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关于机关常见警情处置规范性的思考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11:15:34
文档

关于机关常见警情处置规范性的思考

关于机关常见警情处置规范性的思考作者:唐洪文廖于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03期        摘要当前警情内容复杂多样化,警情处置工作亟须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日常警情处置中面临着民众对执法不理解、不配合,警情处置不够规范,民警欠缺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能力等问题。由此,要加强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健全优化联动协调机制;理清和规范各类警情的处理方法及流程,强化考核与监督;加强民警思想教育,技能培训;充实派出所警力,配齐处警装备,从优待警;加强与社会媒体的沟通联系,改
推荐度:
导读关于机关常见警情处置规范性的思考作者:唐洪文廖于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03期        摘要当前警情内容复杂多样化,警情处置工作亟须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日常警情处置中面临着民众对执法不理解、不配合,警情处置不够规范,民警欠缺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能力等问题。由此,要加强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健全优化联动协调机制;理清和规范各类警情的处理方法及流程,强化考核与监督;加强民警思想教育,技能培训;充实派出所警力,配齐处警装备,从优待警;加强与社会媒体的沟通联系,改
关于机关常见警情处置规范性的思考

作者:唐洪文 廖于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03期

        摘 要 当前警情内容复杂多样化,警情处置工作亟须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日常警情处置中面临着民众对执法不理解、不配合,警情处置不够规范,民警欠缺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能力等问题。由此,要加强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健全优化联动协调机制;理清和规范各类警情的处理方法及流程,强化考核与监督;加强民警思想教育,技能培训;充实派出所警力,配齐处警装备,从优待警;加强与社会媒体的沟通联系,改善民警的执法环境。

        关键词 接处警 机关 警情处置

        基金项目:2014年重庆市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计划项目《法治建设背景下的常见警情处置规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唐洪文、廖于,重庆学院治安系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1-194-03

        警情处置工作是机关重要的执法执勤活动,既是机关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形式,也是机关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警情处置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和谐程度和社会治理水平,体现机关执法服务能力,因此,把握警情的变化发展趋势,认清警情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与创新接处警规范化建设不仅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顺应社会公众对公正廉洁执法的要求,同时也是全面提升机关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推动事业长远发展进步的重要举措。

        一、新时期警情处置的变化趋势

        (一)报警量日趋增加,警情内容复杂多样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类社会群体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社会矛盾层出不穷,不稳定因素日趋增多,加之人民群众法制水平的提高,对社会服务、公平正义期待的增强,以下警情日益增多:

        1.群众求助类警情。一是经济社会生活形态发生变化导致求助增多,如随着汽车的增多出现的汽车挡道的求助。二是社会生活要求提高的求助增多,如噪音扰民的求助。三是机关近年来开展的大下访、大接访、群众路线教育等活动使群众增强了对的信任和依赖而出现的求助。四是因片面理解警务宣传导致的求助增多。近年来由于缺乏对职能的清晰界定,“有困难找”的宣传深入人心,导致群众对职能之外的求助增多。某些人或部门甚至把机关作为问题的“解决人”或是“证人”,如保险公司解决交通赔付问题、夫妻离婚纠纷解决财产分割问题等。很多求助类警情机关无权管辖,不仅占用了原本并不充足的警力资源,造成了公共资源浪费,同时使机关不得不面对大量不宜处理的矛盾纠纷,给正常警务工作带来很大影响。

        2.纠纷类警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社会交往增加,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纠纷增多。加之法律的不完善,普及不到位,基层调解机构不健全,解决纠纷争端的时间过长,程序过于复杂,发生纠纷后,往往得不到及时处理和疏导。因此不管是否属于机关管辖范围,群众大多直接报警,希望借助于“免费、高效”的110迅速解决纠纷。当前,因劳资关系、土地开发、房屋买卖、经济合同、集资贷款等引发的纠纷尤为突出。

        3.件类警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群众利益诉求增强,因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危房改造、移民搬迁、企业拖延工资、企业倒闭、医患关系以及其它民事问题等积累较多,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导致件增加。

        4.交通事故类警情。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员人数都在逐年增长,道路交通条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交通资源矛盾突出,加之驾驶员等交通参与人素质不高,交通规范性较差,超载超速现象严重,导致交通事故频发。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和景区的堵塞,更是引发大量的交通事故。

        5.涉网类警情。由于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但由于网络法制、网络监管、网络技术的滞后和健康网络文化的缺失,网络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与之相连的警情呈高发态势。

        6.极端暴力恐怖警情。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社会差距拉大,社会关系紧张,社会失意者增多,的极端行为增加,加之受国际恐怖形势的影响,极端暴力恐怖类警情增多。

        (二)警情处置要求更加及时、规范、快捷、有效,对民警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警情处置是一个综合性强的执法行为,是否能成功处置取决于机关的警情处置能力。一方面,规范执法、从严治警、提升效能是新时期人民群众对警务工作的新期待。人民群众更加注重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机关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随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深入推进,警情处置的规则越来越细化,对民警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警用装备不断更新。先进的装备有利于提高处警效率、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但对民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也给处警民警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

        (三)警情处置的对抗性增强,环境越来越复杂

        从理论上讲,警情处置本来主要是一个执法行为,只要按照规范依法操作就可以,然而现实情况是警情处置被人为赋予更多的政治社会内涵。一方面在处置过程中,被处置对象和群众容易把对的意见、对社会的不满及对其他部门的怨气发泄到处警民警身上,常常使得正常的警情处置变得复杂。另一方面,当前处于自媒体时代,一个简单的警情处置行为在网络上极易被人为上升到一种高度而受到广泛炒作,从而使民警处警时顾虑过多,顾虑重重。

        二、日常警情处置中面临的主要困难、问题与薄弱点

        (一)民众对执法不理解、不配合,甚至阻碍执法、暴力抗法

        一是因业务壁垒、法律依据和职责权限问题,部份警情无法解决,造成群众不理解,以为民警出工不出力,推诿拖延或故意偏袒。二是部分群众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利,甚至无理取闹。特别是部分中老年群众,文化素质低,法律意识匮乏,处警阻力大,只要机关的处理结果让其不满意,就投诉、举报,致使民警在日常警务处置中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三是在纠纷警情的处置中,往往有别有用心的人员故意扩大事端,无赖式抗法增多,暴力抗法越来越明显,有的甚至将矛盾转移到民警身上,使民警权益受到损害。发生侵犯民警权益的事件后,如果维权不力、息事宁人,民警的职业信心和热情会受到挫伤,的职业尊严受到损害。

        (二)出警准备不足,临战被动,欠缺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能力

        一是面对近年来大幅攀升的各类突发事件,部分民警表示接到处警指令后心中底气不足,对处置方式方法、策略无法做到胸有成竹。二是处置各类重大、突发警情的技能有待提升,尤其是处置以前很少遇到的极端暴力恐怖事件能力的能力亟待提高。三是件处置比较被动。件的诱因是多方面的,多是由其他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引发,在处置时,因相关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不能及时到场处置或答复,造成机关单打独斗,在不能采取强制措施时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三)警情处置不够规范,贻误战机

        一是非机关管辖的无效警情范围过大,过多牵扯警力,导致警力不足。特别是警情处置主体——基层派出所警力不够,警情较多时甚至达不到处警人数的最低要求。比如有的派出所只有五个人,如在节假日,有部份民警休息,加之有民警外出办案,要留民警在派出所值班,就只有一名民警处警。如果同时有二个警情,就无法同时进行处警,造成群众对出警速度的不满,认为有拖沓现象。二是有时指挥中心转发的处警指令中地名、电话有误,地址不清,案情不明,联系困难,处警单位再次进行核实,耗费时间,贻误警情。三是由于缺乏严格的操作规范,有的处警单位对不属于本辖区的警情核实时间较长,有的处警单位在到达现场后发现不属于管辖范围的立即离开,有的民警处警时不爱动脑筋想办法,遇事直接问指挥中心怎么办,怕担责任,从而贻误战机。

        (四)执法环境复杂,取证困难,警情处置极易引发涉警负面舆情

        一是随着互联网和手机上网的普及,机关处警时,当事人或群众随时都可进行录音录像。一旦民警处警不规范,对其中一方当事人不利,就会将相关视频上传到互联网上进行炒作,往往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放大了负面效应,致使群众不支持、不理解,将机关的执法置于不利地位。二是人员流动性大,对调查取证带来了客观的困难。多数人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有的知情人怕打击报复,不敢作证。三是公民监督及自我保护警惕意识增强,各类涉警舆情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网上炒作和投诉,无关群众易扎堆,不明群众易起哄,给警情处置带来巨大压力。

        三、改进和规范警情处置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健全优化社会联动协调机制

        警情是一个模糊概念,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实际上远远超过了机关的职责范围。机关作为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面对错综复杂的警情形势,处置过程中凭一己之力难以有效应对,必须依据警情需要会同其它相关部门共同处置方能成功。当前,尽管建立了110社会联动应急机制,但实际上运行不畅,联动不起;有的联动单位推卸责任,不参与联动;有的联动单位缺乏相关人员和制度,无法联动;有的联动单位面对联动要求,迟迟不到场协调处置;有的联动单位遇事不是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而是喜欢往机关推,让本该不属于机关的警情交由机关处置。因此要在充分发挥110报警服务台作用的同时,通过进一步健全优化联动协调机制,完善相关制度,明确职责范围,制定操作规程,强调社会联动的严肃性,加大其它部门的问责机制,形成牵头、主导、部门协同的社会联动机制,有效处置各类警情。

        (二)理清和规范各类警情的处理方法及流程,强化考核与监督

        缺乏科学的处置方法、规范的处置流程和有效的社会联动是影响警情处置工作的主要因素,必须进一步完善各类警情特别是非警务类警情的处置规范和制度,并且根据当前警情的发展现状和法律法规要求变化,与时俱进,认真摸索制定每一类警情处置的有效处置方法和规范的处置流程,并通过反复的训练,让民警掌握要领,在处置中做到胸有成竹,操作规范。同时对虚假报警、无聊报警、泄愤报警、反复报警严肃处理。

        警情处置要进一步做到公开、公正和透明,坚持出警必用执法记录仪,督察部门定期抽查,通报考核,对接处警信息应及时准确录入系统,加强和完善接处警回访工作,广泛向群众收集改进意见,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对在接处警过程中民警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通报,及时纠正。加强和完善警情处置工作考核,杜绝有警不出、不及时出警、出警不力、出警违规违纪等行为发生。

        (三)实行有差别的接处警机制,强化保障,提升能力

        应当根据警情的性质、规模、轻重缓急实施有差别的接处警机制。组建专业处警队,与派出所、交巡警等警种的接处警职能适当分开,主要负责现场处置社会面的常规的紧急警情,现场处置后需要后续处理的,移交有管辖权的单位办理。对辖区范围内的非紧急警情,可由派出所进行处置并直接办理。

        要多方面强化保障,提升处置能力。要配齐单警装备和特殊装备,严格要求携带单警装备和现场取证设备及其他防爆、防火等特殊装备;要配齐警力,保障有足够的警力处警;要加强教育训练,特别是针对新警情,要及时进行讨论、归纳、总结、提炼,形成规范的处置程序和科学有效的处置方法;要加强从优待警,使民警在一线岗位之中拥有与其他单位一样的工作热情和归属感,保护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了问题科学分析、认真研判,作出合理的处理决定,帮助提高其处置能力。

        (四)加强民警思想教育、技能培训,提高民警责任心、强化服务意识

        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升民警的自身能力是警情处置成功的关键。民警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做到心中明确相关的法律规范;要提升自身素质,苦练警情处置和群众工作基本功;要研究群众心态,找到警情处置和警务沟通的切入点。培训机构要多走基层,多交流,多搞有针对性的小规模的培训。特别是要加大对重大警情、突发事件处置的能力培训;要充分发挥新、老民警的传、帮、带作用,不断强化接处警各个环节的基本业务技能,做到出警前有思路有对策,处警时临危不乱,行为规范,能够有效控制处置现场。

        (五)加强与社会媒体及社会机构的沟通联系,改善民警执法环境

        良好的执法环境是警情处置规范化的必要条件。一是应加大社会面警务工作宣传力度,构建主流阵地,集聚正能量,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二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群众,帮助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维权意识,采取合理投诉方式和手段,争取大多数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形成客观、公正的环境,为机关正常警务工作减负增效。三是与相关社会单位协同配合,加强导控力度,多从正面宣传接处警工作,对于不实的,甚至歪曲事实的报道应当采取严厉的措施予以处理。

文档

关于机关常见警情处置规范性的思考

关于机关常见警情处置规范性的思考作者:唐洪文廖于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03期        摘要当前警情内容复杂多样化,警情处置工作亟须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日常警情处置中面临着民众对执法不理解、不配合,警情处置不够规范,民警欠缺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能力等问题。由此,要加强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健全优化联动协调机制;理清和规范各类警情的处理方法及流程,强化考核与监督;加强民警思想教育,技能培训;充实派出所警力,配齐处警装备,从优待警;加强与社会媒体的沟通联系,改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