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料 用量(质量份)
聚己内酯二醇(Mn:2000): 2000
1,6-己二醇: 112.0
三羟甲基丙烷: 6.700
TDI(80/20): 348.0
有机锡催化剂: 1.2‰
丁酮: 1058
聚氨酯油合成
① 配方:
| 原料 | 规格 | 用量(质量份) |
| 醇酸树脂 | 上步合成产品 | 1000 |
| 二甲苯 | 聚氨酯级 | 620.0 |
| 甲苯二异氰酸酯 | 工业级 | 165.5 |
|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 分析醇 | 1.2‰ |
| 丁醇 | 5% |
a. 将上步合成的醇酸树脂、50%二甲苯加入反应釜,升温至600C,在N2的继续保护下,将甲苯二异氰酸酯滴入聚合体系,约2h滴完;用剩余二甲苯洗涤甲苯二异氰酸酯滴加罐,并加入反应釜。
b. 保温1h,加入催化剂;将温度升至800C,保温反应;5h后取样测NCO含量,当NCO含量小于0.5%时,加入正丁醇封端0.5h。降温,调固含、过滤、包装。
实例2聚酯基潮气固化聚氨酯的合成
(1)配方:
| 原料 | 规格 | 用量(质量份) |
| 聚己内酯二醇 | 工业级,Mn:1500 | 3200 |
| 聚己内酯三醇 | 工业级,Mn:500 | 550.0 |
|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 化学纯 | 0.5‰(以固体分计) |
| 二甲苯 | 聚氨酯级 | 2682 |
| 甲苯二异氰酸酯 | 工业级 | 1230 |
(2)合成工艺:
① 依配方将聚己内酯多元醇加入聚合釜,加入50%的二甲苯共沸带水,至无水带出,通入N2保护,将温度降至600C。
② 在N2的继续保护下,将甲苯二异氰酸酯滴入聚合体系,约2.5h滴完;用剩余二甲苯洗涤甲苯二异氰酸酯滴加罐,并加入反应釜。
③ 保温2h,加入催化剂;将温度升至800C,保温反应;2h后取样测NCO含量,当NCO含量稳定后(一般比理论值小0.5%),降温、过滤、包装。
1.羟基树脂合成实例
实例1 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
(1)配方:
| 原料 | 规格 | 用量(质量份) |
|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 | 聚氨酯级 | 111.0 |
| 二甲苯(1) | 聚氨酯级 | 140.0 |
| 丙烯酸-β-羟丙酯 | 工业级 | 150.0 |
| 苯乙烯 | 工业级 | 300.0 |
| 甲基丙烯酸甲酯 | 工业级 | 100.0 |
| 丙烯酸正丁酯 | 工业级 | 72.00 |
| 丙烯酸 | 工业级 | 8.000 |
| 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酰(1) | 工业级 | 18.00 |
| 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酰(2) | 工业级 | 2.000 |
| 二甲苯(2) | 聚氨酯级 | 100.0 |
① 先将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二甲苯(1)加入聚合釜中,通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加热升温到1300C。
② 将丙烯酸羟丙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和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酰(1)混合均匀,用4h滴入反应釜。
③ 保温2h;将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酰(2)用50%的二甲苯(2)溶解,用0.5h滴入反应釜,继续保温2h。最后加入剩余的二甲苯(2)调整固含,降温、过滤、包装。
该树脂固含:65±2 ;粘度:4000-6000(25℃下的旋转粘度);酸值:<10;色泽:<1。主要性能是光泽及硬度高,丰满度好,流平性佳,可以用于高档PU面漆与地板漆。
实例2 羟基聚酯树脂的合成
(1)配方:
| 原料 | 规格 | 用量(质量份) |
| 新戊二醇 | 工业级 | 300.0 |
| 丁二醇 | 工业级 | 100.0 |
| 乙基丁基丙二醇 | 工业级 | 120.0 |
| 三羟甲基丙烷 | 工业级 | 200.0 |
| 邻苯二甲酸酐 | 工业级 | 300.0 |
| 间苯二甲酸 | 工业级 | 200.0 |
| 己二酸 | 工业级 | 350.0 |
| 催化剂 | 工业级 | 1.500 |
| 二甲苯 | 聚氨酯级 | 500.0 |
| 乙酸丁酯 | 聚氨酯级 | 435.0 |
① 将新戊二醇、丁二醇、乙基丁基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加热至80℃时,在搅拌下依次加入邻苯二甲酸酐、己二酸、间苯二甲酸,升温,通入氮气,当温度达到160℃时,分馏枉出现回流,在回流温度下保温0.5 h,启用冷凝器,控制分馏柱顶温<105℃ ,让水分馏出。以10℃/h的速率升温210±5℃,当体系酸值<30 mg KOH/g时,加入催化剂,开动真空泵,真空缩聚,真空度从0.050MPa逐步提高到0.095MPa,至酸值<5 mg KOH/g(树脂),停止反应。
② 降温至95℃,将二甲苯、乙酸丁酯加入聚合釜中,混合0.5h。降温至60℃、过滤、包装。
该树脂固含:65±2 ;羟值:108mgKOH/g;f(OH):4.5。
实例3 羟基短油度醇酸树脂的合成
(1)配方:
| 原料 | 规格 | 用量(质量份) |
| 新戊二醇 | 工业级 | 150.0 |
| 三羟甲基丙烷 | 工业级 | 400.0 |
| 邻苯二甲酸酐 | 工业级 | 480.0 |
| 间苯二甲酸 | 工业级 | 100.0 |
| 椰子油酸 | 工业级 | 380.0 |
| 催化剂 | 工业级 | 1.450 |
| 二甲苯(1) | 工业级 | 75.50 |
| 二甲苯(2) | 聚氨酯级 | 750.0 |
① 将二甲苯(1)、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椰子油酸加入反应釜,加热升温至80℃,在搅拌下依次加入邻苯二甲酸酐、间苯二甲酸,通入氮气,加入催化剂,升温,当温度达到160℃时,回流带水2h;以10℃/h的速率升温210±5℃,当体系无水带出时,取样测酸值,至酸值<8 mg KOH/g(树脂),停止反应。
② 降温至95℃,将二甲苯(2)加入聚合釜中,混合0.5h。降温至60℃、过滤、包装。
该树脂固含:65±2 ;油度:27%;羟值:92mgKOH/g;f(OH):4.0。
2. 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实例1
(1)配方:
| 原料 | 规格 | 用量(质量份) |
| 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 | 工业级,Mn:1000 | 230.0 |
| 二羟甲基丙酸 | 工业级 | 30.63 |
|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 工业级 | 112.3 |
| N-甲基吡咯烷酮 | 聚氨酯级 | 65.7 |
| 丙酮 | 聚氨酯级 | 50.00 |
| 二丁基二月桂酸锡 | 工业级 | 0.0200 |
| 三乙胺 | 工业级 | 25.12 |
| 乙二胺 | 工业级 | 5.600 |
| 水 | 481.7 |
① 预聚体的合成
在氮气保护下, 将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二羟甲基丙酸、N-甲基吡咯烷酮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60oC ,开动搅拌使二羟甲基丙酸溶解,从恒压漏斗滴加IPDI,1h加完,保温1h;然后升温至80 oC,保温4h。
② 中和、分散
取样测NCO含量,当其含量达标后降温至60oC ,加入三乙胺中和;反应30min,加入丙酮调整黏度,降温至20 oC以下,在快速搅拌下加入冰水、乙二胺;继续高速分散1h,减压脱除丙酮,得带兰色荧光的半透明状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实例2
(1)配方:
| 原料 | 规格 | 用量(质量份) |
| 聚己内酯二醇 | 工业级,Mn:2000 | 94.5 |
| 聚四氢呋喃二醇 | 工业级,Mn:2000 | 283.5 |
| 1,4-丁二醇 | 工业级 | 27.16 |
| 二羟甲基丙酸 | 工业级 | 25.4 |
|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 工业级 | 98.9 |
| 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 | 工业级 | 122.6 |
| N-甲基吡咯烷酮 | 聚氨酯级 | 158.3g |
| 丙酮 | 聚氨酯级 | 50.00 |
| 二丁基二月桂酸锡 | 工业级 | 0.0200 |
| 三乙胺 | 工业级 | 17.7 |
| 乙二胺 | 工业级 | 28.5 |
| 水 | 990 |
① 将聚己内酯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数均分子量为2000)、二羟甲基丙酸、1,4-丁二醇(BDO)加入1l反应瓶中,N2保护下,1200C脱水0.5h。
② 加入140.6g N-甲基吡咯烷酮(NMP),降温至700C;搅拌下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升温至800C搅拌反应使-NCO含量降至2.5%。降温至600C,加入三乙胺,继续搅拌15min,加强搅拌,将400C的水加入反应瓶,搅拌5min,加入乙二胺,强力搅拌20min,慢速搅拌2h得产品。
实例4 水性聚氨酯油的合成
首先用醇解法并经萃取合成出甘油一酸酯,再经水性聚氨酯化反应合成出单组分自交联水性聚氨酯油。
(1)合成配方
| 序号 | 原料名称 | 用量(质量份) |
| 1 2 3 4 5 6 7 | 助溶剂 三羟甲基丙烷(TMP) DMPA IPDI 三羟甲基丙烷一酸酯 中和剂 去离子水 扩链剂 | 5.0 1.5 5.5 35.0 35.0 4.5 55.0 0.5 |
① 将妥尔油投釜升温,加入甘油醇解、萃取得甘油一酸酯。
② 将 N-甲基吡咯烷酮、TMP、DMPA投入反应釜,1000C真空脱水1h,降温至600C,然后用2h加入IPDI,600C反应1h,分批加入甘油一酸酯,缓慢生温至800C,保温至NCO含量到理论值。
③ 将体系降温至600C,加入中和剂反应20min,调整搅拌速度,在1min内加水,匀化5min,加入扩链剂,继续搅拌1h,过滤出料。
由其配制的涂料硬度可达1H,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乙醇性和耐丙酮性。
1. 2. 1 聚氨酯树脂的合成配方
聚氨酯树脂合成配方见表1。
表1 聚氨酯树脂合成配方
主要原料 质量份
PTMG 60. 00
HP23020 60. 00
DMF 581. 90
EG 19. 35
MDA 3. 96
MDEA 2. 38
MD I 103. 20
甲醇 0. 50
1. 2. 2 合成工艺
将PTMG、HP23020和部分DMF依次投入反应瓶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投入适量的MDI缓慢升温至75e 左右预聚1 h; 预聚完成后, 将EG、MDA、MDEA和另一部分DMF投入反应瓶中搅匀, 再投入剩余MDI, 温度控制在75e 左右。整个反应过程用DMF控制反应物粘度, 待反应物达到一定粘度范围时, 降温至65e , 加入甲醇终止剂, 降温至50e 后出料, 所得PU树脂固体质量分数为( 30 ?1 )% , 粘度40~ 60Pa# s( 25e )。
1. 2. 3 皮膜加工方法
在玻璃板上放置2条厚度1. 00 mm的条状物,
将PU树脂、DMF和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配好后,用压辊均匀涂于平板玻璃上, 迅速置于( 20 ? 1)%DMF水溶液凝固槽中, 调温至( 30 ? 1 ) e , 秒表计时。从凝固槽中取出皮膜, 放入( 60 ? 1) e 水洗槽中30m in, 取出, 四角固定后放入电热烘箱至完全干燥。
1 自交联型水性聚氨酯- 氟丙烯酸树脂的合成
1. 1 实验原料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IPD I) 、1, 4 - 丁二醇(BDO) 、聚酯多元醇( PE) 、二羟甲基丙酸(DMPA ) 、N - 甲基吡咯烷酮(NMP) :分子筛脱水;丙酮:分析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2MA) :化学纯,真空减压蒸馏,分子筛保护,对苯二酚:分析纯,三氟乙醇、三乙( TEA) :化学纯,常压蒸馏,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丙烯酸丁酯(BA) 、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 TFEA) 、双丙酮丙烯酰(DAAM) 、己二酸二酰肼(ADH) 、偶氮二异丁腈(A IBN) :工业级;二丁基锡二月桂酸(DBT) :化学纯,用丁酮配成10%溶液使用。
1. 2 合成工艺
首先合成含有不饱和双键的水性聚氨酯大单体。向带有搅拌装置氮气保护的四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PE、BDO 和DMPA,在110 ℃下使DMPA融解,真空脱水1 h,在60 ℃左右滴加IPD I, 1 h滴完,在烧瓶中加入DBT,反应期间视黏度变化适量补加丙酮,直至反应体系中—NCO含量接近理论值,加入对苯二酚、HEMA 等封端剂,保温反应至—NCO 含量到理论值;加入TEA中和,最后加入去离子水,强烈分散015 h,蒸出丙酮,得半透明状水性聚氨酯大单体(WPU) 。取上述一定量
水性聚氨酯大单体加入带有搅拌装置、温度计、冷凝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四口反应器中,将MMA、BA、TFEA和A IBN混合,取其30%加入反应器,温度控制在40~60 ℃,搅拌015 h溶涨胶粒;从滴液漏斗加入剩余单体与引发剂溶液, 3~4 h滴加完毕,视冷凝管中单体回流速度来控制滴加速度;在80 ℃继续反应1 h,最后冷却至40 ℃,加入ADH,用中和剂调整pH到810~815,用01038 mm /孔尼龙网过滤,即得到自交联型水性聚氨酯- 氟丙烯酸树脂。
1.1 主要原料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工业级,进口聚碳酸酯二醇,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光引发剂α′α-二甲基-α-羟基苯乙酮,工业级,上海鸿科化工有限公司;二羟甲基丙酸(DMPA),工业级,上海和氏壁化工有限公司;三乙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丁酮、N-甲基吡咯烷酮(NMP),均为试剂级,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制备工艺
1.2.1 水性聚氨酯树脂WPU 的合成
将聚碳酸酯二醇在120 ℃、真空-0.09 MPa 下脱水1 h。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加入除水的DMPA 的NMP 溶液混合20~30min,混合后,在60~70 ℃下,加入TDI 和催化剂,恒温80 ℃下反应2 h,然后降温至60 ℃,加入三乙胺中和30 min,后期加入一定量的丁酮稀释。降温至10℃左右,在一定量的冰去离子水中高速乳化30~45 min,随后脱除丁酮,即得水性聚氨酯树脂。
1.2.2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树脂WPUA 的合成
将聚碳酸酯二醇在120 ℃,真空-0.09 MPa 下脱水1 h。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加入除水的DMPA 的NMP 溶液混合20~30min,混合完全后,在60~70 ℃下加入TDI 和催化剂,恒温80 ℃下反应2 h,再加入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反应1.5 h,然后降温至60℃,加入三乙胺中和30 min,后期加入一定量的丁酮稀
释。降温至10℃左右,在一定量的冰去离子水中高速乳化30~45 min,随后脱除丁酮,即得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树脂。
1.2.3 固化
(1)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固化:室温自然固化。
(2)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树脂的固化:将光引发剂溶于去离子水中,按一定比例加入到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树脂中,搅拌均匀后成膜,并在70~80 ℃下烘干,然后将试样放入500 W 的紫外灯下照射20 min。
1 实验
1. 1 原料与试剂
1,4- 丁二酸( Su) ,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1,4- 丁二醇( BDO),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DMT) ,化学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钛酸正四丁酯( Ti( OBu)4) ,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ε - 己内酯( CL) ,含量99%,Sigma-Aldrich公司;辛酸亚锡( Sn( Oct)2) ,分析纯,Sigma-Aldrich公司;氢化MDI( H12MDI) ,化学纯,BASF 公司;其他药品均为分析纯.
1. 2 主要设备
核磁共振谱仪,Bruker AvanceΠ400 型Bruker公司;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icolet Nexus870 型,美国Nicolet 公司; 差示扫描量热仪,Pyrisl DSC 型,美国PE 公司; 热重分析仪,Pyrisl TGA 型,美国PE 公司.
1. 3 共聚物的合成
1. 3. 1 PCL - OH 的合成
在250 mL 三口烧瓶中加入CL,BDO,以及催化剂Sn( Oct)2 ( 质量分数0. 1%) ( CL 与BDO 摩尔比为25∶ 1) ,安装好机械搅拌器后将烧瓶置于油浴中,通入氮气,将油浴温度升至120 ℃,在该温度下搅拌回流反应24 h,然后将反应体系的压力逐渐减小到60 Pa 以下,将油浴温度升至160 ℃,反应2 h,移去油浴,待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结晶,将白色膏状PCL - OH 从反应瓶里刮出备用.
1.3. 2 PBST - OH 的合成
在250 mL 三口烧瓶中加入Su,BDO,DMT,以及催化剂Ti( OBu)4( 质量分数0. 1%) ( Su 与DMT 摩尔比为3 ∶ 2,BDO 与二酸类摩尔比为1. 1∶ 1) ,安装好机械搅拌器后将烧瓶置于油浴中,通入氮气,将油浴温度缓慢升至180 ℃,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4 h,完成酯化反应阶段; 缩聚反应阶段,用油泵将反应体系的压力逐渐减小到60 Pa以下,加速搅拌,将油浴升温至220 ℃,反应1 h. 反应结束后,待体系温度降至80 ℃左右,向三口烧瓶中加入适量氯仿溶解产物,然后将其倒
入过量冰甲醇中,猛烈搅拌,聚酯以橘黄色絮状物形态析出. 抽滤后,将样品置于60 ℃的真空干燥箱内干燥备用.
1.3. 3 PPCLBST 的合成
在250 mL 三口烧瓶中加入一定摩尔比的PCL - OH PBST - OH,安装好机械搅拌器后将烧瓶置于油浴中,通入氮气,将油浴温度升至
160 ℃,待PBST - OH 和PCL - OH 全熔融后,开动机械搅拌器搅拌约30 min,将H12MDI 注入到反应体系中( H12 MDI 与二羟基类摩尔比为1. 1: 1) ,在氮气氛围中反应约1 h,最后移去油浴,待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结晶,将白色固体PPBSTCL 从反应瓶里刮出,置于干燥器内备用.
1. 1 原料
N ,N - 二甲基乙醇胺(AR ,用氧化钙干燥24 h
后蒸馏提纯) ,钠(AR) ,碘代甲烷(98 %) ,溴代正辛烷(98 %) ,溴代十六烷(98 %) ,成都科龙试剂厂;N ,N - 二甲基乙酰胺(AR ,用CaH2 干燥24 h 后减压蒸馏) ,天津博迪试剂;MDI (减压蒸馏) ,烟台万华合成革厂;BDO(AR ,减压蒸馏提纯) ,上海行知化工厂;PTMG(Mn = 1000) ,进口分装,环氧乙烷(CP ,用无水MgSO4 干燥24 h 后蒸馏提纯) ,中国医药集团上海试剂公司。
1. 2 α- 叔胺ω- 羟基聚乙二醇(NPEG) 的合成
以N ,N - 二甲基乙醇胺的钠盐(DMEA - Na) 的甲苯溶液为引发剂进行阴离子聚合.
过程如下:将引发剂加入不锈钢反应釜中,通入高纯氮气,加入环氧乙烷,搅拌15 min 后升温80~90 ℃,反应釜的最高压力为1. 6 MPa , 当压力降到0. 05MPa 左右时,反应完成。将产物用饱和食盐水洗涤至中性,用大量乙醚沉淀,过滤,真空干燥,得到浅黄色产物。产品用1HNMR (Varian AC - 400) , GPC 及VPO 进行表征。
1. 3 NPEG封端的PU 的合成及季铵化
将NPEG及PTMG加入到带有机械搅拌器的三
颈瓶中,在100 ℃下真空脱水1 h ,降温至60 ℃,加入MDI , 在70 ~ 75 ℃下反应30 min , 加入扩链剂BDO ,升温至90 ℃,然后在110 ℃下处理4 h。将所合成聚氨酯溶解在THF 中,用甲醇沉淀,除去未反应的NPEG,真空干燥后得到NPEG封端的PU(NPEG- PU) 。将NPEG- PU 溶解在THF 中,相对于封端剂1. 5 倍的卤代烷烃(溴代正辛烷,溴代正十六烷,碘甲烷) ,回流3 h ,冷却后用正己烷沉淀,除去过量的卤代烃。真空干燥后进行得到季铵化的聚氨酯,分别用C16 - PU ,C8 - PU ,C1 - PU 表示。未加封端剂的聚氨酯除了未加入NPEG(用PTMG代替,二者的羟基含量相同) 之外,合成方法与NPEG - PU 相同,用PEU 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