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课标下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杨文林)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08:09:40
文档

新课标下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杨文林)

新课标下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陇南市武都八一中学杨文林[摘要]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简述。物理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做到:教育理念的转变;师生定位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加强学法指导;重视实践操作;构建新知识体系。关键词: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法指导基础教育改革对物理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课题,中学物理教育要为青少年在科学素养上的提高和将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物理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中学
推荐度:
导读新课标下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陇南市武都八一中学杨文林[摘要]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简述。物理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做到:教育理念的转变;师生定位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加强学法指导;重视实践操作;构建新知识体系。关键词: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法指导基础教育改革对物理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课题,中学物理教育要为青少年在科学素养上的提高和将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物理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中学
新课标下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

陇南市武都八一中学    杨文林

[摘要]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简述。物理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必须做到:教育理念的转变;师生定位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加强学法指导;重视实践操作;构建新知识体系。

关键词:教育理念  教学模式  学法指导

基础教育改革对物理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课题,中学物理教育要为青少年在科学素养上的提高和将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物理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中学物理教师如何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去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是目前每位物理教师都要认真面对的。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教育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任何改革的成败,关键就是思想理念的改革,思想是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思想到位,才有行为的跟进。作为物理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首先就是认识的转变,应该具备与学生发展和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转变教育只为分数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教育为提高人的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同时,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为未来的社会和人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情感,促使其全面发展。因此,物理教师还应具备正确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育人观,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克服物理教学中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在教学中师生定位的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由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传承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移,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科学综合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这意味着物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意味着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变单纯的课堂上的“教”与“学”为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共同体,并在这个共同体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去观察,仔细倾听,真实感受学生的所为、所思、所想,掌握课堂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不断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一个接纳性、支持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服务,起到促进教学进程和学生发展的作用。应以探究性教育理念为指导组织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概念、规律的建构过程,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以主动探究的方式来建构新概念、新规律,在不断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获得内心深处的感悟,从而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提升科学素质。教师应改变过去单一的讲解接受式教学,积极创造条件,倡导探究性教学理念,积极创设情景与条件,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建构物理知识的同时,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体现自主性、合作性与探究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去体验、感悟、思考、理解,主动寻求对问题的解决。显然,以探究性理念为指导的教学过程,更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结构,更能体现科学教育的本质,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三、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从根本上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出题,学生做;教师阅卷,学生改错”的状况,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在这种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而学生的主动探究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的,因为物理情景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物理学习、具体问题和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只有在各种有益的环境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兴趣。因而,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进行探究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简述。它是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因此,可以说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都有它的优点,同时也应该辩证看到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必然有它的弱点和局限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时可以同时对几种教学模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只有深入研究,扬长避短,讲究优势互补,才能发挥各种成功教学模式的整体作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催化了教学模式的变革。配合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特点,借助计算机快速形象、活动优越功能,设计和编制各种课件,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不能片面地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更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种媒体,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实效出发,适当地选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锦上添花,若过分地强调信息技术会导致平庸、单调的操作,师生之间如果缺少必要的交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而且会导致学生思维和推理的单一化,以致对学生的智力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四、加强学法指导,掌握学习方法 

古人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现代学生的物理素质,不仅要求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会学的能力。怎样指导学生的学习呢? 

1.指导学生领会例题编排意图,掌握学习方法 

中学物理教材中,新知识的公式教学基本上都有相应的例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如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要让学生懂得根据图示顺序去分析、推想,从而掌握物理学习的思考过程。 

2.指导学生运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初中物理教材的编排,前后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运用旧知迁移过来的。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训练学生养成利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的习惯。主动利用旧知,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

五、重视实践操作,引导自主探索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缜密的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像力;学习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养成勤动手、爱思考的好习惯。 

六、构建新知识体系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作为物理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充电。从新课标、新教材(特点)看,物理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极其广泛,注重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渗透,使更走近社会,走近学生,贴近生活涉及到好多科技前沿知识,它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要求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是一个百科全书,还要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求物理教师要不断进行自己的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的重组,此外,课堂教学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社会活动、家庭生活,和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等都为学生吸取知识营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学生对于新的物理科技知识,有可能比教师接触的早,接受的快,作为物理教师要对知识的更新有更高的敏感度,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要承认个别学生的先知先觉现象。放下架子,不会的就要弯下腰来,拜学生为师,共同携手进步。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2008年4月

[2]赵超先.《物理教学论与物理教学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3]李艳平.《物理学史与科学素质的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4]王士平.《物理学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文档

新课标下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杨文林)

新课标下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陇南市武都八一中学杨文林[摘要]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简述。物理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做到:教育理念的转变;师生定位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加强学法指导;重视实践操作;构建新知识体系。关键词: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法指导基础教育改革对物理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课题,中学物理教育要为青少年在科学素养上的提高和将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物理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中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