗透系数均可达到×10-7 cm/s,远远小于设计标准反渗1×10-6 cm/s,满足设计要求,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究了水库大坝水库坝体灌浆工程施工技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水库大坝运行环境比较恶劣,在长期运行中难免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大坝存在很多病险,其中渗漏是最常见的病险,需要采用合理的加固措施,才能提升大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升挡水和蓄水作用。
2)灌浆工程施工技术是目前水库大坝防渗漏施工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在具体应用是要先对水库大坝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勘探,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才能提升施工质量。
3)在应用灌浆工程施工技术时,涉及到钻孔、制备浆液、灌浆三大工序,任何一个环节控制不当都会影响施工质量。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水库大坝实际情况和施工工序进行合理施工,才能确保灌浆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苏理.帷幕灌浆、高压旋喷灌浆与水泥土搅拌桩技术在水库的
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3):73-74.
[2] 刘颖.水库大坝水库坝体灌浆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
报,2018,15(4):6,62.
统和监测系统提高管控工作的合理性。
另外,在植物保护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自身发展现状,积极整合技术和专业化服务项目,才能共建科学防治体系,为生态农业中植物保护技术的全面普及和进步奠定基础。
4 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应用的前景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植物保护技术也将呈现出全面进步的态势,积极优化生态农业中植物保护的核心技术及措施研究水平,有效整合新手段就能在提升产品质量和生态性的基础上,维护优势项目,为土质改善以及土壤使用年限的延长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在未来发展体系中将逐渐渗透到生物技术中的细胞和基因项目,合理性整合微观技术,提升植物保护技术的时代性和应用价值。另外,在细微层面对植物生长条件进行改善和处理,有效减少病原微生物数量也将成为植物保护技术应用的趋势,有效提升农作物生产效率和种植产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共赢。也就是说,未来植物保护技术将更加贴合生态农业的运营机制,充分发挥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动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与进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经济价值。
5 结语
在生态农业中应用植物保护技术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整合生态农业建设水平的重点与难点,相关部门要积极整合实际的应用机制,维护管控流程和管理结构,充分践行物理防治控制措施。相关部门要建构系统化的保护机制,有效地完善控制结构,为进一步提升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创设良好的平台,有效推动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践行生态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共赢机制,能够充分发挥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全面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 严庆玲.论生态农业中的植物保护技术的运用[J].农业与技
术,2016,36(12):107.
[2] 米热吉吉丽·海力力.浅谈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运用
[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7):345.
(上接第81页)(上接第80页)
·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