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卷1(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4 08:10:52
文档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卷1(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一、  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生产关系体系中,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是()①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②产品分配关系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④人们在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①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为力的②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③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④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3、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①生产力和上层建筑②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③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推荐度:
导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一、  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生产关系体系中,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是()①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②产品分配关系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④人们在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①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为力的②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③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④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3、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①生产力和上层建筑②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③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一、   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生产关系体系中,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是(    )

①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②产品分配关系

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④人们在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①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为力的        

②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

③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④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

3、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

①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②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③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④某个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③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  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5、与赊购商品有关的货币职能是(    )

①价值尺度            ②流通手段            ③支付手段        ④贮藏手段

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①不同商品生产中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

②同一商品生产中分别进行的两个劳动过程

③商品生产中同一劳动的两重属性

④劳动过程中两种不同职能的分工

7、在商品价值中(    )

①C+V+M都是在这次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②C+V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

③C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V+M是新创造的价值

④C是不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V是可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

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①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②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③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④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9、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①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②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③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④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10、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    )

①可变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下降        

②流动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下降

③不变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下降

④固定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下降

11、资本积聚是(    )

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②小资本联合成大资本

③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积累增大资本总额    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12、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是指(    )

①无产阶级的收入在社会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上升

②无产阶级的收入在社会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

③无产阶级的收入绝对量的下降

④无产阶级的物质生活状况绝对恶化

13、产业资本循环要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    )

①实行边生产、边销售、边采购            ②投入的资本能不断增殖

③使资本在空间上按比例并存,在时间上继起

④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顺利的通过

14、资本的周转速度(    )

①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②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③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④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1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核心是(    )

①恢复原有规模的再生产        ②扩大原有规律的再生产

③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④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16、固定资本更新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基础

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因素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条件

17、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①土地肥沃的差别                ②土地位置的差别

③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④土地私有权的存在

18、平均利润率形成后,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着(    )

①价值上下波动            ②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③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④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①私人垄断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        

②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③工业垄断与银行垄断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④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20、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    )

①股份公司实现的            ②参与制实现的

③控制国家政权实现的        ④竞争实现的

二、   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货币是(    )

①人们协商的产物                    ②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

③经常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④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

⑤商品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

2、劳动不是商品,因为(    )

①劳动发生在购买之后,而不是发生在购买之前

②承认劳动是商品,无异于否定资本主义剥削

③它本身没有价值            

④如果劳动是商品它的价值就是无法确定

⑤它不能拿到市场上去交换

3、属于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是(    )

①生产原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下降

②木质建筑结构磨损            ③钢铁设备锈蚀        ④刀具使用磨损

⑤新机器取代旧机器,原机器设备贬值

4、借贷资本的利息(    )

①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②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③是企业全部利润                    

④是职能资本家为取得货币资本使用权而支付的一部分m

⑤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其他资本家集团共同剥削工人的关系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的特点表现为(    )

①资本输出的规模有了巨大增长

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渗透大大加强

③资本输出的流向侧重于制造业和第三产业

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资本渗透大大加强

⑤私人对外直接投资比重迅速增大

三、   计算题:(10分)

某资本主义企业投入固定资产150万元,其中厂房120万元,使用期限30年。机器30万元,使用期限5年。投入流动资本50万元,周转时间3个月。该企业年产值270万元,每月工人工资总额5万元。运用上述资料计算:

(1) 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是多少?

(2) 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3)年剩余价值率多少?

四、   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态。

2、          失业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现象。

3、          垄断产生,竞争就消失了。

五、   简答题:(共15分)

1、          如何理解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7分)

2、          简述马克思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大理论前提。(8分)

六、   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试述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

2、          试述职能资本家是如何瓜分剩余价值的?

答案要点

一、     1~5题:3、3、1、4、3

6~10题:3、3、2、3、1

11~15题:3、2、3、3、3

16~20题:2、3、2、4、2

二、     1题:3、4、5

2题:1、2、3、4、5

3题:1、5

4题:1、2、4、5

5题:1、3、4、5

三、(1)1.5次 (3分)  (2)100%(3分)     (3)400%(4分)

四、1、正确。(1分)(1)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2分)(2)超额剩余价值实际上是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的结果。(2分)

2、错误。(1分)(1)失业的概念(1分)(2)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存在的一般经济现象,失业产生的五个原因(3分)

3、错误。(1分)(1)垄断是在自由竟争的基础上产生的(1分)(2)垄断产生后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原因四方面(3分)

五、1、(1)价值的含义(2分)

       (2)价值看不见,摸不清,要通过交换才能表现出来。(2分)

       (3)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3分)

2、(1)把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成C+V+m三个部分;(4分)

(2)从物质形式上,按其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中最终胜任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4分)

六、1、(1)通过对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说明货币与资本的区别。(4分)(2)资本总公式矛盾及其解决矛盾的先决条件(4分)(3)资本家只有在市场上购买一种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商品。(2分)(4)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5分)

    2、(1)职能资本的概念(2分)(2)职能资本家有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瓜分剩余价值。否则资本就会转移。(3分)(3)利润率平均化过程分析。(10分)

四、简答题

1.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受供求等因素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这并不违反价值规律。因为:(1)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跌部分可以相互抵消,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2)商品的价格无论怎样波动,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变动的。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①由于资本积聚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即资本积累而实现的,它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而资本集中则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的,它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②由于资本积聚要受到社会财富绝对增长速度的,它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而资本集中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它可以使个别资本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

(2)联系:①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的规模日益增大,它们可利用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打败众多的中小资本,从而加快资本集中的速度。②资本集中的结果,使资本规模迅速扩大,这就为采用先进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获得巨额剩余价值,从而加快了资本的积累和积聚。

3.固定资本的无形(或精神)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引起固定资产无形磨损的主要原因有:①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固定资本价值降低;②出现新的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

4.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①它们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是用来表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的,是剥削率;而利润率只是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是资本的增殖率。②它们在量上是有区别的,剩余价值率比利润率要大。③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似乎剩余价值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五、论述题

1. (1)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货币才转化为资本。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从形式上看,在资本总公式G—W—G′中,剩余价值表现为两个流通行为的结果,它似乎是在流通中产生的,这与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要求是相矛盾的。

(3)剩余价值既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货币所有者要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取得剩余价值,就必须在流通中即市场上找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属性,它的使用能够创造出价值,并且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4)劳动力成为商品:①劳动力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②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③劳动力的买和卖形式上平等的欺骗性。

2.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1)Ⅰ(v+m)=ⅡC。这是基本的实现条件。这个条件表明,在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即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必须与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平衡;第二部类向第一部类提供的消费资料,必须与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相平衡。这样,全部社会总产品都可以实现。在这一基本实现条件的基础上,还可推导出两个派生的实现条件:

(2)Ⅰ(c+v+m)=Ⅰc+Ⅱc。这个条件反映了生产资料生产与社会再生产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关系,要求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应该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平衡。

(3)Ⅱ(c+v+m)=Ⅰ(v+m)+Ⅱ(v+m)。这个条件反映了消费资料生产与社会再生产对消费资料需求之间的关系,它要求第二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应与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保持平衡。

3. (1)c+v是取得是生产成本的形式。在c+v转化为生产成本后,剩余价值就被看作是全部耗费资本的产物。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转化为利润。(5分)

(2)由于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不同,各部门的利润率有高有低,但现实生活中却是“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说明存在着利润向平均利润的转化过程:①转化的原因——竞争和资本转移;②转化的具体过程;③平均利润形成后,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和它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出现差额。(10分)

(3)在平均利润形成后,企业按生产价格、而非商品价值出售。(5分)

文档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卷1(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一、  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生产关系体系中,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是()①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②产品分配关系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④人们在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①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为力的②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③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④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3、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①生产力和上层建筑②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③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