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业1 第一题
要点:
遭遇而言,先起后落,40年代被奉为区文学榜样,作为一种文学方向大加提倡,50年代后被受批评。就评价而言,从40-50年代,是先褒后贬。起起落落。
赵树理在40年代后期获得广泛赞誉,就当时区文坛而言,是当之无愧、无人能比的,出了他的作品暗合了主流话语和《讲话》的精神外,还有一个现实原因,那就是他的小说紧密配合了当时的实际工作。如《李有才板话》是配合了减租斗争,是针对有些热心青年同事,不了解当时农村实际情况,为表面的工作成绩所迷惑这一现象的,《李家庄的变化》为了动员人民参加上党战役当等等(可多举些作品)
50年代,曾就《邪不压正》展开争论,贬褒皆有,他担任通俗刊物《说说唱唱》的执行主编,引起风波,接着因《武训问题介绍》《种棉记》等遭来连串批评。受到了胡乔木的批评,跟着1955年《三里湾》又大受批评,59年更是因《锻炼锻炼》引起讨论。可以说,50年代是赵树理备受批评的时代,他在文坛的地位一落千丈。这里的原因主要是赵树理没有根据政治形势的需要而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达不到党关于农村的理论和高度,达不到文学“规范”要求的高度,所有的对“缺点”的批评正体现了当时文流对它的要求。其实,赵树理的作品固然有其艺术不足,但地位下降,主要还是因为他太有文学家的良心和责任感,总是站在农民的角度,如实地反应农村的现实真实而没有见风使舵地改变自己的风格。今天看来,这正是他的艺术可贵之处。
第二题
样板戏的主体是京剧现代戏,它的创作、排练、演出,始于1958年,到19年全国观摩会形成了一个高潮。这正是中国激进主义思潮形成的时期。对文艺问题抓得越来越紧,创造了“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构想”毛对建国以来的文艺状况并不满意,表现了他在中国创立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激情,提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结合。正是这样,在八届十中全会上,他提出要提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现代的戏,跟着大加批评指责文艺状况。塔吊激进主义思想得到了 康生等人的热烈响应,接着形成了审阅修改的《林彪同志委托同志召开的文艺座谈会纪要》京剧现代戏就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开展的,带有当时的时代色彩。其中一些剧目成了手中的样板,样板戏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并不是历史的必然,它更多的是人为的政治因素而产生的,因为样板戏是京剧现代戏的政治畸形儿,它违反了戏剧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
第三题
回答要点:
18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再一次掀起了颂歌的狂潮,整个诗坛几乎沉浸在歌唱“三面红旗”的欢乐海洋里,一个“新民歌运动”以空前的规模迅速席卷全国,并蔓延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由此形成的浮夸风长期弥漫在文坛上,1962年底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使全国的政治形势再次发生重点变化。对政治情绪和社会动向反应敏感的诗歌创作,也从对劳动和建设的歌唱变成了对阶级斗争的宣扬。诗人们更加自觉地以流行的政治概念为创作的出发点,以演绎和阐发政治概念为创作目的,政治抒情诗成了诗坛占主导地位的潮流,其总体风格也由“颂歌”转向了“战歌”。可以说当时诗坛是一片政治宣言,但现实主义艺术传统却几乎消失殆尽。
“朦胧诗”一词起初是带有贬义色彩地出现在1980年的一篇名为《令人气闷的“朦胧”》的文章中,但后来却被作为一个正面概念得到广泛的认同。“朦胧诗”所指的不仅仅是某类诗歌创作,也不是一个诗人集团,而是一种文流。它是存在意义基本上是建立在对于“文化大”的质疑和批判上,因其在艺术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因而被称为“朦胧诗”
作业2
一 填空题
1 三仙姑 2 红灯记 3 江河 4 1962年 5 杨子荣 6 汪曾祺 7 周立波 8 海港 9 章明 10 锻炼锻炼 11 红色娘子军 12 岗上的世纪 13 邪不压正 14 现实主义 15 赵振开 16 陈思和 17 1958年 18 于坚 19 金锁 20杨炼
二 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 B 4 C 5 C 6 A 7 B 8 A 9 C 10 D
三 多项选择题
1AC 2 AB 3 BCD 4 ABCD 5 B D
四 简答题
1 那些批评意见是不符合作品实际的,因为该作家本人主观上没有歪曲农村现实,丑化农民形象,客观上他只是以一个负有责任感的作家角度,如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真实一面,暴露了一些当时农村和农民存在的一些问题,批评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现象和做法。作家是富有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之所以受否定。主要还是当时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在全国大力推行,政治上、经济上都充满浪漫和狂想,激进主义文艺思潮逐渐盛行,农村越来越左,跟农村实际越来越远,而赵树理却没有做政治运动的应声虫,所以招致否定。今天看来,正是作家的创作良心和质朴性格以及严肃的现实主义态度,才使他的作品能经得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越显可贵。
2 主要是写胡司令和德一来到阿庆嫂的凉茶店试探阿庆嫂的底细,双方斗智斗勇,展开激烈的斗争,最后阿庆嫂凭着智慧和胆量,沉着应战,巧妙地化解了敌人的怀疑,保护了自己。精彩的地方主要体现在阿庆嫂怎样利用有利条件,巧妙地和跟德一周旋,说话得体但又带有江湖气息,圆滑周到又充满机智的紧张激烈的斗争过程。因为这部分是戏剧冲突最激烈、集中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形象的部分,这部分充分展现阿庆嫂的风采:地下工作者的机智和敏锐、茶馆老板的八面玲珑、耳听八方、胆大心细遇事不慌,以及德一的狡猾和凶狠,可谓棋逢敌手。精彩、紧张、又有浪漫主义色彩,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
3 不算是误解,因为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新诗潮是早期朦胧诗的发展和继续。正是新诗潮诗歌理论使朦胧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推向了高潮。在内容上,北岛、舒婷他们的诗歌跟早期的朦胧诗是一脉相承的,还进一步地做了丰富,更显得深刻和富有内涵。至于他们后来的停笔或离开诗坛,却是诗歌发展和变异的客观现实所至。
五 分析题
1要点:没有多大可能逃脱这场批判。因为赵树理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作家,他有着社会良心责任感,有着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而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是激进、狂热的大跃进,它要求文艺必须要做政治应声虫,要大家赞颂农村、农民而不能“揭短”。从这两方面看来赵树理是难以逃脱批评的。(请结合作品举例说明)
2 要点:我个人认为是这回事。因为京剧现代戏的样板化过程,是在当时的文艺要忠实地为政治服务,按照领导人的意思进行改革的过程。虽然样板戏也有它自身的可取之处,但它不是一种艺术发展的自然自发过程。而是充满政治企图、领导意志的一种戏剧运动,里面有太多人为的因素,违反了艺术的自然规律,让人感到别扭和不情愿。所以可以看做是政治高压下以的名义强奸艺术的过程(最好举一些主持戏剧改革中所施加的影响和对原作品的改动来阐述说明)。
作业3
第一题
参看教材P227第三自然段---P229部分 ,内容一共有四大点,请自己节选。
第二题
直接参考作业P20最后一段到P21的内容,最好结合教材补充一些例子,使其详细化。
第三题
答案全都在提供的资料中,但自己要作一些节选。具体:第一段到第二段前七行再接后三行,以及第三段,第四段前几行和后几行。(最好不要照搬,自己跳跃式地选一些语句)
作业4
一 填空题
1 小鲍庄 2 赵树理 3 我是谁 4 欧阳山 5 海港 6顽主 7 残雪 8 高行健 9 十八岁出门远行 10 黑色幽默 11 说说唱唱 12 红灯记 13 梵高 14 15 冰心 16 17 实验小说 18 空中小姐 19 收获 20 王安忆
二 单选题
1 D 2 B 3 C 4 D 5 A 6 A 7 A 8 D 9 C 10 A
三 多选题
1 ABCD 2ABC 3ACD 4 AB 5 D
四 简答题
1王朔是北京的移民与北京的血缘关系不深,他熟悉的是大院而不是胡同,老舍是地道的北京人,与北京的感情很深,他熟悉的是胡同。老舍幽默取材于当地市民,王朔的幽默,取材的范围比较光,不限于当地市民。老舍小说的人物很正经 王朔笔下的人物玩世不恭。
2 九叶诗派作为诗歌流派主要是风格意义而不是实体意义。九叶诗派在创作中,将注重外在现实与探索内在自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到了现代性的思想深度,为避免诗歌创作中感伤的个人化抒情和直接的政治说教倾向,所以他们在新诗现代化的探索中,提出了新诗戏剧化的主张。而汪曾祺则是因为拓本人生性淡泊,崇尚自然,讲究情趣讨厌做作,所以他极力反对小说戏剧化,他的小说都是按照生活本来的原貌来描写的
3参看自学指导P174第二 三自然段
五 分析题
1参看自学指导P202—203第3小题
2先说说先锋小说的特点(参看P338 )然后结合作品谈谈(可参看作品讲评P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