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的课程理念呼唤全新的教学方式,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构建多元化教学过程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合作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等优良品质,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本文通过笔者多年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对化学教学模式做了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化学教学模式 探索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题、选择教材、揭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应主动建构化学知识和有关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模式,体现最新的教学理念。从近几年的课改实践来看,笔者认为,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 构建“开放式”的化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和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不教。”化学教学也不例外, 它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还要让学生获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合作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竭力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更应树立以下思想:
1、树立开放式教学理念。开放式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师在教学情境中, 多为学生营造开放学习的氛围,例如: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假设猜想,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会改变吗?怎样防止自行车锈蚀?等。通过这些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学习上有了成功感,兴趣更浓厚了,不仅让学生在轻松的交流中完成学习目标,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当然,开放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开放的教学观,还要有科学的学生评价观,因为开放式教学往往有多样性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以简单的对和错下结论,而要以学生参与性、学习能力提高及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来评价,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使之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新课程的实施中要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使合作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把自己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教学中,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盐酸滴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又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让学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等环节,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这样就成功地把书上的演示实验转变成了探究性实验,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由被动式接受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二、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开发化学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自然科学,而要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前提是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决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内容与自然、社会应该有着密切的联系。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使用教材,新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我们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就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将生活生产中的现象设计成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污水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如何处理污水?如何消除白色污染?面粉加工厂、煤矿坑道、加油站等处为什么要“严禁烟火”?等这些内容的教学,都要求教师要不断联系生活实际,挖掘身边有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材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三、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都要根本性变化,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陈旧摸式,放下架子,重塑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在课堂中我们要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不主观、不武断、不包办,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个学生,增加对学生感情的投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诚心。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教师是一名倾听者和参与者,对学生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尊重学生的个性,多关注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培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挚感情,化感情为学习化学的动力。
四、改革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评价方法的改革,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努力构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和手段多标准化,既关心结果又关心过程的新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身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要树立新的化学教学评价的理念。 明确新的中学化学教学评价的特点。新课标下的中学化学教学评价有其显著的特点,即面向大众,尊重个体。面向大众。新课标下的中学化学教学评价,标准应适合每一个学生,因而要改变唯一标准式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要求应是多层次的,方式应是可供选择的。尊重个体。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也应包括学生本身,只有将学生也视为评价的主体,才能使评价被学生认可与接受,评价才有意义。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内在的学习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他人肯定、课堂氛围等外在因素,因此,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而觉得有意义、有趣,一旦得到了肯定、赞扬和鼓励,他们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这样,课堂评价就成为学生,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手段。
五、新理念“教学过程模式”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尽管与过去的传统“结论教学”相比,新理念“教学过程模式”具有很多的优越性,然而任何教学方式都有它的局限性。当学生因基础知识、心理发展或教学条件所限,思维遇到障碍,新理念“教学过程模式”往往也会遇到窘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因人、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2、新课程确定了“课程三维目标”,但这与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不矛盾 。只有教师把课堂的“新”与“实”有效结合 ,在教学方法上狠下工夫,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益。
当然,以上观点只是我个人的肤浅认识,任何教学模式均有其优势和不足,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学习新知识,把不同的教学模式不断加以完善。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实施过程 ,是每位教师在教学上不断摸索的过程,更是每位教师自我提升的过程。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人,重视个体独特的体验,个性发展的需求。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一种互动过程,它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无论在教育观念,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要有根本性的转变。做到由以前的“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转变。努力在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追求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轻松自主地学习化学。在学习中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习中发现和创新、领悟和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现代意识,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字数:3808)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祖浩主编.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