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2 鉴赏诗歌的形象(讲)(解析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8:24:53
文档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2 鉴赏诗歌的形象(讲)(解析版)]

www.ks5u.com2015年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新课标版语文】考向一人物形象1.讲高考(1)考纲要求能够鉴赏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2)命题规律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设问方式一般为“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刻划了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等,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少数省市也有客观选择题的形式。例1【2014年高考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推荐度:
导读www.ks5u.com2015年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新课标版语文】考向一人物形象1.讲高考(1)考纲要求能够鉴赏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2)命题规律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设问方式一般为“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刻划了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等,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少数省市也有客观选择题的形式。例1【2014年高考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www.ks5u.com

2015年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新课标版语文】

考向一  人物形象

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能够鉴赏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

(2)命题规律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设问方式一般为“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刻划了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等,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少数省市也有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例1【2014年高考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例2【2014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语“百般红”、“月”修饰词“明”、“乔木”描写词语“峥嵘”等分析比较其特点。答题步骤先分别概括两句景色特点,然后分别具体分析两句诗所表现的的具体景色及特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2.讲基础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分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存在诗人的形象或影迹。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诗歌中诗人的形象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并作赏析。在送别、怀古、闺怨、爱情等题材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写人来表达情感。

3.讲典例

【例1】(15届广东汕尾白沙中学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对雪秋怀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本诗写于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②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老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2)颔联在整首诗中起了怎样的作用?(4分)

【趁热打铁】(15届江苏淮安高三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⑴第一首诗的第三句“写岭色,兼写筝声”,请对此简要说明。(3分)

⑵简要概括第二首诗中“弹筝者”的形象特征。(4分)

【答案】①美丽优雅;②多情善感;③全神倾注;④演技高超。(每点1分。共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入手,如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以“紫袖”代弹者,与以“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一样,选词造语十分工整。“紫袖红弦”不但暗示出弹筝者的乐妓身份,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诗题一作“听夜筝”),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它写出弹筝者已全神倾注于筝乐的情态。“自感”,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写出弹者的技艺高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⑶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4分)

【例2】(15届黑龙江哈尔滨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⑴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5分)

【解析】此题可结合着词中的关键词句,从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的角度分析。青山“劝”,明月“听”,很明显,词人将青山明月人格化,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明月与我之间的融洽,性格的相似;而从意境角度,明月高悬的清辉,溪水的清澈渲染出凄清的氛围,与词人被罢官后的孤寂、忧愤相一致。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趁热打铁】(15届浙江诸暨三都中学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

半山春晚即事①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②园屋深。

床敷③每小息,杖屦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①此诗作于新法失败后,诗人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时。②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③床敷:安置卧具。

⑴前三联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3分)

4.讲方法

(1)抓住下面描写刻画人物的角度: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2)抓住侧面描写塑造人物的角度:如环境的烘托渲染、他人他物的对比衬托等。

(3)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4)积累常见的形象及特征。

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有: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⑥献身边塞、反对征伐,⑦爱恨情长,⑧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5)掌握一般答题步骤。

提问方式: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本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ⅩⅩ是什么样的形象?

答题步骤:①什么形象;(性格特征+身份)②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③形象的意义。

5.讲易错

【题目】简析下面这首宋词塑造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天山:即祁连山,这里指抗金前线。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考向二  事物形象

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能够鉴赏诗歌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形象或具有特定含意的事物形象。

(2)命题规律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的象征意义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题型以主观题为主。

例1【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例2【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2.讲基础

事物形象主要是指那些诗歌中描绘的形象,是渗透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这些物象因注入了诗人的情感而作为“意象”出现在诗作中,诗歌中对草木花果、虫鱼鸟兽以及月露风云的形象描写,往往表达出诗人的审美情怀,具有象征意义。因而鉴赏这些形象(或说“意象”)就不能停留在表层,而应更多地关注其内涵。只有了解形象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才能准确地欣赏作品中具体形象的特定含意。

3.讲典例

【例1】(15届河北保定11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临江仙 晁补之

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①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杨州。

【注】①青鸾:即青鸟,传说中的信使。

⑴词的上片用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5分)

【答案】草树、落花、风、帆、垂杨、舟(木兰舟)、春水、夕阳,描绘了一幅幽暗、寂静(寂寥),令人感到冷落(萧条、凄迷)、忧愁的画面。

【解析】春末汀州,绿影阴暗;落花满地,风静帆收;柳映船停,春水湿滑;夕阳西下,游子未归,气氛凝重充满忧愁。(评分标准:意象2分,5个以上2分,少于5个1分。概括画面2分,意思对就可以,分析1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⑵词的上片写道:“一段夕阳愁”,结合全词分析,作者的愁绪包括哪些?(6分)

【趁热打铁】(15届福建南靖一中高三10月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相见欢 

                              【清】纳兰性德①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红蜡泪,青鲮被,水沉②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选自《饮水词》)

【注】①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康熙帝器重的藏身近臣,但他无心功名利禄,却对早亡的妻子难于忘怀。此篇作于出使途中。②水沉:即水沉香,沉香所制成白香。这里指香气。 

⑴“微云”这一意象有什么妙用?请简要赏析。(3分) 

【解析】要分析本词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的,只要把词人所描写的意象加以分析即可,主要是诗的上下阕中的关键词语是分析的重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例2】(15届甘肃民乐一中高三第一次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梅 花

陈 亮①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②正主张。

注 ①陈亮:南宋爱国诗人。②东君:司春之神。

⑴这首诗着重表现了梅花的哪些特点?你认为诗中梅花的形象和作者本人有着怎样的联系?

【趁热打铁】(15届江西省南昌八一中学高三8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秋思寄子由①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②。

【注】①元丰四年(1081),诗人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令,很不得意。这时苏子由(苏辙)被贬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为监盐酒税,两人相距不远。诗人因秋而思,触景生情,有慰勉苏子由之意。②“挽著沧江无万牛”意为“志甚坚,难以动摇”。

⑴第二句中“催”字用得十分传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⑵在黄庭坚的诗中经常出现“岁寒三友”的形象,结合全诗,赏析本诗中“老松”的形象。(4分)

4.讲方法

(1)以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作为鉴赏的依据。

(2)以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作为鉴赏的角度。

(3)掌握一般的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内在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4)积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

①送别类:杨柳、长亭、南浦、酒

②思乡类:月亮、鸿雁、双鲤、捣衣、杜鹃、斜阳

③愁苦类:梧桐、芭蕉、流水、猿猴

④高洁品质类:菊花、梅花、竹、兰、松柏、冰雪、蝉

⑤爱恋、相思类:红豆、莲子、连理枝、比翼鸟

⑥边塞战争类:长城、马、楼兰、柳营、羌笛、青冢

⑦闲适类:五柳、东篱、三径、渔樵

(5)掌握一般答题步骤:①点明诗中所描绘的主要意象;②分析意象的特点,探求其象征意义;③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5.讲易错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宋末诗人、画家。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宋亡后,隐居苏州。

这首诗写了菊花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考向三 景物形象

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能够鉴赏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2)命题规律

从高考出题来看,分为“诗中赏画”和“画中品诗”两种,“诗中赏画”就是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画中品诗”就是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题型以主观题为主。

例1【2014年高考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案】(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例2【2014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解析】此题可结合着前面的词句“恨残照,犹有一竿红”,展开联想和形象,描述“怪人催去早”的大意,然后结合着关键词句“恨”“怪”等,分析所运用的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答出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讲基础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高考试题中要求鉴赏的景物形象,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共同营造的意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述。要注意的是,诗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诗中多个意象的组合,已营造出某种意境。因而,对诗中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上,还应揭示出其中包蕴的思想情感,此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3.讲典例

【例1】(15届河南名校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①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②,舍我其谁也。

[注]①因遭小人诬陷,辛弃疾被罢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官职,赋闲在江西铅山县期思渡附近的瓢泉别墅。此词写于他人生的低潮时期。②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⑴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不重用人才的不满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趁热打铁】(15届福建福州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⑴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例2】(15届广东佛山南海区高三摸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惠山寺与施子羽话别

[明]华察

看山不觉暝,月出禅林幽。

夜静见空色,身闲忘去留。

疏钟隔云度,残叶映泉流。

此地欲为别,诸天生暮愁。

⑴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话别场景?(4分)

⑵颈联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趁热打铁】(15届广东潮州龙溪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得雨四首(其三)

[清] 宋湘①

笠影千塍外②,莺声一路中。草从今日碧,花又去年红。

细细失犁把,浮浮有水虫。忧愁复辛苦,无限慰邻翁。

【注】:①宋湘:广东嘉应州人(今梅州)人,清代中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政声廉明的清官。这首诗作于其惠州丰湖书院院长时,当时惠州遭受了长时的春旱。②塍(chéng),田间的土埂子,小堤。

⑴这首诗前三联描写的“得雨”后的景象有什么特征?请作简要分析。(4分)

⑵“得雨”之后邻家老翁的情感怎样?诗人在尾联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3分)

【答案】久旱的忧愁辛苦,在得到及时雨后烟消云散,邻家老翁喜出望外(1分),“得雨”前的忧愁又辛苦与“得雨”后的欣慰且喜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分),更好地衬托出老翁对春雨的盼望及得雨后的喜悦之情(1分)。

【解析】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来分析,“忧愁复辛苦”因久旱而辛苦忧愁,而“得雨”后的“慰”字,表现出了老翁喜出望外的欣慰之情。第二问,可从老翁在得雨前后的心情变化很容易得出对比的手法。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讲方法

(1)积累古典诗词鉴赏中常用来描绘意境的词语:雄浑壮丽、清幽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晦涩、深远、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快、荒凉、冷寂、清新、淡雅

(2)掌握一般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讲易错

【题目】读下面这首诗,思考,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文档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2 鉴赏诗歌的形象(讲)(解析版)]

www.ks5u.com2015年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新课标版语文】考向一人物形象1.讲高考(1)考纲要求能够鉴赏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2)命题规律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设问方式一般为“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刻划了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等,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少数省市也有客观选择题的形式。例1【2014年高考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