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电子信息行业分析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1:15:20
文档

电子信息行业分析报告

2010年度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并购重组研究报告1.行业并购环境1.1概述电子信息产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专门从事信息技术开发,设备、产品的研制生产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的统称,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生产、检测、转换、存储、传递、处理、分配、应用等门类众多的产业群。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工业(包括计算机设备制造业、通讯域网络设备制造业以及其他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信息开发业(包括软件产业、数据库开发产业、电子出版业、其他信息内容业)。1.1.1电子信息行业特点与影响因素1.技术和资金密集,创新
推荐度:
导读2010年度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并购重组研究报告1.行业并购环境1.1概述电子信息产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专门从事信息技术开发,设备、产品的研制生产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的统称,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生产、检测、转换、存储、传递、处理、分配、应用等门类众多的产业群。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工业(包括计算机设备制造业、通讯域网络设备制造业以及其他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信息开发业(包括软件产业、数据库开发产业、电子出版业、其他信息内容业)。1.1.1电子信息行业特点与影响因素1.技术和资金密集,创新
2010年度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并购重组研究报告

1.行业并购环境

1.1概述

电子信息产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专门从事信息技术开发,设备、产品的研制生产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的统称,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生产、检测、转换、存储、传递、处理、分配、应用等门类众多的产业群。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工业(包括计算机设备制造业、通讯域网络设备制造业以及其他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信息开发业(包括软件产业、数据库开发产业、电子出版业、其他信息内容业)。

1.1.1电子信息行业特点与影响因素

1.技术和资金密集,创新和风险并存

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无论是计算机业,还是通讯设备制造业和网络建设业,都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与高新技术的发展、创新密切相关。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速度是其他产业不可比拟的。电子信息技术水平每3年提高一倍,信息技术专利每年新增超过30万项,科研资料的有效寿命平均只有5年,以科技研发为先导、高创新性和高更新频率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电子信息产业的外延广泛,不但涉及制造业,而且衍生到服务业,其产品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技术创新的空间大大扩展。电子信息技术与第三产业结合,便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经营模式,如电子货币、电子银行和虚拟商店等。电子信息产业的高度创新性不仅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为就业提供了大量机会,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对教育、医疗保健、旅游及文化娱乐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由于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过程投入大、成功率不高,也使电子信息产业呈现相对较高的风险。

2.产业投资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

除了部分信息设备制造业企业外,大多数信息产业企业都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点。这一特征使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在规模经济效应上与许多传统产业有显著的不同。工业时代传统产业一般都存在生产的最佳规模,超过最佳规模则会使成本上升,诸多电子信息产品由于固定成本高而可变成本低这一特点,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不受最佳生产规模的,电子信息产品的扩大化生产可以使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不断摊薄。因此,成熟的电子信息产品在经历了生产初期的垄断利润空间后,其价格有着急速下降趋势,利润空间反而随着生产扩大逐渐缩小。电子信息产品的这种显著特征迫使电子信息产业必须不断进行新产品开发,以追求超额垄断利润。另外,信息产品的低边际成本给予厂商的营销战略更大的灵活性。由于多生产一份软件拷贝的成本接近于零,因此,可以向用户免费发送试用版本;以低价向支付意愿低的群体出售功能有限的版本;以中等价格向一般消费者出售普通版本;以高价向企业用户出售专业版本。这种价格歧视实际上也是信息产业企业常用的销售策略。在理论上,它可以使生产者剩余最大,企业利润最大。

3.以产业链为基础的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电子信息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十分明显。低成本、高质量才能达到占领市场的要求。电子信息产业正在从美国和欧洲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投资环境好,劳动力水平高,劳动力资源丰富,正好符合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要求。如前所述,电子信息产业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微电子、光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网络、消费电子以及信息服务业等众多领域。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发展成由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电子信息服务业三大块构成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而且,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从芯片、元器件到整机,从研发、生产到销售,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各个环节均有力量分布,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有着良好的产业配套能力。

规模经济和技术外溢效应导致产业在空间分布上高度集中,以产业链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已成为全球基本格局,按照产业链形成了许多产业基地。目前,我国已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格局,并呈现出产业空间分工和价值链空间分工的雏形。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三个规模大且配套全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加工基地,其中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之间有福州—厦门电子制造带相连。此外,内陆的武汉、西安、成都所构成的三角地块也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分布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通用CPU、自主操作系统、光电子器件、高端服务器、高性能路由器等关键产品开发方面取得成功,在技术、产品结构上不断取得突破,开始逐步向产业链高端靠拢。

4.标准主导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对标准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一定意义上讲,谁控制了标准,谁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由于电子信息产品通常是在系统中发挥作用,产品供应商虽然可以通过成本锁定用户,但是毕竟一家厂商难以提供所有的配套部件,要使多家厂商发挥各自技术优势生产的产品能够协调运行,必须依赖于一个统一的接口标准,因而对标准的控制和介入程度实质上标志着技术和生产的竞争实力,如果一个国家或一家企业能够有效控制标准、技术,并且有足够的生产实力,就具备了其他国家或企业难以超越的竞争优势,不仅能够将产品线延伸至多种电子信息产品,进行“纵向竞争”,还可以利用手中的专利和专有技术来竞争者生产兼容产品,或者阻挠竞争者建立联盟,进行“横向竞争”,以确保自己在市场中的份额。

5.技术渗透与融合驱动新产业发展

技术渗透产生新的市场需求。信息技术具有广泛的渗透性,这种渗透既产生了巨大的信息技术应用市场,也带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都是现代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传统服务渗透的产物,这些目标应用市场还包括传统的钢铁、石化、农业等第一、二、三产业,它们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用户市场。电子信息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也存在很强的相互渗透,这种高渗透性是由电子信息产品的多样性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决定的。

技术融合驱动新兴产业发展。数字电视、第三代移动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对未来发展影响重大的信息网络系统和技术日益成熟,并成为未来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的重点。在通讯领域,数字技术正在全面取代模拟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已开始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变,数字电视广播已在全球很多国家试播,数字音频广播也已进入商品化阶段。数字技术促进了音视频、通信、计算机三大类产品间的互相融合。电信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交叉经营、资源共享且相互渗透已是大势所趋。各种技术的融合催生了新的产业门类,推动了产业的发展。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消费需求的快速释放,在需求和供给的双重驱动下,手持信息终端、数字产品、信息家电产品等3C产品线不断丰富,实现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

1.1.2产业供需状况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带来了巨大影响,但在国家一揽子计划的激励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 2009 年下半年出现回暖,产业生产增速平稳回升,经济效益逐步好转。从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与全国工业对比和对 GDP 的贡献率可以看出,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新型支柱产业,成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之一。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总体呈现以下几方面特征:

表1 2005-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基本情况统计(单位:亿元)

年份全国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全国GDP

电子信息产业对GDP贡献率

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的比例
20057723190071830834.92%11.7%
200691311110002108715.22%12.0%
2007110535130832573065.08%11.8%
2008130260149003140454.75%11.4%
2009134625227973353536.80%16.9%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

1.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全行业产出同比由降转升,企稳回升态势明朗

2009年1-11月,全行业结束2009年以来的负增长态势,销售产值出现正增长,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4.49万亿元,同比增长0.9%。1-11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增速比1-10月提高1.3%。其中,11月工业增加值增长14.4%,比10月提高7.2%,与同期全国工业的差距由年初的相差近10%缩小至4.8%,是自2008年9月发生金融危机以来增长最快的一个月。销售产值占全行业比重近80%的计算机、电子元件、通信设备、电子器件四大骨干行业中,电子器件回升速度已赶超全行业平均值,其余三大骨干行业回升速度尽管仍慢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占比重最大的计算机制造行业,结束了降幅扩大趋势。

表2 2009年主要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完成情况

主要产品名称单位产量增速%

移动通信手持机万部6192510.7
移动通信基站万信道3022102.2
彩色电视机万台999.6
微型计算机万部1821533.3
打印机万台31-13.6
数码相机万台8026-1.7
集成电路亿块414-0.7
2.外贸出口下滑明显,内外销比例出现变化,国内市场拉动效应明显

2009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值7719亿美元,同比下降12.8%,这是本世纪以来首次负增长。其中出口4572亿美元,下降12.5%,占全国出口的38%;进口3147亿元,下降13.5%,占全国进口的31%。其中,基础产品下滑明显,电子元件、材料分别下降23.6%、36.3%;整机产品降幅相对较小,通信、视听、计算机产品出口分别下降 3.8%、12%、8.9%。

图2  2009年电子信息产品单月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在外贸出口下降的同时,由于国家采取了扩大内需的一揽子措施,实施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了 3G 与 TD、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拉动了国内市场的增长。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内销产值21270亿元,同比增长 15.8%;进入二季度以后,每月内销产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 9 月份以来每月增速均达 20%以上。国际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行业市场格局的调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内外销比例从上年的 1:1.71 变为当前的 1:1.36,出口依存度(57.6%)相比上年下降 4.9个百分点

3.产业投资增速出现回落

2009年,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147亿元,同比增长17.5%,增幅低于上年15.8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2621亿元,同比增长34.9%,增幅高于上年3.4个百分点。通信设备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增速达到36.5%;电子器件行业投资增长2.8%,其中集成电路行业下降21.7%。全年新开工项目4443个,同比增长41.4%,占全部施工项目的63.5%,主要集中在光电器件、通信设备、光纤光缆等领域。

4.软件行业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

2009年,全国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9513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比上年低4.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中,每月增速呈放慢趋势,自 9月份起开始回升,11、12月增速达30%以上。从细分领域看,软件技术服务增长31.4%,占全行业比重(22.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嵌入式软件和IC设计收入增速均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以上。软件外包服务出口24 亿美元,同比增长15%。

图3  2009年软件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5.企业呈现不同走向,内资企业比重提升

金融危机对外向型企业冲击明显,特别是三资企业发展明显放缓,内外资企业份额出现变化。全年内资企业销售产值增长17.6%,占全行业的比重(26.7%)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港澳台企业销售产值下降0.8%,外商投资企业下降1.5%,所占比重同比分别下降0.9、2.4个百分点。从效益看,内资企业利润增长48.4%,占行业比重(46.5%)比上年提高了16.2个百分点;港澳台企业下降27.4%,外商投资企业下降25.1%。从投资看,内资企业增长49.5%,占全行业比重(63.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港澳台企业投资下降11.2%,外商投资企业下降15.7%。从出口看,三资企业下降13%,高于全行业降幅1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比重比上年下降近1个百分点。

综合以上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从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加速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转型的步伐,电子信息产业格局正在此作用下向良性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抓住时机夯实产业基础、深化内需市场、优化区域布局的工作,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课题。

1.1.3产业技术分析

 “十一五”期间,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创新战略下,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逐年增加,支持领域从科研院所扩大到创新型企业,使得我国信息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能力稳步增强。据已掌握的统计数据,在1985-2008年间,信息技术专利申请总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9.0%,集成电路、软件、移动通信、新型元器件、数字视听、计算机等产品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电子信息产业要更加关注新技术的发展演变,依托已有的技术积累和市场资源,从新技术发展中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到2020年,我国在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和核心电子器件领域将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研发与创新体系。

电子元器件是核心基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电子信息产业链上游,是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数字音视频等系统和终端产品发展的基础。从世界电子元件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总体来看,片式化已经成为衡量电子元件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中,片式电容、片式电阻、片式电感三大无源元件,约占片式元件总产量的85%-90%。电子元件在片式化的同时,也在向小型化方向迅速发展,随着电子设备小型化进程的加快,电子元件复合化和集成化的步伐也在加快。由于电子元器件产品种类很多,各分类产品在技术发展趋势上又各有自身的特点。电子元器件正进入以新型电子元器件为主体的新一代元器件时代,它将基本上取代传统元器件,电子元器件由原来只为适应整机的小型化及其新工艺要求为主的改进,变成以满足数字技术、微电子技术发展所提出的特性要求为主,而且是成套满足的产业化发展阶段。新型电子元器件体现了当代和今后电子元器件向高频化、片式化、微型化、薄型化,低功耗,响应速率快、高分辨率、高精度、高功率、多功能、组件化、复合化、模块化和智能化等的发展趋势。同时,产品的安全性和绿色化也是影响其发展前途和市场的重要因素。

在新型显示器件领域,目前新型显示主要包括LCD、PDP、LCOS、DLP、SED、OLED,激光显示(LD)、厚膜电致发光(TDEL)、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EDD)、电子纸(E-ink)等亦属新型显示技术。目前PDP的主要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日立、松下、富士通、三星、LG等5家手中。LD和TDEL两种显示技术是刚刚兴起的显示技术,对于中国显示产业来说是一个机会。TFT-LCD技术方面,韩美日逞强,中国内地刚起步。韩国的专利数量最多,近2000项,其次是美国700多项,日本约300项,中国140多项,欧洲不到10项。中国内地在TFT-LCD大规模生产技术领域介入的时间较短,现在形成的自主知识产权比较少。

在集成电路领域,目前,世界主流生产线采用的晶片直径为12英寸(300mm),并开始向18英寸(450mm)进军,晶片直径继续增大,晶片的大型化将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率,在未来5~10年内,将是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领域内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特征尺寸持续缩小,纳米级光刻工艺广泛使用。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开始正式进入纳米阶段,Intel、IBM、AMD等巨头们纷纷宣布将在2011年或2012年实现22nm级制造工艺。硅材料集成电路在5nm尺度时就会出现量子效应,IC 将朝向装配分子或原子水平的纳米级发展。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全面进入纳米阶段,新的浸入式技术、EUV和电子束光刻技术正在相互比较。在IC设计技术方面,SoC设计技术包括总线架构技术、基于SoC的IP核复用技术、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SoC验证技术、可测性设计技术和低功耗设计技术等成为主流,并且与系统厂商结合,从最高端设计芯片,能够为整机企业提供成套芯片则是设计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封装测试技术领域,目前,CSP、WLP、3D等正成为主流封装方式,而SiP封装将是未来的主流封装技术。

在基础软件领域,国内基础软件市场被外资企业垄断的局面,正在逐渐改变。在国产操作系统领域,2009年中标普华系列产品通过多项资质和军方安全资质的认证,是目前国内Linux操作系统行业当中唯一一家通过国家和军方两项资质认证的公司。在国产中间件领域,国产中间件品牌东方通中间件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近20%,并与IBM、Oracle一起稳居第一阵营,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在国产数据库领域,2009年,达梦公司推出新一代数据库管理系统DM6,已成功用于我国国防军事、、安全、财政金融等20多个行业领域,装机量超过10万套,打破了国外数据库产品在我国一统天下的局面。

物联网等新业态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增长点。2009年8月,总理在无锡考察期间指示要加快传感网研究,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尽快建立“感知中国”中心。9月,中国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成立。除了物联网以外,以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支撑的新能源产业,以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后IP时代相关技术支撑的信息网络产业,以微电子、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支撑的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产业,以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支撑的先进医疗设备制造等,逐渐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1.2产业

1.2.1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对于提升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扭转我国经济发展高投入低产出的局面,实现经济增长由资源、资金等要素驱动型向科技驱动型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自党的十六大确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在推进传统产业信息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方针,为进一步利用信息化提升传统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上海市、重庆市、内蒙古呼包鄂地区、珠三角、广州市、青岛市、南京市、唐山暨曹妃甸地区等设立8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举办了钢铁工业、消费品工业、装备工业两化融合典型经验座谈会,为两化融合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1.2.2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快速下滑,电子信息企业普遍出现经营困难。同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深层次问题仍很突出。为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2009年4月15日,中国网全文发布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指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九大重点领域,完成“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战略性核心产业实现突破、通过新应用带动新增长”的任务,规划期为2009-2011年。《规划》的总体思路包括: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由“外需”向“内需”、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变;二是突破核心产业技术瓶颈(技术振兴)和培育新增长点(经济振兴),中长期确保核心产业的自主可控,短期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规划》调整和振兴的范围主要包括九个重点领域:对于计算机、电子元器件和视听产品等传统骨干企业,《规划》扶持的重点是“转型”和“升级”,确保这些产业的稳定增长;对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和软件等核心产业,《规划》强调的是要“突破”关键技术瓶颈,这是确保整个产业长远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规划》提出要培育新的增长点,这是拉动行业和经济增长的关键。

1.2.3推动三网融合

2010年1月13日,总理主持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会议指出,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对于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拉动国内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会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体系和机制;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1.2.4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出台

2010年10月,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指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根据规划,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决定》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必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结合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决定》还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健全财税金融支持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此外,《决定》还要求,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建立和完善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行业健康发展的配套体系与监管体系。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为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参与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创造条件。

2.软件产业竞争格局历史演进

2.1我国软件产业的范畴

软件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按照国际惯例,软件产业包括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两大部分。计算机软件产品是能被计算机存储和读入并指示计算机从事特定工作的编码程序,主要包括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三大类;计算机软件服务是指与计算机软件相关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系统集成、ASP、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服务、数据中心与资源外包服务、数据加工与处理服务、信息系统咨询与评估服务、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软件与信息系统管理人才工程化培训等。

我国软件产业的范畴与国际惯例不同,《软件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中将软件产业从构成上分为软件产品、软件服务及系统集成三部分,范畴具体如下:软件产品指以知识为基础所形成的无形产品(广义),或指以知识为基础借助与处理器(CPU)为运行平台的指令和程序的有序结合,而形成的无形产品(狭义);主要包括基础软件、应用软件、IC设计和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是指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工程和网络系统工程的总体策划、系统设计、软件开发、工程实施、服务及保障等。软件技术服务指围绕软件产品流通和应用过程中的多种服务系统,包括客户交互服务,后端办公处理、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相关的专业化服务)及网络软件服务等。在工信部的统计口径中,将IC设计和嵌入式软件从软件产品中出来,把我国软件产业细分为软件产品、系统集成、软件技术服务、嵌入式系统软件和IC设计5部分。另外,从业务特性方面来说,我国软件行业市场主要由通用ERP管理软件领域、行业应用软件与服务领域、软件外包领域、以硬件为主的系统集成领域组成。

2.2我国软件产业集中度分析(2001-2009)

表3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01年-2009年中国百强软件企业前十大企业收入及排名情况。

表3  中国软件百强企业历年收入排名与行业总量(2001-2009)

排名/年度

2001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第一大60.462.2487.73152.06297.78416.72555.65725.68
第二大37.8660.1366760.7134.4110.29248.04270.66
第三大24.3244.8655.163.681.0690.52110.04130.4
第四大23.2138.6849.1359.8665.3284.6567.1981.8
第五大20.33.3747.6746.2245.9755.65.1162.44
第六大15.5631.1941.314237.552.9362.3660.87
第七大14.28.883540.6933.7345.5240.3749.06
14.2223.3634.5427.4531.5439.2940.3147.9
第九大13.2918.119.6725.9928.7537.5839.741.66
第十大12.8317.4217.9724.5528.0232.8637.5440.71
行业百强收入总和465.65744.6903.71127.51437.61676.92039.52448.7
行业总收入750.831632.652404.939054888583475739513
注: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2002年未披露具体数据,因此本研究将其剔除。

图4  中国软件行业2001年-2009年市场集中度分析

从图4中可以看出,中国软件行业集中度从总体上呈逐步降低的趋势。根据科尔尼产业演进阶段的判断,中国软件行业目前属于产业集中度较低、公司数量很多且竞争激烈的初创阶段。其中,CR100即软件百强企业收入之和占行业总量的比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图5 中国软件行业百强市场规模与行业总量增长趋势(2001年-2009年)

从图5可以看出,中国软件行业市场总量在2001年至2009年间一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且平均增长率超过软件百强企业收入之和的增长率。从软件行业的各个特征分析,目前我国软件行业的生命周期处于成长阶段。

2.3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软件业始终保持着较高增长态势。随着国际外包的转移,2004-2009年我国软件产业营业收入从2405亿元增长到9513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即使是受金融危机冲击、产业整体增速下滑的2009年,软件业增速依然达到25.6%。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以“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信息服务的新模式、新业态”作为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并提出“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从12%提高到15%”。2009年11月,工信部开始着手编制《加快软件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15年我国软件服务业的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应用推广、技术创新、企业发展、人才发展等七大目标,软件向服务转型已经如箭在弦。2009年9月23日,国家各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和企业发包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该项《意见》指出要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采购等手段,积极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扶持加强对服务外包企业的品牌宣传和推介,打造中国服务外包品牌,推动了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

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前11个月,我国软件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实现软件和服务业总收入12081亿元,同比增长30%,提前突破了1万亿元的大关。软件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行业,“十二五”期间,在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措施实施后,软件产业将得到更快发展,行业的并购重组将加快。

3.行业并购概况

3.1行业并购状况

3.1.1 2004年-2009年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并购重组大事记

序号时间收购方被收购方交易概况控制权是否转移涉及金额
12004年10月

彩虹集团厦华电子2004年10月,持股比例为58.26%的公司第一大股东厦门华侨电子企业公司与彩虹集团公司签署《股权转让框架协议》,将29%的股份转让给彩虹集团公司。

N/A
22004年11月

上海贝尔大唐移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向大唐移动注资1.5亿人民币,换取3%的股份,从而成为大唐移动的战略投资方。

1.5亿元

32005年8月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2005年8月,国资委发布公告,宣布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并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而重组后的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撤销。

N/A
42006年12月

四川世纪双虹显示器件荷兰 Sterope Investments B.V

彩虹电子与母公司彩虹集团组成的合资公司——四川世纪双虹显示器件,斥资9990万美元(约7.72亿港元),收购荷兰 Sterope Investments B.V的75%股权,从而间接持有南韩ORION PDP 75%股权。ORION PDP 主要研究、开发、制造、销售显示器件。

7.72亿港元

52007年7月

彩虹集团上海蓝光科技彩虹共向蓝光科技注资1.3亿元,占后者51%股权。蓝光科技是国内首家生产蓝光LED外延片、芯片的企业。2005年,率先在国内量产。这是半导体照明领域的核心产品。

1.3亿元

62007年8月

彩虹电子彩虹玻璃2007年8月,彩虹电子在港交所发布公告,计划配发不超过3.85亿股新H股,筹集资金用于向母公司彩虹集团收购彩虹玻璃余下的69.53%股权,代价约为2.796亿元。彩虹玻璃本为彩虹集团的非全资附属公司,收购完成后将成为彩虹电子的非全资附属公司。

2.796亿元

72007年8月

彩虹集团咸阳彩虹数码显示有限公司、西安新纪元国际俱乐部有限公司2007年8月,彩虹电子发布公告,将持有的咸阳彩虹数码显示有限公司49%的股权和西安新纪元国际俱乐部有限公司41.67%的股权转让给彩虹集团。

1.2亿元

82007年8月

彩虹电子彩虹集团彩虹电子与彩虹集团进行资产置换,将公司下属的玻璃工厂的经营性资产及持有的彩虹资讯55%的股权置出,同时置入彩虹电子下属的彩管一厂彩色显像管业务相关的经营性资产,具体包括4条彩管生产线、技术研发及相关资产。

3.48亿元

92008年6月

彩虹电子山西彩虹电子玻璃有限公司2008年6月,彩虹集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国资委批准“彩虹股份”收购山西彩虹电子玻璃有限公司(下简称“彩虹玻璃”)69.5308%的股权。 

3.1亿元

102008年6月

彩虹电子彩虹荧光30%股权、彩虹网版25%股权。

2008年6月,彩虹集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彩虹电子()公司与瑞博电子()有限公司订立收购协议,彩虹电子()将向瑞博电子收购彩虹荧光30%股权及彩虹网版25%股权,共耗资8811.5万元。

8811.5万元

112008年12月

上海普天普天工业园2008年1月,上海普天以定向增发所募集的部分资金收购母公司普天集团全资企业普天股份所持普天工业园100%的股权,该股权已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挂牌价格为2.02亿元人民币。

2.02亿元

122009年3月

硕达科技有限公司普天茂德科技有限公司硕达科技有限公司全面收购茂德在普天茂德的所有股份,并更名为普天硕达科技有限公司。N/A
132009年8月

中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贝尔ViSS监控业务

2009年8月28日,中星电子股份公司与上海贝尔(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简称ASB)在北京正式签署协议,中星电子将收购上海贝尔ViSS监控业务在华所有的资产、厂房、设备、库存、合同、知识产权及服务和开发能力。

N/A
142009年9月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华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四创电子拟收购控股股东华东所持有的合肥华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90.83%的股权(不包括华耀公司现持有华田公司50%的股权)。

N/A
152009年10月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国睿集团有限公司、商翠云等5名自然人

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0月21日,国资委以国资产权[2009]1183号文,批复同意了高淳国资向十四所转让其持有的高淳陶瓷2,298.16万股股份,11月9日,股权过户完成,十四所成为高淳陶瓷的控股股东。本次收购完成后,十四所直接持有股份数将增至3,520.97万股,占总股本(发行后)的比例将增至24.93%,十四所直接与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国睿集团有限公司间接合计持有上市公司股份6,696.万股,占总股本(发行后)的47.42%。

N/A
162009年12月

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彩虹电子玻璃有限公司以现金方式向陕西彩虹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增资47,500万元。陕西彩虹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在取得本公司增资后,将以公司本次向其增资投入的46,000万元和自筹资金4000万元向彩虹(张家港)平板显示有限公司增资人民币5亿元,用于张家港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项目的建设;同时以公司本次向其增资投入的1500万元向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增资,用于该公司设立后的运营资金、项目调研及各项筹备工作等。

4.75亿元

172009年12月

上海普天普天网络技术有限公司2009年12月,上海普天收购普天网络技术有限公司51%的股权,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直接持有普天网络95%股权。

1222万元

182009年9月

彩虹集团、江苏省张家港经济开发区实业总公司等 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5.4亿股。其中,虹集团公司拟以不低于10亿元现金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江苏省张家港经济开发区实业总公司拟以不低于5亿元现金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

35亿元

3.1.2 2010年电子信息行业并购状况

2010 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走出危机、迎来振兴的关键一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也是承上启下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2010 年和投资仍然是拉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电子信息产业的工作主线是,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快3G、半导体照明、节能环保、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外包、网络动漫等新兴产业发展,鼓励光伏发电的推广应用,积极推动传感网络、云计算、下一代网络等新技术发展,扩大软件网络化服务。2010年电子信息行业的并购案例很好地体现了以上的思路。一方面,电子信息行业技术导向型的特点,使得国内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的整合,纷纷利用并购手段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上游迈进,突破核心技术、关键领域。另一方面,在高速成长背景下,国内软件行业继续加强并购整合力度,用友、金蝶、中国软件等管理软件企业频繁利用战略并购手段,渗透细分行业领域,竞争力不断提升,向国际化竞争迈进。同时,随着3G网络建设的日益完善以及投资的持续注入,2010年中国市场移动互联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也出现大规模并购,互联网企业通过并购方式进入移动互联网相关应用领域,新厂商的加入使得产业链日渐完善。

序号收购方收购方所属公司被收购方被收购方所属公司细分行业/产品

交易概况控制权是否发生转移是否完成交易涉及金额
1长城电脑长城科技长城易拓信息产品(深圳)有限公司

长城科技新能源长城电脑12月10日公告,拟以2400万美元的价格向ExcelStor Great Wall Technology Limited收购其所持有的长城易拓信息产品(深圳)有限公司的100%股权,正式进入新能源产业。

2400万美元

2长城科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晶照明(厦门)有限公司

 电子器件2010年12月,长城科技发布公告称,子公城开发与Epistar、亿冠晶、Country Lightin签署《合资经营开发晶照明(厦门)有限公司合同》,同意出资5280万美元,持有合资公司44%股份。

5280万美元

3华电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冠捷科技飞利浦计算机硬件根据2010年1月28日订立的股份购买协议,飞利浦同意向华电出售及转让200,000,000股冠捷科技股份。股份购买协议完成后,华电将与长城电脑合共持有冠捷科技774,060,000股份,相当于冠捷科技目前已发行股份的36.66%。

N/A
4华东科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友利电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器件晶体资产及晶体业务所有的机器、设备和冶具、工具、备件、晶体知识产权、办公设备、车辆及其他与晶体业务相关的资产和权益、专业资质、特许经营资格。2400万元

5华东科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华东赛斯真空材料有限公司 电子器件SAES公司分别以人民币1元的价格将其持有51%的股权向华东科技和鼎久进行转让,其中华东科技受让31.11%股权,鼎久受让19.%,转让后华东赛斯的股权结构变更为华东科技持股61%,鼎久持股39%。

1元

6南京中电熊猫磁电科技有限公司华东科技深圳市磁通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展盛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联数源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器件南京中电熊猫磁电科技有限公司于2010年5月31日分别与深圳市磁通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展盛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联数源电子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自然人股东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分别以982.8万元、375.6万元、1026.45万元对上述三家公司的自然人股权进行收购。 

2384.85万元

7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非挥发存储器产品研发业务上海贝岭计算机硬件2011年1月,为了解决与控股股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企业同业竞争问题,上海贝岭审议通过“公司终止非挥发存储器产品研发业务,并出售相关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给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

N/A
 8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振华(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国资委电子器件2010年7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与贵州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签署《股权(出资)无偿划转协议》,贵州省国资委将其所持贵州中电振华信息产业有限公司11.47%的股权(出资)及相关权益全部无偿划转给中国电子。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国资产权〔2010〕1244 号《关于贵州中电振华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国有股权无偿划转有关问题的批复》正式批准通过。

N/A
 9中国软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长城软件长城电脑、长城信息软件业中国软件拟以现金收购长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及长城软件副总经理姜波分别持有的长城软件34.90%、34.51%、29.60%、0.99%(合计100%)的股权,交易金额分别为4650.16万元、4597.05万元、3944.12万元、131.50万元,合计1.33亿元。

1.33亿元

 10中软国际中国软件掌中无限控股有限公司 移动互联网中国软件之子公司中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之子公司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签署《股份收购协议》,拟有条件收购掌中无限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该项交易对价分为购股价和获利能力对价,总对价不超过9100万美元。

9100万美元

 11中软国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汉普管理咨询公司 软件业2010年5月,中软国际宣布收购汉普管理咨询公司51%的股权,此次收购将最多支付2302万元。

2302万元

 12中信网络长城宽带长城科技、长城电脑、长城开发互联网服务2010年8月,长城科技股份及其附属公城电脑及长城开发订立股权转让协议,向中信网络出售长城宽带股本之50%及贷款,总代价为人民币3.24亿元。出售完成时,集团将不再持有长城宽带任何权益。

3.24亿元

 13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北京太极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软件业2010年6月,公司计划使用超募资金105.92万元收购控股子公司北京太极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2.73%股权,使其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106万元

 14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上海华讯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2010年4月,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以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作为对价收购大股东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和自然人宋世民、张为民、郭文奇、周彬、薛雯庆、张宏、李仲及谢瀚海持有的华讯网络91%股权,华讯网络将成为华东电脑的全资子公司。

18亿

 15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日本TurboSystems公司

 软件业2010年1月,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通过增资形式收购日本TurboSystems公司51%的股份,根据双方协议,在未来的两年内普华基础软件将会把对方手中的剩余股份全部收购。

N/A
 16CDC软件(CDCS)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Consultants 软件业2010年6月,CDC软件对外宣布称,已经成功收购了基于云技术的SaaS(软件即服务)企业资源规划(ERP)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Information Development Consultants(iDC)。

N/A
 17CDC软件(CDCS)

 慧图科技VITOVA公司

 软件业2010年1月,CDC软件宣布将收购企业内容管理服务提供商慧图科技(VITOVA)最多51%的股份。

N/A
 18CDC软件(CDCS)

 CHORDIANT SOFTWARE INC(CHRD) 软件业2010年1月,CDC软件对美国客户体验软件与服务供应商Chordiant Software发起收购要约,计划以1.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其全部流通股。

10510万美元

 19北京用友华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用友软件广州尚南科技有限公司 软件业2010年1月,用友集团旗下公司用友华表宣布收购商业智能(BI)软件供应商广州尚南科技有限公司,标志着用友软件正式进军商业智能软件领域,该项收购总金额为3000万元。

3000万元

 20北京用友移动商务科技有限公司 用友软件在线业务及相关资产用友软件软件业用友在线业务尚处于投入培育期,目前处在亏损状态,公司决定将在线业务及相关资产以人民币19,604,171.41元的价格转让给北京用友移动商务科技有限公司。

1960万元

 21用友软件 上海英孚思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东方富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等3家公司;叶志华等7名自然人

软件业2010年10月,用友软件正式宣布以4.91亿人民币收购上海英孚思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此次收购规模创下国内管理软件之最

48609万元

 22金蝶国际 深圳怡软技术开发公司 软件业2010年6月,金蝶集团宣布斥资1000万元人民币以资产收购方式并购专业协同软件厂商深圳怡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1000万

 23金蝶国际 深圳市嘉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软件业2010年1月,金蝶集团斥资2000万元并购房地产行业专业软件厂商深圳市嘉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以加速拓展地产行业信息化市场。

2000万

 24金蝶国际 广州普维科技有限公司 软件业2010年3月,金蝶集团斥资2100万元,并购PLM专业软件厂商广州普维科技有限公司。

2100万

 25北京中长石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银石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软件业2010年 7月,北京中长石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赵乃珂、孙勇坚、张诗中、黄勇签署《框架协议》,拟以6,000 万元收购其合计持有的南京银石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100%股权。

6000万

 26博彦科技集团 美国ExtendLogic

 软件业2010年4月,博彦科技集团正式宣布与美国ExtendLogic签订投资协议,收购美国ExtendLogic现有包括iphone、Android、Blackberry等智能手机系统及前端应用,移动嵌入式软件及后端应用平台系统的开发及测试的咨询业务。

N/A
 27超图软件 日本超图株式会社 软件业2010年1月,公司拟以每股1.1 万日元的价格,使用超募资金合计21,340 万日元取得日本超图株式会社19,400 股股份,占比36.60%。本次投资完成后,加上本公司全资子公司()超图国际有限公司持有日本超图15.09%的股权,合计持有51.69%,为日本超图控股股东。

1568.49 万元

 28360公司

 信安易公司 互联网服务2010年1月,奇虎360确认其已正式收购国内手机安全厂商信安易,并将其纳入“免费软件起飞计划”。

N/A
 29腾讯控股 Digital Sky Technologies Ltd. 互联网服务2010年4月,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将向总部在莫斯科的Digital Sky投资约3亿美,腾讯控股将获得Digital Sky约10.26%的股权和0.51%的总投票权,并有权提名一名Digital Sky董事会观察员。Digital Sky是一家持有 Inc.股份的俄罗斯投资公司。

3亿美元

 30腾讯控股 深圳市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互联网服务2010年4月,腾讯控股宣布,以1.625亿元人民币、收购其控股的网游厂商深圳网域剩余40%的股权。

16250万元

 31腾讯控股 康盛创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服务腾讯对康盛创想的收购案于2010年7月完成,收购金额约合2500万美元。

2500万美元

 32完美时空 C&C Media co.,Ltd. 互联网服务2010年3月,网络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完美时空有限责任公司(Nasdaq: PWRD),宣布其已正式签署了收购 C&C Media Co., Ltd.100%股权的有关协议。C&C Media 是一家日本网络游戏运营商。

2100万美元

 33京东网上商城 千寻网 互联网服务2010年3月,B2C电子商务公司京东网上商城正式宣布,已完成对SK电讯旗下千寻网的并购。

N/A
 34盛大游戏 Mochi Media公司

 互联网服务2010年1月,盛大游戏宣布收购美国游戏分销和内置广告平台Mochi Media公司,借此加速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此次收购的价格约为6000万美元现金和2000万美元的盛大游戏股票。

8000万美元

 35澳洲电讯公司 北京百分通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互联网手机广告运营商百分通联获得澳洲电讯超过1亿美元的融资,该起收购已于2010年2月完成。

1亿美元

 36大唐电信 上海优思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2010年9月,公司以6378万元现金分别收购顾新惠和熊碧辉持有的上海优思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各8%的股权,至此公司持有的上海优思股权增加至51%。

6378万元

 37中国通信服务 国信朗讯科技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2010年4月,中国通信服务宣布,收购国信朗讯余下49%股权,总代价4100万元人民币,国信朗讯将成为中国通信服务的全资附属公司。国信朗讯主要业务活动为高新技术通信网络管理及应用软件之研发及制造、销售自产产品、系统集成及网络规划、技术谘询及其他服务。

4100万元

 38掌上灵通 乐堂游戏 移动互联网2010年1月,掌上灵通(Nasdaq:LTON)宣布以不超过915万美元现金收购乐堂50.01%股权。

915万美元

 39德州仪器(TXN)

 成芯半导造有限公司中芯国际电子器件2010年7月,德成都成芯半导造有限公司资产的转让项目被正式公布,该项目挂牌价格为118825万元,此项转让接盘方是美国的德州仪器。成芯半导造有限公司于2005年落户成都,其所有权归成都工业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成都高新区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所有,中芯国际拥有该公司的管理经营权。

118825万元

 40晶源电子同方股份北京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同方股份、北京清晶微科技有限公司计算机硬件2010年11月,晶源电子发布公告,拟向控股股东同方股份(600100)、北京清晶微科技有限公司、赵维健、葛元庆、吴行军、段立、孟红霞、宋翌、丁义民、李刚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北京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100%股权。

129472万元

 41鸿海精密科技集团 索尼斯洛伐克液晶电视工厂索尼家用电器2010年7月,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同意收购索尼公司斯洛伐克液晶电视工厂90.1%的股份。鸿海精密是全球收入排名第一的电子产品合约制造商,是富士康科技集团旗下旗舰子公司。

3亿美元

 42京东方A

 美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3月与美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资产买卖契约》,通过下属子公司并购美齐科技相关计算机显示器及电视机业务以及与之相关资产。2010年8月31日,买卖双方于交割日完成了本次并购的交割。

2.9亿元

 43美的电器 埃及Miraco公司

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子公司开利公司家用电器2010年10月,公司通过海外全资控股子公司以5748万美元收购埃及Miraco公司32.5%股份事项,已完成股权过户登记。Miraco公司主要生产销售家用空调、空调及冷链产品,目前占据埃及家用空调、轻型商用空调与空调市场份额的主导地位。

5748万美元

 44青岛海尔 合肥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青岛海尔家用电器2010年6月,青岛海尔发布公告称,将斥资5525万元收购青岛卓翱投资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合肥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20%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合肥海尔空调器将成为青岛海尔的全资子公司。

5525万元

3.2行业并购特点

图6为2010年度电子信息行业重点并购事件分析情况。通过对并购事件进行分析,电子信息产业并购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图6  2010年度电子信息行业重点并购事件分析

3.2.1软件行业并购重组再现高潮,行业高速成长与并购整合同步进行

中国软件企业数量众多,且普遍规模偏小,现在全国有软件企业2万多家,行业集中度较低,并购成了国内软件行业发展的新动向。国家刺激经济的利好不断出台,给软件企业发展营造了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新近出台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把软件与信息服务作为六大工程之一,把“逐步将部门使用的国外软件替换为国产软件”列为十项措施之一。除此之外,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软件产业的并购机会也将更多地出现,给软件行业带来了“内功”的最佳时机,行业并购整合速度加快。并购的结果必然使得行业集中度日渐提高,一些实力超强的软件企业势必应运而生。从国际环境看,国内软件企业并购步伐的加快与国际软件企业的并购热潮密切相关。

以管理软件领域为例,随着管理软件行业的发展成熟,用友、金蝶等领先厂商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以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为旗舰的 “用友舰队”包括用友政务、用友医疗、用友烟草、用友审计、用友华表、用友小型(筹备)、伟库网等公司,“八舰齐发”的用友集团誓在3年内战略控局中国管理软件市场,并跻身世界级管理软件与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行列。金蝶宣布进入全球企业软件标准委The Open Group董事会,The Open Group是HP、IBM、SAP、SUN等五大巨头开放性标准的制订机构和交流平台,这是亚洲软件企业首次打入全球“标准俱乐部”。

从行业并购事件可以看出,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国软件行业主要的代表厂商并购事件达到16起,其中以用友、金蝶、中软国际并购事件最多。与2009年并购事件不同,2010年度软件行业并购重组再现高潮,大宗交易规模并购事件不断发生。例如,中软国际2300万收购汉普管理咨询公司,试图强化自身在行业信息化领域内的前端咨询能力,进一步完善端到端的服务布局,为其成为业内领先IT端到端服务商打下坚实基础。中软国际斥资9100万美元收购掌中无限,试图整合其移动互联服务以及移动商务服务能力于“端到端”业务布局之中,依托集团强大的行业信息化服务经验,积极布局行业移动化应用市场。用友软件以4.91亿人民币收购上海英孚思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此次收购规模创下国内管理软件之最,期望抓住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汽车行业管理软件和咨询服务业务的增长良机,迅速切入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信息化和管理咨询市场,并占据市场领导地位,开辟企业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金蝶国际先后斥资合计5100万元收购深圳怡软技术开发公司、深圳市嘉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广州普维科技有限公司,迅速切入PLM、房地产、协同等细分市场领域。

3.2.2产业、技术、产品的整合,推动着企业加大并购力度,向高附加值产品及产业链技术前端迈进

长城科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做出了相应部署:发展以“新型平板显示、移动便携计算设备——MPD、信息安全产品”为主线的“新兴信息产业”,推动长城系产品向“LED”“节能环保”方向转型,并进入“太阳能发电及相关桥接设备”为主的新能源领域。以长城电脑收购长城易拓为例。为保持企业增长势头,积极实施业务转型,长城电脑以2400万美元收购长城易拓信息产品(深圳)有限公司100%股权,正式进入新能源这个高速成长的产业。长城易拓信息在太阳能电池产品和电源逆变器领域具备一定产能和技术基础,通过了太阳能电池板产品的“TUV 认证”,虑到未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得到较大规模的应用,市场前景广阔,对其进行收购有利于长城电脑打造新兴能源业务平台,优化业务模式,提升综合竞争力。同样,鉴于LED产业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长城科技与Epistar、亿冠晶及Country Lighting成立合资---开发晶照明(厦门),从事研制及销售高亮度LED外延片、芯片、LED光源模块等,长城科技投资5280万美元,控股44%,进入高附加值及技术前端的LED产业领域。

京东方A完成收购美齐科技显示整机业务,则属于典型的产业链整合层面的并购整合。通过此次并购,可以快速提升京东方A整机产品企划、研发、供应链、市场、制造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对落实公司TFT-LCD显示屏与整机一体化设计制造的竞争战略、扩展公司产品的价值链、增强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重大意义。京东方A打造显示器帝国的决心早就有所体现。2003年,京东方A斥资10.5亿港元收购了冠捷科技有限公司26.36%股份,此举使京东方A成为冠捷科技第一大股东,也意味着京东方A打造以显示器为核心的产业垂直整合战略布局基本完成。

3.2.3企业加快业务调整步伐,剥离劣势业务,突出发展主业

企业围绕主业加快了业务调整步伐,剥离非核心业务或资产。例如,中信网络并购长城宽带,在艰苦经营了十年之后,长城宽带终于被东家“长城系”抛弃。尽管长城宽带有着“长城系”和“中信”这样实力雄厚的股东背景,但其一直处在电信运营商的夹缝中寻找机会,常年处于亏损之中。且在“长城系”和“中信系”中,长城宽带的业务又属于边缘业务,很难获得大股东的全力支持。在此背景下,中信网络收购长城科技、长城电脑和长城开发所持有的长城宽带50%股权,累计获得长城宽带100%控制权。再比如,为解决与控股股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企业同业竞争问题,集中资源进一步整合盘活资产,优化财务结构和资产质量,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利润水平,上海贝岭终止非挥发存储器产品研发业务,并出售相关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给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软件收购长城软件则是典型的通过并购重组突出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案例。随着国资委制定的央企整合方案时间表在2010年即将到期,国内最大的国有IT企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也加速了旗下企业重组步伐,中国软件与长城科技、长城电脑、长城信息及姜波达成协议,以1.33亿元收购长城软件。通过此次收购,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以中国软件为平台整合旗下软件类资源的决心,未来集团下属软件类优质资源的整合步伐将稳步推进;另一方面长城软件与中国软件业务上互补所产生的合力效应将有望为中国软件带来明显的业绩增厚。

3.2.4 3G正式商用与三网融合推动产业相关厂商产业链的并购整合与新业务布局

在2010年度电子信息行业重点并购事件中,互联网服务和移动互联网合计并购事件为11次,其中针对移动通信设备领域的并购事件为3次。一方面,在3G全面商用、手机终端价格下降以及补贴促销等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2010年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实现了显著提高。目前在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手机搜索、游戏、阅读、音乐、互动社区、支付、应用程序商店等移动互联网服务百花齐放,展现出旺盛的发展活力。随着3G网络的日益完善,移动互联网服务日新月异,手机视频、手机电视、3G可视电话等新兴业务逐步得到开放,基于3G网络的行业信息化业务也不断涌现。另一方面,随着三网融合实施的逐步深入,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针对三网融合趋势,也纷纷通过并购重组为面对未来跨领域的竞争进行新业务的布局。

在互联网网络游戏领域,国内强势网游厂商通过并购整合,扩大自己的规模,努力实现自身的国际化发展。例如,盛大游戏宣布收购美国游戏分销和内置广告平台Mochi Media公司,借此加速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完美时空有限责任公司(Nasdaq: PWRD)收购 C&C Media Co., Ltd.100%股权。C&C Media 是一家日本网络游戏运营商,完美时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池宇峰认为,此次战略性收购有助于完美时空进一步深入日本网络游戏市场,把握该市场的成长机遇,有效拓展公司海外运营的实力,并且向成为一家世界领先的网络游戏公司这一目标迈进了一大步。国内互联网巨头之一的腾讯控股也斥资1.625亿元收购网络游戏公司深圳网域40%股权,从而全资拥有该公司。

在3G为主导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与通信设备领域,从终端设备、应用软件到移动增值服务均存在典型的并购案例。例如,博彦科技集团收购ExtendLogic现有包括iphone、Android、Blackberry等智能手机外包业务,进军移动领域的软件服务外包业,在完善业务架构和全球布局特别是智能手机业务上迈出了战略性一步。大唐电信收购旗下手机设计子公司上海优思通信科技有限公司16%股权,加强对手机设计业务的控制。华东电脑非公开发行收购华讯网络91%股权,布局“云计算”业务,公司有望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云计算”平台供应商。澳大利亚最大的电讯公司澳洲电讯(Telstra),收购北京百分通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则是看好中国未来互联网市场的发展和网络广告市场的高速增长机会。北京百分通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本地化精准广告运营商,主要从事手机媒体化运营,目前业务已辐射1000万手机用户,旗下拥有手机即时新闻门户“NOW”和手机报刊媒体群。澳洲电讯近年来在中国频频展开收购,先后将皓辰传媒、搜房网和泡泡网收入囊中,之后收购了中国两家创新型SP公司,目前在中国,澳洲电讯已经涵盖了房产、汽车、数码产品、手机内容和音乐服务五大领域。 

4.典型案例分析

4.1华东电脑     收购华讯网络

4.1.1交易简介

2010年4月,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以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作为对价收购大股东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和自然人宋世民、张为民、郭文奇、周彬、薛雯庆、张宏、李仲及谢瀚海持有的华讯网络91%股权,华讯网络将成为华东电脑的全资子公司。本次交易前,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持有华东电脑44.62%的股份,为控股股东;同时,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持有目标资产华讯网络有限42%的股权,为华讯网络有限单一最大股东。本次交易完成后,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约持有华东电脑发行后总股本的45.35%,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同时,根据《重组办法》的相关规定,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须报请中国核准,且须提交并购重组委审核。

4.1.2并购主体介绍

1. 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于1994年1月,同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国IT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公司目前主营业务是以信息系统、弱电工程、电子工程和软件工程开发为主,定位于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为核心业务的供应商,大力发展以系统集成为特色的优势业务,开发更加专业的服务内容,开发有特色和特定行业背景的用户群,选择具有较高科技含量、集成度较高的IT业相关的服务项目为公司的核心产品。

2.上海华讯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华讯网络系统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多年的系统集成和专业服务行业经验,在金融、电信、制造、能源、交通、物流、媒体、卫生、及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业务和服务网络覆盖整个中国地区。

华讯网络拥有领先的专业技术和资质认证,超过570位网络领域的专业人员,超过507项各类专业认证,其中包括44项项目管理认证,96项CCIE认证。公司总部设在中国上海,在北京、广州、成都、武汉、南京、深圳等多处设有分公司和办事处。华讯网络有限拥有信息产业部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为“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 2009 年第八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排名中,华讯网络有限位列第 29 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3.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

华东所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科研院所,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之一。

4.1.3交易动机

1.提升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华讯网络有限成为华东电脑全资子公司,通过此次并购可以有效改善华东电脑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华讯网络总资产规模达99,302.88万元,归属母公司净资产规模达40,929.65万元;华讯网络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134,9.27万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3,030.01万元。通过本次重组,将使华东电脑的资产状况得到很大改善,盈利能力得到根本性扭转。

2.注入华讯网络,完善产业链条,铸就云计算行业龙头 

华东电脑、华讯网络虽同属于信息技术行业,但两家公司覆盖了不同的细分子行业。华讯网络更侧重于网络系统集成及专业服务,专业性强,客户覆盖广,业务具有良好成长性,从所处专业领域看,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因此,重组完成后,华东电脑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变身为提供包括网络系统集成方案、网络存储、网络服务等业务的综合公司。由于大股东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业务上拥有核心竞争力,加上集团CEC旗下其他网络安全业务支撑,通过此次整合,华东电脑和华讯网络将实现业务互补,在“云计算”领域的技术优势也将得到增强。华东电脑有望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云计算”平台供应商,从而使得华东电脑的盈利能力发生巨变。

4.1.4案例述评

1.资产评估溢价过高,并购风险较大

一方面,截至评估基准日,华讯网络的净资产约为4.09亿元;而经过评估,其净资产增值至19.81亿元,评估增值约15.88亿元,增值率高达404.47%。华东电脑4倍高溢价收购饱受业内人士猜疑,采用的收益现值法估值让“被吞下”的华讯网络身价飙升。另一方面,此次交易将使华东电脑八名前高管所持华讯网络股权价值将从原始投入490万元暴增至9.71亿元,增值190倍,获得近十亿元的溢价收益。

另一方面,根据华东电脑对华讯网络资产未来三年业绩增长的承诺,2010年净利润预测数为1.52亿元;2011年净利润预测数为1.76亿元;2012年净利润预测数为2.04亿元。而华东电脑2009年的净利润只有1239.36万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只有614.48万元。2010年1季度,华东电脑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则亏损了901.79万元,这就意味着华东电脑今后大部分的利润将来自于华讯网络,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未来面临的业务风险巨大。

2.受益于国家“云计算”支持,华东电脑业绩可能会取得突破性增长

华东电脑目前主要从事计算机高端产品销售和服务、智能建筑和软件开发三大核心业务。华东电脑控股55%的华东电脑存储网络系统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美国最大的专业网络存储设备供应商EMC公司的产品分销与集成服务。“云计算”将是对全球IT产业的一次大洗牌,据IDC预测,用于云计算服务上的支出在接下来的5年间可能会出现3倍的增长,到2012年达到42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作为上海市的云计算龙头企业,华东电脑将全面受益于上海的“云海计划”。2009年,在《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首批总投资超过30亿的12个重点项目中,由华东电脑牵头的“华云计划”就占5个亿的投资。作为云计算行业先行者,在大股东基础软件的技术依托下,华东电脑通过此次并购交易,有望构造完整的“云计算”平台,未来将受益于国家对“云计算”的大幅扶持和推广。

4.2用友软件收购英孚思为

4.2.1交易简介

2010年6月,亚太本土最大的管理软件提供商、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软件巨头——用友公司正式宣布拟以人民币48609 万元收购上海英孚思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英孚思为”)99%股权,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西用友软件有限责任公司以人民币491 万元的价格收购英孚思为1%股权。这次收购规模创下国内管理软件行业有史以来之最。

4.2.2并购主体介绍

1.用友软件简介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用友软件”)成立于1988年,致力于用信息技术推动商业和社会进步,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管理/ERP软件、行业解决方案、服务,是亚太本土最大的管理软件提供商,中国最大的管理软件、ERP软件、集团管理软件、财政管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及小型企业管理软件提供商。2001年5月18日,用友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股票简称:用友软件;股票代码:600588)。

用友连续多年被评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是工信部核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壹级资质企业,中国软件业最具代表性企业。“用友ERP管理软件”系“中国名牌产品”。用友拥有由总部研发中心、南京制造业研发基地、上海先进应用研究中心、深圳电子行业应用开发中心等在内的中国最大的企业应用软件研发体系。用友的101家分子公司、60家客户服务中心、150家培训教育中心、3000名服务专家组成了中国管理软件业最大的服务网络。在日本、泰国、新加坡等亚洲地区,用友建立了分公司或代表处。

2.英孚思为简介

英孚思为采用软件与咨询服务相结合模式,为汽车制造企业、汽车经销商提供自主研发的行业应用软件解决方案及咨询服务,迄今客户包括上海通用汽车、上海大众汽车、长安福特汽车、上海汽车、一汽大众等20家中外汽车厂商和3500多家4S经销商。根据资料显示,英孚思为注册资本3600万元,截至2009年底,公司资产总计1.18亿元,负债总计1087.53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06亿元。2009年英孚思为实现营业收入9281.4万元,净利润2713万元。

4.2.3交易动机

一方面,受2008年以来国家4万亿基础建设投资、8500亿一改投资等的推动,电信、电力、交通运输、医疗、教育等行业将陆续启动各类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这些项目配套的IT建设也将逐步启动,成为拉动这些行业IT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由于IT支出一般在工程后期启动,因此对2009年投资的带动效应主要在2010年体现。另一方面,以用友和金蝶为龙头代表的国内本土品牌厂商的逐渐崛起正在成为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管理软件行业的成熟度不断提升,同时行业的洗牌也在激烈进行。大型软件厂商通过并购更多的小软件厂商来应对成熟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及管理升级的需要。与此同时,众多小软件厂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选择了更大的平台进行突破与发展,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文档

电子信息行业分析报告

2010年度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并购重组研究报告1.行业并购环境1.1概述电子信息产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专门从事信息技术开发,设备、产品的研制生产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的统称,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生产、检测、转换、存储、传递、处理、分配、应用等门类众多的产业群。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工业(包括计算机设备制造业、通讯域网络设备制造业以及其他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信息开发业(包括软件产业、数据库开发产业、电子出版业、其他信息内容业)。1.1.1电子信息行业特点与影响因素1.技术和资金密集,创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