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练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8:24:20
文档

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练习

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练习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孔子向襄子学琴艺,一连十天都弹同一首曲子。襄子让他换首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弹琴的技法。”一连三番,孔子都以“没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为由继续弹奏同一首曲子。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说:“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了,他皮肤黝黑,个头高挑,目光远大,像个统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还有谁能这样呢!”襄子深拜孔子说:“我老师曾说过这首琴曲是《文王操》。”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
推荐度:
导读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练习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孔子向襄子学琴艺,一连十天都弹同一首曲子。襄子让他换首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弹琴的技法。”一连三番,孔子都以“没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为由继续弹奏同一首曲子。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说:“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了,他皮肤黝黑,个头高挑,目光远大,像个统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还有谁能这样呢!”襄子深拜孔子说:“我老师曾说过这首琴曲是《文王操》。”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
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练习

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孔子向襄子学琴艺,一连十天都弹同一首曲子。襄子让他换首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弹琴的技法。”一连三番,孔子都以“没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为由继续弹奏同一首曲子。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说:“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了,他皮肤黝黑,个头高挑,目光远大,像个统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还有谁能这样呢!”

襄子深拜孔子说:“我老师曾说过这首琴曲是《文王操》。”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一)材料解读。

本道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本作文题材料是一则名人故事,主要是说孔子学习琴艺,追求全面深刻透彻理解所学内容,强调世间一切事业、学问技能、德行,如果不能专一坚持,就不会有所作为。只有在技术细节上下笨功夫,下苦功夫,使得技术娴熟,精益求精,从而超越技术本身,心灵福至,一如庖丁“目无全牛”。

写作任务应“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材料核心观点的“感悟与思考”。

(二)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主题为“材料的启示意义”

注意:必须明确回答对材料的感悟与思考。写作过程中对如何做到“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等要有充分的思考,还要有明确的判断。如果没有明确的判断,不得为一类文。

任务二:结合材料

材料主要通过名人故事表明某些道理。可以结合材料的核心意思,肯定“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等的意义或谈“坚持”的重要性,也可以就襄子让孔子“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做分析,写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总之,要注意扣住材料写作。

任务三:明确文体

“明确文体”意味着可以自己选择一种文体,文体特征应该明显、突出。根据材料性质,议论文容易上手,记叙文同样可以写,但要能通过叙事(如“我”通过专心致志做一件事从而获得成功)体现“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等主题。

语言:体现文体特色,议论文语言准确严谨,侧重理性色彩;记叙文语言生动形象,侧重文学色彩。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千多年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提出问题后,学生各有不同的表现。

新时代,就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习总强调要勇于、善于向世界表现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表现是社会生活中的常态,表现的隐显、强弱不同,作用也各异。个人如此,民族、国家亦如此。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有启示意义。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一)审题立意

(1)基本审题:

这是一道综合了传统儒家典籍和当代领袖言论两则材料的作文题。

第一则材料选用了儒家经典《论语》,来自于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重点背诵篇目,侧重于“表现”的因人而异。立足个体的修身成长价值实现,提示清晰,切入熟悉,语料平和,把握容易。

第二则材料综合了习总近年来关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系列论述,侧重于“表现”的态度方法。着眼国家的自信发展国际形象,价值取向积极明确,论断核心简明精准。

然后提醒考生关于“表现”的各种社会表现及不同作用,明确了材料核心,提示了概念范围,拓宽了思辨空间,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初衷。

(2)立意角度:最佳立意是具有辩证思维的。话题“表现”一词界定为中性表达,立意角度可以就勇于表现和善于表现,表现主体的内与外,表现者和外在环境等相对概念关系思考,提炼观点和立意。

(3)参考立意:

①表现可以丰富多彩

②表现由我,责任在我

③勇于表现,敢立潮头

④表现靠勇气,成功靠实力

⑤善于表现才是大勇

⑥勇于表现,善于表现

⑦盛世中国,靠我表现

⑧表现在我,我必努力

内修才能外现

欣赏和鼓励为表现助力

三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蚕营造了自己的小世界。蚕在一寸一寸吐丝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努力劳动,才将自己的身体束缚得紧紧的。

其实,作茧自缚的情况,绝不如想像的那样罕见,它们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中到处都飘荡着纷飞的乱丝……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感悟和思考?写一篇议论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选好角度;不脱离材料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则材料来源于毕淑敏的一篇散文《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材料中说“蚕在一寸一寸吐丝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努力劳动,才将自己的身体束缚得紧紧的”“作茧自缚的情况….….它们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这是指蚕被自己的丝裹住,蚕也是因为自己的丝而死。同样,人也有自己的“丝”,当人们遇到困难、为自己找借口时,“丝”就会越来越多,它会使你失去信心,使你退缩。如果想要突破自己,就得破茧而出。虽然这样做会使困难接踵而来,但这样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要理解材料的含义,首先是要懂得“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丝”是什么意思。蚕的丝束缚住了自己的身体,而紧紧地绑缚住人的“丝”,可以是金钱,可以是工作,可以是感情、陋习、嗜好……让我们在习惯的窠臼中,在令人感到安全的舒适圈中难以自拔。因此,理解了何为“丝”,就能以挣脱“丝”、打破“丝”为立意,进行写作。可以写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痛苦和新生;也可以写摆脱现状,努力跳出舒适圈,迎接新的挑战;还可以写不要替自己寻找借口,让自己退缩得心安理得。

参考立意:

(1)突破自我,摆脱束缚。

(2)跳出自造的“舒适圈”。

(3)不要被现状所约束。

(4)不能自我设限,不怕失败。

四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聂海胜是首位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也实现了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飞行任务“大满贯”。追梦路上,他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前行。从1998年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以来,无论职务高低、年龄大小、主份备份,聂海胜始终心无旁骛,刻苦训练,铸就了时刻准备“为祖国出征太空”的信念。两度飞天归来,聂海胜初心如一。他和其他年轻航天员一样参与共同的训练科目,挑战相同的训练难度,身穿160公斤左右的水下训练服,在深水里一练就是6个多小时。正是凭借着高度的自律,聂海胜以优异成绩从选拔中脱颖而出,在57岁实现三入太空的壮举。

兴华中学文苑文学社团的成员,准备组织一场与上述材料话题相关的讨论会。请作为社团成员的你结合上述材料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学。

【文题解析】:

1.材料解读:

本次作文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是关于聂海胜经过努力奋斗三入太空的事迹。写作任务有三:一是所写内容要与上述材料话题相关;二是要结合上述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经历,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三是要写成发言稿。

写作要求:主要从标题、立意、字数等方面做了常规要求。

2.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根据“所写内容要与上述材料话题相关”写一篇文章

注意:必须明确回答关于上述材料话题的思考与启示。要有明确的观点。否则,不得评为一类文和二类文。

任务二:结合上述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经历,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材料中所写聂海胜经过努力奋斗三入太空的事迹等内容必须在行文中有具体的阐释或分析。考生可以结合材料,扣住“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自己的感悟与思考的情境来写作。

任务三:写作者身份、听众对象

写作者身份是作为文学社团成员,听众对象是当代青年。

任务四:发言稿

语言:准确自然流畅,富有文采和说服力。

3.立意参考:

①从无论职务高低、年龄大小、主份备份,始终心无旁骛、刻苦训练、时刻准备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淡泊名利,追求高尚”“人生追求要始终如一”“时刻准备,迎接挑战”“拼搏让人生更精彩”等。

②从为祖国出征太空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人生追求要初心如磐”“将人生与祖国紧紧相连”“祖国荣誉高于一切”等。

③从飞天归来仍参与训练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自律的人生最可贵”“人要永葆谦逊品质”“功成有我,功不必在我”等。

也可以综合起来立意。不管怎样立意,要注意契合材料。写作时要有真情实感,切不可泛泛而谈。

五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科幻喜剧电影《独行月球》中的维修人员独孤月因故错过领队马蓝星的撤离通知,最终独自一人留在了月球。在努力返回地球的过程中,独孤月经历了两次抉择:

在找回返回舱发动机后,是利用太阳能继续赶路回到月球基地,还是原路返回营救唯一的同伴——一只陪伴自己的大袋鼠?独孤月经过思想斗争,最终选择返回救助大袋鼠。后来,因月球车耗光动能陷入绝境的独孤月,偶然发现并利用大袋鼠的超强的跳跃能力,牵引自己成功返回了月球基地。

好不容易修好了返回舱准备返回地球时,却得知有一颗小行星正撞向地球:是留在月球保全自己,还是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拯救地球?独孤月没有犹豫,选择独自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两难选择中的取舍”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两难——黑格尔认为,真正有价值的悲剧不是出现在善恶之间,而是出现在两难之间。两难之所以难,是因为两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正像黑格尔说的,是两种合理性的冲撞。后来法国萨特的存在主义中的选择学说,正是发源于黑格尔的这种“两难”。只不过黑格尔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无奈,而萨特则表现出一种洞悉生存秘密后的主动。

注意:不能否定个人利益,提倡个人利益在道德情义、家国利益、长远发展面前做出让步。

个人利益应当维护,道德情义值得坚守,家国理想值得追求,三者终是和谐的一体。当不能两全、陷入两难的时候,青年应心怀道义和家国,不能只为一己之私,而应舍私利而取道义,舍小我而成就家国,这是人性的崇高。

【立意参考】

综合上面分析,本次作文的思辨性及整体构思:

(1)思辨关系。题目主要考查在情境中运用辩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要围绕“两难”与“取舍”展开分析说理,全文构思形成有机统一。“取与舍”的辨性在“两难”情境中分析,不能离开材料只谈“取与舍”的辩证关系。注意作文立意构思时要客观,不能一味强调舍己为人空喊口号式否定“小我”,“小我”与“大我”并不矛盾,大我是对小我的更广空间发展,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也是为了自己——一个人总是在社会和国家中存在着的。个人利益应当维护,道德情义值得坚守,家国理想值得追求,三者是和谐的一体。心怀道义和家国,不能只为一己之私,舍私利而取道义,舍小我而成就家国,这是人性的崇高。

(2)最佳立意。题目给出的材料,以“舍己为人”为主题思想,思考人生价值所在,培养奉献牺牲精神,立意高远,对当代青年具有立德树人的育人功效。取此立意当为最佳。)

(3)现实观照。将“两难选择中的取舍”由科幻回归到现实,紧密联系社会现象,谈正确取舍中“舍己为人”的奉献情怀和牺牲精神,展现当代青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文拓展到这一层面,是应有之义。

纵观历史,有多少先贤,为了人间正义、道德良知,为了天下苍生和国家利益,他们舍己为人,舍生取义。再看时期,无数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他们舍生取义,只愿建立一个美好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有多少优秀中华儿女,以奉献情怀和牺牲精神,贡献自己的毕生。

走出自我的狭隘空间,融入社会家和国,放眼人间真与爱,这种成就“大我”的升华,需要道德精神的磨炼,亦是精神品质的萃取。由小我至大我,由利至义,由物质至精神,由自保至同命相共,是满满的正能量。今天的实现,急需要更多的心怀天下的有志青年(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以这种正能量投身时代洪流,勇担时代之责,共建美好中国。

六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齐国有个善于识别狗的人。他的邻居委托他找一只能捉老鼠的狗。过了一年他才找到一只,说:“这是一条好狗呀!”那邻居养了狗好几年,狗却不去捉老鼠。他告诉了那个会识别狗的人这个情况。有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这是只好狗,它的志向在于獐、麋、鹿这类野兽,不是老鼠。想让它捉老鼠的话,就捆绑住它的后腿。”后来,这个邻居捆绑住了那条狗的后腿,这狗才捉得老鼠。

上述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它引发了你哪些联想?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寓言类材料作文题。

本则材料出自《吕氏春秋·士容论》“缚狗捕鼠”的寓言故事。把一条能捕捉獐、麇、豕、鹿的好狗,捆住腿脚去捉老鼠,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所以作者写这则寓言故事意在告诉统治者,人尽其材,物尽其用!

对我们今天而言,这则故事同样意味深长。审题时可以从善于识别狗的人和狗本身出发,找到与我们现代生活相关的隐含信息。如从善于识别狗的人的角度而言,他有擅识狗这项本领,且能尽心尽力地为邻居找一条好狗,这固然值得赞赏。但邻居委托他找的只是一条能抓老鼠的狗而已,他却没有尊重邻居的诉求,不仅花了一年时间才找到一条狗,而且找到的狗好几年也不捉老鼠,不能满足邻居的愿望。从这一角度而言,这说明我们在与人交往、替人办事时,不能恃才自矜。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的个体,包括我,也包括你和他,所以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学会换位思考。从狗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思考应着重针对这条好狗的遭遇。它有捉獐、麋、鹿这类野兽的志向和能力,却不能遇到一个真正赏识它让它发挥才能的伯乐(善于识狗的人不能让它到一个得以真正发挥才能的地方,而邻居也不能认识到它的实际能力),以至于被缚上双腿去捉鼠。这告诉我们,要准确识别他人的实际才能,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地方去;或当才能不被发现时,不能消极躲避,要努力展现自己等。

试题要求思考这个寓言故事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意义。所以写作时,不能仅仅是对故事进行解释或补充,而是要找准立意点,如尊重用户需求、善于识人和用人、勇于展现自己的过人才能等。在此基础上,作文就不止步于材料本身了,而是借助材料引出论点,然后引用其他相关的例子来充分论证自己想要阐述的道理。

【参考立意】

1.天才应处于合适位置,才能成为天才。

2.尊重对方的诉求,而非为己自满。

3.才美不被见,我当奋力争之。

文档

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练习

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练习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孔子向襄子学琴艺,一连十天都弹同一首曲子。襄子让他换首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弹琴的技法。”一连三番,孔子都以“没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为由继续弹奏同一首曲子。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说:“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了,他皮肤黝黑,个头高挑,目光远大,像个统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还有谁能这样呢!”襄子深拜孔子说:“我老师曾说过这首琴曲是《文王操》。”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