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似这样的事,你经历过吗?
李总策划了一个经销商会议,他安排一位副总负责此事,根据往年的业绩,一个经销商会议一般可达成500万的销售额,今年他加大了投入,乐观估计可达800万,最保守也可完成600万。他因为另有其他安排,就没有参加此次会议。
本来以为可以在家静待好消息的,可是会议结束后,副总没精打彩地走进他的办公室,告诉他,这次会议只完成了300万的销售,只完成了保守估计的一半。听到这个消息,他大惑不解,问道:
“为什么搞成这样?”
他的副总于是向他展示了一大堆为什么搞成这样的理由:
“因为这次选的场地不好。”
“因为这次请的讲师讲得不好,没有翩动性。”
“因为市场竞争越来越大。”
“因为竞争对手低价促销。”
“因为……”
他越听越火,最后实在听不下去了,一拍桌子,打断了副总的话:
“说一大堆理由,没有一句有建设性的,那你在这里应负什么责任?”
副总见他这种态度,也没好气地回答:
“我是这种能力了,要不你试试看?”
可想而知,结果是双方都愤愤不平。
在管理工作中,这样的事是很常见的。当下属没有按预期完成一件工作时,管理者一般会责问:“为什么会这样?”随之而来的就象上面这个案例发展,这样的结果不但对下一步的工作毫无帮助,而且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那如果出现这种事情,NLP教练式管理会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处理呢?
NLP教练式管理是一套将心理学应用于管理的学问,它的方法是顺应人性,在了解人的基本反应的基础上,让下属充分发挥其潜能,用最佳的状态去面对下一步的工作。
在这一案例里,教练式管理者将会与他的副总这样对话:
老板:“能把详细情况给我描述一下吗?”
副总:(把会议的具体情况详细汇报)
老板:“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你觉得还有什么办法补救?”
副总:(思考并告诉老板一个方法)
老板:还有呢?
副总:(思考并告诉老板第二个方法)
老板:除了上面这两个方法,还有吗?
副总:(思考并告诉老板第三个方法)
……
老板:还有吗?
副总:没有了(或:一时想不出来)。
老板:假如有的话,会是什么呢?
副总:除非……(又想到了一个办法)
(当真的到了想不出办法时)
老板:你说的办法都不错,那么在这些方法里面,你觉得那个是最关键的?
副总:(对他说的所有办法做一次全面的评估,并从中选择出他认为最关键的方法)。
老板:那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副总:(思考并提供下一步的具体计划)。
老板:我怎么知道你已经做了呢?
副总:(做出具体的承诺)。
……
这样下去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一定是把这位副总的内疚化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接下来他就会全力以赴地把下一步的工作做好。
这就是NLP教练式管理的其中一个方法,我给他取了一个简单的名字,叫“NLP教练式管理管理四步曲”。这是NLP教练式管理中简单而实用的方法之一。
第一步:接纳
心理学原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永远不可能和一个不接受他(她)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事情的结果已经产生,不管我们如何懊悔、抱怨和指责都不可能改变结果,所以对结果我们要接纳。同时,对造成这个结果的直接责任人我们也要接纳。但要区分:我们并不需要接纳他错误的行为,但不能因为某个行为而拒绝这人。当我们接受这个人后,才可能有后面的有效沟通。
接纳是让当事人在感觉到没有被指责,在这种安全的情况下,他就会客观地陈述情况,这有助于我们掌握相对真实的资讯;在他陈述的过程中,同时也给了当事人一个宣泄情绪,整理思路的氛围和机会。个人情绪如果得不到疏导,就会在工作或生活中的其它地方寻找出路,它并不会消失,届时可能会造成更加破坏性的结果。
当事人在陈述的时候,教练要认真倾听,避免破坏亲和感。
语言模式:
1) 能描述一下事情发生的过程吗?
2) 你能回顾一下当时的细节吗?
3) 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4) 我可以知道更多吗?
5) ……
要求:1)问题是开放式的问话;2)不带有任何评判色彩。3)避免使用“为什么?”“怎么搞的?”“不会吧?!”“你负了什么责任?”等刺激对方防护意识的词句。
第二步:调整焦点:聚焦方法:
心理学原理:意之所在能量随来,当把注意力放在一个人的缺点,他的缺点会越来越明显;当把注意力放在一个人的强项,他的强项就会得到发挥。
问话是教练聚焦的最简单方法,如果问:“为什么搞成这样呢?”,焦点一下子就去到了问题上。如果问:“你觉得还有什么办法补救?”焦点一下子就落在了方法上。
在这一步里,核心是:把焦点放在你想要的,而不是你所不要的!
语言模式:
1) 有哪些办法可以达到目标呢?
2) 还有呢?
3)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吗?
4) 假设还有的话,会是什么呢?
5) ……
注意:1)相信当事人是解决他自己问题的专家,不可越俎代庖。2)教练者如果是直接主管,确认自己可以给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也要在问话的最后给出,以语言模式:“我朋友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时他是这样处理,我不知道是不是也适合你……”“我在想,如果是这样……,是不是也会有效果呢?”,转化成当事人的自己的选择。
第三步:选择
心理学原理:人只会为他自己选择的事情负责任!
当我们去要求一个人做一件事时,对他来说,那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当一个人面对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时,基于人自我保护的意识,他一般反应是抵触,甚至反抗。在管理中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只会耗费掉大量的能量,降低工作效率。
所以,在这一步里,教练让当事人自己做一个选择。当一个人做出了选择,他就会为他的选择负起责任。
语言模式:
1) 你认为刚才探讨的方法中,哪些是最有效的呢?
2) 在你看来,那个办法最棒?
3) ……
要求:让当事人说出自己的选择,切忌越俎代庖,迫不及待的替当事人决定。
第四步:推动与承诺
心理学原理:当一个人向另外一个人做出承诺时,他通常会为这个承诺采取行动。
在这里,教练所做的推动并不是给当事人压力,因为如果由教练施加压力,往往会引起反弹力,在物理学里面就有我们非常熟悉的一条定理:“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就越大”。
在这里,教练所要做的是让当事人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最好的方法是通过独特的语言模式,让当事人向教练作出承诺。
语言模式:
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做?
我怎么知道你已经做了呢?
……
通过上面这四个步聚,就可以达到化情绪为动力,充分调动当事人的潜能,让当事人以最佳状态去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英国最新研究表明:男性的直觉能力高于女性
| [日期:2005-07-06] | [字体:大 中 小] |
女性不如男性敏感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4月12日报道,心理学家通过让人们辨别真实或伪装的笑容,对1.5万多名受访者的直觉能力做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男性的直觉能力高于女性。
心理学家向受访者出示了10对照片。每对照片中一张有真实的笑容面孔,另一张有伪装的笑容面孔。首先,受访者被要求分辨出所有照片中笑容的真假。在这一环节中,男性受访者的正确率为72%,而女性为71%;男性受访者的成绩比女性受访者的成绩略胜一筹。接着,受访者被要求分辨异性照片中的笑容是真还是假。而在这一环节中,男性的正确率为76%,女性仅为67%;男性受访者的成绩远远高于女性。
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心理学教授理查德·怀斯曼博士表示:“我很吃惊,由于女性对自己的直觉能力充满了自信,我们本以为测试的结果会显示出女性直觉能力的优势,但是结果恰恰相反。测试结果对女性直觉能力比男性强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先前的一些研究表明,女性的直觉能力较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性的直觉能力在不断增强。”
你能够分辨出真实的笑和伪装的笑吗?(答案见见文末)
你能够分辨出真实的笑和伪装的笑吗?(答案见文末)
缘于女性不善伪装
报道说,在测试之前,受访者被要求估计自己的直觉能力。77%的妇女对自己的直觉充满自信,而男性持这种态度的只占58%。
怀斯曼说:“测试结果还表明,女性不仅情感更加丰富,也更加善于表达。而男性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他们也能轻易掩饰自己的情绪,这使得他们的笑容更容易伪装。”
关系心理学专家苏珊·奎利安指出,女性不善于伪装自己的情感,她们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愿意看到虚伪的东西。心理学家格拉迪娜·麦克马洪说:“女性的直觉感让人觉得比男性的直觉感更强,是由于她们倾向于谈论自己的感觉和情感。” (国际在线独家资讯 蒋黎黎)
(答案:1a 真实, 1b 伪装; 2a 伪装, 2b 真实; 3a 真实, 3b 伪装; 4a 伪装, 4b 真实; 5a 真实, 5b 伪装)
