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试述福建省“闽台合作‘校—校—企’项目”对民办高校国际化进程的促进作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1:14:38
文档

试述福建省“闽台合作‘校—校—企’项目”对民办高校国际化进程的促进作用

试述福建省“闽台合作‘校—校—企’项目”对民办高校国际化进程的促进作用王晨(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人事处,福建厦门361000)【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民办高校面对社会的各种压力,也在不断寻找新的办学出路,其中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成为主要目标。福建省教育厅立足本地经济发展需要,适时推出了“闽台合作‘校—校—企’项目”,旨在加强闽台各方面的交流,同时也促进了本地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国际化的进程。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闽台合作‘校—校—企’项目”开展一年
推荐度:
导读试述福建省“闽台合作‘校—校—企’项目”对民办高校国际化进程的促进作用王晨(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人事处,福建厦门361000)【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民办高校面对社会的各种压力,也在不断寻找新的办学出路,其中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成为主要目标。福建省教育厅立足本地经济发展需要,适时推出了“闽台合作‘校—校—企’项目”,旨在加强闽台各方面的交流,同时也促进了本地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国际化的进程。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闽台合作‘校—校—企’项目”开展一年
试述福建省“闽台合作‘校—校—企’项目”对民办高校国际化进程的促进作用

王晨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人事处,福建 厦门 361000)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民办高校面对社会的各种压力,也在不断寻找新的办学出路,其中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成为主要目标。福建省教育厅立足本地经济发展需要,适时推出了“闽台合作‘校—校—企’项目”,旨在加强闽台各方面的交流,同时也促进了本地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国际化的进程。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闽台合作‘校—校—企’项目”开展一年多来,对福建省民办高校的国际化起到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民办高校 国际化 福建省 闽台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对于缺少保护的民办高校,面对生源减少的竞争压力,国际化也成为他们生存的一条重要出路。

面对这样的机遇,大多数民办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国际化的道路。在各地积极探索高校国际化道路之时,福建省教育厅于2009年提出了“闽台合作‘校—校—企’项目”,即由的高校与的高校以及在投资的台企等三方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培养适合台企需要的人才。

在两岸高校的合作中,省教育厅要求,高校闽台合作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应根据市场需要出发,与高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开设的课程中,引进院校的优质课程不低于30%,引进的师资不低于25%。借参与“闽台合作项目”的机会,福建省部分民办高校通过引进高校的优质教师资源和优质课程等,促进了本校的国际化进程。

一、通过闽台交流,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

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中,最重要的是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先进教育理念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

我国的高等教育虽已发展上百年,但是民办高等教育真正流行仅20余年。由于办学受到主管部门诸多,教育理念仍沿用普通高校的培养模式,以培养精英为办学的主要目的,导致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无论是高职还是本科,都没有任何创新。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各种新的思想也迅速涌入国内教育界,如何选择和引进国外先进理念成为民办高校走出特色办学的重要之路。福建省教育厅根据本省的地域优势,瞄准技职教育(即的高职教育,但的高职教育不仅有专科段,也有本科段,甚至研究生阶段)发展比较成熟的特点,积极组织福建的高校与高校及台企进行“校—校—企”合作,将高校和台资企业的先进理念带入福建高校。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作为第一批被批准进行“闽台合作‘校—校—企’项目”的高校之一,于2009年初与亚太创意学院(更名前为亲民技术学院)及相关台资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并于2009年9月招收三个专业的“闽台合作”学生。在协议签署后,亚太创意学院由院长刘绍文教授带队前后三次到南洋学院进行交流,并给南洋学院全体教师开设了“技职教育发展”的系列讲座,让的教师足不出户就了解到了教育的先进理念。

在一年多的合作时间里,亚太创意学院分六批派遣优秀教师28人次到南洋学院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听课、座谈等形式,为南洋学院的相关教师传授了较新颖的教学方法。

自2009年初至今,参与“闽台合作项目”福建民办高校都不同程度地与的高校进行了业务往来,学习、引进了教育的先进理念,促进本地民办高校在教学理念上的国际化。

二、引进师资,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在民办高校国际化的进程中,具有国际化理念的教师成为了关键的环节。对于民办高校教师数量不足、专职教师比例偏低;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大;“双师”素质教师缺乏等现状,如何建设一只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成为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当务之急。

作为公办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主要以引进高水平人才为手段,但是作为民办高校,由于待遇、保障等方面的差距,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仍处于较低水平,想通过引进大量优秀的人才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不太现实。虽然一些学校通过自身的调整,引进了部分人才,但仍无法满足民办高校国际化的需求。为此,通过提高学校现有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成为解决民办高校国际化进程中师资队伍建设这个“瓶颈”最有效的办法。

部分先行的民办高校已经采取了各种方式提高本校教师的水平,其中较多地采用了“走出去”的方式,即派遣本校教师参加国际研讨会、出国考察培训、参与国际科研项目研究、深入外企实践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开阔教师的眼界。但是,限于成本的等因素,“走出去”的老师仍为少数,对学校师资队伍整体建设成效影响不够明显。

作为福建省“闽台合作项目”先行学校之一的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将“引进来”作为本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

在与亚太创意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建国科技大学、嘉南药理大学等高校合作的一年多中,多次邀请高校的教育专家来校开讲座和座谈会,通过这些方式让本校的教师了解新的教学理念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2009年6月30日至7月3日,亲亚太创意学院的校长刘绍文博士,教务长李进得博士,研发长温源汉博士和学务长汤仁忠博士等组成的专家团队,应邀来厦举办了“海峡两岸高职教育合作交流高级师资培训班”,厦门南洋职业学院400余名教职工及兄弟院校部分教师参加培训班,对相关人员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按福建省教育厅要求,闽台合作专业课程中引进优质教师不低于25%,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在一年多的合作时间里,从亚太创意学院分六批引进优秀教师28人次。开创了“夹心面包”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每门课程在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聘请一位老师授课,并为每个教师配备助教一名,教师授课的间隙由本校的助教授课。这种方式既节约一定聘请费用,同时,本校的助教老师也在协助授课的过程中得到学习和锻炼,有助于本校教师的成长。老师授课的同时,本校教师也可通过听课、座谈等方式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

自2009年开始,参与“闽台合作项目”的民办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引进了高校和台企的优秀师资,促进了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在民办高校国际化的进程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引进职业培训,提高学生国际竞争力

职业资格证是每一个人走向工作岗位的通行证,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

多数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对学生毕业有明确的规定,学生除修满相应的学分外,还要获得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方能毕业。主要的目的是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由于国内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率较低,职业资格考试“鱼龙混杂”权威性不强,职业资格培训与用人需求的适应度有所差别等因素,很多毕业生无法获得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用人单位对其获得的职业资格证并不认可。而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部分国外的职业资格证书,尤其是国际通行的资格证书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追捧。如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认证)、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认证)、CISA(信息系统审计师认证)、CG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PMP(项目管理资格认证)、WBSA(商务策划师认证)、HIAA(医疗保险资格认证)和CCIM(美国注册商业投资师)。

通过“闽台合作项目”,高校和台资企业会向合作学校推荐比较有市场竞争力的职业资格证书,让合作高校的学生先行一步获得境外的资格证书,在国际人才竞争中抢得先机。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是导游证、餐厅服务员资格证、客房服务员资格证等。在与亚太创意学院和香山国际(厦门)游艇俱乐部合作过程中,发现近两年沿海城市逐渐出现游艇热的现象,但在国内驾驶游艇需获得“船员适任证书”和“高速客船特殊培训证”两个证,而上述两个资格证较难获得,因此国内游艇驾驶相关人员比较缺乏。但在考一本“游艇驾照”,理论与实践学习时间约56至96小时(自用培训时间月56小时,经营培训时间约96小时),费用也比低很多。只要年满十八周岁且持有有效护照的人均可参考。虽然的“游艇驾照”在并未认可,但其他国家地区均可使用,这就大大增强了毕业生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参加国外或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开阔学生眼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互访交流学习,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

国内的高校毕业生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都是一流的,但是走向社会后,与一些接受过国外教育的大学生相比有不小的差距,而这个差距主要就是眼界和理念。国外大学的教育主要是素质教育为主,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等能力为主,而国内的高校以理论灌输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

普通高校在进行国际合作过程中主要是“2+2”或“3+1”的模式,即在国内学习两或三年,然后在合作的国外学校学习一到两年,学生毕业后获得两所学校承认的学历。这种模式对学生了解国际形势,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有一定帮助,但由于费用等,能够享受的学生为数较少,对学校整体的学生培养收效甚微。同时,民办高校由于受招生、知名度不高等影响,因此进行上述模式的国际合作困难重重。

福建省的“闽台合作项目”,将高校优秀的师资、课程、教材、办学理念等引进高校,解决了民办高校在国际合作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同时,也降低了民办高校在国际合作中的成本。用“引进来”的方式,除闽台合作班的学生通过国际合作开阔新视野,其他同学也可以通过旁听、讲座等形式享受同样的待遇,却又可降低学生的求学成本。

通过“闽台合作项目”的带动,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已经获得亚太创意学院、嘉南药理大学等学校的邀请,以夏令营、研习生等方式公费派遣学生赴学习、交流,充分利用“闽台合作”的平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国际先进理念。嘉南药理大学也于2010年夏天组织约30名师生的夏令营,到厦门与多所合作的学校进行联谊,让参加活动的学生在交流中开阔了眼界。

归根结底,民办高校国际化进程是大势所趋,面对复杂合作局面,各个学校也在探寻不同的道路。但在国际化进程中,教育主管部门的态度也至关重要。福建省教育厅在高校国际化的过程中先行一步,不仅促进了“闽台”合作的进一步加深,更是为福建省的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提供了一个平台,直接促进了福建省民办高校的国际化进程。

文档

试述福建省“闽台合作‘校—校—企’项目”对民办高校国际化进程的促进作用

试述福建省“闽台合作‘校—校—企’项目”对民办高校国际化进程的促进作用王晨(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人事处,福建厦门361000)【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民办高校面对社会的各种压力,也在不断寻找新的办学出路,其中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成为主要目标。福建省教育厅立足本地经济发展需要,适时推出了“闽台合作‘校—校—企’项目”,旨在加强闽台各方面的交流,同时也促进了本地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国际化的进程。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闽台合作‘校—校—企’项目”开展一年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