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教研活动案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1:14:46
文档

教研活动案例

《以生为本,构建有效数学课堂》教研活动案例霍州大张镇中心校背景说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问题和困惑也不断凸显:学生的数学意识不强,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关注不够,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有的教学目标制定有偏差,有的重点和难点的把握欠准确,有的找不准突破难点的切入点,有的课上无效提问较多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寻求解决的方法。活动主题:“兴课改、抓常规、提
推荐度:
导读《以生为本,构建有效数学课堂》教研活动案例霍州大张镇中心校背景说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问题和困惑也不断凸显:学生的数学意识不强,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关注不够,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有的教学目标制定有偏差,有的重点和难点的把握欠准确,有的找不准突破难点的切入点,有的课上无效提问较多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寻求解决的方法。活动主题:“兴课改、抓常规、提
     《以生为本,构建有效数学课堂》

             教研活动案例

                        霍州大张镇中心校

    背景说明: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问题和困惑也不断凸显:学生的数学意识不强,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关注不够,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有的教学目标制定有偏差,有的重点和难点的把握欠准确,有的找不准突破难点的切入点,有的课上无效提问较多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寻求解决的方法。

 活动主题:

“兴课改、抓常规、提质量”是我们中心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的教学管理的总体思路。简而言之,“兴课改、抓常规”是手段,“提质量”是目标。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建立课堂观测评价团队,对“课堂有效提问、学生的课堂思维度、参与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度”全方位进行观测。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从数学知识、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数学能力、数学价值观等方面展开研究,着力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研讨时间:2014.4-2016.8

参加人员:高秀平   成凯     黄海燕   晁小军                         

          刘欣泽   闫慧琴   王娟     闫勇勇 

实施过程:

   (一)、组建团队,确定任务。

    我们大张镇中心校小学数学教研组11名成员由市教研室教研员、中心校课题组负责人、基层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就课堂观察点,具体分为五个方面

1.考察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考察教师评价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前瞻性。

3.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的参与度和活跃度。

4.考察学生在活动中的思维状态。

5.课堂效果监测。

    (二)、评价流程:

1.课前交流。

课堂观察团队和执教教师通过课前会议进行交流。(包括执教教师介绍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学生情况等,以及课堂观察人员结合自己的观察任务与执教教师进行沟通。)

2.课中观察。

课堂观察人员针对观察任务记录相关数据及课堂发生的事件。

课堂教学后,各位观察员对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3.课后分析。

各位观察员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结果,与执教教师进行信息交流,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执教教师基于课堂观察组提出的建议,进行思考并反馈。

 (三)、课堂研讨

 教研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开展围绕课堂教学展开,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学生课堂的交流展示、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教流,通过研讨加强对日常教学的指导。此外,课题组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题活动,如新授课观摩、优质课评选、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创新课、讲评课、复习课等课堂研讨活动,在研讨交流中,一节课的反思,一个精彩教学片段的回顾,一次磨课的经历,一次辩课的过程,都会让老师有不同的收获。通过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研讨,老师们发挥各自特色,教学相长,教学研讨的问题来源于教学一线,服务于教学一线,有力地促进了我们的课堂教学。

案例分析:

2015年4月14日,大张小学晁小军老师和下乐坪学校闫勇勇老师,分别作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确定位置》两节公开课,针对两节课数学教研团队的观察员们从思维、流程、参与、效率等多角度进行了专题讨论和研究。专家团队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设计等,给予了精彩的点评。这两节课反映了大张镇中心校的数学学科的整体教学水平、老师全新的教学理念、出色的教学掌控能力深得好评。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片段设计

    设境置疑,产生需要

  1.(课件出示学生座位图)仔细观察这幅座位图,你知道小军坐在哪里吗?

  2.设疑:小军的位置没有变,为什么同学们的说法都不一样呢?

  3.你能具体说一说第4组第3个是怎么看的吗?第3排第4个你们又是怎么看的呢?

  4.揭题:由于同学们看的方法和角度不同,所以在描述小军位置时,产生了不同的说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描述小军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室里有序排列的座位的场景,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引发学生产生用一致的方式表示位置的需要。]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片段设计

(1)问题情境的创设上,引领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

  情景引入

  课件出示教师本人的一张照片。

  师:这张照片有点小了,我把这张照片进行一些放大处理。

(出现了两张变大了的照片,一张没变形,另一张变形了)

  师:请同学们把这两张照片分别与原照片比较,看能发现什么?

  生1:这两张照片都变大了。

     生2:照片一正常放大没有变形,照片二比原照片大但却变形了。

    生3:第一张照片形状没有变。

  师:原照片经过不同的处理后,有的人物很正常,形状没有改变;而有的却变形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师:把一张照片放大,怎样才能使它的形状不变呢?学习了这节课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揭示课题)

(2)课堂活动的设计,注重的整体性,给学生留足活动的空间。整个活动地安排,观察、比较、归纳、思考,活动有序,比较到位。

    探究新知

    师:要研究图形放大的有关规律,就要研究图形在放大前后对应边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课前老师测量了这三张长方形照片的长和宽,请看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师:请大家观察表中的数据,比较一下,图1、图2与原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学生先思考再与同桌交流讨论)

    生1:图1的长和宽都是原图长和宽的2倍。

生2:图2的长是原图长的3倍,而宽与原图相等。

师:从中你能知道为什么只有图1的形状和原图一样吗?

生:图1与原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图1的形状没有改变。

师:要使图形在放大的过程中形状不改变,就要使放大后与放大前的图形长的比与宽的比相等。像图1这样,把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像这种变化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小结)

特别是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有效性,我们给予关注。第一,面对学生的疑问和争论,教师要学会分析学生的疑问:哪些疑问是有价值的,值得课堂讨论,以便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哪些疑问是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不明白的,需要重点再次讲解的?哪些疑问是无价值的,或者与本课内容没有关系的,可以课后个别处理的?这时教师的提问与追问策略非常重要。当学生讨论不够激烈时,教师的提问与追问策略应该发挥“煽风点火”“挑拨离间”的作用,让争论的双方在思想的碰撞中点燃智慧的火花,促进精彩生成;而当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的提问与追问策略要能重新引导学生回到本节课主题;当学生的讨论浮于表面,没有触及本节课知识的本质时,教师的提问与追问策略要循序渐进,不断深入,逐渐引导学生聚焦对知识的关注。  

 收获与反思:

 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听课、观课、议课、磨课……如今,我们的课堂活力四射,精彩不断,课堂有效性大大提高。

1.老师的问题设计紧扣教材特点,能从具体学情出发,引导学生去思维、去发现、去总结、去提高,改变了以往的老师一人演的课堂形式。

2.学生再不是静听着,而是积极参与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或思、或议、或争、或辩,不时碰撞出思维的的火花,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成绩稳步上升。

3.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加强学科联系,将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与多学科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力求做到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教研活动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活力。

    存在问题:

1.本教研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教研组成员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到理论层面。

2.对个案的理解不全面,实践中有应付思想,只求有,不求精,这样的态度是要不得的,需在今后的实验中加以改进。

3.课堂是本次教研活动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比较好地解决了研究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但我们感觉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方面还需加大监控力度,以进一步做好质的研究。

改进措施

1.继续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实验教师队伍的素养。

2.深入进行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反复研究实践、对比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4.加强对课堂的监控与测试,课堂教学监控不仅仅是进行观察监测,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数据的积累,以便于更好地改进教学。

今后,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推进教研活动的研究。

大张镇中心校在本次教研活动中,全镇数学老师积极参与,能紧紧围绕本次活动主题,从实际学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针对学科特点研讨激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种活动的开展,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推动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附加资料:

     1、教研活动案例视频资料

     2、《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3、《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实录

     4、教研活动图片

文档

教研活动案例

《以生为本,构建有效数学课堂》教研活动案例霍州大张镇中心校背景说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问题和困惑也不断凸显:学生的数学意识不强,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关注不够,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有的教学目标制定有偏差,有的重点和难点的把握欠准确,有的找不准突破难点的切入点,有的课上无效提问较多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寻求解决的方法。活动主题:“兴课改、抓常规、提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