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一例考试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一例考试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中所描述的是一名初二学生,在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优秀。初中考入本地区最好的中学。自述平时的学习很紧张,在初一期末考试前,突然感到头痛,恶心等症状,被同学老师送到医务室检查并没有什么异常,休息两天后继续上学;在考场上再次出现头痛,以至于无法考试,被老师送回家。父母带他去医院,做了脑CT、核磁共振、胃镜检查,都没有查出器质性疾病。诊断为考试焦虑综合症,属于一般心理问题,通过综合运用腹式呼吸放松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经过四次心理咨询后焦虑情绪缓解,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考试焦虑、放松技术、认知疗法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李XX,女,15岁,初二学生,穿着朴素,个子163CM,无器质性病变史。
2.个人成长史:李XX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个中产家庭,是家里的独生女,其父母均为公务员,对女儿关心备至,父亲比较严厉,不苟言笑,母亲待人温和,但对她的学习要求严格。无老人同住。经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3.精神状态:情绪低落,多数时间沉默,不主动说话,低头。
4.身体状态:脑CT、核磁共振、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无器质性病变。
5.心理测验的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总分75,超过标准分25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总分54,超过标准分1分。
(二)主诉和个人陈诉
1.主诉:进入初中以来,每逢考试前,就已经不能像平常一样专心看书,都会心烦意乱、失眠,伴随身体不适。考试时心慌、出汗、大脑一片空白。最严重的是期末考试前,突然感到头痛,恶心,被同学老师送到医务室检查并没有什么异常,休息两天后继续上学;在考场上再次出现头痛、恶心,以至于无法考试,被老师送回家。现在总是担心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犯病,比以前更紧张了。
2. 母亲主诉:李XX最近二个月来,不好好吃饭,吃的很少、忌口多、挑食、身体虚弱,经常请病假不到校上课,去医院检查又没有问题。李XX性格偏内向,不爱谈笑,与家里人话语也不多,平时在家自己也是学习,看着挺努力,就是上了初中成绩不行了。在上小学时,学习成绩特别优秀,考入了本地区最好的中学。
3.观察与他人反映:该求助者由母亲陪同前来,面色苍白、身体偏瘦、不主动说话。谈话内容可以清楚地进行表达,无妄想、幻觉等精神病症状,自知力完好,从话语中能够体会到,该求助者有较强的求助愿望,希望能够及时得到咨询师的帮助。
二、诊断与分析
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一)诊断依据
1.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进行判断分析[1]:有完整的自知力,其主观能动性与客观世界体是相统一的。表现出来的是没有幻觉、妄想症状,逻辑思维较好。个性也是相对稳定的,这样可以排除神经疾病,属于正常心理范畴。
2. 按照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2]:她的焦虑情绪是现实的原因所引起的心理冲突,持续时间为超过三个月。且思维逻辑正常,无明显人格异常,有求助愿望,应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鉴别:求助者的症状是由现实的原因所引起的心理冲突所致。在求助者身上没有出现妄想、幻觉症状。具备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性、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及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鉴别: 求助者的症状是由现实的原因所引起的心理冲突所致。在时间症状方面,持续时间不是很长。在社会因素方面没有严重破坏性问题,人格相对稳定,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鉴别:求助者的症状持续时间短,只是单一方面问题所致,单纯表现在对考试焦虑,其余方面的影响不明显,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三)原因分析
通过与求助者更近一步的交谈,她同学的相关陈述,以及求助者自己的陈述,可以认为求助者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生物学原因:没有器质性病变。
2. 社会原因: 上了重点初中,高手云集,在考试分数上不再具有优势,因而失意,进而发展为考试焦虑。
3. 心理原因:抗挫折能力较弱,自己认为是因为成绩非常好,所以父母和老师都很宠爱自己,现在自己还是很努力,可是成绩不好了,不知道自己怎么办。
三、咨询目标的制定
(一)短期及具体目标:减轻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消除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改变认知模式,从而使来访者正常学习生活。
(二)长期及终极目标:增强自我能力,提高抗挫折能力,同时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趋于正常,更好的去发展,最终达到人格的成熟与完善。
四、制定相关咨询方案
(一)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3]
1.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2.义务:
(1)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来访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来访者。
3.权利
⑴ 有权利了解与来访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⑵ 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来访者;
⑶ 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希望求助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参与。
(二)来访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
⑴ 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⑵ 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 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权利
⑴ 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
⑵ 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⑶ 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⑷ 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⑸ 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义务
⑴ 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⑵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各方面的内容;
⑶ 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
(三)时间
安排:每周一次,一次60分钟,共4次。
(四)咨询效果评估方法
1.求助者的主观体验评估
2.咨询师的观察评估
3.心理测验的结果
(四)咨询方法的选择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身体的一些症状也是由焦虑情绪引起。所以,选择腹式呼吸放松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
腹式呼吸放松疗法的原理是:诱导放松反应的关键是集中意念,我们的呼吸可以成为自己意念集中的对象,并且,正常呼吸方式可因紧张、压力及疼痛而被扰乱,集中意念于呼吸却可使你获得放松。人们的呼吸方式有两种:“胸式呼吸”和“膈式呼吸”(常称作腹式呼吸)。每一个人生来都是从膈式呼吸开始的,每一次的呼吸都伴随着腹部的起落。观察婴儿呼吸可以发现这一事实,婴儿的腹部随每次呼吸移动,因此膈式呼吸又称为腹式呼吸。膈肌是将人的胸腔和腹腔分开的拱形薄肌肉层,在每次呼吸的开始,膈肌收缩且拱形变成扁形,这时,空气被吸入肺,腹部随之膨隆(吸气时可见腹部成球形)。当膈和胸部放松时,肺内的气体呼出,腹部再次变扁平。下次呼吸时,该过程重新开始。而许多人,特别是女性,更经常地采用“胸式呼吸”,每次呼吸时胸部扩张,腹部凹陷。通常,人们感到焦虑时的呼吸为胸式呼吸,特点为短促、浅表呼吸,感到压力时也由于增加了上腹部的紧张,膈肌不能够随呼吸而充分收缩,结果也只是胸部扩张,并且呼吸程度很浅。长期的焦虑、压力、紧张是许多人的呼吸方式由膈式呼吸变成了胸式呼吸的重要原因。两种呼吸方式相比,膈式呼吸是更加充分和完全的呼吸,这种呼吸方式可以使人体获得根多的氧气量。有目的进行膈式呼吸能产生平静和放松的感觉。
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是: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论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而非事件本身。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认知因素来改变情绪。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4]。
七、咨询过程
(一) 第一次咨询(2016年3月10日)
目的:
1.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所在
4.澄清咨询目标
5.进行咨询分析
过程:
1.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有关事项和规则。
2.做心理测验。
3.与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收集她的症状,从中找出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所在。
4.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做出初步问题分析。
5.确定咨询目标。
6.简单介绍行为腹式呼吸放松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
(二)第二次咨询(2016年3月15日)
目的:学习腹式呼吸放松,释放焦虑情绪。
过程:
1.确定自己的呼吸类型。
2.练习腹式呼吸。方法步骤:找一舒适地点,仰卧;将手放在肚脐下;闭眼并想象你的腹部有一个气球;每次吸气时,想象气球正在充气;每次呼气时,想象气球正在放气。
3.布置作业:
每天做1~2次,每次5~10分钟,l—2周后可以将练习时间延长至20分钟。每次练习结束后,用一些时间检查身体上是否还有紧张感,如果有,比较这种紧张与练习开始时的紧张感有没有区别。
(三)第三次咨询(2016年3月20日)
目 的:矫正关于考试的不合理认知
过 程:
1. 运用《考试焦虑综合诊断量表》(见附录),明白来访者的认知偏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确定来访者的认知干扰有四个方面,依次为(1)担心你未来的前途,(2)担心你的自我形象受到危害,(3)担心考糟了,他人对你的评价,(4)担心对应试准备不足。
3.分步骤辨析各种想法的不合理之处,尝试多角度看到问题。明白是自己的想法使自己陷入了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焦虑、悲观之中,难以自拔。而实际上,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可能发生比你想象的还要坏的情形,但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义为是百分之百糟透了的。比如不要把任何一次考试都同自己的前途、命运、面子等挂钩。“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要为一时的得失而终日思虑。
4.布置作业:
领会不良认知给自己的心理、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学习对自己的无意识思维进行剖析和质疑。
(四)第四次咨询(2016年3月25日)
目 的:激励动机,挖掘求助者内在潜能。
结束咨询过程:1.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感觉到自己的焦虑情绪明显减弱,在学校感觉也很舒适。
2.做SAS、SDS测验,进行咨询效果评估。
3.基本结束咨询,作好咨询回访与总结。
六、咨询效果评估
(一)来访者自己的评估: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咨询,心情平静了许多,许多事情也想开了,失眠现象消失。对学习和周围的环境有了新的认识,决定继续好好学习。
(二)咨询师评估 :咨询的具体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来访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焦虑情绪,由此而产生的头痛、恶心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睡眠等问题已基本解决。最终目标方面:来访者对自己看待问题的不合理信念有一定的认识,并自觉进行调整。
(三)心理测验前后对比:进行SAS测量,总分54,超过标准分4分,焦虑水平明显下降。进行SDS测量,总分49分,在正常范围内。前后对比,说明来访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得到缓解。
七、咨询总结
在本案例中,咨询员与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较全面地分析了来访者的情况,针对来访者的心理行为问题,应用合理情绪疗法消除了来访者考试焦虑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取得了满意的咨询效果。需要改进的是:在咨询过程中,不能采用单一的咨询方法,要多种技术并用,才能收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2)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3)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附录:
考试焦虑综合诊断量表
指导语:
(1)仔细阅读每一道题,看看这种陈述是否反映出你在应试时的真实情况。如果该题目符合你的真实情况,或者你对该题目所陈述的问题表示赞同,那就请你在该题左边的横线上画“+”;如果不符合或不赞成,则不用做任何标志;如果觉得难以确认,则在该题目左边的横线上画“ ”。
(2)当你答题的时候,不需花大多的时间反复思考,要尽可能按你看完题目后的第一印象来回答。
(3)如果你真想了解你在考试情境下的思想、行为与感情,那就请你一定如实回答。
1、考试期间,有时我非常紧张,以至于忘记了自己本来知道的东西。
2、考试时,有时我会产生许多对答题毫无帮助的莫名其妙的想法。
3、重大考试前后,我不想吃东西。
4、面对一项必须参加的重大考试,我晚上紧张得睡不好觉。
5、考试前,我的身体不能放松。
6、考试时,如果监考人来回走动注视着我,我便无法答卷。
7、面对重大的考试,我的大脑好像凝固了一样。
8、考试之前,我有一种空虚、不安的感觉。
9、在即将得到考试结果之前,我会感到十分焦虑或不安。
10、考场中的噪音(如日光灯的响声,暖气或冷气装置发出的声音,其他
应试者的声音,等等)使我烦恼。
11、重大考试之前,我的胃不舒服。
12、考试时,我常常发现自己的手指轻轻颤动,或者双腿在轻轻摇晃。
13、有时,在参加一次重要考试的时候,一想起某些消极的东西,我似乎
觉得就要垮了。
14、考试完毕,我常常感到本来我应考得更好一些。
15、在某些试题上我考虑得越多,脑子也就越乱。
16、考试时,我情绪紧张,注意力不集中。
17、考试时,我身上某些部位的肌肉很紧张。
18、当我不得不参加一次确实很重要的考试时,我常常感到十分恐慌。
19、我希望主考人能够觉察,在参加考试时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为紧张;
我还希望在评价考试结果的时候能够考虑这一事实。
20、我想,如果能为我单独举行考试,或者没有时限压力的话,我的成绩
将会好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