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论坛 》(2013年第13期)
孙继红
【摘要】当前我国网络不文明和失范行为频现,引发诸多网络道德问题,甚至纠纷。为此,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中国和社会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在分析网络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其原因基础上,文章提出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对策和举措,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当前网络道德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 道德建设 失范 挑战
当前,网络生活已成为中国大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只有遵守一定的网络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才能促使网络社会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网络中各种不文明和失范行为频现,引发诸多网络道德问题,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为此,把网络道德建设作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部分,大力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中国和社会面临的重大紧迫课题。
当前我国网络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
网民在使用网络资源上存在诸多冲突和矛盾。例如,自由通信与责任担当、私人秘密与大众监督、信息资源共享与独占独有、网络开放与网络安全等矛盾和冲突,对社会和个人带来很多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网民在使用网络时享受着充分的信息通讯自由,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信息,但是由于网络具有全球性,个人传递的信息和观念具有社会性和开放性,对他人和群体势必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这就引发个人自由与社会负责的冲突。
二是网民在使用网络时,可以自由张扬自己的个性和思想,自由推销自己,但是由于网络具有强大的搜寻能力,个人网络上展现的各种隐私都可能暴露在其他网民面前,这就引发个人秘密和大众监督如何平衡的问题。
三是网民在使用网络时,使用网上大量的共有信息和资源,但是有些资源被独占,需要交换才能获取使用,这就引发了资源共享和独占的矛盾。
四是网民在使用网络时充分感受到网络开放性的自由与益处,但是网络也经常出现黑客和病毒等,导致网络本身受损和网络信息非常不安全。这些冲突和矛盾大部分是基于网络特性和网民本身的极大自主性而产生的,迫切需要解决和协调。
现实生活与网络世界道德的冲突矛盾导致诸多不良后果。网民对现实社会道德与网络道德的评判和认识有诸多冲突的地方,人们在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的表现有很大差异,对同一行为在两个世界的评估往往截然不同,比如对言论自由和伦理采取双重评价标准。这主要是由于网民双重身份导致其对现实行为和网络行为做出互相矛盾的评判,导致许多不良后果和祸害。具体情形如下:
首先,网络行为的随意性和网络的巨大诱惑性,导致网络用户主体人格变异和产生诸多不理性的行为、观念。具体表现为:一是现实世界中每个人有相对固定的标识,受到一定约束和规制,但是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网络修改和重新编制自己的身份符号,现实世界的礼貌、文明、文雅、规范之人在网络世界中,就很可能不是这副面孔了;二是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依赖人的真实接触,但是网络世界人的交往依靠网络,导致人与人的交往异化和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疏远和冷漠;三是沉溺网络的生活方式,致使网民本身的生活世界发生变异和堕落。
其次,网络导致大量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和信息泛滥和盛行,从网络世界传播到现实世界,影响到现实世界的正常运转和行进。由于网络的无中心、无开始和结束等特点,大大便利了各种不健康思想的传播和泛滥,促使网民没有一个明确的道德归属,以为一切都是相对的,同时无拘束的自由网络世界使得网民更是感受到没有规制和约束。这些都彰显了传统道德对网民网络行为的规范和约束越来越小。
网络道德教育滞后,网络道德他律与自律机制不健全。这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网络道德的教育主体缺位,责任和义务没法真正落实,加之我国网民数量巨大,光靠和国家来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显得力不从心。二是网络用户对自己网络行为的无控制性,导致这种道德自律难以真正落实。
社会环境的负面因素延伸到虚拟的网络世界。当前我国现实世界存在的严重问题,比如各种信用机制的缺失和社会公信力小、各种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规则组织意识的缺失、利益至上的价值观等,极大影响了网络行为规范。
当前我国网络道德建设的对策
网络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网民和社会等各方积极参与和配合,其目的是为了促使人们合理、合法、合情、合德地利用网络,发挥网络的正能量和增强网络的向善力、向美力、向真力,服务于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针对以上挑战和困难,我国当前网络道德建设应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从和社会安全层面上高度重视网络道德建设。把网络道德建设切实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部分来抓,力求和现实社会的道德建设齐头并进良性互动,充分发挥现实社会道德和社会公众对网络社会道德的制约和激励作用,履行其对网络世界道德建设的精神动力、评价评估、指导指引、规范等职能和功能。
其次,积极建立健全网络道德规范,形成系统化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全方位规范和指引网络主体行为。当前人们精神与物质世界均和网络联系融合在一起,网络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大众进行网络道德规范已显得非常有必要。我国网络道德规范的建立健全务必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原则、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坚持法律硬约束与道德软约束相结合等基础上,形成一套可操作的、开放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其基本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方面:善于明辨网上的信息真善美;做到诚信网络行为;对自己上网行为要有担当负责任的态度和品质,尊重他人和自重;自觉遵守和履行各种网络协议,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和健康运行;对任何可疑的网络行为都要及时举报;面对网络中的各种不良和不健康诱惑,主动抑制和拒绝远离等。
再次,加强大众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教育,提升网络主体的科学、人文、道德和法律素质。
网络道德教育是规范网民的一道防火墙,培养具有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网络道德主体是其根本目标。要达到此目标,务必要采取以下办法教育网民方面着手:大力强化网络道德意识,引导网民积极学习相关课程;促使网民认同网络道德规范,形成自律习惯;建立优秀思想德育网站,开发和利用有益的德育资源,以此教育网民;引导网民加强网络道德修为,走出网络世界和回归现实世界,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和公益活动;教会网民学会道德的科学选择和运用。
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还务必要坚持以下原则:执行网络道德教育责任制,谁主管网民谁负责的教育,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来教育网民;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群体和团队,采用不同办法和形式;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道德教育活动,以活动教育网民。
在对网络用户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时,我们必须结合国家已经和即将出台的相关网络法规,对网民进行法制教育,促使其树立网络法制意识,规范公民依法上网,促使中国网络运行和管理的法制化。
第四,构建和落实网络道德的各种维护监管机制,夯实其坚强有力的监督保障基石。
一是加强对网民网络行为的技术监督和规制,健全技术约束机制,从技术上保证提供健康有益的网络环境。当前利用网络技术,对网络道德文明行为进行提前预防,对已经发生的网络非法行为进行有效打击和处理,以保证网络秩序的正常健康运行,利用防火墙和密码的设置,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采用技术办法取消不文明或非法网络主体的账户等;执行真实身份登录方可上网等方法,重点强化对互联网基础资源、关键环节以及信息内容服务的技术监管,利用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加强对网络道德建设的技术支持。
二是强化对网络不文明、不规范、不合法的言语行为进行强有力的监督,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及时指正批评,真正建立健全网络行为的监督与引导评判运行机制。
三是加大网络立法和网络道德立法,构建起完善的网络法规法律,形成网络道德行为的法律规制约机制。首先,针对网络信息发布的多元化、国际性、信息共享性、信息犯罪性等性质,强化与完善网络各方面的立法,及时出台专门的网络法规,如《网络法》、《电子商务法》等。其次,成立专门的网络执法机构,建设健全网络执法队伍,以此推动网络执法的国内国际协同合作运行,打击各种网络犯罪。最后,通过设立违规信息纠察、举报机制以及网络用语分级机制等,在网络空间构筑道德绿色防火墙,使网络世界真正远离垃圾文化的毒害和侵袭,切实完善和推行网络信息内容的监察与过滤运行机制。
四是构建主管的网络监管系统,由网络专管机构对各大型门户网站或商业网站进行监管,大型门户网站或商业网站对自己旗下的网络接入服务商和个人主页进行监管,接入服务商要对各接入点进行监管,各接入点要对上网者进行监管,层层把关,形成一体化的监管体系,确保整个监管体系的正常运行。
最后,网民应加强自律自控,培养和强化自身网络道德意识,主动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网络用户要自觉培养自己网络道德意识,坚持集体和整体利益、平等互利、道德自律的三大基本原则;二是自觉规制自己网络道德的行为,严格遵守各种网络道德规范和国家的各项网络法,做到依法依德地开展网上活动。
【作者为集宁师范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