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08:09:44
文档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编号:编者:王丽平使用时间:姓名:【教材篇目】《种树郭橐驼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项脊轩志》《游沙湖》《苦斋记》【单元目标】1、认识古代散文中杂文、小品文一类文章的性质,特别是其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2、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3、背诵并默写相关的名言名句。4、分析部分词类活用现象,掌握重点实词。5、复习“故、病、方、如、良、顾”义项。6、掌握虚词“乎、
推荐度:
导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编号:编者:王丽平使用时间:姓名:【教材篇目】《种树郭橐驼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项脊轩志》《游沙湖》《苦斋记》【单元目标】1、认识古代散文中杂文、小品文一类文章的性质,特别是其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2、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3、背诵并默写相关的名言名句。4、分析部分词类活用现象,掌握重点实词。5、复习“故、病、方、如、良、顾”义项。6、掌握虚词“乎、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编号:       编者:王丽平       使用时间:       姓名:             

【教材篇目】

《种树郭橐驼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项脊轩志》《游沙湖》《苦斋记》

【单元目标】

1、认识古代散文中杂文、小品文一类文章的性质,特别是其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 

2、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背诵并默写相关的名言名句。

4、分析部分词类活用现象,掌握重点实词。

5、复习“故、病、方、如、良、顾”义项。

6、掌握虚词“乎、且、为、以、因”的用法。

【单元内容分析】     

散文在我国,与诗歌同样历史悠久,样式多样,风格众多,写作手法更是屡翻屡新。 

从体裁上看,有传、语录、序、志等样式。记人记事、抒情、议论、描写都有,既有散体,也有骈体。就内容而言,有的重形象美和文辞美;有的侧重于情;有的侧重于理;有的则情理兼用,互相渗透;有的则是表现一种趣味。文虽短小而情味隽永,形式新颖生动,不拘一格,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的篇目,值得反复研读品味。 

前面已经学习了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两方面把握古代散文的方法。本单元鉴赏角度是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目的是引导同学们把握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这些特点,同时也利用这一点来培养同学们对古代经典作品的兴趣,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编写者的意图是想将古代散文相对集中编排,有助于同学们通过学习来认识散文的文体特征,这样能够从大处抓住与散文文体本质属性有关的主要之点,避免过繁过细,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

【知识链接】

 作家作品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曾贬为永州司马,后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宋代的“三苏”、欧、王、曾都以写散文著称,并称“唐宋家”。有《柳河东集》。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492章,12700字。《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著名散文家,善于记叙日常生活琐事,抒发真挚生活感受,著有《震川文集》。

刘基(1311——1375),明初大臣、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浙田(今县)人。元朝末年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不久弃官隐居。后出任浙东行省都事,因反对招抚方国珍而被革职,乃回乡组织地主武装,当地军。又著《郁离子》,以寓言形式批判元末。他博通经史,尤精天文兵法。诗歌雄浑而富于想象,散文风格古朴,笔意奔放,一反元末卑弱之风,有不少优秀作品,反映了元末社会的和人民的疾苦,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与丑恶都有所讽刺。著有《诚意伯文集》20卷及其他著述多种。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几个典故的运用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是: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惠连,指谢惠连(397?-433),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世称小谢。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这几句是李白夸奖自己的堂弟才能杰出,各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 

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西晋石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涧中宴客赋诗,他写有《金谷诗序》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乾,罚酒三斗。”李白所说的“金谷酒数”,即三斗。 

【课堂探究A】

1、《种树郭橐驼传》中为什么作者将郭橐驼设计成生理上畸形的驼背人呢?

 

 

2、《侍坐》里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和《兰亭集序》在写法上、情感上有什么异同?

  

  

4、《项脊轩志》的诗意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5、如何理解《游沙湖》写人的角度和文中《浣溪沙》词抒发的情感?

  

  

6、《苦斋记》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课堂探究B】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橐(   )驼      病偻(   )  窥(   )伺    寿且孳(   )   勖(    )   缲(      )

实以蕃(    )   饔(    )  鸡豚(    )  硕(   )而茂   飧(    )  殆(     )

喟(    )然      舞雩(    )        师旅(     )       鼓瑟(     )  浴乎沂(    )     莫(     )春        比(    )及     曾皙(    ) 千乘(      )     率(      )尔       摄(    )乎       饥馑(     )  侍(     )坐    铿(    )尔    小相(      )      哂(   )笑    扃(    )牖     修葺(    )       栏楯(     )    栖(    ) 息     象笏(     )      先妣(     )      阖(  )门      老妪(     )    渗(    漉   长号(     )      异爨(      )    冥(    )然     万籁(    )      偃(    )仰    逾(    )庖      呱呱(     )而泣  楹(    ) 崿(   )  臼(   )   黄檗(    ) 苦杕(     ) 葴(    ) 芑(   ) 槠(    )栎(    )  楛(    )竹之笋  槚(   )茶  栉滵(      )陨箨(     ) 菽(    )  茹啖(      ) 荑(     )  拊(      ) 疏粝(   )  蓬藋(     )  荼蓼(       ) 跼(  )跳

二、文言实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早实以蕃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3)官命促尔耕,勖尔植               (4)根拳而土易

(5)故病且怠                         (6)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7)子路率尔对曰                     (8)且知方也

(9)如会同                           (10)雨泽下注

(11)三子者出,曾皙后                (12)群季俊秀

(13)开琼筵以坐花                    (14)飞羽觞而醉月

(15)迨诸父异爨                      (16)室始洞然

(17)亦遂增胜                        (18)妪每谓余曰

(19)大母过余曰                      (20)以手阖门

(21)其制稍异于前                    (22)甚善,名我固当

(23)旦视而暮抚                      (24)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25)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26)鼓瑟希,铿尔

(27)浴乎沂,风乎舞雩                (28)古人秉烛夜游

(29)不有佳咏                        (30)幽赏未已

(31)使不上漏                        (32)垣墙周庭

(33)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34)因往相田

(35)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36)剧饮而归

(37)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38)山去人稍远

2.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1)故                                 

①故乡人号之“驼”                      ②其培欲平,其土欲故

③君安与项伯有故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

⑤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⑦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⑧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2)病

①故病且怠                              ②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

③从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④君子病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⑤良药苦口利于病                      ⑥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3)方

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②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③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④方欲发使送武等                      ⑤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⑥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如

①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②宗庙之事,如会同

③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④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⑤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

⑦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⑧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⑨如大王言

(5)良

①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②良庖岁更刀

③感我此言良久立                      ④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⑤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⑥良药苦口利于病

(6)顾

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②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③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④大行不顾细谨

⑤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⑦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⑧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⑨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

3.辨析下列古今异义词。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                                今义: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

古义:                                今义:

(3)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古义:                               今义:

(4)大块假我以文章

古义:                               今义:

(5)为欢几何

古义:                               今义:

三、文言虚词

归纳下列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1 乎

(1)儿寒乎?欲食乎?

(2)异乎三子者之撰

(3)以吾一日长乎尔

(4)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5)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6)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2 且

(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2)闻姊家有南阁子,且何谓南阁子也

(3)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5)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6)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3 以

(1)早实以蕃 

(2)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3)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5)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6)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

(7)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8)吾闻井以甘竭

(9)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10)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妹文》)

4 因

(1)因舍其名

(2)因之以饥馑

(3)余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4)批大隙,导大窾,因其固然

(5)因宾客至蔺相如门

(6)蒙故业,因遗策

(7)于今无会因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9)不如因而厚遇之

四、从下列各句中找出表示人称的代词。

 1 某所,而母立于兹。

 2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3 久不见若影。

 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五、翻译句子

1 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2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3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4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5  不吾知也。

6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7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六、名言名句

填写出名句的空缺部分。

1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风移影动,                。

2                       ,飞羽觞而醉月。

3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会桃李之芳园,                      。  

4 借书满架,              ,                ,万籁有声。

附参

【课堂探讨A】

1、《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寓言性传记文,借“传”立“说”,用种树之道,说治民之理。人物形象郭橐驼是寓言中的虚构人物。为什么作者将他设计成生理上畸形的驼背人呢?可能受庄子的影响,《庄子•达生》中承蜩的佝偻丈人,就是生理驼背与技艺精巧集中于一身的人物。一个身躯“拳曲”的人对生物自然生长受到扭曲、伤害有切肤之痛,因而更能体会顺应生物自然规律生长的可贵。

2、首先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 针对子路“率尔”作答,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也是国家,既然如此,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针对公西华“愿为小相”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可见,孔子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

何谓“舞雩”?鲁国的祈雨台!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雩的仪式。《礼记》中也有解释:“舞雩,祭水旱也。” 由此可以基本得出结论,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干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  

3、首先要看到两位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处境之不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于51岁,会稽内史任上。这时东晋王朝偏安江左已经36年,在士族制度的统治下,社会矛盾重重,当权者无心北伐,只图奢侈享乐。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尽,多崇尚老庄思想,清谈玄理之风极盛。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大致是开元二十一年33岁时所作。当时他虽然求官未得,暂时隐居于安陆,但身处开元盛世,对国家的兴盛、个人的发展都抱有乐观的期望。

《兰亭集序》和《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短暂的,必须“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低沉清幽,李白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4、《项脊轩志》全篇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息,形成了赏心的诗意美。 

这种诗意美,首先表现在寓情于景,创造出物我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作者写项脊轩,修葺前,窄小、破旧、昏暗,简直不堪人居。后来稍经修葺,旁边种上花草树木,屋中书籍满架,竟成了理想的书斋。作者欣然自得,“偃仰啸歌”,从中发现了无穷的乐趣和诗意:“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一个多么恬静、悠闲、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作者甘于清贫,乐诗书以自娱的性格和志趣,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这种诗意美,也表现在即事抒情,以传神的笔勾勒人物的音容笑貌,把读者带进一个可感可泣的境界。对于母亲的回忆,是借老妪之口说出来的: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作者幼年丧母,对母亲的慈爱难有什么记忆。这里由老妪口中说出,极为真实自然。母亲听见孩子呱呱啼哭,即赶来叩门,问饥问寒,这本是生活中常见的事,可惟其常见,才非矫情,才见真情。而老妪所叙,是乃“姊”沐母爱之事,对于幼年丧母的作者来说,更能感到亲切温暖,这其中又有多少眷念呵!作者没有描写母亲的肖像和心理,而母亲的神情姿态却跃然纸上。仅仅这样一个场面,就把母亲疼爱儿女、儿女痛悼母亲的感情,写的那么深切感人。 

    这种诗意美,还突出的表现在文章结尾处安排的一个美丽的抒情特写镜头上: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是此文最为人所称赏的一段,无一字言思念,而思念之情表现得极为诚挚动人。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是妻死之年所手植,睹物思人,怎不黯然消魂!枇杷树送走了多少寒暑秋冬,经受了几番雪雨风霜,如今青枝绿叶、郁郁苍苍,俨然一突兀挺立的碑石,长久地悼念着长眠于地下的亡妻!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年年岁岁,陪伴着古旧的项脊轩,莫非它也象主人一样,不能忘怀逝去的年华和昔日的悲欢?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呵,浸在一汪似水柔情之中,摇曳着满腹绵绵不尽的思念。

5、作者是从庞安常与\\'我\\'同\\'异\\'的角度来写人的。因此,只选取安常\\'以眼为耳\\',\\'虽聋,而颍悟绝人\\'的特异之处,仅用\\'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一个细节,点化成文,写出人物之不同一般。这种写人的手段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而细细品味,我们还可以发现,这种写法其实本身就蕴含深意。庞安常字时安,湖北蕲水人,儿时读书过目不忘,博物通古今。及长耳聋,但自学研习中医,尤善针灸,为人治病,十愈,救人无数,为乡里口碑。这样一\\'异人\\',可记的事迹行状必然很多,而作者却只突出他\\'以眼为耳\\'的\\'异\\'。从作者文中\\'戏\\'言可以看到,作者这样写人,其实也是在写自己。庞安常\\'以眼为耳\\'成一巧手神医,而诗人\\'以手为口\\',是一代诗文绝佳的士子。安常\\'颍悟绝人\\'却隐居乡间,权充一名村医,自己也因诗文得祸,贬居僻远。两人连境遇都有同\\'异\\'。更\\'异\\'的是他们都不用\\'耳\\'。庞安常不用耳是因为耳聋,耳聋而不听,只凭自己的眼明心慧。作者不用耳,则是出于性情。\\'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陆游:《题东坡贴》)率性而为,不为世风流转,不为时论所惑,活出自己的不倚,一派天然,凭的也是眼明心慧。如此看来,作者那一句\\'皆一时异人也\\',实在寄寓了很深的感叹。从这一句谐谑之中,我们自然也可以见出作者开朗诙谐、活泼风趣的性情。而作者贬居僻远却自居\\'异人\\',这又是多么乐观、自信。这种乐观、自信,在后文记游的《浣溪沙》词中表现的更加充分。白居易有《醉歌示妓人商玲珑》诗:\\'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诗借\\'黄鸡催晓\\'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而苏轼却高歌\\'谁道人间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一种多么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这种人生情怀也使本文具有了一种超然洒脱的韵致。

6、本文记述了苦斋的地理环境和物产,以及其主人的生活情况与乐趣、言谈,从而说明苦斋命名的由来与意义,阐发了苦与乐的相为倚伏——苦生于乐,乐由苦来——的辩证关系与生活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匿安逸享乐的思想,表现了苦斋主人甘于苦中求乐的宽敞襟怀。 

    文章通篇紧扣一个“苦”字,环境是苦,物产是苦,人甘吃苦,故斋名苦,议论言谈亦不离苦,即使写乐谈乐,仍由一个“苦”字生发出来;苦斋生活之乐,则由苦而来,膏粱之子之乐,则由乐而生苦;所举例证典籍,亦心与苦相关;最后说明写作原由,也点出一个“苦”字。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 

【课堂探究B】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tuó  lǚ  luī  zī  xù  sāo  fán  yōng  tún  shuò   sūn  dài  kuì   yú   lǚ  sè  yí  mù  bǐ  xī  chèng   shuái   shè  jǐn  shì   kēng   xiàng      shě   jiōng   qì   shǔn  qī   hù   bǐ  hé  yù   shèn  háo    cuàn   míng    lài   yǎn  yú  guāguā  yíng   è   jiù   bò  dì  zhēn  qǐ  zhū  lì  jiǎ  jié mì  tuò  shū  rú dàn  tí   fǔ

lì   diào   tú  liǎo    

二、文言实词

1.(1)实,结果实,作动词;蕃,结得多,作动词(2)滋长、繁殖(3)勉励(4)拳曲,伸展不开(5)穷困(6)戒鉴(7)轻率急忙的样子。尔,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8)道,指是非准则。(9)诸侯会盟,朝见天子。(10)往下,名词作状语(11)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12)诸位堂弟。(13)美好的宴席(14)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动。羽觞,酒器,形如雀鸟。(15)等到。(16)明亮的样子(17)美,光彩(18)经常,不只一次(19)看望(20)关闭(21)形式、规制(22)名,起名,名词作动词(23)(3)旦,在早上,暮,在晚上;皆为名词作状语(24)蕃,使……兴旺,安,使……安定;皆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25)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帽子。(26)鼓:名词作动词,弹奏。(27)风:名词作动词,吹风(28)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9)动词作名词,指诗歌。(30)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31)从上面,名词作状语(32)砌上院墙,名词作动词(33)筑室,名词用作动词(34)观察(35)一体,整体,数词用作名词 (36)痛快(37)意动用法,认为····艰难 (38)人住的地方

2.(1)①所以②旧有的,原来的③旧交情④衰老⑤仍然⑥缘故,原因⑦故意⑧以前,本来。

(2)①穷困②生病,有病③弊病,毛病④忧虑⑤泛指疾病⑥疲劳困苦

(3)①方圆②道,指是非准则③方向,方位④正在⑤将要⑥当……时候⑦地方

(4)①至于②或者③像,如同④到……去⑤如果⑥相当于“而”⑦比得上⑧好像⑨介词,和……一样

(5)①副词,确实②形容词,好的,高明的③副词,很④形容词,美好的⑤形容词,优秀的⑥形容词,好的,有用的

(6)①动词,环顾②动词,看③动词,回头,犹豫④动词,考虑,顾虑⑤动词,拜访,看望⑥副词,反而,难道⑦副词,只是,不过⑧动词,照看,看⑨动词,回头

3.(1)古义:古义:那实际上;它的果实。今义:副词,承上文转折,实际上,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2)古义:小民。今义:品行较差的人。(3)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4)“大块”古义指大自然,今义为“体积大”。“文章”古义:错杂的色彩、花纹;今义:作品。(5)古义:多久;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三、1.乎:(1)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2)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停顿,以舒缓语气(3)介词,相当于“于”,表比较。(4)形容词词尾,表示判断语气(5)表肯定兼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呀”。(6)表疑问,相当“么”(7)补足音节(8)表疑问,相当于“呢”

2 且:(1)连词,而且(2)连词,那么(3)副词,将近(4)连词,况且(5)副词,姑且(6)连词,尚且

3 以:(1)而且,连词,表并列(2)来,连词,表目的(3)动词,认为(4)凭借,凭着,介词(5)原因,名词(6)连词,相当于“而”(7)把,介词(8)因为,介词(9)用,任用。动词(10)于,在。介词,表示时间、处所

4 因:(1)于是,就,副词。(2)接着,继续,动词。(3)因为,连词。(4)顺着,介词。(5)经由,通过,介词。(6)因袭,沿袭,动词。(7)原因,名词。(8)依靠,凭借,介词。(9)趁着,介词。

四、1 而,通“尔”,你。2 余,我。 3 若,你。4 乃,你。

五、1.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缫你们的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

2 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

3 况且温煦的春天用艳丽的景色召唤我们,大自然又提供给我们如此灿烂的文采。

4 在沂水中洗浴,在舞雩上乘凉,唱着歌回来。

5  不了解我。(宾语前置句)

6  再加上屋子朝北,不能得到阳光的照射,一过中午,太阳偏了,屋子里就暗下来。

7 又在庭前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所围的花圃,也就增添了光彩。

六、素材集成

1.“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爱之太恩,忧之太勤”,“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种树郭橐驼传》)

应用提示:爱忧有度。家长对孩子的过分苛求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同样,过分的溺爱也不利于孩子的进步。“爱之太恩,忧之太勤。”这句话不仅针对父母,也针对“爱”着自己“太恩”、“太勤”的孩子们。父母爱孩子,无微不至地关心孩子,有些孩子就理所应当地接受这份滚烫的爱,接受他们的关心,然后是更深一层的自爱、自怜,总不能冲破过度的自我意识,从自己封闭的房子里走出来。所以要改变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爱忧就要有度。

2.郭橐驼是柳宗元笔下的一个人物,因其“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人送外号“橐驼”,而他听说后,竟然甚喜,觉得这个名字起得太合适自己了,于是,自号“橐驼”。(《种树郭橐驼传》)

应用提示:郭橐驼对别人揭他的短一点不在意,他心胸宽广。这种品质来源于橐驼一身过硬的本领。他以他的本领赢得人们的尊重。看来,一个人的乐观是建立在真才实学基础上的。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内心没有底气的人,容不得别人说他半点不是。

3.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应用提示: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的,最长而又最短的,最平凡而又最珍贵的,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你珍重它,便在你身后长出绿荫,结出硕果;漠视它,既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际。只要你把时光交给人生中一个具体的目标,这个目标就会给你回应,就像你在大山里喊话,大山总会给你余音一样。所以我们要加倍珍惜时光。

4.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游沙湖》)

应用提示:苏轼虽处困境,而仍不改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庄子》中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如果你错过了太阳,千万不要在忧伤中又辜负月亮。生活就是要不断地追求和奋进,才能演奏出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

文档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编号:编者:王丽平使用时间:姓名:【教材篇目】《种树郭橐驼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项脊轩志》《游沙湖》《苦斋记》【单元目标】1、认识古代散文中杂文、小品文一类文章的性质,特别是其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2、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3、背诵并默写相关的名言名句。4、分析部分词类活用现象,掌握重点实词。5、复习“故、病、方、如、良、顾”义项。6、掌握虚词“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