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想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就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素养。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所包含的教师的读写能力、课程视野、文化底蕴、教育技艺、职业境界、人生态度等方面,本文笔者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师 专业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独特的社会角色,其教学对象是6-12岁的小学生。教师不仅肩负着培养在启蒙阶段的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重任,同时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关注到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朗读能力、书写能力、理解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国家推进新课程改革,是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本文笔者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一、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培养
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朗读能力
首先,准确发音,掌握一定技巧。准确,是朗读的第一要素。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将课文读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虽然我们要求不给学生作朗读技巧的指导,但是教师掌握朗读技巧还是很有必要的。朗读的语速、停顿、重音等,都是对文学作品的有声创造,是表情达意的方式。教师通过自己的朗读,给学生示范,小学生有较强的模仿力,能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读书风格。 其次,对朗读的作品有自身独特的理解。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语文课文也相对比较浅显,但课文背后却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朗读只是方式,目的在于以声传情,教师不仅要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准确把握文章的脉络,更要有高于学生认知水平的理解。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文化积淀,借助一定的语言技巧,通过朗读把深层的含义表达出来。第三,对语调的处理建立在对全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文章是一个整体,而教师在朗读时可能只是读片段。这就要求教师全面分析课文,在确定句子的语调时,联系全文中心思想,掌握文章主旨和基调,在朗读时要注意把这样的基调贯穿于全文。
2、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写一手好字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写字的好差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教学一线许多教师的经验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的字写出来都很像自己的语文教师的字。这是因为黑板上教师写的字,学生每天边看边学,就像字帖一样,逐渐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自己写字时便会无形中加以模仿。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师还要能够准确分析字的每一笔分别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同时自己在书写时也要遵照这样的要求。
二、小学语文教师应更加注重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教师综合能力的发展强调的是广度,而文学素养的积累则着眼于深度的挖掘。只有教师的文学素养提高了,才一能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是一个必要条件。传统的语文课往往重视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篇的积累、分项练习的巩固等,这就把语文当作了一种工具,只重视了它作为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其情感性的一面,大大削弱了语文的美感,忽视了其对审美、熏陶的重要促进作用。这与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是不相吻合的。对文学的追求,能够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母语,热爱文学,对其终身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三、终身学习,做科研型教师
i、更新自己的学习观念。
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且具有顽强的毅力。学一样事情、读一本书是简单的,然而要能坚持学习,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教师应当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职责,明确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从而自觉地进行长期的学习。语文教师应当广泛涉猎各门学科领域的知识,了解科学发展的动态,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
2、学会辩证地处理信息。
信息的多元化、网络化将各种最新的信息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为人类的学习提供了无限种可能。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角度看,应当学会甄别,学会选择,把最适合学生传播给他们。
3、学习方法的多样化。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学习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尤其是现在的学校纷纷提出“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校会安排讲座、沙龙、外派学习等方式,介绍前沿理论,提供学习的平台。
4、以课堂为抓手,学以致用。
教师应当抓住学习的机会,熟悉自己领域的先进理念,将自己掌握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在实践过程中,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自主实践,认真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
四、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要想实现教学内容的形象化,需要借助多媒体手段,必然要提高教师对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视,培养教师的多媒体操作能力。通过多媒体手段,能够丰富课堂的内容,教学中的很多事物,学生是没有直观感受的,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对事物的图片、音像资料加以展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的这些有趣因素,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后,能够唤起学生的热情,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多媒体教学的诸多优点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在于对它的合理运用。教师应当认识传统媒体和电教等媒体各自的优势所在,发挥各自的长处,从而切实提高效率,将各种手段运用得恰到好处,实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最佳运用。
五、培养教师学会合理进行自我调节
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不能被个别学生的过激行为所误导,经常用赞许的目光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宽容地接纳别人。经常保持与家长的联系,改善家校关系,给家长提出一些教育建议。在遇到和家长之间的误解时,应当冷静处理,必要时请出学校领导予以协调。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对自己不要过于苛责,但是也要客观评价。遇到心理困扰,能够通过各种方式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减缓压力。教师还应当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培养一些业余爱好,如通过运动、旅游等调节自身的身体疲劳;通过读书等疏导自己心里的不愉快。只有教师保持身心健康,才能抵御来自外部的侵袭,才能以健康、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
总而言之,做一个具有专业素养的语文教师,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的是我们长期踏实的努力!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对你产生信任感,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徐斌燕,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途径[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陈大伟,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