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幼儿园小班社会领域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幼儿园小班社会领域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一、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能跟陌生人走。
2.培养自我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请两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好情景。
2.小零食,玩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讲故事《小猴子和陌生人》
故事大意:一天小猴子和妈妈去公园玩,小猴子特别高兴,一个陌生人走到小猴子面前,说带他去买火车侠,小猴子很开心,就跟着陌生人走了,结果陌生人把小猴子带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小猴子再也回不了家,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
2.组织幼儿讨论
(1)小猴子跟谁走了?
(2)什么是陌生人?
(3)他怎么会跟陌生人走呢?
(4)结果怎么样了?
(5)小朋友能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6)为什么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
小结:陌生人里有的是坏人,坏人会用好吃的食物,好玩的玩具,或者说好听的话骗小朋友,把小朋友拐走,让小朋友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3.情景练习:学习一些简单的应对陌生人的方法
情景一:一个陌生人的阿姨敲门进来,对莫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来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教师提醒:
1你认不认识她,能不能相信她的话?
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相信她的话?
3小朋友都来想一想xx应该对这位陌生人说什么?(让幼儿练习)
情景二:表演”不上陌生人的当“
陌生人给莫幼儿一些零食和好玩的玩具,说要带她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
教师提示:
1陌生人给你的东西能不能吃?为什么不能吃?
2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陌生人说带你去好玩的地方能不能去?
四、活动结束
提醒幼儿在外不要离开集体或成人,单独活动,遇到陌生人
时,不能轻信他们的话,更不能跟他们走。
五.活动延伸
要求幼儿园回家后把今天的故事将给爸爸妈妈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讨论或演练情景的情景。
【篇二:小班社会领域教案】
我的新家
活动目标
1.认识班级的标志和环境。
2.知道幼儿园是自己的新家,喜欢自己的新家。
活动准备
1.将班级标记(如苹果)贴在活动室门上。
2.小动物(如小象、小羊等)手偶1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班级标志。
教师带幼儿来到活动室门口,问: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家吗? 引导幼儿观察教室门上贴的苹果标记,告诉幼儿贴着苹果标记的就是我们班小朋友的家。
教师操纵小动物手偶,以小动物的口吻说:欢迎小朋友们每天到这里和我一起做游戏,这是我们的新家,你们喜欢吗?
2.参观新家。
带两位教师一个当火车头,一个当火车尾,带幼儿模仿开火车的动作走进活动室。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开火车围绕各个活动区行走,在沿途的每一个区域停留,教师介绍该区域的玩具。
继续以开火车的形式参观盥洗室、厕所、睡眠室、饮水桶等。
3.幼儿自由游戏。
教师:我们的新家有这么多好玩的东西,小朋友一定非常喜欢,让我们进去游戏吧!
再次玩“开火车”游戏,沿途路过某一活动区时,教师随意说几个小朋友的名字,说:“你们几个进去玩玩吧!”直到所有的幼儿都进入活动区。
教师到各活动区观察和指导幼儿,用亲切的话语唤起幼儿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角色游戏区,教师拿着布娃娃说:看这个布娃娃多可爱呀,她一定在说“欢迎你到我们家来!”
笑娃娃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笑脸表达高兴的心情。
2.愿意做笑娃娃,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活动准备
1.用厚纸板做的表情娃娃,一面为笑脸,另一面为哭脸。
2.没有嘴的笑娃娃头像每位幼儿1个。用较厚的纸板做成,上方打一个孔,可穿绳子。 .
3.剪好的笑嘴若干,供幼儿粘贴。
4.胶棒等粘贴工具。 。
活动过程
1.了解笑脸与哭脸的不同。
出示表情娃娃笑脸的一面,问幼儿: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为什么笑?引导幼儿知道快乐的时候人们会笑,小朋友在幼儿园玩得高兴的时候会笑:
教师分别扮演笑脸和哭脸让幼儿观察,然后问幼儿:你喜欢看笑脸还是喜欢看哭脸?看到笑脸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看到哭脸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
教师边出示表情娃娃的笑脸或哭脸边小结:每个人都喜欢看笑脸,看到笑脸时,我们的心里特别舒服;看到哭脸时,我们心里就不愉快。小朋友笑的时候最可爱,老师最喜欢看小朋友的笑脸。
2.扮演笑脸。
教师:小朋友高兴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小朋友来幼儿园的时候脸上应该是什么样的?你愿意让大家看看吗?
鼓励幼儿扮演笑脸让全班小朋友观察,并说说什么时候自己的表情是这样的,如小朋
友帮助自己就笑了等。
3.制作笑娃娃。
引导幼儿观察笑娃娃,发现笑的时候是嘴角向上的。
指导幼儿将事先剪好的笑嘴贴在没有嘴的娃娃头像上,教师帮助写上每个幼儿的名字。
4.佩戴笑娃娃头像。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制作的笑娃娃,看看他像不像自己笑时可爱的样子。
教师在每个幼儿粘贴的笑娃娃上穿上绳子,让幼儿挂在胸前,引导幼儿说:“我笑娃娃!”
教师:小朋友要每天戴着笑娃娃,和他一样笑着来幼儿园,笑着游戏,笑着回家。
名片链
活动目标
1.愿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名字。
2-知道班上有许多小朋友,愿意认识新朋友。
活动准备
2.每位幼儿准备1张自己的小照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名片,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拿出自己的名片,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名片上的照片是谁,教师指着名片上的文字告诉幼儿,上面写的是老师的名字。教师:小朋友想不想做一张自己的名片?激发幼儿学做名片的兴趣。
2.指导幼儿制作自己的名片。
请每位幼儿自选一张心形卡片。
请幼儿将自己的小照片粘在心形卡片上,教师帮助写上名字。教师告诉幼儿这就是你自己的名片,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名片的颜色、形状,念念自己的姓名。
3.幼儿利用名片介绍自己。
【篇三:小班社会领域活动教案:我真能干】
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2、初步形成自主的意识。活动准备:挂图,练习册。活动过程:一、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图画和一个小故事,请你们用小眼睛仔细看一看,用小耳朵仔细的听一听。
2、出示挂图,边讲述故事边提问,鼓励幼儿注意倾听。
3、提问:开学了,猴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小动物们都是怎么上幼儿园的?那猴宝宝又是怎么去的呢?小兔、小狗看见了,说了些什么?猴宝宝表情怎么样?他又说了什么?妈妈领着猴宝宝买香蕉,现在的猴宝宝会怎么做呢?爸爸领着猴宝宝看姥姥,猴宝宝又会怎么做呢?现在猴宝宝怎样上幼儿园的呢?
二、完整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小朋友,刚刚我们都一起听了一遍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讲一遍故事吧!
2、教师边提问,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猴宝宝开始是怎么去上幼儿园的?小动物怎么说宝宝的?猴宝宝听了小动物们的话心里有什么感觉,怎么说的?后来爸爸妈妈外出猴宝宝怎么做了,上幼儿园怎么去的?
三、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上幼儿园的,迁移经验,进一步增强意识。
1、小朋友,你们是怎么样上幼儿园的呢?你们除了会自己走路上幼儿园,还能做什么事情呢?(幼儿知道还会刷牙、洗脸、吃饭、穿鞋等。)
2、请幼儿边说说自己会做的事情边做动作,其他幼儿可以跟着学。(及时鼓励或表扬回答完整和动作做得好的幼儿。)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初步形成自主的意识。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导入活动
1、教师:今天老师要表扬我们班上的一些小朋友,因为老师发现他们
每天来上幼儿园都是高高兴兴的自己走路来的,而且从来都不会哭鼻子,而第一天在幼儿园吃饭就不要老师喂饭,而且一个人吃饭,吃得非常的快!每天来上幼儿园都会礼貌的和老师问好,老师喜欢这样的小朋友。
2、小动物幼儿园也开学了,我们来听一听小动物是怎么上幼儿园的吧!
二、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鼓励幼儿注意倾听。
2、教师提问:开学了,猴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小动物们都是怎么去的猴宝宝有时怎样去的呢?
3、猴宝宝表情怎样?他又说什么了?
4、妈妈领着猴宝宝买香蕉,现在的猴宝宝会怎么做?
5、爸爸领着猴宝宝看姥姥,猴宝宝又会怎么做呢?现在猴宝宝怎样上幼儿园的呢?
三、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猴宝宝开始是怎样去上幼儿园的?小动物怎么说猴宝宝的?(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
2、猴宝宝听了小动物的话心里有什么感觉?怎么说的?(谁来说一说小猴子是怎么说的)
3、后来和爸爸妈妈外出猴宝宝怎么做了?上幼儿园怎么去的?
三、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上幼儿园的,并迁移经验,进一步增强小朋友的识。
1、教师:小朋友除了能自己走路上幼儿园,还能做什么事呢?(引导幼儿知道还会刷牙、洗脸、吃饭、穿鞋等。)
2、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边说自己会做的事情边做动作,其他幼儿还可以
跟着学。(教师及时鼓励和表扬回答完整和动作做得好的幼儿尽量多让幼儿开口去说,并且喜欢说)。
3、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对表现好的孩子进行表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