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封……………………………线…………………………………
济宁师专中文系2001级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A)
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
1.195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对____________的批判,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批判运动。
2.1962年8月,在大连会议上,____________同志提出了“现实主义深化”和“写好中间人物论”的理论。
3.__________写的《三家巷》 以三个家庭的生活和相互关系,反映了大时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图景。
4.“双百方针”提出后,出现了一批突破题材禁区的作品,其中有两类作品特别突出,其一是__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__题材的作品。
5.贺敬之建国后的诗歌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______。
6.沈西蒙等的剧作______________是17年时期话剧创作的巨大收获.
7.“形散神不散”的创作理论是由__________提出来的。
8.伤痕文学的创作潮流是以__________的短篇小说_________为开端的。
9.《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作者是_________,《北方的河》的作者是__________,《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作者是__________。
10.《杂色》中被压抑,被埋没的知识分子形象是__________。
11.《高山下的花环》中的牢骚大王是__________。
12.诗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的作者是_________。
13.__________的理论与创作,在80年代的戏剧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探索剧遂成为一股潮流。
14.新时期,巴金的悼念亡妻的作品是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先锋文学疏离读者和时代的反拨而产生于80年代后期。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糊涂涂、常有理是小说______中的人物。
A.《三里湾》 B.《山乡巨变》 C.《创业史》 D.《锻炼锻炼》
2.“煤炭诗人”指的是______
A.雁翼 B.孙有田 C.张志民 D.李季
3.“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这出戏是________
A.昆曲《十五贯》B.京剧《将相和》C.黄梅戏《天仙配》 D.豫剧《花木兰》
4.左倾文艺纲领《纪要》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
A.三突出原则 B.文艺黑线专政论 C.根本任务论 D.主题先行论
5.《那五》、《烟壶》的作者是______
A.王蒙 B.邓友梅 C.陆文夫 D.刘索拉
6.刘心武的被誉为“浓缩一代风貌于一天的社会剖面图”的作品是_______
A.《班主任》 B.《爱情的位置》 C.《钟鼓楼》 D.《立体交叉桥》
7.《芙蓉镇》中的癫子是_______
A.王秋赦 B.黎满庚 C.谷燕山 D.秦书田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密…………………………封……………………………线…………………………………
8.曾卓属于________ 诗派
A.九叶 B.七月 C.新现代 D.朦胧
9.采用了“冰糖葫芦”式结构的话剧是___________
A.《绝对信号》 B.《狗儿爷涅槃》 C.《潘金莲》 D.《陈毅》
10.余秋雨的散文属于__________
A.生活散文 B.探索散文 C.文化散文 D.杂文
三.搭配.(4分,错一个扣1分)
1.汪增祺 A.《乡场上》 a.巧 云
2.张贤亮 B.《棋 王》 b.秀 芝
3.阿 城 C.《大淖记事》 c.冯幺爸
4.何士光 D.《灵与肉》 d.王一生
1.( )( ) 2.( ) ( ) 3.( ) ( ) 4.( ) ( )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寻根文学
2.归来诗人
3.《致像树》
五.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茹志鹃小说《百合花》的艺术特色。
2.简析《茶馆》的结构艺术。
3.汪曾祺小说的文体特点。
4.《芙蓉镇》的整体构思。
六.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
1.以《春之声》为例,试述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艺术创新。
2.如何理解陈奂生性格的复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