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谢谢,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
正方四辩总结:大家知道美孚石油总裁阿奇博尔德是如何一步登天的吗?因为他无论到哪里出差都会在姓名登记的后面加上“每桶4美元”。他正是从小节上的责任心打动了前总裁,成为其人。这个事实强有力的论证了我方观点:成大事者也拘小节。
开篇立论,概念先行。所谓成大事者,是具有正面意义的人物,是指在专注领域内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个人或者集体。“也”指有可能,应当,但不是绝对化。“拘”在古代汉语词典829页解释为 重视,谨慎 ,“小节”在《汉语大词典》第一版第二卷的第1631页的解释为小事、细节。而细节是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琐碎的小节。如此看来,小节是潜在的细节。不,是完全否定,即某事没有发生的可能性。也拘小节是指成大事者会拘小节,在特定的情况下要拘小节,并非时时刻刻都拘泥于小节。而成大事者是否拘小节的标准,则在于是否能够促进成大事者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成大事者也拘小节,我方具体阐述如下:
首先,从成大事者这个主体来看,拘小节有助于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到不可想象,但拥有成大事的素养的人太多太多,而机会只有一个,那么从小节反映的品质在某些时刻就有决定的作用。而一个不拘小节者,有时是不懂礼貌的人,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他们擅长我行我素或者唯我独尊,以至于爽快之梯,有搭在别人墙上的嫌疑。 现实社会中,谁会喜欢一个邋里邋遢的人?谁又会愿意给予一个连自己都整理不好的人以机会?请问哪一个成大事者在其成功的过程中又没有拘过小节? 其次,从成大事的过程来看,拘小节对于成大事具有重要性。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仔细一想,陈蕃之所以不扫屋,无非是不屑而致。胸怀大志,欲“扫除天下”固然可贵,然而一定要以不扫屋来作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表现,我方未敢苟同。然而历史给了我们答案,陈番自扫门庭,成为了贤人,成了大事。正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谬误,拘小节,才能名留青史啊~!再举一个例子,楚汉相争数载,楚霸王项羽于乌江自刎,汉高祖刘邦怀着对英雄的敬畏之心,将项羽厚葬于其家乡沛县,赢得一片美名,从此天下归一汉朝兴起。反之,如果将项羽在沛县曝尸示众,也许就将积下民怨。自古都说成王败寇,面对一个失败的草寇,刘邦还是满怀敬畏之情,这只是一个很细微的操守,却赢来一段千古褒扬,把江山稳坐。一个观点以蔽之,就是成大事者拘小节。
再次,从社会层面来看,拘小节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小节不拘道德失准,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这些不拘小节的表现是成大事者应有的行为么?小节不拘影响团结,传播小道消息、公众场合衣着不整、说粗话,这些行为如果不加注意或制止,常常是影响团结的隐患,不利于大事的成功开展。小节不拘贻误人生。有道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古往今来,因小节导致失节的事并不鲜见。小节不拘,终累大德。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小节并非可以忽略,它是成大事者素质的一种反映。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误传了这么多年。成大事的人会这么说,以彰显其英雄本色;未成大事的人也会这么说,以掩饰其落花流水之窘迫。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此言一出,既表达了“成大事者”对“小节”的格外青睐,又讥讽了未成大事者,对“小节”的盲目排斥。
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这就是不拘小节的功劳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