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产负债表
担保01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日 金额单位:元
| 项目 | 行次 | 年初数 | 年末数 | 项目 | 行次 | 年初数 | 年末数 |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 ||||||
| 货币资金 | 1 | 短期借款 | 46 | ||||
| 短期投资 | 2 | 应付分担保账款 | 47 | ||||
| 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 3 | 应付手续费 | 48 | ||||
| 应收票据 | 4 | 预收担保费 | 49 | ||||
| 应收股利 | 5 | 存入分担保保证金 | 50 | ||||
| 应收利息 | 6 | 应付职工工资 | 51 | ||||
| 应收担保费 | 7 | 应付股利 | 52 | ||||
| 减:坏账准备 | 8 | 应交税金 | 53 | ||||
| 应收分担保账款 | 9 | 其他应交款 | 54 | ||||
| 其它应收款 | 10 | 其他应付款 | 55 | ||||
| 预付代位赔款 | 11 | 预提费用 | 56 | ||||
| 应收代位偿款 | 12 | 担保赔偿准备金 | 57 | ||||
| 待摊费用 | 13 | 短期担保责任准备金 | 58 | ||||
| 存出保证金 | 14 | 预计负债 | 59 | ||||
| 其中:存出分担保保证金 | 15 | 一年到期长期负债 | 60 | ||||
| 存出担保保证金 | 16 | 其他流动负债 | 61 | ||||
| 存出担保准备 | 17 | 流动负债合计 | 62 | ||||
| 委托贷款 | 18 | 长期负债: |
| 减: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 19 | 长期借款 | 63 | ||||
| 一年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 | 20 | 应付债券 | |||||
| 其他流动资产 | 21 | 长期应付款 | 65 | ||||
| 流动资产合计 | 22 | 专项应付款 | 66 | ||||
| 长期投资: | 长期担保责任准备金 | 67 | |||||
| 长期股权投资 | 23 | 其他长期负债 | 68 | ||||
| 长期债权投资 | 24 | 长期负债合计 | 69 | ||||
| 减: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 25 | 负债合计 | 70 | ||||
| 合并价差 | 26 | 少数股东权益 | 71 | ||||
| 长期投资合计 | 27 | 所有者权益: | |||||
| 抵押资产 | 28 | 实收资本 | 72 | ||||
| 固定资产: | 国家资本 | 73 | |||||
| 固定资产原值 | 29 | 集体资本 | 74 | ||||
| 减:累计折旧 | 30 | 法人资本 | 75 | ||||
| 固定资产净值 | 31 | 其中:国有法人资本 | 76 | ||||
| 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32 | 个人资本 | 77 | ||||
| 固定资产净额 | 33 | 外商资本 | 78 | ||||
| 在建工程 | 34 | 资本公积 | 79 | ||||
| 减: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 35 | 盈余公积 | 80 | ||||
| 固定资产清理 | 36 | 一般风险准备 | 81 |
| 固定资产合计 | 37 | 担保扶持基金 | 82 | ||||
|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 未确认投资损失(以“-”号填列) | 83 | |||||
| 无形资产 | 38 | 未分配利润 | 84 | ||||
| 减: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 39 |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 85 | ||||
| 长期待摊费用 | 40 | 所有者权益合计 | 86 | ||||
| 抵债资产 | 41 | ||||||
| 减: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 42 | ||||||
| 其他长期资产 | 43 | ||||||
|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 | 44 | ||||||
| 资产总计 | 45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 87 |
担保02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金额单位:元
| 项目 | 行次 | 上年数 | 本年数 | 项目 | 行次 | 上年数 | 本年数 |
| 一、担保业务收入 | 1 | 八、营业利润 | 28 | ||||
| (一)担保收入 | 2 | 加:补贴收入 | 29 | ||||
| (二)手续收入 | 3 | 营业外收入 | 30 | ||||
| (三)评审费收入 | 4 |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31 | ||||
| (四)追偿收入 | 5 | 减:营业外支出 | 32 | ||||
| (五)其他收入 | 6 | 九、扣除资产损失前利润总额(亏损以“-”号填列) | 33 | ||||
| 二、担保业务成本 | 7 | 减:资产减值损失(转回金额以“-”号填列) | 34 | ||||
| (一)担保赔偿准备金支出 | 8 | 十、扣除资产损失后利润总额 | 35 | ||||
| (二)担保赔偿支出 | 9 | 减:所得税 | 36 | ||||
| (三)分担保费支出 | 10 | 少数股东损益 | 37 | ||||
| (四)手续费支出 | 11 | 加:未确认投资损失 | 38 | ||||
| (五)其他支出 | 12 | 十一、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 39 | ||||
| 三、营业费用 | 13 |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 40 | ||||
| 四、营业税金及附加 | 14 | 一般风险准备转入 | 41 | ||||
| 五、担保准备金提转差 | 15 | 其他转入 | 42 | ||||
| 加:提存准备金 | 16 | 十二、当年可供分配利润 | 43 | ||||
| 其中:提存短期担保责任准备金 | 17 | 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 44 | ||||
| 提存长期担保责任准备金 | 18 | 提取一般风险准备 | 45 | ||||
| 减:转回准备金 | 19 | 其他提取 | 46 |
| 其中:转回短期担保责任准备金 | 20 | 十三、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 47 | ||||
| 转回长期担保责任准备金 | 21 | 减:应付优先股股利 | 48 | ||||
| 六、担保业务利润 | 22 |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 49 | ||||
| 加:利息收入 | 23 | 应付普通股股利 | 50 | ||||
| 其他业务利润 | 24 | 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 51 | ||||
| 汇兑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 25 | 其他分配 | 52 | ||||
| 减:利息支出 | 26 | 十四、未分配利润 | 53 | ||||
| 七、投资收益(投资损失以“-”号填列) | 27 |
担保03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金额单位:元
| 项目 | 行次 | 金 额 | 项目 | 行次 | 金 额 |
| 一、实收资本(或股本): | 本年减少数 | 29 | |||
| 年初余额 | 1 | 年末余额 | 30 | ||
| 本年增加数 | 2 | 五、法定和任意盈余公积金: | |||
| 其中:资本公积转入 | 3 | 年初余额 | 31 | ||
| 盈余公积转入 | 4 | 本年增加数 | 32 | ||
| 利润分配转入 | 5 | 其中:从净利润中提取数 | 33 | ||
| 新增资本(或股本) | 6 | 其中:法定盈余公积 | 34 | ||
| 本年减少数 | 7 | 任意盈余公积 | 35 | ||
| 年末余额 | 8 | 其他 | 36 | ||
| 二、资本公积: | 本年减少数 | 37 | |||
| 年初余额 | 9 | 其中:弥补亏损 | 38 | ||
| 本年增加数 | 10 | 转增资本(或股本) | 39 | ||
| 其中:资本(或股本)溢价 | 11 | 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 | 40 | ||
| 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 | 12 | 分派股票股利 | 41 | ||
| 接受现金捐赠 | 13 | 年末余额 | 42 | ||
| 股权投资准备 | 14 | 其中:法定盈余公积 | 43 | ||
| 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 15 | 任意盈余公积 | 44 | ||
| 关联交易差额 | 16 | 其他 | 45 | ||
| 其他资本公积 | 17 | 六、未确认投资损失 |
| 本年减少数 | 18 | 年初未确认投资损失 | 46 | ||
| 其中:转增资本(或股本) | 19 | 本年增加数(减少以“-”号填列) | 47 | ||
| 年末余额 | 20 | 年末未确认投资损失 | 48 | ||
| 三、一般风险准备金: | 七、未分配利润: | ||||
| 年初余额 | 21 | 年初未分配利润 | 49 | ||
| 本年增加数 | 22 | 本年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 50 | ||
| 其中:从净利润中提取数 | 23 | 本年利润分配 | 51 | ||
| 本年减少数 | 24 | 年末未分配利润(未弥补亏损以“-”号填列) | 52 | ||
| 其中:弥补亏损 | 25 | 八、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 |||
| 年末余额 | 26 | 年初外币折算差额 | 53 | ||
| 四、担保扶持基金 | 本年增加数(减少以“-”号填列) | 54 | |||
| 年初余额 | 27 | 年末外币折算差额 | 55 | ||
| 本年增加数 | 28 |
一、依据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及其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及其应用指南。
(二)《财政部关于印发2011年度金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担保类]的通知》(财金〔2011〕141号)。
二、业务描述
境内各类所有制形式和组织形式的担保公司,等金融企业应当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定期编制《资产负债表》,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
三、功能描述
(一)业务前提
税务登记的“适用会计制度”选择为“企业会计准则”,且行业明细为“7296担保服务”的正常状态纳税人。
(二)输入信息
《资产负债表》
(三)业务处理规则
1.表头项目
(1)“纳税人识别号”:手工录入。
(2)“编制单位”:根据录入的纳税识别号自动带出。
(3)录入日期:自动取值为当前操作日期,可以修改。
(4)“ 年 月 日”: 自动取值为“录入日期”月份的上月最后一天,允许修改。
2.表体项目及说明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为列示项目,不需数字体现。
(2)“年初数”列各栏次:首次录入时,允许手工录入,同年度内再次录入时,则自动带出该纳税人前期报表数据;次年1月填用时则由系统从该纳税人的上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年末数”各栏次数据取值。
当年新开业的纳税人,其“年初数”各项目栏次不需体现数据。
(3)表内各栏次项目:
①第22行“流动资产合计”:自动计算得出,行22=行1+行2-行3+行4+行5+行6+行7-行8+行9+行10+行11+行12+行13+行14+行18-行19+行20+行21;
②第27行“长期投资合计”:自动计算得出,行27=行23+行24-行25+行26;
③第31行“固定资产净值”:自动计算得出,行31=行29-行30;
④第33行“固定资产净额”:自动计算得出,行33=行31-行32;
⑤第37行“固定资产合计”:自动计算得出,行37=行33+行34-行35+行36;
⑥第44行“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自动计算得出,行44=行38-行39+行40+行41-行42+行43;
⑦第45行“资产总计”:自动计算得出,行45=行22+行27+行28+行37+行44;
⑧第62行“流动负债合计”:自动计算得出,行62=行46+行47+行48+行49+行50+行51+行52+行53+行54+行55+行56+行57+行58+行59+行60+行61;
⑨第69行“长期负债合计”:自动计算得出,行69=行63+行+行65+行66+行67+行68;
⑩第70行“负债合计”:自动计算得出,行70=行62+行69。
第86行“所有者权益合计”:行86=行71+行72+行79+行80+行81+行82+行83+行84+行85;
第87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行87=行69+行86;
其他行次及补充资料:手工录入。
(4)表内关系
①45行=87行,强制关系。
②72行≥行73+行74+行75+行77+行78,提示性关系。
(四)特殊操作要求
1.可以修改和删除最后月份的报表数据。
2.设置[保存]、[删除]、[导入]、[取消]、[打印]、[退出]功能铵钮。
[导入]按钮支持手工录入的同时,应支持纳税人持客户端软件产生的数据文件上门报送,进行信息读取,在保存时进行相应校验,并给出相应提示,不符合强制校验规则的,不予保存。
3.电子申报方式的外部接口:支持网上申报等其他电子申报方式,接口程序应支持表内间项目提取和检验功能等。
4.数据项可以录入0或录入不等于0数值,查询时分别以0或数值显示结果;不录入数据则表示无此项发生,查询时以空白显示结果
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适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担保类)(月报)填报说明
一、依据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及其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及其应用指南。
(二)《财政部关于印发2011年度金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担保类]的通知》(财金〔2011〕141号)。
二、业务描述
境内各类所有制形式和组织形式的担保公司等金融企业应当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定期编制《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
三、功能描述
(一)业务前提
税务登记的“适用会计制度”选择为“企业会计准则”,且行业明细为“7296担保服务”的正常状态纳税人。
(二)输入信息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三)业务处理规则
1.表头项目
(1)“纳税人识别号”:手工录入。
(2)“编制单位”:根据录入的纳税识别号自动带出。
(3)录入日期:自动取值为当前操作日期,可以修改。
(4)“ 年 月”:自动取值为“录入日期”月份的上月,允许修改。
2.表体项目及说明
(1)“上年数”列各栏次:首次录入时,允许手工录入;再次录入时,则以“ 年 月”值判断,取其上一年度对应月份的《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的“本年数”数据,自动生成,允许手工修改。
(2)表内各栏次项目:
①第1行“担保业务收入”:自动计算得出,行1=行2+行3+行4+行5+行6;
②第7行“担保业务成本”:自动计算得出,行7=行8+行9+行10+行11+行12;
③第15行“担保准备金提转差”:自动计算得出,行15=行16-行19;
④第22行“担保业务利润”:自动计算得出,行22=行1-行7-行13-行14-行15;
⑤第28行“营业利润”:自动计算得出,行28=行22+行23+行24+行25-行26+行27;
⑥第33行“扣除资产损失前利润总额(亏损以“-”号填列)”:自动计算得出,行33=行28+行29+行30+行31-行32;
⑦第35行“扣除资产损失后利润总额”:自动计算得出,行35=行33-行34;
⑧第39行“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自动计算得出,行39=行35-行36-行37+行38;
⑨第43行“当年可供分配利润”:自动计算得出,行43=行39+行40+行41+行42;
⑩第47行“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自动计算得出,行47=行43-行44-行45-行46;
第53行“未分配利润”:自动计算得出,行53=行47-行48-行49-行50-行51-行52;
其他行次:手工录入。
(四)特殊操作要求
1.可以修改和删除最后月份的报表数据。
2.设置[保存]、[删除]、[导入]、[取消]、[打印]、[退出]功能铵钮。
[导入]按钮支持手工录入的同时,应支持纳税人持客户端软件产生的数据文件上门报送,进行信息读取,在保存时进行相应校验,并给出相应提示,不符合强制校验规则的,不予保存。
3.电子申报方式的外部接口:支持网上申报等其他电子申报方式,接口程序应支持表内间项目提取和检验功能等。
4.数据项可以录入0或录入不等于0数值,查询时分别以0或数值显示结果;不录入数据则表示无此项发生,查询时以空白显示结果。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适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担保类)(月报)填报说明
一、依据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及其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及其应用指南。
(二)《财政部关于印发2011年度金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担保类]的通知》(财金〔2011〕141号)。
二、业务描述
境内各类所有制形式和组织形式的担保公司,等金融企业应当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定期编制《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
三、功能描述
(一)业务前提
税务登记的“适用会计制度”选择为“企业会计准则”,且行业明细为“7296担保服务”的正常状态纳税人。
(二)输入信息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
(三)业务处理规则
1.表头项目
(1)“纳税人识别号”:手工录入。
(2)“编制单位”:根据录入的纳税识别号自动带出。
(3)录入日期:自动取值为当前操作日期,可以修改。
(4)“ 年 月”:自动取值为“录入日期”月份的上月,允许修改。
2.表体项目及说明
(1)“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一般风险准备金”、“担保扶持基金”、“法定和任意盈余公积金”、“未确认投资损失”、“未分配利润”、“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为列示项目,不需数字体现。
(2)表内各栏次项目:
①第8行“年末余额”:自动计算得出,行8=行1+行2-行7;
②第20行“年末余额”:自动计算得出,行20=行9+行10-行18;
③第26行“年末余额”:自动计算得出,行26=行21+行22-行24;
④第30行“年末余额”:自动计算得出,行30=行27+行28-行29;
⑤第42行“年末余额”:自动计算得出,行42=行31+行32-行37;
⑥第48行“年末未确认投资损失”:自动计算得出,行48=行46+行47;
⑦第52行“年末未分配利润(未弥补亏损以“-”号填列)”:自动计算得出,行52=行49+行50-行51;
⑧第55行“年末外币折算差额”:行55=行53+行54;
⑨其他行次:手工录入。
(四)表间关系
①第1行年初余额=同期资产负债表第72行年初数;
②第8行年末余额=同期资产负债表第72行年末数;
③第9行年初余额=同期资产负债表第79行年初数;
④第20行年末余额=同期资产负债表第79行年末数;
⑤第21行年初余额=同期资产负债表第81行年初数;
⑥第26行年末余额=同期资产负债表第81行年末数;
⑦第27行年初余额=同期资产负债表第82行年初数;
⑧第30行年末余额=同期资产负债表第82行年末数;
⑨第31行年初余额=同期资产负债表第80行年初数;
⑩第42行年末余额=同期资产负债表第80行年末数;
第46行年初余额=同期资产负债表第83行年初数;
第48行年末余额=同期资产负债表第83行年末数;
第49行年初余额=同期资产负债表第84行年初数;
第50行本年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同期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第39行本年数;
第52行年末未分配利润(未弥补亏损以“-”号填列)=同期资产负债表第84行期末余额数;
第53行年初外币折算差额=同期资产负债表第85行年初数;
第55行年末外币折算差额=同期资产负债表第85行年末数。
(五)特殊操作要求
1.可以修改和删除最后月份的报表数据。
2.设置[保存]、[删除]、[导入]、[取消]、[打印]、[退出]功能铵钮。
[导入]按钮支持手工录入的同时,应支持纳税人持客户端软件产生的数据文件上门报送,进行信息读取,在保存时进行相应校验,并给出相应提示,不符合强制校验规则的,不予保存。
3.电子申报方式的外部接口:支持网上申报等其他电子申报方式,接口程序应支持表内间项目提取和检验功能等。
4.数据项可以录入0或录入不等于0数值,查询时分别以0或数值显示结果;不录入数据则表示无此项发生,查询时以空白显示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