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在我们大多数人心中,是温暖的避风塘。而在巴金笔下,“家”——高公馆,却充满了黑暗、、丑恶与斗争,它克制人的欲望,束缚人的自由,压抑着人性。在这样一个封建大家庭中,悲剧不断,冲突与斗争尤为激烈。而这其中人物的命运,象征了封建势力走向衰败,新的力量与思想逐渐觉醒的历史必然。
《家》中出场人物众多,各自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中最主要的三位人物是高觉慧、高觉新和高老太爷。他们各自代表了这一时期的典型人物,而他们的命运也深刻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高觉慧是新青年的代表,他思想先进、叛逆、勇敢、热情,在表面光鲜亮丽,实则陈腐黑暗的高公馆中,他无疑是最具生命力、觉醒意识最强的人。他积极汲取新知识、新思想,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他勇敢果断,敢于与大家族中的旧势力作斗争;他坚定不移,毫不妥协,坚持自己的道路。
但作者并没有把高觉慧塑造成一个完美而不真实的任务,在他身上有许多鲜明的缺点。他虽然接受了新思想,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年轻气盛而追逐潮流,从文章中不难看出,很多时候他所做之事都有“跟风”的嫌疑,以至于他未能有自己的观点和信仰,发表文章不过是“东抄抄,西看看”。他虽敢于反抗,但当反抗难度很大时,他还是选择了放弃,这是他懦弱的一面。这一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鸣凤的死亡。他过于理智,在情感上显得冷漠无情。在与鸣凤的关系上,他从未向别人展现自己对鸣凤的心意,从未在这段感情中付出任何东西,似乎只是为了得到一时的满足,而不曾打算认真经营他与鸣凤的感情。得知鸣凤即将出嫁后,他仅仅是内心经历一段狂风暴雨后,选择“放弃那个少女”,任由鸣凤走向黑暗的深渊,而不去做出任何反抗。在与大哥的关系上,也体现出觉慧的冷漠。纵然大哥思想落后,总是选择妥协,但大哥无疑为他与觉民做出了许多贡献与牺牲。而觉慧却只看到大哥的懦弱,从未体谅过他的难处,一味沉溺在与旧势力的斗争之中,轻视、职责关心着他的大哥,无视他的痛苦与爱,对他嗤之以鼻。
高觉慧这一人物形象是较为饱满的,但仍有不足之处。作为一个对抗封建势力的新青年,觉慧太过激情。他的斗争永远激情饱满,乐观向上,缺少了一些挫败和灰暗。这样的从不灰心,是不够真实的。
书中写高老太爷的笔墨虽不是很多,但他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他是封建礼教最忠实的信徒,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他的所作所为,很少不仅是为了利益,更多是因为在封建礼教的影响下,他坚信这样做才是正确的。在这一信条下,他费尽心血,去维系巩固他最为看重的“家”。然而,事与愿违。他的压制,引起的是小辈的愤怒与反抗;他苦心经营的心血,被败家子肆意糟蹋;他忠实的信仰着封建礼教,并用它来经营自己的大家庭,最终却导致的这个大家庭的分崩离析。
最终,曾经最坚强的他倒下了。临终之前,他似乎在封建迷梦中有所觉醒,却仿佛又是混沌的。他费尽心血,得到的却是失败。这让他怀疑自己,怀疑自己所信奉的封建礼教。这些怀疑,让他有所反思,在临终之前对觉慧有了一些理解,最终向觉民妥协。
高老太爷是封建礼教的施害者,同时也是受害者。他的,造成了许多人的不幸,但同时也给了自己致命一击。从他身上,我感受到的更多不是憎恨,而是悲哀。他对封建礼教是如此忠诚,而它却使他跌入痛苦的深渊。从高老太爷身上,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封建思想可怕的吃人力量。
在《家》中,我认为塑造最成功的人物是高觉新。
高觉新是一个悲剧色彩十分浓重的人物。
他的理想与现实是充满冲突的。
作为青年,他同觉慧、觉民一样向往新思想,偶尔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在小说的前半部分,他还曾表达对新思想的好奇与敬佩。他不同于陈姨太、克定、高老太爷的人的麻木以及对新思想的排斥,觉新是有进步的一面的。
然而作为封建大家庭中的长子,觉新却远比两个弟弟要可怜的多。作为长子,他被赋予了太多的期望,不得不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些期望与责任,阻碍他去接受新思想,使他不得不向封建礼教屈服。
他的性格也是充满冲突的。
觉新是善良而重情的。对待长辈,他敬爱父母与祖父。对于母亲所受之苦他能感同身受,为了让母亲安心而按照母亲的期望去生活。他谨遵父亲临终时的请求,用心照顾两个弟弟,对他们无私奉献。在觉民与爷爷作斗争时,他既不愿让爷爷生气,也不忍心让觉民失望,善良的他在两者之间努力调和,让自己陷入痛苦之中。他对梅长情,对瑞珏百般呵护。当觉慧决定离开时,他为觉慧打点好一切,独自去承担家里人的质问。他总是默默付出,从未有怨言。
觉新却又是懦弱以至于失去自我的。他从不反抗,小到长辈甚至弟弟的责骂,大到自己的婚恋,他始终采用“作揖主义”和“无主义”。他总是“为别人”,为了亲人,为了不让长辈失望,为了大家庭的和睦而做出选择。即使内心痛苦至极,他也从未听从自己的心声,总是让悲剧一次次的在他眼前发生,让自己痛苦却又为力,重蹈覆辙。
在我看来,“冲突”是觉新这一人物形象中最具特色、最为精彩的元素。他内心渴望新思想,现实却逼迫他守旧;他用真情待人,的到的却是与梅分离、失去瑞珏、弟弟的不解;他为家庭秩序而费尽心血,然而这个家庭却仍旧充满黑暗与斗争……这些小的冲突的背后,是整个时代的大冲突:个人的精神自由与封建的对抗。处于这一时代的觉新,善良的他成为了这冲突中最为可悲的牺牲者。
除此之外,巴金还塑造了一批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形象。以死对抗封建礼教的鸣凤,沉默隐忍的梅,端庄温顺的瑞珏,勇敢反抗的琴……她们有的展现了女性的觉醒与反抗,有的揭示了封建思想对女性的,有的代表着希望,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色彩。
巴金通过塑造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描写他们的爱情故事,展现他们的冲突与联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封建思想是落后腐朽的,它毒害着人的灵魂,终将走向没落。而新的思想将为社会带来希望与活力。在小说中我们看到,封建思想使人坠入深渊,陷入绝望与痛苦,造成一个又一个无法挽回的悲剧。而觉民和琴的胜利,觉慧的离开又给了我们无限希望,让我们知道,新的思想会引导人脱离痛苦与黑暗,走向美好的未来。光明终将照亮黑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