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西方艺术的差异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8:19:46
文档

中西方艺术的差异

要谈中西方艺术的差异,首先必须分析中西艺术的各自特点。我个人认为,艺术作为一种人性的表现方式,它的主体是人,是人作用于客观事物而产生的行为。因此,要谈艺术的差异,必须首先从的人的差异入手,而这里就牵涉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造成人的认识上的差异,而艺术创作的主体是人,因此,人的意识差异便导致了艺术的差异。先从古希腊谈起,这是西方艺术创作中的一个代表时期。中国在当时,正是儒家思想产生并盛行的时期。这也是比较中西文化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时间起点。谈到艺术,必然要谈到文化。中国人历来都是以含蓄为美
推荐度:
导读要谈中西方艺术的差异,首先必须分析中西艺术的各自特点。我个人认为,艺术作为一种人性的表现方式,它的主体是人,是人作用于客观事物而产生的行为。因此,要谈艺术的差异,必须首先从的人的差异入手,而这里就牵涉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造成人的认识上的差异,而艺术创作的主体是人,因此,人的意识差异便导致了艺术的差异。先从古希腊谈起,这是西方艺术创作中的一个代表时期。中国在当时,正是儒家思想产生并盛行的时期。这也是比较中西文化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时间起点。谈到艺术,必然要谈到文化。中国人历来都是以含蓄为美
要谈中西方艺术的差异,首先必须分析中西艺术的各自特点。我个人认为,艺术作为一种人性的表现方式,它的主体是人,是人作用于客观事物而产生的行为。因此,要谈艺术的差异,必须首先从的人的差异入手,而这里就牵涉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造成人的认识上的差异,而艺术创作的主体是人,因此,人的意识差异便导致了艺术的差异。 

  先从古希腊谈起,这是西方艺术创作中的一个代表时期。中国在当时,正是儒家思想产生并盛行的时期。这也是比较中西文化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时间起点。谈到艺术,必然要谈到文化。中国人历来都是以含蓄为美,这是中国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文明,是属于人性的东西。而西方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在一些行为举止上面往往都表现得十分直接,西方人打招呼喜欢拥抱、接吻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们不像中国人异性之间握个手都觉得有点像在耍流氓。这是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人作为这种文化产生的主体,表现出了这样的外在行为特征的差异。而艺术作为人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表现手法,它是直接反映人的主观意识的。通过人的感观认识客观事物,获得最初概念,再经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进行再认识,最后结合了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二度创造。这就是艺术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意识的结合,达到完美,产生艺术。艺术可以说是一种概念,是人们对艺术家创作的认同。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也恰恰是它符合了人性的特点,不在单纯地表现客观事物本身,它是结合了人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从人性的角度表达客观事物。而这种表达,往往是和艺术家的个人思维方式相关联,所以,才造成了艺术差异性的存在。这里要谈中西方艺术的差异性更需要从文化的角度去看,去思考人性特点的差异。 

  前面谈到的中国人含蓄,西方人直接,这是中西方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最大的差异。让我们再把时间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西方的大部分建筑、雕塑、油画等等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很相似地找到艺术家们所喜欢的一个认识客观——人体。在西方建筑雕塑中,人体作为认识客体,被认为是一种美,而一再地被歌颂着,直到今天艺术家们追求的都是一种更加直接的方式去表达人体的美,因此在西方的艺术表现中,他们的艺术风格是更为直接的。人体艺术是近代才传入中国的,至今还是很难被国人接受。当然,这里举人体艺术只是一个例子来证明,中西方艺术特点的差异。中国艺术中讲究一种意境美,它是朦胧的抒情的,往往更多的是在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意识本身,客观事物仅仅是表达的载体,比如诗歌,文字和语言都是载体,而艺术家融入了个人的感情,表现出来了。中国艺术的含蓄特点,我们可以从中国的国画作品中找到证据,有人说国画其实是在写诗,这点我很赞同,它和中国古诗一样讲究一种意境美,它们更侧重于表达作者的意识。国画不像西方油画那么直接生动地去描写,它的风格较为含蓄,往往是加入个人感情因素,化静为动,变动为静,在花虫草木中寻求情感寄托,重在借助客观事物含蓄委婉地表达个人感情。比如古诗词中的一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不会溅泪,鸟也不会惊心,不过是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转移到了所认识的客观物体上面,是一种含蓄的表现手法,关乎的是一种意境。而西方艺术则更偏中直接去赞美客观事物,他们更关心美的存在形式,偏重表现认识客体,而不在于表现认识的主体——人的情感因素。当然,当情感作为了认识的客体,他们就会充分地去关注并且表达它,就此,我想举贝多芬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命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所表现的客体是贝多芬个人的感情,所以表现得十分到位,令人惊叹!就单纯的排除人的感情作为认识客体来谈,西方艺术家是更在乎如何更加生动地表现客体本身的,不同的也只是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内容是一致的。这是与中国艺术一个很大的区别,而这样的区别完全来自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谈西方艺术特点,这里我们再来看看西方伟大画家达*芬奇的惊世作品《蒙娜丽莎》,艺术家本人为了捕捉这样一个瞬间的画面,他花尽心思地寻找,这种寻找无非就是想找到艺术家心灵感性的一个客体,这在他的意识中是已有的一个概念,然而,这在艺术家眼里,它不是自己凭空想象的,它是完全写实的,它是要有一个真实存在的客体作为参照的,而且与所要表现的是完全一致,或者说十分相似,某个程度上讲它是一种超越,超越现实客体的,它通过了艺术家之手客观的表现出来,是直接的,是写实的。我们看到这样的艺术作品时,会觉得这个世界确实是有一个人产生了这么一个美丽的瞬间,而艺术家记录了它。 

  当然,谈到中西方的艺术特点的差异,并不是说中国的好于西方的,也不是说西方的好过中国的,这仅仅只是一种差异,它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衡量的标准不同,产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中西方艺术特点是由各自文化所约定的,中国艺术家含蓄的特征,西方艺术家直接的表现,都各自产生了艺术不同的美。这里,我只是从中西方人性比较中我所认为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入手去谈。当然,作为中西方的艺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特点

文档

中西方艺术的差异

要谈中西方艺术的差异,首先必须分析中西艺术的各自特点。我个人认为,艺术作为一种人性的表现方式,它的主体是人,是人作用于客观事物而产生的行为。因此,要谈艺术的差异,必须首先从的人的差异入手,而这里就牵涉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造成人的认识上的差异,而艺术创作的主体是人,因此,人的意识差异便导致了艺术的差异。先从古希腊谈起,这是西方艺术创作中的一个代表时期。中国在当时,正是儒家思想产生并盛行的时期。这也是比较中西文化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时间起点。谈到艺术,必然要谈到文化。中国人历来都是以含蓄为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