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企业纳税风险的内部控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1:14:50
文档

企业纳税风险的内部控制

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以(间接税)和所得税(直接税)为主体的、多税种、多环节的复合税制。各税种在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环节、税率等税制要素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税法还存在着某些不完善之处,为纳税人通过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投资和融资活动等减轻税负,甚至利用税法的漏洞,规避纳税义务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近些年来,国美、苏宁、创维、娃哈哈、中国平安等诸多国内知名公司,因缺乏系统化和制度化应对和控制税务风险的机制,先后陷入税务纠纷旋涡。为此,我国企业迫切需要建立标准化的内部控制流程,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测
推荐度:
导读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以(间接税)和所得税(直接税)为主体的、多税种、多环节的复合税制。各税种在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环节、税率等税制要素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税法还存在着某些不完善之处,为纳税人通过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投资和融资活动等减轻税负,甚至利用税法的漏洞,规避纳税义务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近些年来,国美、苏宁、创维、娃哈哈、中国平安等诸多国内知名公司,因缺乏系统化和制度化应对和控制税务风险的机制,先后陷入税务纠纷旋涡。为此,我国企业迫切需要建立标准化的内部控制流程,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测
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以(间接税)和所得税(直接税)为主体的、多税种、多环节的复合税制。各税种在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环节、税率等税制要素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税法还存在着某些不完善之处,为纳税人通过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投资和融资活动等减轻税负,甚至利用税法的漏洞,规避纳税义务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近些年来,国美、苏宁、创维、娃哈哈、中国平安等诸多国内知名公司,因缺乏系统化和制度化应对和控制税务风险的机制,先后陷入税务纠纷旋涡。为此,

我国企业迫切需要建立标准化的内部控制流程,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测、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对控制的监督等诸要素入手,加强纳税风险管理,防范纳税风险。

一、纳税风险控制环境

(一)树立依法纳税意识

控制环境是企业整个内部控制运行的环境基础,因而也

是企业纳税风险管理系统的运行基础。为此,

企业首先应当树立起依法纳税的观念,积极承担依法纳税的义务和社会责任,并养成依法纳税和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习惯。其次,企业还应当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积极进行纳税筹划,认真研究国家税收,根据税收导向积极地安排自己的业务活动,实现纳税成本和纳税风险最小化。

(二)建立内部税务管理机构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中,应当积极地考虑纳税风险管理的需要,如建立专门的内部税务职能机构,对企业的纳税活动和涉税风险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包括纳税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负责纳税风险管理组织构架设计,包括沟通、危机

攻关、内控评价等,及时化解各种纳税风险。(三)实现战略税务风险管理

纳税风险就是指影响企业战略实现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所以,纳税风险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企业在战略设定的时候,就应当考虑税收问题,同样,企业在进行纳税风险管理的时候,自然也应当以企

业战略为导向。也就是说,

企业可以尝试制定清晰的税务战略,并将其作为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去考虑,同时将税务战略的选择和纳税筹划提高到战略高度,真正实现战略税务风险管理。

大量的服从于税务筹划的交易行为除了纳税利益之外,并不会为纳税人带来任何实质上的商业利益,相反还会引起纳税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变化。税务筹划会诱导纳税人涉足于不熟悉的生产经营领域,偏离既定的生产经营目标;税务筹划还会破坏纳税人业已建立起来的资金成本与财务风险均衡的稳定的资本结构。如资本弱化,可以增加税前可扣除费用,降低课税基础,但同时增加了纳税人的利息负担,势必要加大财务风险。所以,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的一种利益最大化行为,而纳税人利益最大化追求的是收益与风险的均衡,作为企业战略组成的税务筹划必须被纳入到企业战略框架之内进行统筹考虑。

(四)建立涉税业务内部牵制制度

1912年蒙可马利在其

《审计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所谓内部牵制是指一个人不能完全支配账户,另一个人也不能的对业务活动加以控制的制度。美国《柯氏会计词典》的定义与蒙可马利类似,称内部牵制是"以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发生的业务流程设计。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部门或个人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设计有效的内部牵制以便使各项业务能完整正确地经过规定的处理程序,而在这规定的处理程序中,内部牵制职能永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内部牵制的核心是职责分工,通过职责分工形成舞弊牵制和制衡机制以及错误发现和纠正机制。企业应当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制衡机制和税务风险管理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税务管

作者简介:武向辉(1976-),男,河南方城人,本科,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企业会计,467000。

企业纳税风险的内部控制

武向辉

要随着税法的规范化和复杂化以及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多元化经营,企业的涉税风险越来越高。企业有必要建立纳税风险管理系统,对税收风险的关键因素进行识别,对税收可能的纳税风险进行预警和控制,以保证依法纳税,避免违法成本。

关键词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外部审计

武向辉:企业纳税风险的内部控制

50··

企业研究

Business research

No.16

AUG.2010

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二、纳税风险评估

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企业应当对诸如关联交易等涉税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税务风险评估的结果,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对于发生频率较高的纳税风险,企业应建立监控机制,评估其累计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纳税风险管理制度滞后

目前,企业的税务风险通常不是由会计差错造成的,而是由纳税管理力量相对薄弱造成的。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往往是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为目标,而不太重视涉税合规目标,还没有把纳税风险管理纳入其中。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重点关注的也是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方面的目标,税务合规方面内容缺乏或单薄。

(二)与关联交易有关的纳税风险

关联交易是集团整体税收合理安排的重要手法,但是他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被税务管理部门认定为非正当的,就要被进行纳税调整,即所谓的关联交易陷阱。关联交易调整往往不是未来适用法,而是采用追溯调整法,即纳税调整会追溯到以前年度。

三、纳税风险控制活动

(一)纳税操作规程的梳理

目前内部控制没有注意体现税收方面的要求,需要把税收筹划纳入内控制度。税收要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有序的入库,其规范性特别强,而且比较刚性,如税法规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是按应收款的5‰计提。再如企业可以选择融资租赁某项固定资产,但税收强调融资租赁必须取得一定的资质,必须经人民银行批准,否则出租人必须缴纳,决策时候,必须考虑税收的规范性。

(二)建立税企争议协调机制

企业之所以要建立税企争议协调机制,不仅是由于税务行下处罚存在较大的行政自由裁量权,而且还可能由于企业内部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如果某企业属于企业集团,那么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关联交易涉税风险问题。尽管关联交易安排可能并不出于避税目的,但是却不可避免地会涉及税务争议和纳税调整问题。为此,纳税人可以主动与税务机关签定预约定价协议,即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事先将企业与境内外关联企业之间内部交易和财务收支往来所涉及的转让价格的确定方法、特许权使用费的支付办法、管理费用的分摊

方法等,向税务机关申请报告,以消除内部转让价格法律性质的不确定性,从而避免成本高昂的诉讼程序。

(三)建立纳税风险“危机公关机制”

对于重大涉税风险事项,企业要建立"危机公关机制"。例如,企业集团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常常会遇到关联交易纳税调整的税务危机,企业集团公司一定要建立危机公关部门,负责危机公关预案的制定和危机公关实施工作。

四、纳税风险信息与沟通

(一)纳税信息系统建设

有效的信息系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保障,风险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大都体现在信息系统之中。所以,企业有必须建立和完善的包含纳税自信在内的信息系统。信息化是企业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企业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成本效益原则,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二)纳税风险信息沟通

在有效的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企业还应当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机制,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与管理层和相关业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

五、对纳税风险控制的监督

对纳税风险控制的监督指的是企业对纳税风险控制制度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对于发现的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建议予以改进。

(一)内部审计评价

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的法定机构,它有义务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二)外部审计评价

之所以提出对纳税风险控制制度的外部审计评价的要求,主要是由于企业往往出于经营的考虑可能挑战企业控制最薄弱的一面。因此,外部审计,有利于从中立者的立场上,对企业存在的问题予以警示,帮助其化解企业纳税风险。

参考文献:

[1]刘芳.浅析新形势下建安企业税务风险.价值工程,2010,(1上).

[2]刘庆国.简司税务风险及防范控制商场现代化,2008,(30).

[3]曹建新,詹长杰.论税务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财会月刊,2010,(16).

51

··

文档

企业纳税风险的内部控制

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以(间接税)和所得税(直接税)为主体的、多税种、多环节的复合税制。各税种在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环节、税率等税制要素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税法还存在着某些不完善之处,为纳税人通过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投资和融资活动等减轻税负,甚至利用税法的漏洞,规避纳税义务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近些年来,国美、苏宁、创维、娃哈哈、中国平安等诸多国内知名公司,因缺乏系统化和制度化应对和控制税务风险的机制,先后陷入税务纠纷旋涡。为此,我国企业迫切需要建立标准化的内部控制流程,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