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江西临川一中2011——2012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8:19:45
文档

江西临川一中2011——2012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临川一中2011——2012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弄(Lòng)堂房檩(lǐng)蜉(fú)蝣蓊蓊(wěng)郁郁B.敛裾(jù)仆(pū)道参乘(shèng)靡(mí)室劳矣C.蕈(xùn)草葳蕤(ruí)团箕(jī)长歌当(dàng)哭D.火钵(bō)猗(qí)郁颓圮(pǐ)契(qiè)阔谈宴2.下列
推荐度:
导读临川一中2011——2012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弄(Lòng)堂房檩(lǐng)蜉(fú)蝣蓊蓊(wěng)郁郁B.敛裾(jù)仆(pū)道参乘(shèng)靡(mí)室劳矣C.蕈(xùn)草葳蕤(ruí)团箕(jī)长歌当(dàng)哭D.火钵(bō)猗(qí)郁颓圮(pǐ)契(qiè)阔谈宴2.下列
临川一中2011——2012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弄(Lòng)堂  房檩(lǐng)     蜉(fú)蝣      蓊蓊(wěng)郁郁

    B.敛裾(jù)      仆(pū)道       参乘(shèng)    靡(mí)室劳矣

    C.蕈(xùn)草    葳蕤(ruí)   团箕(jī)        长歌当(dàng)哭

    D.火钵(bō)       猗(qí)郁       颓圮(pǐ)        契(qiè)阔谈宴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碟血      踯躅     肄业    妖童嫒女    B.皮辊    廖廓   磐石     义愤填膺

C.丰姿      冷诮     翌日    殒身不恤    D.樊笼     落寞   萧瑟        相与枕藉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现在有来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对临川名师怀着无限的___________。

②近年电讯事业发展迅速,大城市.中小城市,            偏僻的农村,居民普遍安装了宽带。

③谁都知道他是个      绝顶聪明的学生。

A.敬仰    以至    举一反三            B.景仰    乃至    闻一知十

C.景仰    以至    闻一知十            D.敬仰    乃至    举一反三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

  B.在中华大地上,我要去的地方就更多了,因为我认为中国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是世界上最美的。 

  C.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出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D.她说:“有这么多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街坊,我呀!还得活一辈子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C、要是一篇文章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D、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也冲不出去。   

6.下列关于名著《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里,林黛玉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弊之物。

    B.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之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C.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D.《红楼梦》又称《石头记》、《金陵十二钗》、《情僧录》、《金玉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文徵明说:“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疏木,冬日的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26幅。在唐代,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画,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另一位水墨创始人项容,其作《寒松漱石图》,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五代时,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生于南方的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 ,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从其《雪景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于营丘寒林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如王蒙的《夏日山居图》,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苍莽。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画梅又以墨梅、雪梅为尚,如扬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之。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众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喜欢画雪景,同时

画春夏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都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帜,对

中国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时空迥异,但荒寒趣味成了

自觉的审美追求。

    D.荒寒在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

景的画家,《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

    B.《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味,使得

他在少雪之乡有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

的画或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

    D.吴镇的竹画、扬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黄庭坚用“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

9.根据本文信息,下列诗词意境与画家们的审美趣尚不吻合的一项是(3分)    (    )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1、13题。

. 辨奸论

苏  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zhì,嫉妒)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tè)。竖、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利害夺其外也    夺:改变    B、亦容有未必然也      容:容许

    C、好贤之相       好:喜欢    D、不然,天下将被其祸    被:遭受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B. 月晕而风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侣鱼虾而友麋鹿

 C.二公之料二子              D. 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皆以美于徐公

12.下面文言短文,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

A.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

B.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

C.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

D.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

   第II卷(共114分)

注意事项:

   第II卷共4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4分)

   (2)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3分)

   (3)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春寒[注]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津津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4分)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15.古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8分) 

    (1)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古人云:“            ”   岂不痛哉!

(3)             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

(4)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5)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河的第三条岸     

  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只是更沉默一些。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

父亲对船要求很严格,它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恰好可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是突然想去做渔夫吗?父亲什么也没有说。

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过,水流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亲并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别的神情。他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一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脸色苍白,从头到尾她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和他一起出去。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我强烈地感到无畏和兴奋。“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

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一个手势,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面,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

父亲再也没有回来。其实他哪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

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

河边的行人和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像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

可他们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感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从不踏上泥土、草地或河岸一步。从没生过火,没有一丝光亮。他的身体怎样?不停摇桨消耗他多少精力?河水泛滥时,他又怎么能幸免于难?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在旁边为他们撑着伞。我们呼喊,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

后来,姐姐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怪父亲。

我的头发渐渐灰白了,我到底有什么错,到底有什么罪过?渐渐地,我因年老而心瘁力竭,生命踌躇不前,同时爱讲到疾病和死亡。他呢?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终有一天,他会精疲力竭,让小船翻掉,或者听任河水把小船冲走,直到船内积水过多而沉入激流当中。噢,天哪!

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方出现了。在那,就在那儿。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地大声叫着:“爸爸,你在河上漂流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你不是非得这样下去不可,回来吧。无论何时,我会登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舞着船桨向我划过来,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我突然浑身战栗起来。因为他举起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发疯似的逃掉了,因为他就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极度恐惧给我带了一个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他,听说过他。从此我还是一个男人吗?我不该这样,我本该沉默。但明白这一点又太迟了。我不得不在内心广漠无际的荒原中生活下去。我恐怕活不长了。在我死的时候,我要别人把我装在一只小船里,顺流而下,在河上迷失,沉入河底。

阅读导引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探讨人类对生活的选择困境。

本文标题是理解的切入口。河只有两岸,第三条岸并不存在。在这篇小说中,“河的第三条岸”,所指的显然是“爸爸”的船。这条船象征着一种和现实生活完全不相同的生存状态。如果说河岸上的生活是现实的,那么船上的生活就可以理解为反现实的。“河的第三条岸”,代表着反抗现实的选择。

反抗现实,就意味着与现实决裂。现实是无法选择和逃离的,拒绝生活就只能选择绝望。这一点从“父亲”和“我”的身上都能看出来。生活本来是无处可逃的,但“父亲”仍然试图选择逃离。然而,“父亲”最后面临着失败,曾经对父亲的选择感到“无畏和兴奋”的“我”也失败了。

受困于现实而心有不甘,是人类普遍感觉到的存在状态。这篇小说象征性地表明,尽管我们常常会有摆脱现实的热望和梦想,但现实生活将会永远拘囚我们,这是人类的困境。

16.“河的第三条岸”在小说中的具体所指和象征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4分)

答:                                                                                                                                                                               

17.请解释“我独自一个人留下来面对人生的困境”中“困境”的含义。(4分)

答:                                                                                                                                                                               

18.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6分)

答:                                                                                                                                                                               

19.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7分)

答:                                                                                                                                                                                                                                                                       

六、(15)

20.《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样的描写,以此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气氛。请仿用这种手法写一个场景,不得少于200字。(15分)

                                                                          

                                                                            

                                                                           

                                                                           

                                                                           。

七、(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根据以上文字,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临川一中2011——2012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1.答案:C。(A:房檩的“檩”应读“lǐn”;B:敛裾的“裾”应读“jū”,靡室劳矣的“靡”应读“mǐ”;D:猗郁的“猗”应读“yī”

2.答案:D。【A、碟(喋)血B、廖(寥)廓C、冷诮(峭)】

3.答案:B。(景仰:佩服尊敬;仰慕。敬仰;敬重仰慕。乃至,用在并列成分的末一项之前,表示这一项更为突出;“以至”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一直到”,一个是用在后以分句之首以强调前一分句的作用。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举一反三:形容善于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4.答案:B.[考辨析,考了问号的误用(A项是陈述句,不能用问号),引号的误用(C项中“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是文件,应用书名号),感叹号的误用(D项“我呀!还得活一辈子啊!”是一句话,中间不能用感叹号)] 

5.答案: D(A“无不使人”与前句的主语不一致。B“节奏”“让人看得”主谓不搭配。C“文字”放在“即使”后面。)  

6.答案: A、林黛玉改为晴雯

7.答案:A。都喜欢雪景不对,第一段中说“然多写雪景”

8.答案:C。(A太绝对化了。“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错。文中是“可以说”和“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B是张冠李戴,《寒松漱石图》不是董源的画作。D是无中生有,黄庭坚评价的不是吴镇的竹画)

9.答案:B。(B描写的不仅仅是秋天 的生机和颜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A、C、D描写秋或春的萧瑟凄凉,均显寒意,吻合本文所说信息。)

10.答案:B。或许

11.答案: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    A,代词,这样;词尾中,----的样子。B,顺承关系,于是:并列关系,连词。D,介词,用;动词,认为。

12.答案:C。

13.答案见参考译文:

事情有它必定要达到的地步,道理本该有它如此的规律。只有天下那些心境静穆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日后显著的结果。月亮四周出现光环,预示天要刮风,柱石回潮湿润,表示天要下雨,这是人人知道的道理。至于世间人事的变化,情理形势的因果关系,它的抽象渺茫而又难以理解,千变万化而又不可预测又怎么能与天地的阴阳变化相比呢?而即使贤能的人对此也有不知道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爱好和憎恶扰乱了他心中的主见,

而从前山涛见到王衍,说:“日后给天下百姓带来灾难的,一定是这个人!”汾阳王郭子仪见到卢杞,说:“此人一旦得志,我的子孙就要被杀光了!”从今天来说,其中的道理固然可以预见一些。依我看来,王衍的为人,不论是容貌还是谈吐,固然有有利于欺世盗名的条件,然而他不妒忌、不贪污,追随大流。假如晋朝不是惠帝当政,只要有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即使有成百上千个王衍,又怎么能扰乱天下呢?象卢杞那样的奸臣,固然足以使国家败亡,然而此人不学无术,容貌不足以打动别人,言谈不足以影响社会,如果不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又怎能受到重用呢?从这一点来说,山涛和郭子仪对王衍和卢杞的预料,也或许有不完全正确的地方。

现在有人嘴里吟诵着孔子和老子的话,身体力行伯夷、叔齐的清高行为,收罗了一批追求名声的读书人和郁郁不得志的人,相互勾结制造,私下里互相标榜,自以为是颜回、孟子再世,但实际上阴险凶狠,与一般的人志趣不同。这真是把王衍、卢杞集合于一身了,他酿成的灾祸难道能够说得完吗?脸上脏了不忘洗脸,衣服脏了不忘洗衣,这是人之常情。现在却不是这样,他穿着罪犯的衣服,吃猪狗般的食物,头发象囚犯,面孔象家里死了人,却大谈《诗》、《书》,这难道合乎清理吗?凡是做事不近人情的,很少有不是大奸大恶的,竖、易牙、开方就是这种人。这个人借助最崇高的名声,来掩盖还没有暴露的祸患,虽然有愿意治理好国家的皇帝,和敬重贤才的宰相,还是会推举、任用这个人的。这样,他是天下的祸患就必定无疑了,而决非仅仅王衍、卢杞等人可比。

孙子说:“善于用兵的人,没有显赫的功勋。”假如这个人没有被重用,那么我的话说错了,而这个人就会发出不遇明主的慨叹,谁又能够知道灾祸会达到这种地步呢?不然的话,天下将蒙受他的祸害,而我也将获得有远见的名声,那可就太可悲了!

14.答案: 1.“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2分)

2.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2分)表达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2分)

15.略。

16.答案“河的第三条岸”在具体指的是父亲的小船。象征的是一种远离现实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河只有两条岸,没有第三条岸,但有了船,人就在两岸之外有了第三个立足之岸。“河的第三条岸”隐喻对生活的另一种选择,同时也暗示了这种选择的理想化、非现实的特征。

17.答案:“我”的困境,是面对人生无法选择。既不能追随父亲去河流上飘荡,也不能追随母亲去城里生活。既割舍不了难以令人满意的现实生活,也没有勇气反抗现实,去追求自主自由却充满不确定性和现实风险的生活。

18.答案:“母亲”是一个辛勤善良、忍辱负重的充满现实感的普通女性形象,她不理解父亲对生活的反抗和选择。她爱唠叨,常责备孩子;掌管着全家人的生活。她不理解“父亲”的行为,甚至觉得羞辱,但又一直牵挂和思念着他,直至年迈才放弃对“父亲”的等候。这些都表明“母亲”代表的是完全现实的生活方式,她不理解父亲对生活的反抗和选择。

19.参:“我”对“父亲”的人生追求并不理解,因此对“父亲”坚定执著的非世俗行为持复杂的矛盾态度。最初,“我”对“父亲”的行为感到“无畏和兴奋”;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对他变为关心和同情。当全家人都走后,“我”在漫长的守候中,既渴望拯救“父亲”,又深感惘然和恐惧。

20.参: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了下来,秋风一阵紧似一阵。我精心做好几样菜,只等在田野里劳作的父母回来吃晚饭。学校功课很紧,我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今天有这机会,正好用来孝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然而,左等右盼,总不见父母的身影。太阳下山了,天已经黑下来,村头的那棵老槐树也只能依稀地见到那树冠的影子了。我走向那棵古老的槐树,正准备扯开嗓子叫爸妈,却猛然看见田野上亮起了一盏灯。我仿佛清晰地看见,妈妈正弯下腰,像是在拾掇着什么;爸爸举着手电筒,站在妈妈身边。我的心一阵酸楚!这时,天已经伸手不见五指了,我在心里说:“爸、妈,快回来吧,没有你们在身边,女儿害怕啊!”

21.作文参考高考标准。

文档

江西临川一中2011——2012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临川一中2011——2012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弄(Lòng)堂房檩(lǐng)蜉(fú)蝣蓊蓊(wěng)郁郁B.敛裾(jù)仆(pū)道参乘(shèng)靡(mí)室劳矣C.蕈(xùn)草葳蕤(ruí)团箕(jī)长歌当(dàng)哭D.火钵(bō)猗(qí)郁颓圮(pǐ)契(qiè)阔谈宴2.下列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